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是什么意思,人身险和寿险有什么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俞瑶思

人身险是什么意思,人身险和寿险有什么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俞瑶思来为大家解答人身险是什么意思,人身险和寿险有什么区别这个热门资讯。人身险是什么意思,人身险和寿险有什么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身险包括哪些险种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廖丹

4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下发2025版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这是监管机构连续第五年印发年度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围绕人身险产品的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产品报送管理四方面展开。从总条目来看,自2021年版的73条增加至2025年版的103条,仅个别年份对原有清单的个别条款进行删减或调整。

“负面清单”新增9条,严格“报行合一”

与2024年版相比,2025年版“负面清单”未进行整条清单内容删除,新增的9条内容重点体现在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强化了“报行合一”、规范产品设计等监管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增的内容中,有5条都跟“报行合一”有关。具体来看:一是备案材料中未列示总预定附加费用和总可用费用水平;二是银保渠道部分保险期间和缴别下,佣金手续费比例较高,产品设计审慎性不足;三是交费期间10年及10年以上的长期险,预定附加费用率集中在首年或前两年,与实际情况相悖;四是销售渠道同时报送“个人代理、互联网代理、银邮代理、经纪代理”中的多个,不符合“报行合一”相关要求;五是销售费用、总可用费用高于定价费用,各种费用缺乏内在逻辑一致性。

此外,“负面清单”新增内容还包括:条款中约定的残疾定义的评定标准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依据,相关评定标准未包含标准的全称、发布机构、发文号及标准编号等;健康保险的既往症未明确表述为“指在本合同生效日之前被保险人已患且已知晓的疾病”;万能保险追加保费条款描述不清晰,欠缺管理机制,产品设计的审慎性不足;对不予备案但已经开展业务的产品未及时停止销售。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各公司要认真对照“负面清单”持续加强对产品精算工作的管理,切实提升合规经营意识。各公司总精算师要切实履职尽责,持续提升专业性、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做好产品的全周期管理。

已连续发布多年,助力人身险健康稳定发展

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是监管部门在检查各保险公司产品设计时,发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不太合理的、钻漏洞的、有可能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产品设计。

2018年5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列明了52条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此后,原银保监会在2019年建立了人身保险产品通报制度。而后,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又先后发布2021版和2022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

监管部门每年结合监管实践和通报中的典型问题调整更新“负面清单”,内容不断完善,其中2021年版“负面清单”内容涉及73条,2022年版增至82条,2023年版内容增至90条,2024年版内容增至94条。

如今,年度频率的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已经成为险企精算、产品和渠道等部门开发产品的重要判断尺度,在产品设计、条款撰写、产品报送和实际宣传销售等业务层面均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产品负面清单对存量产品进行规范整改,不断减少产品潜在风险和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尽可能从源头上消除潜在保单纠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年度负面清单在延续监管持续性和一致性的同时,不断为行业和险企未来产品开发提供思路和启发,同时也成为监管部门产品报备管理的重要抓手,从长期来看有望不断提高人身保险行业产品供给质量和优化人身险负债结构,促进人身险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信达证券此前分析称。

每日经济新闻

人身险公司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业赔付支出同比增长21.83%,其中人身险大涨35.86%,远远高于保费增长幅度。这些赔付主要赔在了哪些人群和哪些病种上?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有约70家人身险公司发布了2024年度理赔报告,大多数人身险公司的理赔金额和理赔件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第一财经梳理各家报告,从其中赔付较为集中的疾病、年龄段等数据趋势,可以为民众选购寿险产品提供更多的参考。

注意点1:家庭“顶梁柱”需先考虑自己的保障

在人身险公司的理赔金额中,健康险的理赔往往是“大头”,重疾险作为给付型险种又是其中的重点赔付险种。在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除中国人寿未披露相关数据,其他4家上市险企2024年重疾险和医疗险的赔付金额占比均在八成左右,其中3家险企重疾险赔付占到了五成左右。

(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整理)

这些重疾险的重点赔付人群又是怎样的?从各家人身险公司的理赔报告来看,41~60岁这一“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人群通常是赔付比例最高的年龄层。在披露了重疾险赔付年龄分布的理赔报告中,尽管部分险企的年龄分层有所不同,但综合观察,绝大多数重疾险2024年理赔金额占比最高的年龄层就是41~60岁左右的年龄区间,其中超过七成的公司这一年龄段的理赔金额占比超过50%。

例如,人保寿险理赔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其重疾赔付占比中,41~60周岁客户占比62.63%;阳光人寿亦表示,41~60周岁客户在其2024年重疾险理赔金额中占比合计达57.7%;平安养老险2024年理赔报告则显示,其重疾理赔客户中平均确诊年龄女性为42岁,男性为49岁。

(来源:人保寿险2024年理赔年度报告)

业内人士表示,在考虑家庭保障时,如果预算充足,全家人都进行配置当然是最好的。但大部分家庭很难一步到位,这时候就需要先考虑大人,后考虑小孩;先保障顶梁柱,再保障其他人。在家庭中,作为“顶梁柱”的成员往往承担着主要的经济责任。如果“顶梁柱”因意外、疾病等原因失去收入能力,整个家庭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顶梁柱”应优先考虑自身的保障,包括健康保险、意外险、重疾险等,确保在突发情况下家庭经济不受严重影响。

不过,现实情况中,许多“顶梁柱”在为家庭付出时,往往忽视了自身的保障。从重疾件均赔付数据来看,多家险企理赔报告显示,这一数据和年龄增长几乎成反比态势,未成年人的重疾险件均赔付金额往往更高,而成年人及老年人的件均保费则相对更低。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方面说明家庭保障中更为重视对于儿童疾病保障的配置,作为“顶梁柱”的家长有时会忽略了自身的保障;不过,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相比40岁以上成年人,儿童的重疾险在同样保费的情况下保额更高,因此也会拉高件均赔付。

注意点2:保额要充足

尽管不同年龄段的重疾件均赔付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点是——保额相对治疗平均花费仍捉襟见肘。重疾险保额不足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和上一年相比,2024年这一问题并无明显改善。第一财经发现,2024年部分险企的重疾件均赔付甚至较2023年又有进一步的下降。

以人保寿险为例,2023年其18岁以下及19~40岁客户的重疾件均赔付在15万元上下,41~60岁以及61岁以上客户则为8万元及4万元左右,但2024年除了61岁以上人群外其他年龄层客户的重疾件均赔付则下降至6万元~9万元;又如太平人寿,2023年其64.5%的重疾险理赔金额在15万元以下,2024年这一比例上升至72.8%。仅有极少的中小人身险公司重疾件均赔付金额达到30万元,例如出过不少“网红”重疾险的信泰人寿2024年重疾件均赔付金额就达30.9万元。

从各家人身险公司的理赔报告来看,恶性肿瘤毫无疑问为首要赔付风险所在,其中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仍是高发肿瘤,而心脑血管疾病也处在赔付榜靠前位置。

那么,目前,这些较高发的重大疾病治疗成本大概在什么水平?

泰康人寿2024年理赔报告显示,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良性脑肿瘤等病症治疗费用在10万元~80万元不等,有些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太保寿险则表示,常见重疾平均治疗费用在30万元左右。

(来源:泰康人寿2024年度理赔白皮书)

事实上,除了治疗费用之外,出院后的康复费用、收入损失等均是罹患重大疾病之后的潜在损失。业内人士提醒,目前重疾险保障缺口整体较为明显,而充足的重疾保障,不仅可以抵御重疾治疗和康复费用风险,还能够弥补家庭收入损失。泰康人寿表示,通常以5倍年收入作为重疾保额的基本标准。如年收入20万元,保额可设定为100万元,相当于用5年时间,专注投入一场与疾病的抗争。

注意点3:需重视医疗险配置

除了重疾险之外,医疗险也是民众保险配置中的重要部分。

在业内人士看来,医疗险和重疾险侧重不同,医疗险作为报销型险种专注于医疗费用的补充,而重疾险作为给付型险种则可侧重于收入损失补偿,两者可互为补充。

事实上,随着百万医疗险、中高端医疗险以及惠民保类产品在内的医疗险产品近年来“你方唱罢我登场”,保险公司医疗险理赔案件数量和金额均有较大幅度上升。

中国人寿数据显示,相较5年前,2024年医疗类理赔案件数已增长超50%。泰康人寿数据则显示,相较于2015年,健康险赔付金额占比由48%增长至84%。从近10年赔付金额来看,重疾险增长7倍,医疗险则高增11倍。

目前,医疗险在理赔件数上在人身险公司的总理赔案件数中普遍占了绝大多数,从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平安人寿三家上市险企的2024年理赔报告来看,医疗险理赔案件数在全年的总理赔案件数中占比均超过九成。

根据各家人身险公司的理赔报告,医疗险理赔原因中,疾病医疗在赔付件数和赔付金额方面均大幅超过意外医疗。而在疾病医疗的赔付中,呼吸道疾病普遍是最大原因,其他赔付原因则较为分散,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中国人寿建议称,在学龄儿童的成长旅途中,医疗险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而青年人往往忽略重大疾病预防,早期体检筛查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年轻健康时配置重疾保障更有经济效益,也更能够以标准体投保医疗险;而根据2024年理赔数据,60岁后心脑血管等循环系统疾病的出险率随年龄增长逐年上升,90岁后其出险率已是恶性肿瘤的9倍,因此老年人需关注心脑血管等循环系统疾病,同时需全方位规划,合理配置年金、医疗、重疾等保障,保障老年阶段的生活质量。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人身险伤残评定标准

1、保险标的不同

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寿命和身体。当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会给付相应的保险金。

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财产及其相关利益,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

2、保额确定方式不同

人身保险是以投保人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工作性质来确定保险金额的;

财产保险是根据保险标的实际价值来确定的,属于补偿性保险。

3、保险期限不同

一般来说人身保险的保险期限都在1年以上,保险期限较长,计算保费时会考虑利率等因素;

财产保险多为短期(1年及1年以内)。财产保险计算保费时一般不考虑利率因素。

4、保险性质不同

对于某些人身保险险种来说具有一定的储蓄性,保单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具有现金价值,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享有保单抵押贷款等一系列权利,而财产保险一般不具有。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

继11月初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以后,金融消保制度建设落地保险业又有新进展。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11月19日发布《机动车辆保险理赔服务规范》(下称《车险规范》)和《人身保险理赔服务规范》(下称《人身险规范》),对与老百姓关系最紧密、覆盖人群最广泛的车险和人身险的理赔服务提出规范性要求,推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提高消费者对保险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专家表示,理赔服务是保险服务国计民生的最后一环,也是触达老百姓、投保企业的关键环节。多年来,保险业在粗放式发展中存在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致使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行业亟需建立一套理赔服务标准,推动理赔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部署,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动保险标准落地。两项理赔服务规范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体系,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理赔纠纷等问题。(上海证券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人身险是什么意思,人身险和寿险有什么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