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持支以恒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禹志

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持支以恒

大家好,由投稿人禹志来为大家解答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持支以恒这个热门资讯。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持支以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持支以恒的意思

大家好,我是之前写“A饭心路历程”的小菜。上次的文章得到了诸位的热烈欢迎,小菜很是感激,因此和主编大人商量后,决定以后每周出一篇关于电脑硬件方面的科普类文章,方便大家学习更多的硬件知识,这对我自身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了有关硬件方面的问题,您可以在评论中提问并@我,我一定及时给大家回复。请诸位放心,有不会的就问我,我不会了就百度,一定尽量解决您的疑问。

面对日趋丰富的显卡视频接口和多联屏技术的普及,不管一张显卡是入门级还是发烧级,都会出现两种以上的视频接口。现在再不是那个一个VGA接口走天下的时代了,甚至很多中档以上显示器上已经不再配备过于老旧的VGA接口了,而很多人对其他的借口又不甚了解,连DVI接口分几种都不知道,更别提这几种接口的特性了。因此小菜我这次就和大家讲一讲各种不同的视频接口都有什么特点和区别,希望能让大家对各种不同视频接口有个较为深刻的了解。

目前,我们最常在显卡上见到的视频接口有五种,它们分别是:VGA、DVI、DP、miniDP和HDMI。这几种视频接口是目前最最通用的视频接口,它们有着不同的特性,支持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也不一样。我们ZOL显卡频道做评测的显示器有HDMI和DVI接口。而小菜我的笔记本是五年前的老本,只有VGA和HDMI的接口。想要连接显示器只能用HDMI的线连接,但是连接后出现了在高分辨下出现了刷新率不够高,在减小分辨率后才恢复60Hz的刷新率。这是因为我的笔记本HDMI的接口只是V1.4的版本,带宽不足,导致刷新率下降。

DVI+DP+HDMI接口

不知各位看客在关注显卡芯片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有没有研究过显卡上的视频接口的演变呢?如果您还不太清楚,就由我小菜带您一同探究一下这些不同的显卡视频接口背后的秘密吧。

CRT时代的老古董 VGA接口

一提到显示接口,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一定是VGA接口了。因为这种接口是电脑显示器上最主要的接口,从块头巨大的CRT显示器时代开始,VGA接口就被使用,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另外VGA接口还被称为D-Sub接口。

VGA接口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是IBM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使用模拟信号的电脑显示标准。VGA接口即电脑采用VGA标准输出数据的专用接口。VGA接口共有15针,分成3排,每排5个孔,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绝大多数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它传输红、绿、蓝模拟信号以及同步信号(水平和垂直信号)。

VGA接口管脚定义

很多人觉得只有HDMI接口才能进行高清信号的传输,但这是一个误区,因为通过VGA的连接同样可以显示1080P的图像,甚至分辨率可以达到更高,所以用它连接显示设备观看高清视频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虽然它是种模拟接口,但是由于VGA将视频信号分解为R、G、B三原色和HV行场信号进行传输,所以在传输中的损耗还是相当小的。

从技术规格上来说VGA最大的分辨率能支持率到2048*2048 256色或者1600*1200 16M色,但一般显卡VGA最高分辨率只支持到2048*1536。目前VGA是所有显卡的基础配备,即使显卡不带VGA接口,也会附赠一个转VGA接口的转接头。由于VGA是模拟输出,所以在分辨率高于1280x1024后,显示的精度就会受到影响。

VGA-DVI转接头

值得肯定的是,VGA接口是CRT时代最好的选择,即使到现在也还有应用。那么是什么让VGA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呢?那就是LCD的普及。

目前最普及的接口 DVI接口

CRT时代结束后,液晶开始进入高速普及阶段。与CRT的模拟信号不同,液晶显示器使用数字信号来驱动,如果使用原来的VGA接口,显卡进行一次数模转换后,到显示器还要再进行一次数模转换才能驱动液晶成像,图像经过两次转换无疑降低了工作效率。就这样使用数字信号的DVI接口诞生了。

DVI接口

DVI是替代VGA的方案,支持数字输出与模拟输出,在高分辨率下依然能得到很好的显示效果。但是不持支3D输出与音频输出是最大的遗憾。

DVI接口是在1999年推出的接口标准。DVI接口的传输信号采用全数字格式,有多种规格,一共分为5种标准。其中DVI-D和DVI-I分为“双通道”和“单通道”两种类型。

两种DVI类型

DVI-I 18+5(单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1920*1200 60Hz

DVI-I 24+5(双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2560*1600 60Hz 1920*1200 120Hz

DVI-D 18+1(单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1920*1200 60Hz

DVI-D 24+1(双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2560*1600 60Hz 1920*1200 120Hz

DVI-A是一种模拟传输标准,晚期的大屏幕专业CRT中能看见,不过由于和VGA没有本质区别,性能也不高,因此DVI-A事实上已经被废弃了。至于DFP接口,这是一种已经被废弃。18+5和24+5这种规格都属于DVI-I,多出来的4根线用于兼容传统VGA模拟信号。DVI双通道接口可支持不同的刷新率以及更高的分辨率,单通道的接口刷新率之固定在60Hz。

DVI接口说明

DVI接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DVI接口考虑的对象是PC,对于电视的兼容能力一般。

2.DVI接口对影像版权保护缺乏支持。

3.DVI接口只支持8bit的RGB信号传输,不能让广色域的显示终端发挥最佳性能。

4.DVI接口出于兼容性考虑,预留了不少引脚以支持模拟设备,造成接口体积较大,效率很低。

5.DVI接口只能传输图像信号,对于数字音频信号的支持完全没有考虑。

由于以上种种缺陷,DVI接口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无论是IT厂商,平板电视制造商,还是好莱坞的众多出版商,都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能满足未来高清视频行业发展的接口技术,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才促使了HDMI标准的诞生。

电视行业最常用的接口 HDMI接口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大尺寸数字化平板显示设备的普及,以及高清电视格式(720p/1080i/1080p)的确定,传统模拟接口的带宽已经已经不能满足海量数据流传输的需要,也不符合数字化的潮流。因此,传输速度更快的全数字化接口势必会成为传统模拟接口的终结者。

除了数据传输能力的限制,另一个影响到模拟接口继续使用的因素来自好莱坞的影视出版商们。由于模拟接口不具备任何防盗版能力,因此盗版影片、电视剧的横行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美国影协的统计,仅2005年,因为盗版问题好莱坞的几个主要电影制片厂就损失了近61亿美元。如果算上电视剧等方面,这个数字会更加惊人,因此,具有版权保护功能的数字接口也得到了好莱坞方面的热烈欢迎。

2002年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七家公司共同组建了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组织,开始着手制定一种符合高清时代标准的全新数字化视频/音频接口技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工作,HDMI组织在2002年12月9日正式发布了HDMI 1.0版标准,标志着HDMI技术正式进入历史舞台。

DVI和HDMI接口

在HDMI标准制定之初,并没有抛弃DVI标准中相对成熟且较易实现的部分技术标准。整个传输原理依然是基于Silicon Image公司的TMDS编码技术。而对于DVI接口存在的各种缺陷,HDMI进行了大幅提升。

目前常见的HDMI 1.4已经可以支持4K了,但是受制于带宽10.2Gbps,1080p(1920x1200 30Hz-50Hz),在分辨率超过1080后刷新率开始下降,在2560x1440时刷新率会降到55Hz,最高3840×2160的分辨率刷新率只有可怜的25Hz,用鼠标拖动窗口会有略微的拖影。

不同种类的HDMI接口

最新的HDMI 2.0则将带宽扩充到了18Gbps,可以支持3840×2160分辨率和50FPS、60FPS帧率。 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插拔 支持720P,1080i@60Hz,1080p(1920x1200@70Hz)(3840x2160@60fps@24Hz/25Hz/30Hz)高分辨;支持全高清和3D显示,(4Kx2K 50/60fps@24Hz),支持PS4和XBox one这样超大型游戏的流畅运行。支持Dolby True-HD,DTS-HD Master audio ,同时在音频方面支持最多32个声道,以及最高1536kHz采样率。

其中要注意的是4K屏幕上使用HDMI接口,一定要注意两端的HDMI接口是否都为2.0,如果其中任意的一个接口不是HDMI 2.0都达不到3840x2160 60fps。

未来的发展趋势 DP接口

HDMI接口固然不错,应用也很有前景,但HDMI是个受HDMI组织和版权严格控制的标准,它不能成为专有的应用,而且所有的数据结构和可用的模块都是被定义好的。因此,2006年5月,VESA(视频电子标准组织)正式发布了DisplayPort 1.0标准,这是一种针对所有显示设备(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的开放标准,并在半年后升级到1.1版,提供了对HDCP的支持,2.0版也计划在今年推出。

DP接口

作为HDMI和UDI的竞争对手和DVI的潜在继任者,DisplayPort赢得了AMD、Intel、NVIDIA、戴尔、惠普、联想、飞利浦、三星等业界巨头的支持,而且它是免费使用的。DisplayPort的外接型接头有两种:一种是标准型,类似USB、HDMI等接头;另一种是低矮型,主要针对连接面积有限的应用,比如超薄笔记型电脑。两种接头的最长外接距离都可以达到15米,虽然这个距离比HDMI要逊色一些,不过接头和接线的相关规格已为日后升级做好了准备,从V1.2版本后DisplayPort采用新的2X速率标准(21.6Gbps),接头和接线也不必重新进行设计。除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外,DisplayPort还可用作设备内部的接口,甚至是芯片与芯片之间的数据接口。

不同接口对比

从技术角度来说,DP是更好的,且对于更长和更细的线缆具有良好的抗变换性。它可以很容易地、自由地降低制程。就计算机市场来说,它的开放性模式和可扩展性特点,对于更高带宽、多数据流和其他数据流是不二的首选。

DP和Mini DP接口

DP接口是目前电脑业界主推的视频接口,比对手的HDMI接口更为先进,在4K分辨率下依然能够达到50Hz的刷新率,在超高分辨率下使用非DP接口莫属。

这期的小菜硬件杂谈到此结束,如果各位看官有什么问题想问小菜的,请在评论中@我,我会尽量帮助各位解决问题,我们下期见。

持支持

距离小雷和华为Mate 60 Pro见面已经过去24天了,还记得当时我正在某高价奢华手机门店里“探店”,还拍下了店里的“全新XX 4G系列”的宣传标语打算写个选题吐槽。一秒后,我就在手机里看到了全新华为Mate 60 Pro系列线下突然开售的消息。这种上一秒还在4G手机,下一秒就进入到卫星通话的体验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让我对Mate 60 Pro这款手机倍感好奇。


图片来源:雷科技


于是在过去大半个月里,小雷“加急”为大家带来了华为Mate 60 Pro上手体验、性能测试和信号测试,除了相机测试还需要等正式固件更新外,能做的测试几乎都给大家包圆了。但由于电信关闭了卫星通话的办理入口,“卫星通话”这项最吸引我的功能,我却迟迟没有机会测试。


直到9月8日,电信终于推出了“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关于卫星通话的测试才看到了曙光。台风暴雨过后,小雷也终于有机会上山体验这项“捅破天”的功能。


和其他卫星通信有何不同?


虽然这项功能的名字叫做手机直连卫星服务,但在大家真的往山沟沟里钻之前,在体验之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想体验华为Mate 60 Pro的卫星直连功能,我们需要提前办理相关套餐。由于资费昂贵,直连卫星服务并不能像国际漫游那样自动打开。Mate 60 Pro目前仅支持天通卫星通信服务,相关的电信套餐有4挡收费供选择,最便宜的10元套餐仅包含2分钟的通话时间,超出两分钟后就要按卫星通话的价格扣费了。


图片来源:中国电信


而这个“通话”,其实也是华为Mate 60 Pro跟iPhone那种“传统卫星通讯”最大的不同。以iPhone的卫星通话为例,为了将发送的信息量压缩到最低,从而保证信息发送的成功率,iPhone并不允许用户做真正的卫星通话:用户只能在界面里选择对应的信息选项,iPhone会将对应选项的代码发送到响应中心,再由响应中心解码并回应。


图片来源:Apple


而华为Mate 60 Pro则是直接允许用户连接卫星网络,并通过卫星网络拨打电话与收发短信,其背后的技术难度显然更高,在过去只有专门的卫星电话才能实现。


所以这次小雷上山之前也专门准备了另一台卫星电话,除了备用之外也能用作对比,来看看华为Mate 60 Pro的卫星直连究竟有多先进。


图片来源:雷科技


开阔区域


小雷此次选择的路线是从东星村到溪头村的徒步路线,依次经过飞鼠岩、瓦坑、中心村和茅坑坪、锦村。在东星村出发时,包括iPhone在内的各台手机都还有信号,但在深入山间小路约一公里后,移动网络信号近乎消失。


这也意味着我们该测试卫星通话了。


首先我们测试的是专业的卫星电话LeSat F2,手机采用外置可拆卸天线设计。虽然不用时可以将天线拆下来,但天线本身并不能折叠,携带起来算不上方便。尽管屏幕尺寸小了一点,但F2采用的是Android系统,操作和一般电话也比较接近。


图片来源:雷科技


不同于常见的移动蜂窝网络,卫星电话不会自动入网,需要我们手动对齐卫星来完成入网操作。打开F2桌面的入网App,8字晃动校准GPS和陀螺仪后,App会提示附近可用的通信卫星的大致方位,我们需要根据屏幕提示转至面朝卫星的方向,并调整手机的俯仰角度。


这里必须表扬一下,即使是这种专业的卫星电话,他们的用户引导也做得非常完善,图形化的对星界面就像用手机玩体感射击游戏一样,只要保证卫星图标出现在屏幕“准星”正中间,手机就会自动完成入网操作。作为参考,采用外置天线方案的LeSat F2入网耗时约20秒。


尽管F2要求手机必须保持特定角度不动,但根据小雷的体验,手机入网后在小范围内转身,F2依旧可以保证卫星连接并拨打电话。


图片来源:雷科技


拨号的流程无需多讲,就直接拨打正常的手机电话就好。从同事的反馈来看,即使利用了复杂的卫星通话技术,两者之间也只有约2秒的通话时延。通话质量上,LeSat F2的麦克风收音能力似乎不太好,无论是声音大小还是背景噪音都有些大。


华为Mate 60 Pro的入网流程和F2差不多,但多了一个自动关闭Wi-Fi、蜂窝数据等无线收发功能的提示。考虑到卫星通话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只是应急工具,华为并没有像F2那样在卫星通信界面显示具体的信号值与网络状态,仅提供了一个由四格信号组成的信号条。


作为手机品牌,华为的入网界面显然比F2要精致很多,但从体验来看,两者本质上都是“体感游戏”式入网。入网时间方面,华为Mate 60 Pro耗时32秒,虽然比F2要慢,考虑到华为Mate 60 Pro没有采用专门的外置天线,时间长点也情有可原。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在通话质量方面,华为Mate 60 Pro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根据同事反馈,华为Mate 60 Pro无论在声音还原度还是抗噪能力上,表现都大幅领先于F2。这里的通话质量并不仅仅是手机的收音质量,就连传输质量也更为稳定,双向时延约1.5秒。


华为Mate 60 Pro在执行卫星通话时还有一个小细节:为了保证手机与卫星之间能有稳定的信号连接,Mate 60 Pro会强制使用免提通话,避免因为手机贴耳导致信号丢失的情况发生,可以说是华为在卫星通信领域钻研的最好体现了。


林间小路


随着深入,小雷来到了符合“山沟沟”描述的竹林小道中。卫星电话要求使用时避开建筑、树木等遮挡物,但在特殊情况,比如失足跌落时,我们可能无法脱离周围有遮挡的环境。


此时F2专用天线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竹林遮盖的情况下,F2依旧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入网并拨通电话,只不过此时信号显示已从“强”到“弱”,在-140dBm附近徘徊。另外原本就不出色的通话质量也变得更加糟糕,声音也开始断续,像是3G时代在高铁过隧道时打电话一样。


图片来源:雷科技


同样的干扰也出现在了华为Mate 60 Pro身上,上星入网耗时和开阔地区相比明显变长,信号也从原本的4格降低到了1格,通话声音压缩和变形的感觉较为明显,但在收音环节,华为的表现依旧更加出色。


但如果我们真的在这种时候遇到危险,但无法通过断断续续的电话和外界沟通,该怎么办呢?


那就用短信把定位发出去吧。


图片来源:雷科技


F2和华为Mate 60 Pro都持支卫星发送短信的功能,F2的操作和一般的Android手机一样,但Mate 60 Pro人性化地为用户“走多一步”:


在华为发送卫星短信的界面,Mate 60 Pro在文本输入框上方加入了一个“一键发送定位”的选项框。只要勾上,Mate 60 Pro就会自动将最近一次获取到的具体GPS位置,以文字的方式添加到短信内容中,使用极为方便。


总结

其实从华为Mate 60 Pro在卫星通话使用过程中的小细节来看,“手机直连卫星”并不是一个“赶鸭上架”的功能。从开通前的功能介绍到搜星过程中的用户引导,再到使用过程中的优化和小功能,不难看出华为确实是把卫星通话做成一个实用的功能,而不是一个用来“遥遥领先”的噱头。


事实上,平时没什么大用处的卫星通话,在必要时确实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据北疆新闻网报道,一名驴友在内蒙古贡格尔草原脱离队伍并在大风雪天气中迷路,通过华为Mate50上的卫星通信功能发出了位置坐标和求救信息,从而成功获救。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作为普通用户,我们距离远洋航行、野外探险等等项目很遥远,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完全规避失联的风险。因此,在大部分手机都不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时候,华为Mate50和iPhone 14就有了吸引人的卖点。而华为Mate 60 Pro把智能手机上的卫星信息升级为卫星电话,这让它的应急功能变得更加丰富。


至于用户要不要为了卫星信息或卫星电话功能购买对应的产品?我觉得这个问题未来可能都不需要讨论:随着成本降低和产业链成熟,卫星通讯在手机上终将全面普及,到那时候卫星通话也将成为类似Wi-Fi那样的“功能”而不是专门的卖点。


但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考虑到加购一台新的卫星电话价格远低于我买一台Mate 60 Pro,小雷个人其实更倾向于“手机+卫星电话”这样的组合。但如果你本身就想买Mate 60 Pro,那在野外出游之前不妨开通一个10元一个月的卫星接入套餐,毕竟这种“捅破天”的能力,我们不用加别的限定词,确实就是“遥遥领先”。


持支持态度

在攒机的时,你会发现显卡上提供很多的视频接口,有DP、HDMI、DVI和VGA接口。不知道你在攒机的时候用什么接口呢?不同的接口有着不同的特性,支持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也不一样,你知道显卡上面接口的所有所支持的最大分辨率和最大刷新率吗?

最近小编在测试显示器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新的显示器有DP和HDMI接口。而笔者的笔记本比较低端,只有VGA和HDMI的接口。不用说只能用HDMI的线连接,但是连接后出现了在高分辨下出现了刷新率不够高,在减小分辨率后才恢复60Hz的刷新率。这就是源于我的笔记本HDMI的接口只是V1.4的版本,带宽不足,导致刷新率下降。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显卡上的那些接口。

最为通用的VGA接口

VGA: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是IBM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使用模拟信号的电脑显示标准。VGA接口即电脑采用VGA标准输出数据的专用接口。VGA接口共有15针,分成3排,每排5个孔,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绝大多数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它传输红、绿、蓝模拟信号以及同步信号(水平和垂直信号)。

说到VGA接口,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会陌生,因为这种接口是电脑显示器上最主要的接口,从块头巨大的CRT显示器时代开始,VGA接口就被使用,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另外VGA接口还被称为D-Sub接口。

很多人觉得只有HDMI接口才能进行高清信号的传输,但这是一个大家很容易进入的误区,因为通过VGA的连接同样可以显示1080P的图像,甚至分辨率可以达到更高,所以用它连接显示设备观看高清视频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虽然它是种模拟接口,但是由于VGA将视频信号分解为R、G、B三原色和HV行场信号进行传输,所以在传输中的损耗还是相当小的。

从技术规格上来说VGA最大的分辨率能支持率到2048*2048 256色或者1600*1200 16M色,但一般显卡VGA最高分辨率只支持到2048*1536

目前VGA是所有显卡的基础配备,即使显卡不带VGA接口,也会附赠一个转VGA接口的转接头。由于VGA是模拟输出,所以在分辨率高于1280x1024后,显示的精度就会受到影响。

市面上最普及的DVI接口

DVI:

DVI接口是在1999年推出的接口标准。DVI接口的传输信号采用全数字格式。DVI接口有多种规格,DVI一共分为5种标准。其中DVI-D和DVI-I分为“双通道”和“单通道”两种类型。

DVI-I 18+5(单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1920*1200 60Hz

DVI-I 24+5(双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2560*1600 60Hz 1920*1200 120Hz

DVI-D 18+1(单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1920*1200 60Hz

DVI-D 24+1(双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2560*1600 60Hz 1920*1200 120Hz

DVI-A是一种模拟传输标准,晚期的大屏幕专业CRT中能看见。不过由于和VGA没有本质区别,性能也不高,因此DVI-A事实上已经被废弃了。至于DFP接口,这是一种已经被废弃的。18+5和24+5这种规格都属于DVI-I,多出来得4根线用于兼容传统VGA模拟信号。DVI双通道接口可支持不同的刷新率以及更高的分辨率,单通道的接口刷新率之固定在60Hz。

DVI接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DVI接口考虑的对象是PC,对于平板电视的兼容能力一般。

* DVI接口对影像版权保护缺乏支持。

* DVI接口只支持8bit的RGB信号传输,不能让广色域的显示终端发挥最佳性能。

* DVI接口出于兼容性考虑,预留了不少引脚以支持模拟设备,造成接口体积较大,效率很低。

* DVI接口只能传输图像信号,对于数字音频信号的支持完全没有考虑。

由于以上种种缺陷,DVI接口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无论是IT厂商,平板电视制造商,还是好莱坞的众多出版商,都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能满足未来高清视频行业发展的接口技术,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才促使了HDMI标准的诞生。

DVI是替代VGA的方案,支持数字输出与模拟输出,在高分辨率下依然能得到很好的显示效果。但是不持支3D输出与音频输出是最大的遗憾。

电视机行业最常用的HDMI接口

HDMI:

2002年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七家公司共同组建了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组织,开始着手制定一种符合高清时代标准的全新数字化视频/音频接口技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工作,HDMI组织在2002年12月9日正式发布了HDMI 1.0版标准,标志着HDMI技术正式进入历史舞台。

HDMI技术的推出,并不是这些厂家一时兴起的冲动行为,相反,在HDMI技术推出的背后,还有着更多的深层次原因。

1999年4月份,为了满足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图形影像的要求,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以美国Silicon Image公司的专利技术为蓝本,推出了一种名为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的接口,旨在统一新时代数字显示接口标准。这一技术并且得到了IT业内以Intel、DELL、HP、IBM、微软等多个大企业的广泛支持。经过3年多的推广,DVI技术在计算机显示输出领域得到了迅速运用,但是伴随着数字高清影音技术的发展,DVI接口也开始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数字影像技术进步的瓶颈。

目前常见的HDMI 1.4已经可以支持4K了,但是受制于带宽10.2Gbps,1080p(1920x1200@30Hz-50Hz)最高只能达到3840×2160分辨率和30FPS帧率。

最新的HDMI 2.0则将带宽扩充到了18Gbps,可以支持3840×2160分辨率和50FPS、60FPS帧率。 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插拔 支持720P,1080i@60Hz,1080p(1920x1200@70Hz)(3840x2160@60fps@24Hz/25Hz/30Hz)高分辨;支持全高清和3D显示,(4Kx2K@50/60fps@24Hz),支持PS3这样超大型游戏的流畅运行。支持Dolby True-HD,DTS-HD Master audio ,同时在音频方面支持最多32个声道,以及最高1536kHz采样率。

其中要注意的是4K屏幕上使用HDMI接口,一定要注意两端的HDMI接口是否都为2.0,如果其中任意的一个接口不是HDMI 2.0都达不到3840x2160@60fps。

相对与DVI,HDMI最大的优势是支持音频输出与3D显示输出。并且目前的平板电视都有HDMI接口。所以在与电视连接的时候使用HDMI的接口。

迈向未来的DisplayPort接口

DP:DisplayPort

DP接口即DisplayPort 接口,一种高清晰音视频流的传输接口,可以连接电脑和显示器,也可以连接电脑和家庭影院。2006年5月,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确定了1.0版标准,并在半年后升级到1.1版,提供了对HDCP的支持,2.0版也计划在今年推出。 作为HDMI和UDI的竞争对手和DVI的潜在继任者,DisplayPort赢得了AMD、Intel、NVIDIA、戴尔、惠普、联想、飞利浦、三星等业界巨头的支持,而且它是免费使用的。DisplayPort的外接型接头有两种:一种是标准型,类似USB、HDMI等接头;另一种是低矮型,主要针对连接面积有限的应用,比如超薄笔记型电脑。两种接头的最长外接距离都可以达到15米,虽然这个距离比HDMI要逊色一些,不过接头和接线的相关规格已为日后升级做好了准备,从V1.2版本后DisplayPort采用新的2X速率标准(21.6Gbps),接头和接线也不必重新进行设计。除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外,DisplayPort还可用作设备内部的接口,甚至是芯片与芯片之间的数据接口。

DP接口和HDMI接口的区别有哪些?

HDMI是个受HDMI组织和版权严格控制的标准。它不能成为专有的应用,而且所有的数据结构和可用的模块都是被定义好的。从技术角度来说,DisplayPort是更好的,且对于更长和更细的线缆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它可以很容易地、自由地降低制程。就计算机市场来说,它的开放性模式和可扩展性特点,对于更高带宽、多数据流和其他数据流是不二的首选。

DP是作为电脑业界主推的视频接口,比对手的HDMI接口更为先进,在4K分辨率下依然能够达到50Hz的刷新率,在超高分辨率下使用非DP接口莫属

持支持态度英文

在现代消费环境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电商平台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消费者购买商品后遭遇不公平对待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涉及售后服务、退换货以及价格差异问题时,消费者往往面临着较为复杂且困难的维权过程。本文通过我个人购买荣耀Magic 6至臻版手机的经历,详细阐述了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维权过程中的诸多困境,并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购买经历及价格变动

我于2025年4月初通过抖音荣耀商城旗舰店购买了一部荣耀Magic 6至臻版1T版本的手机,购买时券后国补价格为4299元。这款手机在购买时看似物超所值,尤其在看到商家提供的各种优惠后,我立刻决定下单。然而,在收到手机并未使用的情况下,仅仅几天后,我发现该商品价格下调至4099元,意味着我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多花了200元。

这一现象并非个别情况。在电商平台中,类似的“价格变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商家常常在消费者下单后,调整价格或推出新的优惠活动,但对于已购商品的消费者,却往往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消费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希望商家能够进行保价补差价,但许多商家对此却采取了不支持的态度。根据相关的电商行业调查,约有30%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遇到了价格下调的情况,其中有近一半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未能得到商家的任何补偿。

客服态度与维权之难

在发现价格下调后,我立即联系了荣耀商城旗舰店客服申请保价补差价。然而,客服的态度十分强硬,坚持认为他们不支持保价政策,也未能提供合理的解释或解决方案。此时,我尝试通过抖音客服平台寻求帮助,然而平台客服也未能有效介入,最终的处理结果仅仅是建议我退货重新购买。

这一处理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消费者在面对电商平台的售后问题时,往往会遭遇重重困难。尽管消费者已经履行了退货流程并提供了相关证据,但商家和平台却始终未能提供公正的处理结果。尤其是在售后服务中,商家的态度往往决定了消费者能否顺利解决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平台作为第三方介入者,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约有70%的消费者在与电商平台的售后沟通中,遇到了客服推诿、态度不明确等问题,这也使得许多人放弃了维权。而平台本应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一环,但在许多情况下,平台却成为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道障碍。作为平台方,我本人作为消费者提供了平台要求的证据予以支撑,平台依然不持支,询问原因,平台的答复是“你如果没有什么事服务就到此了”(平台电话录音后续我会原音发布)

退货与售后问题的处理

经过咨询带货主播,得到的答复只能退货退款,经过与商家协商,只能七天无理由退货。然而在我退货的过程中,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商家收到货后声称手机有划痕,不符合退款条件,尽管我提供了清晰的视频证据,证明手机在退货时并无任何划痕,但商家却以一张侧面照片为依据,声称手机有划痕,拒绝退货。这种“单方面”提供证据的做法,使得消费者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且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进行反驳。

在此过程中,我曾多次与客服沟通,并提出商家未提供充分证据的合理质疑。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商家应提供明确的证据证明商品质量问题,而消费者若能提供合理的反证,商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为此我寻求平台介入,平台的介入让我明白维权会更加艰难,平台让我提供各种证据,我如实提供视频等证据,而平台在未进一步查看商家相关的视频证据时,当即称不支持诉求),显而易见,商家和平台的处理态度却始终未能按照法律规定来执行,其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是值得商榷的。

在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中,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例如,去年有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后发现商品存在瑕疵,并要求退货时,商家以“人为损坏”为由拒绝退货,并仅提供模糊不清的照片作为证据。该消费者经过长时间的维权,最终获得了退货退款,但过程十分艰难。这一案例反映了电商平台在售后处理中的不规范操作,消费者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合理的赔偿。

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与平台责任

消费者维权的困难不仅仅体现在售后服务上,更在于整个电商生态中的不公正现象。在不少平台上,商家的行为缺乏透明度,消费者往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法得到公正的处理。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应当对商家行为承担一定的监管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平台却未能有效落实这一责任,导致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遭遇种种困难。

电商平台应当承担起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责任,确保商家提供透明、清晰、符合规定的售后服务,同时在出现纠纷时,平台应作为公平公正的调解者,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督促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结语

通过此次购买荣耀Magic 6至臻版手机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在电商平台购物时,消费者面临的维权难题。商家与平台在售后服务中存在的不公正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电商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确保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商家应当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遵守法律规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透明、公正的购物体验。

目前,手机在商家处,钱也通过抖音支付给商家,作为消费者我处于十分被动局面,我将继续维权,直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我们共同推动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持支以恒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