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法定解除合同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常琬

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法定解除合同

大家好,由投稿人常琬来为大家解答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法定解除合同这个热门资讯。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法定解除合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法定解除合同的条件

来源:找法网

合同属于民事范围,可以意思自治,所以合同是可以协商解除的。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而依法成立的合同生效后,合同的当事人就需要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那么,法定解除合同情形是怎样?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带您了解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法定解除合同情形是怎样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该合同失去意义,应归于消灭。在此情况下,我国合同法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消灭合同关系。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此即债务人拒绝履行,也称毁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作为合同解除条件,一是要求债务人有过错,二是拒绝行为违法(无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此即债务人迟延履行。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中非属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在此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当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应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给予一定的履行宽限期。债务人在该履行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对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为重要,如债务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实现,于此情形,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也应如此。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针对某些具体合同规定了特别法定解除条件的,从其规定。

合同协议解除的条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内容不违反强行法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并采取适当的形式。

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和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的规定,符合《合同法》第93和34条的规定就可以解除合同。

三、合同法定解除权怎么行使?

1、因不可抗力产生法定解除权

《合同法》第94条第1项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不可抗力发生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合同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应该解除,并非一出现不可抗力情形就产生法定解除权,如果不可抗力对合同的影响程度不严重,没有影响到合同目的的实现时,就不能解除。这个法定解除条件实际上是在出现不可抗力以后,对合同解除作出了限定的条件,只有在影响到合同目的的实现时才能解除,而不是只要出现不可抗力就可以解除。

2、因预期违约产生的法定解除权

《合同法》第94条第2项规定:“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这实际是对明示和默示预期违约的规定,在一方当事人明确或以行为表示不履行合同主要债务的,非违约方可以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选择行使合同解除权解除合同,合同对双方不再有约束力。规定这项制度的目的是让预期违约的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以解除合同的方式,尽快从合同关系中解脱出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3、因迟延履行产生的法定解除权

《合同法》第94条第3项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第4项的前半部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这两种情况下的迟延履行,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在履行期限到来后未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致使对方订立合同目的落空,没有继续履行的意义,这种情形可不经过催告程序。这两种情况其实质都是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均构成根本违约,非违约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权的五种情形

来源:找法网

在签订完合同之后,是不是无论如何都要按照合同规定的执行呢?是不是所有合同都发生法律效力了呢?其实不然,在法律上有一种情况叫做合同法定解除。那么,合同法定解除是什么意思?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呢?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合同法定解除的定义

合同法定解除是指在发生了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当事人一方依法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

二、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

(1)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只有其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实现时,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权。

(2)因拒绝履行主要债务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这是指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对于这种情况,另一方可不进行履行催告,径直行使解除权。

(3)因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债务人无正当理由,若对于未约定履行期限,在债权人催告后仍未履行的,债权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权;若在合同履行期间届满,仍未履行合同主要债务,则债权人可不进行催告即享有解除权。

(4)因迟延履行或有其他违约情形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违约形态有多种,包括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点不符合合同约定等。在此情况下,债权人可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5)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情形。这是一个概括性的规定,当以上情形都没有出现,而法律规定其他情形合同也应该解除时,合同就解除。这实际为将来法律的发展留足了空间,同时也防止法律出现漏洞。

 三、合同法定解除应当满足条件

​​(1)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

(2)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的是主要债务。

(3)经另一方催告。

(4)迟延履行一方在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5)因违约致使不能实现合同。

(6)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上述内容对合同法定解除情形、合同法定解除应当满足条件做了详细的介绍。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若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当事人一方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终止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若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法定解除条件

注意三种解除:法定解除、约定解除,还有附条件解除

法定解除是针对根本违约、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主要合同义务不履行经催告后仍不履行等情形。

约定解除是合同各方事先约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单方解除的情形。当然也可以双方事后协议解除。

法定和约定解除,可以选择解除,和可以选择不解除,不是当然解除,而是要以通知、协议、诉讼等方式解除。

附条件解除不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事先约定在那些条件下,合同自动解除,不需要再通知等形式。

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情况下选择法定解除、约定解除,附条件解除,技术含量较高。

法定解除权不受一年限制

一.法定合同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1.合同约定解除权解除合同的条件,分约定解除条件和法定解除条件两种,其中约定解除又可分为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二.合同解除权怎么行使

当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权,主张解除合同,只要通知对方即可,也就是说,解除权的行使,只要向对方当事人传达了自己的意思表示就可以发生解除合同的效力,而不需要以其他方式辅助。对方接到通知后,合同即发生解除的效力,而无需被通知人同意。如果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规定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依照特别程序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才能产生合同解除的效力,这是与合同生效要件相对应的。来源:华律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法定解除合同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