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和过失犯罪区别,哪些犯罪可以成立过失犯罪

刑事辩护 编辑:华国

一、故意和过失犯罪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主观方面

1. 故意犯罪是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其中希望结果发生的是直接故意,放任结果发生的是间接故意。

2. 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二)刑罚处罚

1. 一般而言,故意犯罪的主观恶性较大,所以在相同的犯罪行为下,故意犯罪的刑罚通常比过失犯罪更重。

2. 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负刑事责任,而故意犯罪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犯罪构成要件

1. 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相对来说比较严格,需要明确犯罪人的主观故意状态等要素。

2. 过失犯罪除了要有过失的主观心态外,往往还要求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才构成犯罪。

二、哪些犯罪可以成立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以下几类犯罪可成立过失犯罪:

1. 交通肇事罪:驾驶员如果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过失犯罪类型。

2. 过失致人死亡罪: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比如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因为不当操作某些危险物品而导致他人死亡。

3. 过失致人重伤罪:类似过失致人死亡罪,只是结果为致使他人重伤。例如在工作场所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同事重伤的情况。

三、过失犯罪的区别

过失犯罪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比如,医院护士在给病人注射青霉素时,本应先做皮试,但因为疏忽忘记做皮试,导致病人过敏死亡。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例如,汽车司机在路况不佳且超速行驶的情况下,自认为驾驶技术好不会出事,结果发生交通事故。

与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主观上不是积极追求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而是由于过失导致危害结果。同时,过失犯罪的处罚相对故意犯罪通常要轻一些,这是因为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故意和过失犯罪区别是什么

故意和过失犯罪区别在哪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什么关系

故意和过失犯罪区别有哪些

故意和过失是犯罪的必备条件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划分标准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逻辑关系

故意和过失犯罪区别在哪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哪个严重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哪些犯罪可以成立过失犯罪行为

哪些犯罪可以成立过失犯罪记录

哪些犯罪可以成立过失犯罪组织

哪些罪有过失犯罪

哪些犯罪是过失犯罪

哪些过失犯罪要负刑事责任

下列哪些案件能构成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的有

过失犯罪可以由作为方式

过失犯罪成立的条件

来源:头条-过失犯罪的区别,过失犯罪和犯罪过失是一个概念吗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