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协议是否具有强制力,忠诚协议的概念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常雅

忠诚协议是否具有强制力?

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署忠诚协议的情形,这类协议往往还包含一方违反相关义务,另一方则支付一定金钱等财产赔偿的“违约责任”的约定,如夫妻双方约定:“双方应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感和责任感。若一方在婚姻期间由于道德品质的问题,出现了背叛另一方的不道德行为(婚外情、出轨等),要赔偿对方名誉损失及精神损失费50万元。”

在忠诚协议签署后,如果一方发现另一方有出轨行为的,能否以另一方违反忠诚协议要求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另一方支付名誉损失及精神损失费50万元?即其中该“违约责任”是否能够获得法律上的强制力?

##最高法意见

关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署忠诚协议是否有效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理解与适用》一书中明确:夫妻之间签订忠诚协议,应由当事人本着诚信原则自觉自愿履行,法律并不禁止夫妻之间签订此类协议,但也不赋予此类协议强制执行力,从整体社会效果考虑,法院对夫妻之间的忠诚协议纠纷以不受理为宜。

理由如下:第一、如果法院受理此类忠诚协议纠纷,主张按忠诚协议赔偿的一方当事人,既要证明协议内容是真实的,没有欺诈、胁迫的情形,又要证明对方具有违反忠诚协议的行为,可能导致为了举证而去捉奸,为获取证据窃听电话、私拆信件,甚至对个人隐私权更为恶劣的侵犯情形都可能发生,夫妻之间的感情纠葛可能演变为刑事犯罪案件,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第二、赋予忠诚协议法律强制力的后果之一,就是鼓励当事人在婚前签订一个可以“拴住”对方的忠诚协议,这不仅会加大婚姻成本,而且也会使建立在双方情感和信任基础上的婚姻关系变质。第三、忠诚协议实质上属于情感、道德范畴,当事人自觉自愿履行当然极好,如违反忠诚协议一方心甘情愿净身出户或赔偿若干金钱,为自己的出轨行为付出经济上的代价。但是如果一方不愿履行,不应强迫其履行忠诚协议。

综上,忠诚协议本质属于道德、情感范畴,夫妻之间签订忠诚协议,应当由当事人本着诚实信用原则自愿自觉履行,法律并不禁止夫妻之间签订此类协议,但也不赋予此类协议的强制执行力。

结论——忠诚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具有法律效力。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条:当事人仅以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忠诚协议是否具有强制力的性质

忠诚协议的效力

忠诚协议在法律上有效吗

忠诚协议是不是有效

忠诚协议的概念

忠诚协议的法律依据

忠诚协议的性质

忠诚协议可以约定的内容

忠诚协议的效力

忠诚协议是否合法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