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多夫哪个国家的制度,一妻多夫小说完结小说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黄志

一妻多夫哪个国家的制度,一妻多夫小说完结小说

大家好,由投稿人黄志来为大家解答一妻多夫哪个国家的制度,一妻多夫小说完结小说这个热门资讯。一妻多夫哪个国家的制度,一妻多夫小说完结小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妻多夫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婚姻中总会有磕磕绊绊,不同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但可能都没有今天要讲到的这一对夫妻这么…刺激。


34岁的家庭主妇梅根戴维斯和她34岁的丈夫布伦特戴维斯,婚姻触礁的解决办法居然是:


妻子找了个男朋友加入这个家,三个人一起快乐生活养娃!



戴维斯夫妇相恋十年,步入婚姻后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也曾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在减弱、在消失,但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梅根给自己找了个男朋友,并邀请他加入这个家庭,相当于一妻多夫式关系。


就这样,梅根、梅根的丈夫和男朋友,三个人形成了一种V形关系。


黑发为丈夫、浅发为男朋友


大家可以这么理解,V上面的两个点分别代表梅根的丈夫和男朋友,而和这两点相连的中间那一点就是梅根了。


直白一点说就是,梅根是唯一同时拥有两段关系的人,丈夫和男朋友并不是恋爱关系,这两个男人都是因为对梅根的爱而联系在一起的。


好家伙,这是真·我不是来拆散这个家庭,而是来加入这个家庭的吧!



事情是怎么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呢?


一开始,梅根和布伦特还只是一对普普通通的情侣,他们从2011年开始约会,2016年结婚,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日子就这样平淡又幸福地过着,但有时候,幸福也意味着“无聊”,到2020年初,这对夫妇的关系开始变得不稳定。



尽管他们在一起还是很幸福,但又忍不住觉得他们的关系中缺少了点什么,就好像曾经的“化学反应”不复存在了一样。


于是他们分开了一段时间,来冷静地思考一下,怎么解决婚姻中的问题。


还讨论了加入第三个人,可能会帮助两个人的婚姻重燃爱火。



梅根一直对多角关系很感兴趣,2019年她就和丈夫第一次讨论了这个概念。


梅根说,她一直倡导“养一个孩子需要集合整个村庄的力量”的理念,她邀请另一个人来进入自己的婚姻就是受了这个理念的启发。


不但能多一个人多点刺激,还能多一个人带孩子?妙啊。



但对于当时的梅根和布伦特来说,不解决他们本身存在的问题,就贸然尝试多角恋肯定不太行。


于是在2020年初,双方感情出现问题时,又正好赶上疫情,布伦特的工作需要接触到很多公众,对家里的孩子不太安全。


所以他干脆搬出去住,两个人也能趁此机会分开一段时间,给彼此一点空间。


就这样,布伦特独自在外面住了两个月,梅根和孩子们住在家里。


梅根在回忆这段时间时说:


“我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去做任何我需要的事情。


包括冒着失去丈夫的风险,来疗愈这段婚姻中的伤,让我们能够继续向前,继续幸福的生活。”



分开确实是有用的。


“(两个月后的)5月份,我们面对面坐着,戴着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给对方读信。”


“我们诉说了分开期间所有的痛苦、顿悟和感悟。”


“那天我们都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我们都不是被迫地在爱对方。我们彼此相爱,都是发自内心的。”


这一番对话重新燃起了两个人之间的爱,他们的婚姻回到了正轨,是时候聊聊多角关系的事儿了。


这对夫妻最终决定继续尝试多角关系的可能性。



但能同意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关系、还要能完美融入这段关系的人不可能遍地都是。


梅根:这都不是问题。因为…我早就选好了!


梅根选择的对象是这对夫妻共同的朋友——32岁的软件工程师博·伍德伯恩。


当她意识到自己对博有好感的时候,就主动出击,问他想不想和她约会。


博:???我傻了。



一开始,博对一妻多夫这样的想法一笑置之,觉得这对夫妻就是在开玩笑。


但在三个人进一步讨论之后,他们还是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就像之前说的,他们形成了一种V形关系。


梅根是这段关系的中心,她同时拥有两个男人,不过说好了,她的丈夫布伦特也可以和其他女性约会,不过到目前为止,梅根还是唯一有第二段恋情的人。



她对于多角关系的接受也是有一个递进过程的。


“当我第一次想到多角恋的时候,我觉得这完全是疯了,但同时,它也给我带来了一种解脱的感觉。”


“让我意识到,我总是有很多爱想要付出,但布兰特(丈夫)只有一个人。


我能看出来,我总是想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他身上,让他有点不知所措,我期望他回复给我的爱太多了。”


“当我想到多角恋的时候,我意识到,这和同时拥有几个我爱的朋友没什么不同。”



就这样,三个人在经过讨论之后达成了各种意义上的大和谐。


“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我们一起愉快地探索着新的爱情冒险。


三人关系以一种我们无法解释的方式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美好。


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信任和真诚、无条件的爱是那么深刻。”



梅根和布伦特的两个孩子也很高兴有“第二个爸爸”,因为这意味着又多了一个可以一起玩的人。



至于三人组的家人,虽然也很支持他们,但到底还是对他们的关系保持着怀疑态度,当然,这也是出于保护他们,不希望任何人受到伤害的立场。


毕竟,公开的“一妻多夫制”三人关系实在有些离经叛道,家人有所顾虑也很正常。



互联网对于这段关系的态度也比较两极分化,有些人觉得“这样很不错,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只活一次,自己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来呗。”



但也有一些人“无法接受”。


“所以她什么便宜都占了,但那个可怜的丈夫却不得不把她分享给所谓的朋友。”



“还记得以前男人都是真汉子,不是舔狗的时候吗?”



“变态。孩子们太可怜了。”



“她就是个永远没法满足的荡妇。”



虽然要面对外界诸如此类的很多争议,但梅根和布伦特表示,他们的婚姻比起以往任何时候来都要好。


最后,他们三个人还给那些考虑尝试多角关系的人提了建议。


“如果任何人想要得到尝试非传统爱情的方法建议,我们觉得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到爱和治愈。


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会迫使你反省自己。我不能总去博那儿或者布伦特那儿,让他们照顾我,我首先得照顾好我自己。”



“当你有两个伴侣和一个家庭时,那种激情其实是很容易倦怠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先内省,先做好自己,这样才能为爱提供更多的空间,减少争吵。”


“这是真正的解放,我们作为个体所感受到的美和安全感,也让我们的关系焕发出新的光彩。”


“当我们感觉自己被倾听和认同时,我们就可以展露脆弱。而当我们愿意表现出脆弱时,相应地我们就能更容易地勇敢起来,去了解真正的自己。”



他们一家子看起来确实很和谐,很快乐,但一些网友的反对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你觉得这样不同于传统的一妻多夫合适吗?

一妻多夫是哪个少数民族

在一夫一妻为主流的现在,一妻多夫制,就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天方夜谭。实际上,在尼泊尔以及印度北方的一些地区,这种习俗依然在流传。

那么一家子一位妻子,多位丈夫是怎么生活在一起的?这与我们所熟知的一夫多妻有何不同呢?

中国的一妻多夫制其实自古就有,部分地区流传至今

在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身为正妻的女子,不能嫉妒小妾,还要精心抚育丈夫和小妾生的孩子。当然,对普通家庭的男人来说,由于经济水平受限,他们还是只能娶一个妻子。

要说这对女性天性的压迫可以说已经到了极致,搁在现在,除去三观不正的人,谁愿意和别人共享丈夫?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男女平等角度考虑,在婚姻问题上,多妾这一项就被取消,一男一女只有进了婚姻登记处,拿到了结婚证,这婚姻才算合法,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从明面上看,似乎在中国几千年文化中,只有“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这两种婚姻形式的存在。但实际上在部分地区,在古代就存在“一妻多夫”制,即便到现在这制度也还一直在流传。

比如说,明代笔记《蔽园杂记》就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温州乐清县近海有村落,日三山黄渡,其民兄弟共娶一妻。”

啥意思呢?就是在温州乐清县那块近海的一个村落,有兄弟共娶一妻的习俗。在那里,一户人家如果没有兄弟多人的,女方家长还不乐意将女儿嫁出去,怕养不活。妻子娶回家后,各自也会用独特的方式,将自己的时间分配给兄弟几个。

明朝的东南沿海地区尚且还有这个风俗,到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真正的一妻多夫制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在印度北方邦以及尼泊尔的部分地区,时至今日同样盛行一妻多夫制的生活。

一夫多妻不新鲜,一妻一夫很正常。那些少见的一妻多夫家庭是如何生活的?不少人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

于是一个国外记者秉持着这个心态,去了几趟尼泊尔,靠着她的亲身见闻,尼泊尔一妻多夫制下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记者第一次去尼泊尔洪拉山区时,正好赶上了当地一户姓洛伯桑的家庭娶媳妇,他们都受到了邀请。

新娘子是一个名叫塔瑞拉的12岁女孩。别意外,在那些贫困地区,12岁的女孩子结婚成家在当地屡见不鲜。

对双方父母来说,这是一笔令人再满意不过的婚事。

洛伯桑家虽有五兄弟,且年纪分布十分不均匀,最大的已经26岁,最小的才5岁,但同时,这也是当地的富裕家庭。塔瑞拉的父亲瞧中了这一点;

那洛伯桑家呢?他们家觉得“12岁”这个年纪刚好解决了儿子们年龄跨度大的问题,对这个小女孩也算比较满意。

于是除去新郎新娘当事人,一场双方都别有用心的婚礼,就这样举行了。

结婚那天,有钱的洛伯桑家足足摆了五天五夜的流水席,场面以当地的条件来看,那是相当排场了。然而,这热闹的一切都与那个12岁的小新娘没有关系。连初潮都没有来临的她,只能在男人们载歌载舞的婚礼结束后,被送回娘家,直到有了生育的能力,才被男方接回去。

当被问及“你喜欢你的丈夫们吗”这个问题时,塔瑞拉难得显得有点害羞地说,我和他们都还不怎么认识呢!

塔瑞拉的回答让人心疼。但尼泊尔像她这样的女孩子其实有很多。

也是在这场婚礼上,记者认识了同来参加婚宴的一个名叫清铃·赞戈的女孩子。当时她说了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我们女人是不能说出来心里感觉的,这不是我们这里的风俗。”

和塔瑞拉一样,清铃嫁给了一个三兄弟的家庭,那年她也才21岁。

但是,由于自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清铃从不能理解,什么是专一又浪漫的爱情。

“在这里,只爱一个人,是自私、贪婪的罪恶表现,是应该为之惭愧悔恨的情感。”

对我们这些在一妻一夫婚姻理念长大的人来说,一个人只有一颗心,无法“平均”出去,但对尼泊尔地区的已婚妇女来说,她们应当,也必须要生出多颗心,确保每一个人平均分配一颗,得到满满的爱意与公平的对待,哪怕表现地对某个丈夫多一点喜爱都不行,因为那样必然会导致家庭出现矛盾。

到这种地步,女性是要被唾骂的。

像清铃这样的女孩,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从母亲那一代学习,到自己这一代走同样的道路,到下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在这个山区,同时嫁给多个男人,塔瑞拉和清铃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然而,几年后,当记者再一次去往尼泊尔洪拉山区时,又见到了让她意外非常的一幕。她完全没有预料到,当年12岁的新娘塔瑞拉,遭遇婚变了,而丈夫的“出轨”对象,正是清玲·赞戈。

塔瑞拉嫁入洛伯桑家时,老三索纳姆21岁,但在这几年中,索纳姆因为各种原因爱上了清铃。同时,清铃在原先的家庭生活地也非常不快活,每日要面对紧张的婆媳关系以及繁重的家务,最终这个女子选择与索纳姆私奔到加德满都。

但从当地风俗角度考虑,一家的兄弟永远只能娶一个妻子。老三的“出轨”让其余四兄弟以及塔瑞拉都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选择:索纳姆回归家庭,与兄弟们继续与塔瑞拉生活在一起,抑或洛伯桑家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安抚完清玲·赞戈的“前夫”们,与塔瑞拉结束婚姻关系,并将清玲迎娶回家。

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在索纳姆的不断劝说下,上到父母,下到兄弟,都同意了接受清铃,最终他们以25,000卢比的赔偿金,让清铃恢复了自由身。

几个月后,清铃嫁入了洛伯桑家族。至于可怜的塔瑞拉?谁还在意她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对清铃来说,她虽然如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但并不意味着,第二段婚姻她就能一直幸福下去。

对所有加入多兄弟家庭的尼泊尔女性来说,她们需要为每一个丈夫生下起码一个孩子。清铃21岁首次结婚后,她需要给三个丈夫分别生三个孩子;二婚是5兄弟的家庭,她更是需要为5个人都平均生下一个孩子。

这么多孩子,全部生完,人生小十年都过去了。

然而,最残酷的是,生完孩子,她需要一个人带。白天,男人们在外面忙碌,清铃需要自己照看几个孩子,做好饭食,等待丈夫们归来;用罢饭食,清铃需要及时收拾碗筷清洗。

最难熬的可能还要数晚上。五兄弟的家庭,和谁同房的问题,还需要她提前做好安排,稍有不公正的表现,兄弟之间,夫妻之间生龃龉......

有人可能会说,一碗水端平不就行了,实际上一妻多夫制度下的尼泊尔妻子所要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即便是一妻多夫,婚外情也非常普遍。但当地习俗双标之处在于,婚外情被发现,男女双方都要面临惩罚。男方需要给女方的众多丈夫赔付一笔巨款,而女人则需要在当众受刑后,被逐出家门。

在这方面,二嫁的清铃说:

“我知道我那些丈夫们也不老实,可我什么都做不了,也不能生气,不然会挨打。而不忠的女人挨了打还要遭遇离弃。”

当初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但爱情却也可能变质。有胆大的尼泊尔女性就很有“先见之明”,考虑到丈夫可能会出轨的问题,她会在婚姻期间和丈夫干一样的事情——提前找好下家。一旦与现在的丈夫离婚,尼泊尔女人也能迅速找到愿意接手自己的人。

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婚姻观,在我们看来应该是畸形的,但清铃依然为自己的婚姻状况感到庆幸,甚至还产生了一些优越感。

在她们的隔壁村,女人早早就结婚,并且嫁得大多还是比自己大很多的男性。在尼泊尔山区,医疗条件差,男性平均寿命不足50岁。等女性到了30岁上下,一多半的女性就无奈成了寡妇,但又要遵循风俗不准再嫁。

吃过的苦够多,就连当地的一些女性都开始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妻多夫制一点都不好,女人太辛苦了,既要照顾家庭,还要平衡和那么多男人的关系。”

确实,一妻多夫制下,理想的妻子,是能服从所有丈夫的意愿,但从不能表示出自己的欲望,更不能做任何会引起夫妻争端的事情。

一妻多夫的家庭,丈夫要与兄弟们共同分享一个妻子,但妻子的生活品质却不会因为嫁给多个男人而有所提升。这样的生活,不就是在活受罪吗?

如今人们除了通过实地走访这些依然有着一妻多夫制度的地区,了解在这种婚俗下人们的生活情况,来满足好奇心,这些年里其实这种制度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

从地缘上来看,其实不难看出,这些长期以来有着一妻多夫习俗的地区,皆是在喜马拉雅山脉下生活的子民。不论是中国的川藏地区,还是尼泊尔,亦或者印度北方部分地区。

关于一妻多夫制度最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苏格兰原始社会史家麦克伦南曾经就这个现象做出猜测。他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远古时期,人们迫于生存压力,一度溺亡女婴成风的行为影响,导致女性越来越少,男性为了能有妻子,就只能通过抢夺的方式来争夺配偶。

可以想象,在那样的情况下,男人为讨一个妻子,他们可能要打得头破血流。于是后来为了避免争端,人们就有了更好的主意:一家兄弟娶一个妻子,谁家也犯不着和谁家争抢了。

当然,这种婚俗的特殊地方在于,身为老大的人总是比较讨巧。与妻子举行婚礼仪式的是大哥,第一个与妻子洞房花烛的,也是大哥,接着才会有其他兄弟轮流加入的机会。

这就和前面说的清铃·赞戈一样。即便是二婚,但她喜欢的人排行老三,但第一次与她同床的,还是大哥。

而这风俗放到印度地区,情况则又有所不同。

根据研究,印度古代,约莫在吠陀(公元前1500年)时期,一妻多夫制度就已经普遍盛行,到了古普塔时期时期(公元320—5 5 0年)开始逐渐减少,但在少数地区依然保留这项习俗。

至于减少的原因?通俗点说,就是随着印度人们种植粮食技术的进步,换来了粮食的增产,生活逐渐有了保障,以至于人们不必要继续依靠一妻多夫制来谋求生存。于是一妻多夫制逐渐被抛弃,一夫一妻甚至是一夫多妻制度开始在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主流。

到后来,人们甚至开始攻击一妻多夫制度,以至于有这种习俗的人只能偷偷地操持。印度施行一妻多夫地区的这些人也非常无奈。他们的生活既不像高种姓人那样富裕,也不像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那样平静,为了生存,一妻多夫制度是他们必须要继续延续下去的婚俗。

其实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上来看,在一夫一妻成为主流的现在,部分地区依然还是保留着一妻多夫的婚俗习惯,一方面是因为受历史传承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更多是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力量刚强是男子,柔软温柔是女子。当所有丈夫外出操劳时,女子看顾家里,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这样的家庭组合方式,是帮助他们种族延续下去的命脉,实现了个人力量的最大化。

反过来说,在经济基础、人口基数还算可以的如今,我们其实不必要为了解决俗称光棍的问题,如专家说的那样,尝试实行一妻多夫制度。

一妻多夫制度,其实从理论上看来,是一种无奈之选。

一夫一妻的家庭,尚且都能过的一地鸡毛,何况中间还要插上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人?女性再为每个人生个孩子,那生活就回归到尼泊尔一妻多夫家庭的情况:女性几乎就成为了生育工具,而男人要与不同人分享自己的妻子,享受过独有又完整的爱,谁又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一妻多夫小说古言文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婚姻起源》中探讨了人类婚姻形态的发展。描述了人类婚姻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发展历程。

蒙昧阶段实行的是群婚制。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夫妻。上古之人,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就是这种婚姻制度的体现。

随着人类认知的提高,群婚制度也在发生变化。开始的群婚是无序、随意的滥交。后来发展成有血缘关系者不通婚、部落氏族内不通婚。

再到后来,婚姻禁例越来越多,“共夫共妻”制度逐渐变成了夫妻相对固定的“对偶婚”。这一时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父系氏族替代了母系氏族。男权社会逐步建立。形成了以男性为主宰的私有制家庭。

妇女成为男子的从属,一夫一妻的制度就此建立,成为了全世界各民族最普遍的婚姻制度。中国解放前有权有势的人家,虽然家有一群太太,但是正房妻子也只有一位,其他的只能算是小妾。说是“一夫多妻”,实质上是“一夫一妻多妾”。

独特的一妻多夫制

民主改革以前的旧西藏,早已进入了父权社会。是一个以封建农奴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因而,也和内地一样,一夫一妻制较为普遍,贵族老爷们三妻四妾的同样为数不少。但旧西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婚姻形式——一妻多夫制。

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说“北纬7°至21°和东经78°至82°(南亚次大陆东南部),以及北纬27°至33°和东经75°至90°(青藏高原南缘至东缘)是地球上保留一妻多夫制家庭最多的区域”。根据50年代初期的社会调查,“旧西藏一妻多夫家庭占24%”。

西藏的一妻多夫是兄弟共妻。即一家兄弟多人同娶一个妻子。这种独特的婚姻形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粮食亩产很低,分散的小家庭单门独户生存压力很大。

于是,在西藏的中下层群众,兄弟成年后多不分家。形成大的家庭,人多力量大,好办事。下层贫苦人家,“差巴”、“堆穷”(为农奴主支差的农奴)阶层,经济基础差,没法给每个兄弟都取上媳妇,于是就出现了多个兄弟共娶一妻的情况。这是下层民众为了应对匮乏的自然资源采取的策略,通过减少户数,来降低生存风险。

另外,旧西藏医疗条件差,人均寿命较短,青壮年在外奔波劳作,死亡率高。父亲去世时,子女年少,需要长辈照料。兄弟共妻,就确保了同辈之间的紧密关系。兄弟的子女都是同母所出,使得他们在丧父之后,皆能有所养。

2.经济社会原因

旧西藏的一妻多夫制不仅仅局限于下层阶层。在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上流社会也广泛地流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者次仁央宗在其专著《西藏贵族世家》中提到“贵族社会盛行兄弟共妻的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在西藏被称为‘洒松玛’”。这其中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

一是避免分家导致家族势力衰落。一个家族兄弟分别娶妻,就要分家,使得家庭权力不断分散。几代下来,势力就会削弱,无法同其他贵族世家抗衡。

二是一妻多夫制下的贵族家庭中,太太的地位较高,势力较弱男方家族可以以此利用女方家族的力量来获取、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巩固政治联盟,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力。

3.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区有个古老的传说。一个牧马少年和一个牧羊姑娘青梅竹马,日久生情。其母嫌贫爱富,将姑娘嫁给一个富商。“商人重利轻别离”,在外打拼将姑娘冷落在家。牧马少年不忘旧情常来幽会。时日推移,纸终究包不住火。事情最后还是被公婆知道。公婆告知儿子。可儿子不在乎头上青青草原,决定留下牧马少年。从此两夫一妻,生活和谐美满。

这个故事叫《俄曲河边的传说》,据说已流传千年。从而说明一妻多夫制在西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一说是上古时期母系群婚制的孑遗。西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女权王国——“苏毗国”。苏毗国疆域辽阔,占据今天西藏北部和新疆南部的广大地区。国家以女主掌国,王室由母系继承,百官也多为女性,婚姻则是男子出嫁女家,家主也为女性。

七世纪中期,苏毗国为吐蕃所灭。领土疆域并入吐蕃。其民俗风貌也对吐蕃产生了影响。后来藏区流行的一妻多夫制度可能是苏毗国留下的文化遗产。

西藏紧靠南亚次大陆,信仰藏传佛教,文化上受古印度文明影响很深。而古印度地区也曾流行过一妻多夫制。公元前4世纪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摩多》中说,婆罗多族因王位之争,长子俱卢要杀次子般度,般度逃离王宫,其五子合娶一妻。这说明公元前的古印度就由此习俗。西藏的一妻多夫制度很难说没有古印度的印记。

一妻多夫的家庭内部关系如何呢?

娶亲成婚时。通常是年长的哥哥在成年时和妻子举办婚礼,共入洞房。往后,等年幼的弟弟在长大成年后再相继同嫂子行周公之礼。

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在这种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关系其实有着严格的道德准则。妻子单独住在一个房间内。晚上兄弟谁于妻子同住,一般听从妻子的安排。丈夫之间也会达成一些心领神会的默契。据说,某些家庭中丈夫晚上来找妻子,会在妻子房门前做一特殊记号,比如放一双靴子、悬挂他的腰带。其他兄弟看见,就会知趣回到自己住处,不会加以打扰。

子女对于这么多“父亲”怎么称呼?西藏各地略有不同,有的地区称父辈长兄为爸爸,其余都称为叔叔。有的地方把所有的父辈兄弟都叫爸爸。但无论哪种形式。所有的“父亲”都将子女一视同仁,如同己出。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婚姻时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西藏地区一妻多夫制,是当地特殊自然、人文环境影响下产生的特殊制度。是一种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自然也是符合当时当地的伦理标准和法律标准。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旧风俗也在逐渐的淡去。

1982年西藏自治区人大通过了相关的法律条例,规定“废除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封建婚姻,对本条例之前形成的上述婚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

作者:大狮子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在“圣”与“俗”之间: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问题研究综论》 杨帆 杨成洲 社会科学版 2017.2

[2]《清代民国时期西藏地区多种婚姻家庭形态论析》 何一民 赵淑亮 贵州民族研究 2014.8

[3]《论青藏高原和南亚一妻多夫制的起源》 坚赞才旦 许韶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1

[4]《反思与超越:传统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中的伦理议题的探究》 2017.8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妻多夫制的古代言情小说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婚姻已经慢慢成了一种选择,而非人生必需品。当然了,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会踏入婚姻,不管情愿不情愿。

婚姻制度其实有很多种,除了当下主流的“一夫一妻制”外,还有我国古代盛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在中东部分国家,那里的男人最多可以娶4个老婆,他们的婚姻制度,可以被视为“一夫多妻制”。

以上这些婚姻制度,都不超出常人的想象,相比之下,尼泊尔流行的一种婚姻制度就堪称奇葩了,它叫“一妻多夫制”,通俗讲就是一个妻子嫁给多个丈夫。

一女嫁多夫?这样的家庭究竟是什么样的?而在这类家庭中,又该由谁来当“一家之主”呢,妻子还是某个丈夫?

什么是一夫多妻制

一妻多夫制是指一个女子同时与多个男子保持夫妻关系且共同生活的婚姻制度,最初盛行于印度西部,后来在周边的许多地方都有过流行,包括现在的尼泊尔。

一妻多夫制又可细分为两种:同胞共妻制和非同胞共妻制。

前者指的是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共娶一妻,所生孩子归于长兄;后者则是指几个没有血缘的男性共有一个妻子,然后以某种仪式来决定孩子的归属。

在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制中,有三条特殊的规定:

1.娶同一女性的必须都为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因此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制都是同胞共妻制,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2.一名女性最多同时嫁给5名男性。这个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每个丈夫的夫妻生活。

3.妻子必须为每个丈夫生下孩子。这个规定对女性而言意味着很大的压力和痛苦,而且丈夫越多,所承受压力和痛苦也就越大,婚后的家庭负担也越重。

这些规定在大多数人看来都难以接受,毕竟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差得太远了。

然而在尼泊尔,一妻多夫制早已被当地人普遍接受,甚至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正在践行。

为什么奇葩的“一妻多夫制”会在尼泊尔流行呢?这是因为尼泊尔很穷,生活水平低,许多时候,只靠一个男人赚钱养不活一个家庭,而“一妻多夫”则能缓解此类问题,毕竟有多个男人为这个家庭赚钱,每个男人肩上的养家压力就小了。

男人的压力小了,女人的担子却重了

尼泊尔的社会条件和国情,导致那里贫穷的人们只能默默接受这样的制度和生活。

正如上面所述,对于男人而言,“一妻多夫”其实是在减小他们的养家压力。然而对于女人而言,“一妻多夫”却加重了她们的负担。

首先,她需要照顾多个丈夫的饮食起居;其次,还要为每个丈夫至少生一个孩子,而孩子生得越多,抚养也就越费精力。

所以说,比起主流的“一夫一妻”,尼泊尔的“一妻多夫”是对女性更大的摧残,而非像“一夫多妻制”下的男人们那样,享受着婚姻的红利。

其实别的不说,单从“为每个丈夫至少生下一个孩子”这一规定,就可以看出尼泊尔女性地位之低下,本来应该由她们自己掌控的“子宫”,居然成了别人传宗接代的工具,而且是用来“批量生产”的工具。

生育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有多大,想必不用多说。但尼泊尔的这种规定也并非不可理解,它其实是为了彰显“一妻多夫制”下对每个丈夫的公平。

然而对男人们是公平了,对女人来说,公平又何在呢?

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家庭中,女性是不受宠的,她们反而需要取悦每个丈夫,并兼顾所有家务活以及照顾孩子们,她们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更悲剧的是,尼泊尔的女人嫁出之后不允许离婚,如果强行离婚,则意味着再也找不到婆家了。

所以“一妻多夫制”下的尼泊尔女性就算过得再困难,也得忍受,不仅自由受到限制,生活中还要饱受舆论压力,然而在当地人的眼中,这一切则都很平常。

由于女性承担了所有家务和养育孩子的责任,导致在“一妻多夫”的家庭中,丈夫们活得比较轻松自在,这也让他们有富足的精力去享受“夜生活”。

然而几个男人才共有一个妻子,夜生活应该如何分配呢?

这个并不难,通常来说,丈夫们都会事先商量好,分配好时间,毕竟都是亲兄弟,每个人都忍让一点,还是不难和谐相处的。

有时候也会由妻子决定,晚上睡觉前她会在某个丈夫的房间门口放一件信物,丈夫们看到信物后,就知道妻子今天晚上要在哪里睡觉了,被“翻牌”的丈夫自然很高兴,没被翻到牌的,也会很识趣的不打扰。

这些所谓的一妻多夫制生活也许听着让人难以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尼泊尔人的家庭生活就是这么过来的,妻子和丈夫们在丧失伦理道德的婚姻关系中度过人生的每一天。

谁是一家之主

一夫一妻制的家庭,要么丈夫主家,要么妻子主家。一夫多妻的家庭,丈夫是绝对的一家之主。那么“一妻多夫”家庭,谁才是一家之主呢,是唯一的妻子?还是某个强势的丈夫?

在尼泊尔,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真正的一家之主不是妻子,而是丈夫中最年长的那个。

因为尼泊尔的一妻多夫是同胞兄弟共娶一妻,所以最年长的丈夫,就是其他几个丈夫的大哥。

中国人常说“长兄如父”,尼泊尔也这样,弟弟们甘愿接受哥哥的支配,就像儿子服从父亲的权威一样。

所以在名义上,一妻多夫家庭中的孩子,不管是不是长兄亲生的,都会视他为父亲,弟弟们与孩子的关系则类似于“叔侄”,只不过是有抚养关系的叔侄,比普通叔侄更亲近一些。

好在兄弟们本来就是一个姓氏,虽然孩子只认大哥作父亲,传承的却是所有丈夫们的共同姓氏。

从这就不难看出,长兄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最高,其他兄弟只能无条件接受长兄的领导,所以在“一妻多夫”家庭中,长兄便是无可争议的一家之主。

虽然“一妻多夫”家庭中女性的担子更重,地位也很低,但在某些方面,她们还是有一些特权的。

比如不管哪位丈夫,都不可以随便进出妻子的房间,而妻子则可以随意进出每位丈夫的房间。

这或许是出于对妻子的“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宣示了妻子“女主人”的地位。但实际上,妻子必须有权力随意进出每位丈夫的房间,毕竟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家务,丈夫们是不可能亲为的。

另一项特权则是上面提到的,妻子可以选择与哪位丈夫同房,只需要事先在其房间门口放上信物即可。

但由于她必须为每个丈夫生下孩子,所以有时也不得不顾及一下“雨露均沾”。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一妻多夫制”是陋习,是对女性更残酷的压迫。然而对于穷国尼泊尔来说,却是一种调节社会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良方”,可以减轻那里贫穷男子的婚育压力。

从长远看,奇葩的“一妻多夫制”有很多弊端,也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所以它必将被彻底淘汰。只是不知道,可怜的尼泊尔女性们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一妻多夫哪个国家的制度,一妻多夫小说完结小说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