郭亚南医生,郭亚楠个人资产情况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穆书

郭亚南医生,郭亚楠个人资产情况

大家好,由投稿人穆书来为大家解答郭亚南医生,郭亚楠个人资产情况这个热门资讯。郭亚南医生,郭亚楠个人资产情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郭亚楠 阜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通讯员 郭亚楠

4月3日清明节前夕,在方城县红十二军战斗纪念地,胡久福烈士家属及家乡代表缓步走上烈士陵园台阶,来到胡久福烈士的墓碑前,祭拜自己的长辈。家属站在亲人墓前献花、低头默哀,眼里满是泪水。

在胡久福烈士牺牲之后的90年时光里,方城县和他远在安徽的家属都从未停止过对烈士家人的寻找。2024年4月3日,河南日报各新媒体平台发布了替牺牲在长征路上90年的红二十五军烈士胡久福寻找家乡的文字和视频,信息迅速传遍全国。2024年4月6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豹迹岩村胡久福的家乡找到了。

胡九福烈士家属奔赴方城县祭扫同时,心里还揣着一片感激。“今天我们过来,是怀着感恩的目的,一个是感激当地的政府,对我爷爷的关心;第二个感激河南日报帮助我们宣传报道,让我爷爷找到了家乡,我们非常感谢!”胡九福烈士孙子胡勋修说。

循着革命先辈浸润过鲜血的红色土地一路走过,尽管耳边听不到战火纷飞的枪声,但走进方城县红十二军战斗纪念地烈士史料展示厅,胡久福烈士家属能感受到方城县人的浓浓热情,和被人们广泛传颂的革命故事。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和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虽然两地相隔千山万水,但隔不断故乡人对胡九福烈士的思念之情。如今,90年之久的寻亲梦终于实现,使得胡久福烈士与家人在方城县得以“相聚”,也让英烈的故事得以世代相传。让大家在回首中铭记历史,在缅怀中坚定信仰,让英烈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修缮好、整理好烈士的遗迹和烈士陵园,让我们的后人从中学到英烈的精神,继续把我们学习党史教育活动深化到我们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更加有义务,也有责任,把我们的英烈精神传承好,把英烈的事迹来给我们的社会告知好、宣扬好。”方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齐德彬说。

郭亚南个人资料简介

春风拂过江南岸,锡马赛道美如画。2025年3月23日,海澜之家无锡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1站)·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无锡站)燃情开赛,3.5万名跑者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诗意。在这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赛事中,山东大学无锡校友会连续第五年化身“能量加油站”,以专业服务和温暖陪伴,助力跑者安全完赛、突破自我!

五年坚守:校友力量筑起赛道“暖心站”

今年,山东大学无锡校友会继续在锡马赛道旁用心守护,用补给站为跑者续航。近20位来自北京、太原、济南、青岛、南京、无锡等地的山大校友齐聚锡马,挑战全马,征战半马。而无锡校友会的志愿者们更是在半程13公里、全程33公里处设立补给点,用五年如一日的坚持,书写“凡我在处,便是山大;有你在时,那便是家”的温情篇章。这也是唯一在锡马半程、全程均设立补给站的985高校校友组织。

赛前筹备:细节拉满,只为一句“放心跑”

赛前一周,志愿者们便根据往年经验与跑者需求,精心采购运动饮料、能量胶、香蕉、盐丸等十余种物资,并分类打包。

赛前一晚,校友会负责人与志愿者们齐聚一堂,为外地跑友举办欢迎餐叙,同步培训服务流程,确保次日“零失误”上岗。

赛事现场:冰啤、西瓜、小番茄……

这个补给站有点“燃”

比赛当天,凌晨时分,志愿者已抵达赛道旁布置补给站。

半程13KM

微笑、呐喊、递水——志愿者们化身“最强拉拉队”;

全程33KM

烈日下,冰镇矿泉水和意外走红的“解暑啤酒”成为跑者“续命神器”;

暖心彩蛋

小番茄、西瓜切片被递送到跑者手中,一句“山大给力”“山大优秀”“一起加油”点燃赛道激情。社会跑者经过山大补给点纷纷打卡、一致点赞。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宣传形象大使、运动博主贝果彭通过微信公众号专门发视频,引得网友普遍好评;中山大学苏锡常校友会会长顾红军也在朋友圈发图点赞,传递校友间友爱互助;小红书、抖音等热门自媒体跑者也多有发帖致谢山大无锡校友会补给点,进一步传播山大校友服务正能量,同时扩大无锡运动友好型、人才友好型城市的美誉度。

圆满收官:安全完赛背后,是这群人的默默守护

本次锡马,所有山大跑者均安全完赛。令人感动的是,无锡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林乐东连续5年赞助锡马校友护航活动,并以身示范,成功带领不少志愿者成为奔跑者,养成健康运动、向上向前习惯。何青山、张茂峰、郑云龙三人已连续五年坚守岗位。尹畅连续八年担当急救保障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不是赛道的焦点,但能成为跑者心中的‘踏实后盾’,就是最大的意义。”

致谢

感谢无锡校友会一如既往支持,校友林乐东、蒋烨、张茂峰倾情赞助!致敬每一位志愿者的无私付出!祝贺每一位来最美赛道、展示山大人一流风采的跑者。

(据不完全统计)

山大全程马拉松参赛校友:

林乐东、王欣、王海宁、蒋烨、王瑞、张禄、冯卓、张明飞、王成伟

山大半程马拉松参赛校友:

梁青华、王建树、杨旭、祝靖、王颖颖、刘俊伟、周欢、郭亚楠

山大无锡校友会志愿者:

王勤、尹畅、何青山、张茂峰、郑云龙、李凯、黄岩、彭博、杨淑琼

凡我在处,便是山大!有你在时,那便是家!

山大人用热情与专业,将“人在画中跑”的江南春色,酿成了一段段温暖的赛道记忆。

明年春日,我们不见不散!

郭亚楠医美整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通讯员 郭亚楠 韩大方

4月1日,南召县举办第三届“玉兰花开 鸿雁归来”双招双引活动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南召县2025年“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暨第三届“玉兰花开 鸿雁归来”双招双引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立足南召实际开展的一次重大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活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召实践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活动,发挥在外人才资源优势,强化乡情亲情联系,引导在外人才回归家乡创业就业,从而推动项目回移、资本回流、技术回归、智力回哺,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召实践新局面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凝聚磅礴力量。

活动计划清明节前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本次活动由南召县委、县政府主办,重点以情感为纽带、共赢为目标、服务为抓手,邀请南召籍在外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参加活动,以展示发展成果,汇聚高端智力,促进项目合作为重点,着力集聚一批卓越专家、引进一批优秀人才、签约一批合作项目,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召实践新局面、助力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活动内容包括:

(一)“玉兰花开 鸿雁归来”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

主要推介县情和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政策;签约重大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项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返乡的党政人才、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深入交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召实践建言献策、凝智聚力、谋划项目。

(二)“看家乡变化、续桑梓之情”考察观摩活动

组织返乡党政人才、专家人才、企业家到我县开发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一线进行实地考察观摩,了解我县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寻找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合作切入点,助推人才集聚和产业升级。

(三)拔尖人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召实践研讨会

颁发第八届拔尖人才荣誉证书,听取拔尖人才意见、建议,推动拔尖人才作用发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召实践。

(四)“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召实践,通过媒体发布、座谈、电话、信件等形式,广泛征集在外人才对发展的意见建议和合作意向,吸引更多在外人才返乡投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浪潮。

郭亚楠医生医美

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饱含着人们对先人的追思与缅怀,这种情怀深深烙印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回溯往昔,在那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里,无数英勇的中国人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的名字,成为永恒的丰碑。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多位烈士后人、红色文化传承人,与读者一起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把抗联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本报记者 徐东坡

“一片冰天雪地里,抗联战士没吃没穿,还在坚持抗日,直至弹尽粮绝……”一段视频里,两个孩子在郑州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杨靖宇展厅内,认真地听抗日英烈杨靖宇的故事。

视频中的讲述者是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4月4日下午,在马继民郑州市二七区的家中,他拿出手机让记者看了一段视频,他说:“这是我清明节前带着家人去烈士陵园时拍的,既是祭祖,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杨靖宇将军最小的孙子,马继民对爷爷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是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后来又到爷爷战斗过的地方,对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坚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多的崇敬。”马继民说。

2005年,马继民被聘为吉林省靖宇县县长顾问,后又担任靖宇县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会会长。在这期间,他重走抗联路,几乎走遍了杨靖宇战斗过的地方。

“东北的冬天,草都被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根本找不到吃的。1940年,日军加大‘讨伐’力度,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爷爷和抗联将士们几乎弹尽粮绝,只好找老树皮充饥,他们先把外面的老皮刮掉,再把里面的嫩皮一片一片地削下来,放在嘴里嚼。”马继民说,在那种情况下,生存都如此困难,可想坚持抗日有多艰难。

“后来发现的一份日军档案显示,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杨靖宇牺牲前的100天里,打了47场战斗。”马继民说,面对敌人的铁壁合围,有村民劝他投降,他却说“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正是这份坚如磐石的救国信念,让他坚持到生命最后一息。

在马继民的家里,有一块桦树皮。他说:“这是爷爷的战友从爷爷牺牲的地方带回来的,我们家当作传家宝珍藏着,时刻提醒后辈爱国敬业,对得起烈士后人这个称谓。”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时至今日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马继民说,多年来,他奔走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间,讲述杨靖宇的故事,宣讲东北抗联精神。

“这是开封市集英中学的聘书,我已经被聘为多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马继民笑着说,“这个月我就退休了,有了更多时间,我要把抗联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一座烈士墓背后的接力守护

□本报记者 徐东坡

清明节前夕,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台子畈村旁小冲山上草木葱茏,半山腰处有一座用水泥砌成的坟墓,这里是抗日烈士、新四军第五师45团政委李福太的长眠之地。

3月28日,年近七旬的信阳市退休干部李建设,同烈士守墓人、台子畈村村民周元义一起,带上花圈和祭品,再次来到这里,为李福太烈士扫墓。

“每年清明我都会来这里,已经有15年了。国家强大了,不能忘记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摆上一杯酒,李建设动情地说。

1910年出生的李福太是四川成都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红四方面军。1941年,李福太、周明夫妇带着年幼的儿子跟随李先念从延安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在确山竹沟、信阳四望山、湖北大悟抗击日寇。1942年,在一次对日作战中,李福太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当地医院将他秘密安葬于台子畈村的小冲山下,没立墓碑。周明因要随部队转战抗日前线,便含泪将年仅3岁的儿子寄养在当地一户农民家中。

“我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带我给烈士扫墓。”年逾花甲的周元义说,当时他家和新四军走得很近,知道这里埋的是一位新四军高级干部。

20世纪60年代,因山下要修水塘,当地村民就将李福太的坟墓迁到山上,周元义的家人始终精心守护着。

“父亲临终前还嘱咐守好烈士墓,我们却一直不知烈士是谁。”周元义说,直到2010年烈士亲人前来寻找新四军烈士墓,他才了解到了烈士的一些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周明生活在湖北红安县,但她始终挂念着长眠河南的丈夫李福太,苦于一直没找到他的墓地。2008年,李建设到红安县开展红色摄影创作时,专程看望了老红军周明。了解情况后,他立即表示愿意帮助寻找李福太的墓地。经多方寻找,2010年,李建设和97岁的周明来到李福太的墓前。

“当时老人家抑制不住思念之情,泪流不止。”李建设说,“临走时,她感激地说‘我们全家忘不了你们,信阳老区人民真好’!”

从此,每年清明节,李建设都会来这里扫墓。当地政府对李福太烈士墓作了修缮,这里也成为李家寨镇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单位、学校前来缅怀祭奠。

“英烈应当永远被铭记。只要走得动,我每年都会来扫墓,把英烈的事迹讲下去。”李建设说。

搭起与英雄对话的时空隧道

□本报记者 刘宏冰

巍巍青山埋忠骨,春来百花祭英魂。4月2日清晨,商城县金刚台脚下,伏山乡七里山村新塘湾的村前山后,油菜花黄、杜鹃花红、兰草花香……

抗日英雄赵崇德故居前,如几年前迎接英雄83年后魂归故里一样,人们再次聚会,共同见证赵崇德故居对外开放。

赵崇德,1914年出生于河南商城县,1930年投身革命,随红军南征北战。1937年10月19日凌晨,时任八路军第129师769团3营营长的赵崇德,率队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敌机24架,撤退时为掩护战友中弹牺牲,23岁的他将自己的青春永远留在了太行山脉。2020年6月底,赵崇德从千里之外的太行山区归葬故里。

英雄壮举,感天动地。民政部2014年9月1日公布首批抗日战争中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赵崇德名字排在第39位。彭德怀元帅曾给予赵崇德“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的高度评价。

为了致敬英雄、缅怀先烈,赵崇德故居对外开放的时间定于2025年4月2日10时19分。

赵崇德故居被修缮一新,展陈设计以“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为主题,通过“踊跃参军征战鄂豫皖”“紧跟党走风雪长征路”“抵抗日寇血洒阳明堡”“忠肝赤胆魂归大别山”4个展厅,复原历史场景、陈列珍贵史料、讲述英雄故事,全面展示赵崇德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这里承载着英雄少年时代的成长足迹,记录着革命火种最初的萌发,英雄故居的对外开放,为我们搭建起一座与英雄对话的时空隧道,助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重要阵地。”商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涛说。

当日,汪桥镇中心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唐玉龙与几位党员教师一起,带着20名少先队员,专程来祭扫赵崇德烈士墓后,又来到英雄故居,细细观看展陈,倾听英雄故事。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斗是最深的致敬。”伏山乡党委书记王德全表示,家乡人民将以英雄赵崇德为榜样,赓续大别山精神,汲取红色力量,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努力把英雄家乡建设得更好,让家乡人民生活得更好。

烈士后代跨省祭英灵

失联90载亲人再相聚

本报讯(记者 孟向东 通讯员 郭亚楠)4月3日,清明节前夕,在方城县红二十五军战斗纪念地,胡九福烈士家属及家乡代表缓步走上烈士陵园台阶,来到胡九福烈士的墓碑前,祭拜自己的先辈。

在胡九福烈士牺牲之后的90年时光里,方城县从未停止过对烈士家乡的寻找,而胡九福远在安徽的家属也从未停止过对烈士下落的寻找。2024年4月3日,本报发布了替牺牲在长征路上90年的红二十五军烈士胡九福寻找家乡的文字和视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4年4月6日,胡九福的家乡找到了,就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豹迹岩村。

胡九福烈士家属奔赴方城县祭扫同时,心里揣着一片感激之情。“今天我们过来,是怀着感恩的目的,一是感激当地政府对我爷爷的关心;二是感激河南日报帮助我们宣传报道,让我爷爷找到了家乡,我们非常感谢!”胡九福烈士的孙子胡勋修说。

循着革命先辈浸润过鲜血的红色土地一路走过,尽管耳边听不到战火纷飞里的枪声,但走进方城县红二十五军战斗纪念地烈士史料展示厅,胡九福烈士家属能感受到方城人对革命烈士的崇敬。

方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虽相隔数百公里,但隔不断故乡人对胡九福烈士的思念之情。如今,90年之久的寻亲梦圆,使得胡九福烈士与家人在方城得以“相聚”,也让英烈的故事得以世代相传,激励大家在回首中铭记历史,在缅怀中坚定信仰,让英烈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修缮好、整理好烈士的遗迹和烈士陵园,让后人从中学到英烈的精神,把英烈精神传承好,把英烈的事迹宣传好。”方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用脚步丈量信仰

赓续红色血脉

本报讯(记者 赵振杰 代娟)清明祭英烈,丰碑励青春。4月3日,清明节前夕,获嘉县第一中学举行祭扫革命烈士陵园远足活动,用脚步丈量信仰、赓续红色血脉。自2020年首次活动以来,这条“信仰之路”已成为该校学生们的青春印记。

“最好的教育应是亲身经历。我们这次想去祭奠100多年前出生在获嘉县楼村的革命先烈——许冠英。”早上7点10分,获嘉一中高一年级的师生踏上了清明远足征程,前往5公里外的获嘉县烈士陵园。

1937年10月,中共新辉获中心县委成立,时年24岁的许冠英就是三位核心成员之一。1942年,许冠英随部队在山东巨野反“扫荡”作战中与日军遭遇奋勇杀敌,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被安葬在获嘉县烈士陵园。2015年,许冠英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这次徒步带给我的不光是身体的考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磨炼,让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先烈,铭记他们走过的路。”学生职昀庭说。

1个多小时后,师生们到达获嘉县烈士陵园,300余座烈士墓静静地坐落在苍松翠柏之中。学生们通过聆听英雄先烈故事,擦拭烈士墓碑等方式缅怀英烈。大家一致表示,这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承载着满满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既缅怀先烈,又磨炼意志,今后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从英烈精神中汲取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力量。

“吾辈青年,应该珍惜时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不辜负烈士们的期望。”学生郭博康说。

“只有尊重英雄不忘英雄,才能继往开来创造伟大事业。我们希望通过徒步祭扫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获嘉县第一中学校长景广星说。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郭亚南医生,郭亚楠个人资产情况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