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所得税率表2024最新,综合所得税率表怎么计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尹月子

综合所得税率表2024最新,综合所得税率表怎么计算

大家好,由投稿人尹月子来为大家解答综合所得税率表2024最新,综合所得税率表怎么计算这个热门资讯。综合所得税率表2024最新,综合所得税率表怎么计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所得税率表2025

综合所得税和每一位老百姓息息相关,大家平时每个月发放的工资,都和其有关系。在企业单位上班的财务人员,自然是需要更加深入去学习了解关于综合所得税率表。这样才便于自身工作的开展,那么,到底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是什么?一起来了解!

一、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是什么?

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如下:

二、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如何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每月费用5000元

收入额=工资薪金额

(二)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收入额=每次收入×(1-20%)

(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

除此之外,2024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如下,大家可以根据收入类型核算应纳税额!

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是个人所得税计算的重要依据,对于每位纳税人而言,掌握这一税率表,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税负,合理规划财务。大家若是还想要学习更多有用的会计知识点信息的话,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到之了课堂来学习。



综合所得税率表速算扣除数

3-6月是个税的主场!个税汇缴已经开始了,专项扣除标准提高,又可以少交个税!


01

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

7张表梳理更清晰

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支出负担,根据国务院《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自今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标准调整后,3娃家庭最高可节约个人所得税1.89万元。

根据政策,梳理了7张表格,分别对应七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02

重大利好!

年终奖个税政策延至2027年底

一、全年一次性奖金个税政策

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文明确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至2027年12月31日。

二、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有关政策

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居民个人可免于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时存在扣缴义务人未依法预扣预缴税款的情形除外


03

年终奖“单独计税”和“并入综合所得”

到底怎么选?

废话不多说,直接给大家上表格,收藏起来直接“套公式”就行!

附:年终奖计算方式与适用税率表

1、年终奖计算方式

2、单独申报适用税率表

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对照月度税率表确定:

3、并入综合所得适用税率表


04

最全个税税率表

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9类所得: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分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1.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率表

注:按月申报纳税。

2.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
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注: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率:适用20%的比例。(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

3.综合所得税率表(个税汇算清缴时适用)
综合所得是指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预扣率表见前述一、二)

4.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率表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5.经营所得税率表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该税率适用于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个人)

7.全年一次性奖金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规定的,在2027年12月31日前,可以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率:适用20%的比例。(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

综合所得税率表最新

### **2025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测版)**

(适用于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含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 **级数**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 1 | ≤36,000元 | 3 | 0 |

| 2 | 36,001-144,000元 | 10 | 2,520 |

| 3 | 144,001-300,000元 | 20 | 16,920 |

| 4 | 300,001-420,000元 | 25 | 31,920 |

| 5 | 420,001-660,000元 | 30 | 52,920 |

| 6 | 660,001-960,000元 | 35 | 85,920 |

| 7 | >960,000元 | 45 | 181,920 |

**注**:

1. **起征点**:预测2025年可能调整为6,000元/月(全年72,000元),以适配居民收入增长与通胀水平。

2. **专项附加扣除**:或新增“养老育儿补贴”“职业技能提升”等类别,最高减免额度有望提升至15,000元/年·人。

3. **税率优化**:中低收入层级(1-3级)税率保持不变,高收入群体(6-7级)税率可能微调,以促进社会公平。

---

### **应用示例**

**案例1**:深圳某职员年收入20万元(扣除五险一金及起征点后应纳税所得额12万元)

- 适用税率10%:120,000×10% - 2,520 = 9,480元

- 实际税负率:7.9%(税改前为10%),税后收入增加约2,520元。

**案例2**:自由职业者年收入50万元(扣除专项附加后应纳税所得额42万元)

- 适用税率25%:420,000×25% - 31,920 = 73,080元

- 对比2023年税制:节省税款约6,000元(因级距调整)。

---

### **政策趋势解读**

1. **数字化征管**:2025年或全面推行“税务数字账户”,自动归集收入与扣除信息,减少个人申报负担。

2. **区域差异试点**:深圳等一线城市可能试行“差异化扣除标准”,如住房租金抵扣上限提高至2,000元/月。

3. **反避税强化**:高收入群体股权转让、跨境收入将面临更严格监管,违规者纳入信用惩戒体系。

---

### **注意事项**

- 以上内容基于经济模型与政策动向预测,具体以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官方文件为准。

- 建议纳税人提前规划专项附加扣除申报,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

如需计算具体税额,可参考公式:

**应纳税额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建议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地方税务平台进行试算(如深圳“i深圳”政务系统)。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税率表

综合所得是个人所得税的重要征税对象之一,涵盖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类。与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其他所得类型不同,综合所得主要针对个人通过劳动或特许权使用所获得的收入。


对于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 综合所得的构成


1. **工资、薪金所得**:这是最常见的综合所得类型,包括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等与任职或受雇相关的收入。


2. **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独立从事非雇用性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如设计、装潢、审稿、讲学、咨询、演出、技术服务等。


3. **稿酬所得**: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收入。


4.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等特许权的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 专项扣除与专项附加扣除


在计算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则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支出。


### 案例分析


假设小李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2024年他的工资收入为25万元,稿酬收入为2万元。小李的专项扣除为3.5万元,专项附加扣除为2.5万元,其他扣除为1万元。那么,他的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


1. **收入总额**:工资收入25万元 + 稿酬收入2万元 = 27万元。

2. **减除费用**:6万元。

3. **专项扣除**:3.5万元。

4. **专项附加扣除**:2.5万元。

5. **其他扣除**:1万元。

6. **应纳税所得额**:270,000 - 60,000 - 35,000 - 25,000 - 10,000 = 140,000元。


### 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情况


- **子女教育**:小李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按照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一年共计24,000元。

- **住房贷款利息**:小李在北京购买了首套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一年共计12,000元。

- **赡养老人**:小李是独生子女,赡养年满60周岁的父母,按照每月3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一年共计36,000元。

- **继续教育**:小李在2024年攻读在职研究生,接受学历继续教育,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一年共计4,800元。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小李的妹妹有一个未满3周岁的孩子,由小李夫妻双方共同分摊扣除,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小李夫妻双方各扣除50%,即每人每月1000元,一年共计12,000元。


### 应纳税额的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进行计算,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从而得出应纳税额。小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40,000元,根据2024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适用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元。因此,小李的应纳税额为:


140,000 × 10% - 2,520 = 11,480元。


通过以上计算,小李在2024年的综合所得应纳税额为11,480元。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综合所得税率表2024最新,综合所得税率表怎么计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