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打骂孩子的最佳补救方法
大家好,由投稿人喻嘉来为大家解答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打骂孩子的最佳补救方法这个热门资讯。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打骂孩子的最佳补救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打骂孩子视频
说起教育,好像从不缺乏“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有些父母甚至认为,就是应该奉行“棍棒政策”,才能管出懂事的,听话的孩子。
可事实是这样吗?广西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者梁业梅曾选取203名3~6岁幼儿和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父母体罚给学龄前儿童带来的影响,结果并不如人意。研究结果显示——遭受过体罚的孩子与未遭受过体罚的孩子相比,后者要远比前者更开朗,独立,且富有创造性,。而遭受过体罚的孩子,虽然一时会变得听话,顺从,但此后却懦弱,且和人交往时缺乏主动性,没有自信……
由此可见,打骂教育根本不起作用,,并且还会起到反作用,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也许你会不解,为什么呢?我明明是为了他好,怕他以后养成娇生惯养的坏毛病,所以,早早“防患于未然”,可是父母又可曾想过,自己所谓的“教育方法”,是否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心理伤害?而且,这种心理伤害是十分严重的!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要用用一生治愈童年”。
而他也在各种心理学论点上,强调人的生活风格在儿童时期以往家庭环境中形成后,几乎一生不变,而所有我们在儿时受过的家庭创伤,都需要我们在成人后艰难的面对,解除,甚至也于事无补。因为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对儿童的心理创伤是不可逆的。他们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都无法像在爱里长大的孩子那样,富有安全感、幸福感,且充满自信。可偏偏,自信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且伴其一生。
所以,当你想要你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个小节目时,你会发现,他的本能反应就是拒绝,逃避。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非旦没有给予孩子鼓励,帮他们舒缓紧张的情绪,却又开始实施自己所谓的“不打不成才”的棍棒政策,推搡着孩子,“去呀,这有什么的,就不知道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真丢人”,更有甚者直接动手打骂孩子“你去不去,不去我就打你”这时候,我们只在意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思,在众人面前表演,却忽略孩子感受,让他们承担我们的不良情绪,与暴力行为——“或打或骂”
可是,作为家长,我们是否要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如此怯场?又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如此没有自信?是否跟我们一贯奉行的“教育真理——不打不成材”有关呢?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关系?我只不过是在管教孩子而已。可是,真的没有关系吗?如果不是家长奉行“打骂政策”,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怎么会对自己没有自信?如果不是家长奉行“打骂政策”。
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父母的信任,孩子又怎么会不敢表演呢?是他们真的不会吗?不,是孩子不敢。因为孩子害怕,他们怕演砸,他们更怕演砸后,父母的又打又骂……
前段时间,占据热搜榜首的“童模妞妞”事件,不就是典型的“打骂政策”吗?一个小孩子,面对高强度的拍摄任务,难免力不从心。在妞妞累了,拍摄状态不好,走错了几步后,妞妞的母亲,却直接公然上脚,踹了妞妞。作为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累,本能不应该是心疼的吗?可是妞妞的母亲没有,归根结底,是她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很显然,妞妞母亲,也是一位奉行“打骂教育”的主儿。视频曝光后,一时间,在网上掀起了巨大风浪,网友们都在指责妞妞母亲,不应该为了达到自己挣钱的目的,不顾孩子感受,随喜打骂自己的孩子。面对网友的指责,妞妞的母亲道歉解释说:“因为妞妞一直出错,自己情急之下,才踹了妞妞,来提醒她”可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单纯是打这一个动作,家长就已经做错了,因为孩子和家长之间,是力量悬殊的,家长动手打孩子,就是以大欺小。
针对打孩子很多欧洲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法国更是通过了《禁止打屁股》法案,法案中,明确规定,父母不允许对孩子进行身体或者语言上的暴力行为。而后,日本的内阁会议上也敲定了《儿童虐待防止法》和《儿童福祉法》,法案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任何暴力的手段。
看到这些法律法规,也许有的父母会说:“也太小题大做了吧”不就是打了孩子几下,骂了孩子几句,哪就这么严重了?可事实证明,父母自以为的没那么严重,甚至根本不放在心上的打骂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而这些心理伤害,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并不请不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感觉受到了欺负,心里很委屈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在面对父母的打骂时,孩子会很委屈,“为什么我的父母不爱我呢?他们一定不爱我,才会打骂我,可我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样的“棍棒教育”并不会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由分说便进行打骂,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使孩子感觉受到了欺负。
2.身体上的疼痛,让孩子学会了沉默。
面对父母的“棍棒教育”,孩子因为害怕,出于本能的不敢有反应,久而久之,孩子因为想要赶快结束体罚,减轻身体上的疼痛,就会保持沉默。这也是为什么遭遇体罚的孩子,会越来越“沉稳”,这是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在保护自己,因为父母的“打骂政策”,让他们觉得,少说少错。作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愈来愈沉默时,会后悔自己的教育方式吗?
3.心灵上的打击,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有的父母忽视孩子的感受,不顾场合当众打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尊心受挫,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时常处在恐惧的情感漩涡中,孩子处于这样的情感漩涡中不懂得如何自救,就会封闭自己的内心。
作为家长,应该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时不时犯错、摔跟头的过程,家长需要做的是在他们犯错误时,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棍棒教育”,以强硬的手段逼孩子就范,这种状态下,孩子的状态,更多的是:“稀里糊涂挨了打,却不知错在何处”,这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吗?
显然不是。所以,父母必须明确一个认识,那就是:“一味的棍棒教育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偏激的心理反应,面对父母的打骂,孩子只会逃避问题,而不是改正问题。时间长了,孩子会严重缺乏安全感,并且,严重伤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一味的“棍棒政策”往往会教育失败,甚至,恶性循环。
作为家长,应该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和孩子成为伙伴,成为朋友,用“温情教育”代替“棍棒教育”!拒绝,再做让孩子心惊胆战的“虎妈狼爸”!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骂孩子对大脑的危害还能补救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犯些错误,而很多父母不管事情的缘由,就对孩子打骂一顿,教育一番。然而父母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往往事情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孩子犯错,父母到底该如何处理呢?“不要批评,只要这六句话就搞定。”
1、发生什么事了?
这句话看似简单无用,实际上非常重要。孩子出现情况,家长往往只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给孩子做判断,具体事情不了解,就已经下定论了。家长问这句话,作用在于让孩子有机会说话,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是不是孩子有错在先,家长可以分辨,而不会冤枉孩子。
2、现在感觉怎么样?
当孩子说完事情的经过后,若确实是孩子的错误,也不要着急去批评,而是应该问问孩子现在的感受,现在感觉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当孩子还在闹情绪的时候,无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因此不妨让他冷静平静下来,先让孩子“任性抱怨”下。之后再说事,这时候的效果比直接指出错误要好得多。
3、你的想法是什么?
对待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犯了错,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出主意,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迫给孩子,迫使孩子去接受,按照你的意见来处理问题。不妨听听孩子的想法,这样做孩子不会有抵触心理,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下次遇到这种事情,就不会束手无策。
4、这么做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想要让孩子成长,就要让孩子自己说出这样做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就可以跟孩子沟通讨论,让他明白真相。但要忌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即可。
5、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有了想法之后,就要让他去实行行动起来。通常情况下孩子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做法。家长不要因为孩子选择错误的方式而生气,让孩子强行改变。这样做,会让孩子对你失去信任。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何况,即使孩子选择错误的做法,他也会从中学习并得到珍贵难忘的教训。
6、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你会怎么解决?
这样问的意义在于可以了解孩子在这件事后有没有自己的认识,也可以让孩子明白这种事情该怎么处理。下次再遇到类似事情时,可以自己判断对错,独立解决,不需要家长的帮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骂孩子犯法吗
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这种错误观念,催生出许多“打压式父母”和“贬低式父母”。
如果孩子犯错了,那就是一顿“竹笋炒肉”。
如果孩子进步了,也不会夸奖孩子,而是通过否定和打压来让孩子不要骄傲自满。
近几年,随着90后、00后长大成人,他们开始意识到“贬低”和“打压”是非常不对的。
于是,便产生了一种矫枉过正的情况,那就是父母应该不断地夸孩子。
其实,无论是不停地骂孩子,还是不停地夸孩子,都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L·德西和理查德·M·瑞安曾提出“自我决定论”;
他们指出每个人都会有三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那就是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
当这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被满足时,个体对于某件事的内在动机就会大大增强。
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其实不是打骂,也不是吹捧,而是这2句话。
“我尊重你的决定,但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去年回家时,我的小表妹找我聊天,她问我,
“姐,为什么明明我本来是打算周末早上先好好学习,然后下午打扫一会卫生,但我妈一催我,我反而就不想学了呢”。
其实,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是因为他们有自主感的需求,想要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曾经看到一个词叫做“被动废”,指的是家长越催,孩子越废。
当个体主动去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感受到的是自主感。
当完成这件事情之后,则会感受到一种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
然而,一旦他人通过命令的方式来要求个体完成某项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就会失去自主感的快乐,而感受到被命令、被要求的压力,从而产生抗拒心理。
因此,孩子最希望听到的,莫过于家长说“我尊重你的决定”。
但是,家长也必须给孩子树立起来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当孩子做出决定时,家长可以充当一个决策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举个例子,周末孩子自己计划了学习任务。这时候,家长可以设定一个时间,比如周日下午。
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内没有完成,那么,就算晚上熬夜也要把学习任务完成。
并且告诉孩子,熬夜是因为他在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这样一来,就把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变成了孩子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所要承担的后果。
这种办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拥有自主感,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依然爱你”不知道有多少家长,现在还在对孩子进行“打压式教育”?
孩子得了一个奖状,家长在一旁说“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孩子学习取得进步,家长泼了一盆冷水“又不是全班第一”。
家长的初心可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但如果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就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
这种不自信,最终会发展为不配得感。
也就是说,在父母长期的贬低和打压之下,孩子开始觉得我做不好任何事情,任何美好事物都与我无关。
这样一个低配得感的孩子,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如果想要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让孩子能够获得一番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胜任感”。
在心理学中,胜任感指的是个体坚信自己能够完成某一个任务。
就算遇到了暂时的挑战和困难,也最终一定能获得成功
胜任感基于个体的自信、技能和经验,以及对自己完全的认可与肯定。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拥有胜任感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
尤其当孩子确实取得了进步的时候,父母应当充分的给予孩子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而不是打压。
当孩子拥有胜任感的时候,他才会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最渴望听到的无非是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打骂孩子后怎样消除孩子心理阴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不听话而深深苦恼。
小小的一个人儿,家长努力讲了半天的道理,孩子嗯嗯啊啊答应完转头就忘了,道理说了千万遍,记性不见长几分。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佛也要发火,更别说我们这些凡人了。
责骂甚至动手打,如此这般,短时间或许真能见效,孩子害怕挨骂挨打,似乎真的能够记住教训了;
然而,时间一长,问题反而会更严重:要么孩子变“油”了,虚心认错坚决不改,屡教屡犯变本加厉;要么孩子变“怂”了,不敢少越雷池一步,事事只知道听旁人要求,没了一点主见和独立性。
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家长希望孩子听话,那也是希望孩子听好话、辩证地听话,可一味的打骂反而让孩子变得更加不听话,亦或是盲目听话。
为什么孩子怎么打骂都不听话?这是因为,打骂本身就是一种愚昧的教育方式。
打骂孩子,若是很久才用一次,那么确实能起到醍醐灌顶般的效果,但如果把这视为常态化手段,则过犹不及,变成了毫无效果的愚昧糟糕教育方法。
孩子在经历打骂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只有恐惧,更有厌恶和憎恨,这就使得孩子内心深处埋下了叛逆和反抗的种子,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更愿意做那些有悖于父母意愿的行为,父母的教育当然就起了反效果,越让孩子怎么做,孩子反而越不会那么去做。
心理学家Michael Tulley就曾说过,体罚、训斥、侮辱根本是无效的。
打孩子、骂孩子,孩子口服心不服,所表现出来的听话,实际上根本就是因为自身能力、社会地位不足以和父母翻脸,不得已而做出了让步行为,这叫教育?这就是欺负!家长仗着辈分、人伦、社会资源,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
我们换种角度思考,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打骂教育后没有改正,其实正是在放出一种“求救信号”:爸爸妈妈!打骂是没用的!快换种方法吧!
父母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只道是自己打骂力度不够,从而变本加厉,孩子的反抗就会来得更猛烈,和父母的关系也更糟糕。
教育孩子,驯兽般的打骂教育断不可取,适当适时的打骂如当头棒喝,可大多数时候还是更要和孩子讲道理的,用温情、同理心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变好。
衷心希望父母们都能正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度过美好童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打骂孩子的最佳补救方法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