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息3分是高利贷吗?法律保护吗?,月息3分是什么意思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何安仪

月息3分是高利贷吗?法律保护吗?,月息3分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何安仪来为大家解答月息3分是高利贷吗?法律保护吗?,月息3分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月息3分是高利贷吗?法律保护吗?,月息3分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月息3分年利率是多少?合法吗

最近收到粉丝私信:"哥,我借了5万块钱应急,月息5分,现在利滚利要还20万,我该怎么办?"看完后背发凉。这绝不是个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数据,2022年全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超200万件,其中月息超过3分的案件占比近40%。今天我就用最直白的大实话,揭开这个"吃人"行业的真面目。

一、天息到底有多恐怖?算笔账吓死你

老张去年开饭店急需周转,在街边小广告借了10万,合同写着日息1%",听起来每天只要还100块?实际这是年化365%的魔鬼陷阱!三个月后光利息就要9万,比他饭店整年利润都高。

更常见的是月息3-5分(即3%-5%)。按民间"驴打滚"算法,借5万月息5分:

- 第1个月:利息2500元

- 第3个月:本息合计5万*(1+5%)³=57881元

- 第12个月:本息直接飙到8.9万

这还只是单利计算,要是复利的话直接突破12万。而同期银行信用贷年利率才4.35%!

二、催收手段有多黑?亲身经历者血泪控诉

"他们往我家大门泼红油漆,在我孩子学校门口拉横幅,最后把我爸的棺材本都逼出来了。"这是江苏李女士的真实遭遇。这些放贷的深谙人性弱点:

1. 先甜后苦:前期客客气气"随借随还"

2. 精准打击:逾期后专挑凌晨2点打电话

3. 社会性死亡:把欠款信息群发通讯录

4. 以债养债:诱导你借新还旧,雪球越滚越大

更可怕的是,现在很多放贷的把合同做成"合法"模样:把利息拆分成"服务费""手续费",实际年化利率轻松突破200%,远超法律规定的4年倍LPR上限(目前约13.8%)。

三、为什么总有人往火坑里跳?(血淋淋的人性陷阱)

1. 救命稻草心理:重病/生意崩盘等紧急情况,根本顾不上看合同

2. 熟人陷阱:"我舅妈介绍的,说利息好商量"

3. 零门槛诱惑:不用征信、不用抵押、半小时放款

4. 认知偏差:"每月就还几百,肯定还得起"

殊不知这些全是设计好的心理战。等你签完字,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四、刀已经架脖子上了怎么办?(保命指南)

如果已经中招,记住这三步自救:

1. 立即停止还款:所有转账保留凭证

2. 主动报警+法院起诉:超过4倍LPR的利息法院不支持

3. 寻求正规援助:各地都有免费法律援助中心

千万别走极端!2021年浙江就发生过借款人被逼喝农药的惨剧。记住:你的命比任何债务都值钱!

五、血的教训:这些钱再急也不能借

- 需要押身份证的

- 利息用"分""毛"计算的(1分=1%,1毛=10%)

- 合同出现"违约金每日3%"的

- 要求拍裸照/视频的

现在国家正在严打"套路贷",就连花呗借呗都受监管,那些藏在居民楼里的借贷公司,你觉得他们靠什么活?

我理解每个人都有走投无路的时候,但记住——宁愿卖房卖车,别碰民间高利贷;宁愿低头求人,别签魔鬼合同。转发这篇文章,可能就能救回一个被债务逼到悬崖边的人。

月息3分一万元一个月利息

一、定义

1.厘:最小利率单位,1厘=月利率0.1%(即千分之一),年化利率为0.1%×12=1.2%

例:月息1厘=月利率0.1%,对应年化利率1.2%

2.分:1分=月利率1%(即百分之一),年化利率为1%×12=12%

例:月息1分=月利率1%,对应年化利率12%

3.毛:最大利率单位,1毛=月利率10%(即十分之一),年化利率为10%×12=120%

例:月息1毛=月利率10%,对应年化利率120%

4.年化利率:将月利率换算为全年总利率,公式为 月利率×12

二、风险提示

1.高利贷界限

年化利率超过36%(月息3分)属于非法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2.单位验证

需明确“分”“厘”是否指月利率,避免与“年息”混淆!!!

#贷款利率# #贷款##抵押##融资#

月息3分算高利贷吗

民间借贷中

“砍头息”是预先从本金里扣除利息

伴随“砍头息”的往往是高利率

审判实践中

法院怎么认定“砍头息”的本金和利息?

基本案情

2023年7月,吴甲以某学校宿舍改造为由向吴乙借款150000元,并出具借条一份,借条详细载明了还款期限及月息3分。借款当天,吴甲通过微信转账向吴乙支付首月利息4500元。

后吴甲于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期间,每月向吴乙转账4500元用于支付利息,但本金未还。吴乙多次催要无果后诉至法院,请求吴甲偿还借款本金及约定利息。

法院审理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吴甲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偿还借款,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故原告吴乙要求被告吴甲偿还借款,应予支持。关于借款本金的数额问题,原被告双方约定的借款数额为15万元,但吴甲在收到吴乙的借款当日就转给其4500元作为当月利息,不符合一般借款先用借款后支付利息的习惯,故借款金额应为145500元。关于借款的利息问题,双方约定月息3分超出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借款年利率应为2023年7月份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根据双方认可的被告吴甲提供的本息计算表,截至2024年1月20日,被告吴甲尚欠原告吴乙本金128426.13元,遂依法判定被告吴甲偿还原告吴乙借款128426.13元及利息,利息按照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计算至借款本金实际清偿之日止。

法官说法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利息预先扣除的做法使贷款人的利息提前收回,减少了贷款的风险,但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利益,影响借款人资金的正常使用,加重了借款人的负担。因此,当事人应本着合法、公平、互利、共赢的原则签订借款合同,不要为了规避一方的风险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或加重另一方的负担。否则,签订的合同会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得不到法律保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在民间借贷中,超出法定利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已支付的超出部分必须折抵本金。

警惕砍头息陷阱:在签订合同时务必核实实际到手金额,若发现利息被预先扣除,可依法主张按实际借款额还款。

明确利率合法性:当前利率上限为4倍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动态调整),超出部分无需偿还。

合同审查与证据保留:借款人要妥善保存转账记录、合同原件等证据,以便在纠纷中证明实际借款金额及已还本息。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六百八十条第一款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第二十八条第一款 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为限。

原标题:《高利贷+砍头息,这笔钱还不还?》

阅读原文

来源:泸水县人民法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月息3分一万元一个月要多少息

蒋旭峰(资深金融从业者)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之下,互联网贷款悄然融入了无数人的生活,成为不少人在资金困境中的 “救命稻草”。然而,这看似便捷的融资渠道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为何有人甘愿背负 24%-36% 的高利率?借款的都是哪些群体?

从某头部互联网贷款平台2024 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互联网贷款的借款人呈现出鲜明特征。累计借款人超 2680 万,其中小微企业主有 82.6 万家,单笔借款中位数约 5 万元。注册用户方面,2.8 亿用户里 90 后占比超五成,达 55.07%,男性用户占 55.17%,且大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学历上,大专及以下学历占 73%,月收入低于 1 万元的群体更是高达 68%。

这些借款人,多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像在城市打拼的 90 后外卖小哥,月入七八千,面临房租、生活开销压力,偶尔还想进修提升自己,资金缺口频现;或是小本经营的个体商户,如街边早餐店老板,起早贪黑,收入微薄却常因原材料采购、设备维修等急需资金周转。

32 岁的王师傅,靠着开网约车撑起一家老小的生计,月收入 8000 元左右。平常虽不宽裕,但也能维持生活。可天有不测风云,车辆突发严重故障,维修费用高达 3 万元。银行贷款需要房产等抵押物,他既没房又没车,无奈之下,在手机上看到 360 借条广告,怀着忐忑心情申请,幸运地快速通过审核,借到 3 万元,年化利率 24%。“当时真的没空想太多,车不修就没法工作,一家人咋生活,只能先借了再说。” 王师傅回忆时,眼中满是无奈与疲惫。

李女士 41 岁,经营一家小型服装店多年,本有着稳定客源。但疫情如一场风暴,让生意一落千丈,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濒临断裂。跑遍多家银行,因没有抵押物、流水也不理想,均被拒贷。偶然接触乐信,尽管利率高达 35.99%,可看着满仓库的货,想着多年心血,她一咬牙借了 15 万元。“这钱就是店里的救命钱,不借店就得关门,真舍不得。” 李女士话语中既有决绝,又藏着对未来的隐忧。

在消费领域,教育、医疗、家电购买成为借款主因。教育上,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不少家长贷款送孩子进高价辅导班,数据显示占比达 25%。医疗方面,我国医保目录外自费比例 45%,重大疾病平均治疗超 30 万元,当突发重病,医保报销后资金缺口常靠互联网贷款填补,占比 18%。还有些人想提升生活品质,贷款购置家电,占比 16%。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中资金周转难题不断。小型服装厂接大订单却无钱采购原材料,占借款用途 32%;个体花店淡季资金紧张、遭遇意外损耗急需资金维持,此类情况占 22%。互联网贷款快速放款优势此时尽显,解了燃眉之急。部分年轻人过度依赖信用卡,消费无度,到期无力全额偿还,为避免逾期恶果,选择互联网贷款偿还信用卡欠款,占比 19%,却往往陷入更深债务漩涡。

央行数据揭示,2024 年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 35%,而互联网贷款却服务了其中 68% 的 “首贷户”。诸多小微企业、初创企业虽有潜力,但缺乏抵押物、信用记录不完善,被银行拒之门外。像浙江温州一家有创新技术的鞋厂,老板陈先生想扩大规模,因厂房租赁无抵押物,银行贷款申请屡屡受挫。绝望之际,通过信也科技借到 50 万元,利率 28%。“对我来说,这是唯一能抓住的机会,工厂有救了。” 陈先生感慨万分。

消费保数据显示,2024 年网贷投诉里,23% 用户因突发疾病、意外事故借款,其中 68% 未充分考量还款能力。当家人重病急需大额治疗资金,生死攸关,人们往往顾不上利率高低,只图互联网贷款放款快。而且,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所言:“年轻用户追求即时满足,对利率敏感度低,更在意放款速度,给高息产品留了生存空间。” 不少年轻人为买新款电子产品、旅游等,明知利率高仍借贷消费。

若无法获得互联网贷款,45% 借款人会转向民间借贷(普遍利率 36% 以上),18% 甚至涉足高利贷(年化超 100%)。民间借贷规范性差,暴力催收等乱象丛生。福建厦门大学生小林,想换新手机但生活费有限,正规校园贷借不到,在网上看到 “安心借” APP 宣称额度高、放款快,未核实便申请 1560 元借款,没想到 17 天后需还款 15324 元,无力偿还遭催收威胁,最后报警求助。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4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4.2%,低于 GDP 增速,收入增长乏力。但年轻人消费观念大变,教育、旅游、健身等服务性消费占比从 2019 年 38% 升至 2024 年 51%。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月入 8000 元,除去房租日常开销所剩无几,却向往欧洲游,为圆梦通过互联网贷款借 2 万元。“这是心心念念的愿望,不想因钱放弃,利息慢慢还吧。” 小张无奈又憧憬。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 年小微企业注销率达 12.7%,43% 因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本就抗风险弱,疫情冲击、市场波动、原材料涨价等使其深陷困境。江苏苏州 “味之鲜” 餐饮连锁,疫情期间多家门店关停,老板为节后复工,借互联网贷款维持 20 家门店运营,利率 26%。“没这笔钱,春节前就得彻底倒闭,咬牙撑着盼生意好转。” 老板话语满是心酸。

我国医保目录外自费比例 45%,重大疾病高额费用常让家庭不堪重负。湖北武汉刘女士,母亲患癌,家中积蓄耗尽、亲友借款借遍,医保报销后仍有 20 万元缺口,只能通过互联网贷款,利率 32%。“水滴筹凑了 5 万,剩下只能靠贷款,只要能救妈,啥苦都能吃。” 刘女士泪光闪烁,却透着坚定。

央行数据见证民间借贷规模变迁,2024 年降至 1.2 万亿元,较 2019 年锐减 47%。互联网贷款凭线上操作便捷、大数据风控精准,简化流程、降成本,吸引大量原本民间借贷客户。广东东莞 “地下钱庄” 老板李总无奈叹息:“以前每月放款 500 万,现在只剩 50 万,客户都被网上平台抢走,咱这老套路难喽。” 从这角度来看,互联网贷款某种意义上让民间借贷、地下钱庄阳光化、线上化。市场是存在的,没有互联网贷款去承接这个客群,那么他们被不法机构侵蚀、剥削会更严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微指出:“互联网贷款将部分高利贷需求合规化,但共债风险不容小觑。” 互联网贷款聚焦月入 5000 - 15000 元 “夹心层”,依技术、风控精准放贷;民间借贷靠熟人关系,扎根无固定收入群体,如街头流动摊贩、临时工。四川成都装修工老张,接散活收入不稳无银行流水,家中急事需 5 万元,网上借不到只能托同乡找民间借贷,月息 3 分。“没办法,我这情况没别的路,熟人那借钱,利息高也认了。” 老张一脸无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拟上调互联网消费贷额度至 30 万元、延长期限至 7 年,探索满足多元需求。有专家提议 “差异化容忍度”,为服务下沉市场平台减压,促其为中低收入、小微企业添力,平衡普惠与风险。2024 年小贷公司数量剧减 41%,至 5428 家。监管与竞争双重施压,行业洗牌白热化,弱者退场,头部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如奇富科技表内贷款余额飙升 63%,轻资产模式占比提至 38%,领航新方向。互联网贷款赋能 82.6 万家小微企业,催生超 200 万个就业岗位,为实体经济注入 “强心针”。但不可忽视,过度借贷致债务陷阱频现,如某 90 后一年向 9 平台借款,8000 元债务滚至 8 万元。引导理性借贷,化解债务风险,是行业、社会共同必答题。

互联网贷款市场繁荣与争议共生,它是经济转型矛盾折射,为千万人解资金燃眉之急,却也暗藏债务隐患。展望未来,监管、行业、用户需携手共进,在普惠阳光与风险阴霾间找准平衡,守护金融健康生态,让资金暖流精准灌溉每一处经济 “田野”,托举社会繁荣梦想。(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月息3分是高利贷吗?法律保护吗?,月息3分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