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上诉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民事上诉案件的流程是什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毕博

  当你收到一审判决时,一般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是感觉判决公正,和自己的预期结果一致;另一种感觉就是认为判决不公,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该如何面对判决呢?

  一般而言,民事案件都至少有两方当事人,法院居中裁判,法院最终依照事实和法律作出一审判决。对于争议双方而言,必定会各执一词,认为法院应当支持自己的观点。然而,案件结果一般只会倾向于一方。

  当事人收到一审判决,若双方当事人服从判决,均未提出上诉,则一审判决在双方收到判决十五日内生效。若任一方当事人不服判决,则应当在收到判决十五日之内提出上诉,若一审法院作出了裁定,则应当在收到裁定后十日内提出上诉。

  当事人上诉有什么法律意义呢?

  当事人在法定时间内提出上诉,可以从程序上使一审判决不再生效。一审判决不生效,会给当事人带来再次诉讼伸张正义的机会,同时防止了因判决生效给当事人带来的马上执行的烦恼。

  当事人在法定时间内提出上诉,可以给当事人充足的时间去审查案件审判中争议焦点和分析一审失利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搜集证据和查询相关法律,为二审的反败为胜做准备,使案件审判更加公正。

  当事人上诉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当事人在法定时间内上诉虽然可以使一审判决不再生效,但是上诉同时启动了新的诉讼程序,此二审程序是终审的审判,终审判决一旦作出即行生效。因此,在法定时间内上诉要认真准备相关证据,搜集相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为二审的审理做好充足的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民事案件上诉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民事案件上诉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民事案件 上诉

民事案件上诉的法律规定

民事上诉案件的流程是什么

民事上诉的法律依据

民事上诉程序规定

民事案件上诉的程序

民事案件上诉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民事案件上诉规定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