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什么,公用设施用地使用年限
大家好,由投稿人褚若佳来为大家解答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什么,公用设施用地使用年限这个热门资讯。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什么,公用设施用地使用年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用设施用地属于哪类用地性质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门庭婷)近日,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扬州市区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土地供应计划实施范围为扬州市区,包括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科技新城所管辖范围,计划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据了解,扬州市区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1212.67公顷。
(图源: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从供应结构来看,商服用地供应计划为46.67公顷,占计划总量的3.9%。工矿仓储用地供应计划为515公顷,占计划总量的42.5%(其中工矿用地440公顷、仓储用地75公顷)。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为220公顷,占计划总量的18.1%(其中商品房用地22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包括公共设施、科教文卫等非营利性项目)供应计划为65公顷,占计划总量的5.4%。交通运输用地供应计划为300公顷,占计划总量的24.7%。公用设施用地供应计划65公顷,占计划总量的5.4%。特殊用地:供应计划为1公顷,主要为殡葬设施用地,占计划总量的0.1%。
根据上述安排,市区经营性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为266.67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计划220公顷,商服用地46.67公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公用设施用地是什么意思
海口市
近日,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先后发布2025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共计约1861.58公顷。其中,海口市2025年国有建设用地拟供应180宗,计划指标为1155.8公顷;三亚市拟供应土地130宗、面积705.78公顷,均为国有建设用地,不涉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
海口和三亚均表示要强化重点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海口要求持续向海口国家高新区、海口江东新区等重点产业园区精准配置产业用地。积极推行“标准地+用地清单制”“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差异化供地方式,推进实施产业链供地,重点保障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贸易加工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增强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能级。
三亚要求,优先保障安置区、保障性住房、供电、供水、市政道路等重点民生项目用地需求;重点满足三亚中央商务区和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产业园区项目落地,构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市基础建设和产业用地新格局。结合三亚实际,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推进以总部经济、深海科技、南繁科技、高等教育、科技研发、高端商务金融、创意产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产业以及高端度假旅游和国际会展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海口供应居住用地127.96公顷
根据3月30日发布的《海口市2025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按供应结构划分:存量建设用地面积为584.32公顷,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571.48公顷。
按供应用途划分:商服用地56.95公顷,占供应计划总量的4.93%;工矿仓储用地183.05公顷,占供应计划总量的15.84%;住宅用地127.96公顷(市场化商品住房95.27公顷、保障性租赁住房10.48公顷、回迁安置房22.22公顷),占供应计划总量的11.0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41.71公顷,占供应计划总量的12.26%;公用设施用地71.45公顷,占比6.18%;交通运输用地574.65公顷,占供应计划总量的49.72%。
2025年海口市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供应主要集中分布在江东新区、高新区、中心城区等三个区域。
江东新区土地供应规模258.98公顷,约占计划供应总量的22.41%。其中商服用地24.71公顷,占比2.14%;工矿仓储用地62.16公顷,占比5.38%;住宅用地17.95公顷(均为市场化商品住房),占比1.5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83.19公顷,占比7.2%;交通运输用地70.98公顷,占比6.14%。重点推进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总部经济、临空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宜居城市建设等工作,全力推进江东新区高标准开发建设,打造成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集中展示区。
高新区土地供应规模323.05公顷,约占计划供应总量的27.95%。其中商服用地26.34公顷,占比2.28%;工矿仓储用地85.46公顷,占比7.39%;住宅用地13.16公顷(市场化商品住房7.89公顷,保障性租赁住房5.27公顷),占比1.1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3.07公顷,占比2.86%;交通运输用地165.02公顷,占比14.28%。重点推进美安琼粤产业园、观澜湖产业园、狮子岭汽车产业园等区域开发建设以及园区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助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其他区域是指除江东新区、高新区以外的区域,土地供应规模573.76公顷,约占计划供应总量的49.64%,拟出让土地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其他区域计划供应商服用地5.91公顷,占比0.51%;工矿仓储用地35.42公顷,占比3.06%;住宅用地96.87公顷(市场化商品住房69.43公顷,保障性租赁住房5.21公顷,安置房22.22公顷),占比8.3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5.45公顷,占比2.20%;交通运输用地338.66公顷,占比29.30%;公用设施用地71.45公顷,占比6.19%。有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用地配置,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
三亚供应居住用地131.38公顷
根据4月1日发布的《三亚市2025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今年,三亚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共35宗、214.17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面积的30.35%;新增建设用地共95宗、491.61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面积的69.65%。
按供地方式分类,拟以划拨方式供应72宗、341.77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面积的48.42%;拟以“招拍挂”及协议方式出让58宗、364.01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面积的51.58%。
按土地用途分类,居住用地131.38公顷(市场化商品住房用地共101.65公顷,安居房用地共12.73公顷,安置房用地17.00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18.6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06.95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15.15%;商业服务业用地41.81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5.92%;工矿用地51.52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7.30%;仓储用地45.33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6.42%;交通运输用地289.51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41.02%;公用设施用地34.97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4.96%;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3.36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0.48%;特殊用地0.95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0.14%。
从供应布局看,海棠区30宗、207.90公顷,占计划供应总量的29.46%;吉阳区33宗、143.58公顷,占计划供应总量的20.34%;天涯区37宗、199.43公顷,占计划供应总量的28.26%;崖州区21宗、77.70公顷,占计划供应总量的11.01%;育才生态区9宗、77.17公顷,占计划供应总量的10.93%。
澎湃新闻记者 刘畅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近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西安市航天基地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公示期限30天)》。
按照《西安市功能体系与布局规划》,西安市航天基地分属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南部高新技术与科教集聚区两大功能区。北临绕城高速,西至北长安街,南至南横线(规划),东临东长安街,规划范围总面积约49.4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编制面积约48.63平方公里,共划分12个单元,其中重要发展单元2个、新增建设单元2个、城市更新单元1个、一般单元7个。
目标定位:航天强国与军民融合的战略支点、航天产业核心承载区,秦创原南部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撑。
规划依据及内容
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43号)开展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功能传导与引领作用,片区层面突出对上位规划底线管控和总体要求的传导落实,优化细化片区功能布局和用地方案;单元层面侧重产业单元的发展指引,提升新质生产力,生活单元围绕人民需求,匹配人口容量,按照社区生活圈设施配置要求,对单元内各项设施进行增补优化。同时,加强对单元内可利用空间的布置以及重点项目的实施指引。
用地布局
西安市航天基地规划居住用地约12.13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4.30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用地约1.37平方公里,工矿用地约14.07平方公里,仓储用地约0.27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用地约9.61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约0.57平方公里,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约5.18平方公里,特殊用地约1.13平方公里。
道路系统结构
航天基地规划路网整体呈方格网布局,打造级配合理、疏密有致的道路系统,形成“九横十纵”的骨架路网体系。
九横:航天大道、航天中路、东长安街、航天南路、长征二路、长征三路、长征五路、终南大道、城市环线高速。
十纵:北长安街、航天西路、雁塔南路、神舟四路、神舟大道、航天东路、天和二路、天和四路、雁引路、东长安街。
公用设施用地是否可以抵押
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加速出炉。
先是古都核心区、东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北部片区、高新片区、西咸新区,再有临潼区、航天基地,以及最新公示的浐灞国际港外围片区、长安区等片区规划。
城市规划与发展,互为引领与促进,而时间是催化剂。
就像《基督山伯爵》结尾的一句话:等待和希望,包含了人类的全部智慧!
浐灞国际港外围片区
4月21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西安浐灞国际港外围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公示期限30天)》。
按照规划,西安浐灞国际港外围片区位于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与东部双向开放引领区内:
北至陇海铁路,南至雁塔区与长安区边界,东至浐河-东三环,西至新城区边界-长鸣路,规划范围总面积约22.10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编制面积约20.05平方公里,共划分7个单元,其中城市更新单元1个、一般单元6个。
这意味着,好水好山的老城东片区,将继续在城市更新上发力。
片区发展目标:
围绕东西向丝路发展轴和南北向双向开放活力轴,打造宜居宜游的西安滨水活力城区;统筹整合要素资源,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结合城东生活服务组团,打造浐河滨水宜居生活区。
片区的位置优势决定了定位目标,东侧是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西侧紧贴东部双向开放引领区,东西走向的丝路发展轴、南北走向的双向开放活力轴在此交汇,北有浐灞国际交往中心,南有东站交通枢纽,浐河由南向北纵横而过,成为贯穿片区的活水生态资源。
用地布局方面:
西安浐灞国际港外围片区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2.27平方公里,居住用地约8.98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用地约0.94平方公里,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约2.93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用地约4.77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约0.15平方公里,特殊用地约0.01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外用地2.05平方公里。
住宅开发用地毫无疑问是大头,商业、城市公园、交通等城市配套也将随之进行增配、改善优化。
这一片区,虽占据主城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且拥有浐河生态河岸线,但长期以来一直发展滞缓:一是因为规划定位的不明确,二是资源倾斜度不够,三是处于各个城区的夹缝中,多重因素导致了板块的发展现状。
现在,主城更新成为时代主流叙事,随着片区规划的出炉,城东有望崛起一座浐河滨水生态住区。
长安区(自管区)
4月22日,西安规划局官网发布《关于西安市长安区(自管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
长安区(自管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包括主城区和引镇片区两部分,规划范围总面积约70.72平方公里。
先看长安区(自管区)主城区
根据规划,片区位于西安市南部高新技术与科教集聚区:
北至西部大道,南至洨河-滈河沿线,东至北长安街、樊川路,西至西沣路,涉及4个镇街(韦曲、郭杜、杜曲、王曲)。规划范围总面积约65.55平方公里,其中61.09平方公里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共涉及18个单元,包括重要发展单元6个,一般单元12个。
片区定位:
围绕秦创原“一总两带”的建设总格局和西安市“深化六个改革”的战略总部署,以“南优南控、协同发展”为指导思想,长安区(自管区)主城片区依托科教、人文、生态三大核心优势,以“科创产业强区、魅力宜居城乡、绿色发展示范”为发展目标,在突出秦岭保护的前提下,统筹整合区域资源,共同打造引领西安南部万亿科技创新示范带的科创产业枢纽和生态宜居城区。
以“信息港”和“长安公园休闲商务区”为枢纽平台,以多个科教资源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大学科技园区为核心抓手,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城市魅力与品质形象全面提升的西安科创高地和魅力宜居之城。
用地布局方面:
长安区(自管区)主城区规划居住用地约18.30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14.33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用地约2.59平方公里,工矿用地约2.82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用地约10.90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约0.99平方公里,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约7.87平方公里,混合用地约2.05平方公里,特殊用地约0.42平方公里,留白用地约0.77平方公里,陆地水域约0.05平公里。
聚焦长安主城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有两个:
一是围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未来信息港,一是围绕长安公园的休闲商务区,片区建设“科创产业枢纽和生态宜居城区”的发力点。
居住用地之外,公共服务用地、道路交通、城市绿地等维度的用地也占幅很高,可以看出,区域未来的居住舒适度将会有极大提升。
再看引镇片区
规划显示,引镇片区位于:
西康铁路以西、雁引路以东,南依秦岭北麓、北连航天基地,规划范围总面积5.17平方公里,其中5.09平方公里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共划分2个单元,包含重要发展单元1个、一般单元1个。
片区定位:
引镇片区以西安市南部绿色综合产业基地、长安区城乡融合发展高地为规划定位,依托现状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面向大西北区域的能源产品交易储运基地,面向关中平原的建材产品大宗散货集散地,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产城融合的长安智造产业基地。
用地布局方面:
引镇片区规划居住用地约0.87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0.29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用地约0.18平方公里,工矿用地约1.31平方公里,仓储用地约0.73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用地约1.20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约0.16平方公里,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约0.26平方公里,混合用地约0.02平方公里,特殊用地约0.02平方公里,留白用地约0.05平方公里。
在长安片区规划中,引镇被单独拎出来,被赋予独特的城市功能-“能源产品交易储运基地”“建材产品大宗散货集散地”“智能制造产业园”“长安智造产业基地”,从用地布局上也能看出片区定位的倾向。
大片土地被分割之后,长安区未来的产业发力点,将聚焦于引镇片区,这对于引镇,将会是重点发展机遇。
结语:
新一轮城市规划陆续落位,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同时,也定调未来发展方向。
但从“规划蓝图”到施工图的迈进,需要高密度资金、资源的倾注,这就必然涉及到优先排序的问题。
毋庸置疑的是,那些有产业有科技有生态资源的板块,将依旧是接下来的城市热点。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什么,公用设施用地使用年限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