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低租”多出现在长租公寓行业,具体表现为房屋托管公司一边以高于市场价10%-30%的租金向业主租赁房屋,一边又以低于市场价10%-30%的价格向租客出租,但租客需要一次性付清半年甚至一年的租金。
“高收低租”是一种商业模式,理论上可以快速获取巨大现金流(本金),再将本金投入其他收益更高的项目,最终达到赚取更多收益的效果。遗憾的是,“高收低租”从理论落地后便走了样,更多时候变成了披着合法外衣的骗局,并在全国各地上演。
今年1月23日,笔者接到当事人李姐的咨询。
李姐在重庆某区有一套空置的清水房。去年9月,李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是“大城小屋”公司的工作人员,希望高价租赁李姐的房屋。清水房也没关系,他们可以低价为李姐装修,且包含全套家具和电器,最后还热情邀请李姐到公司参观考察。
10月,李姐在对方多次热情邀约之下来到“大城小屋”公司实地考察。公司办公地点距离重庆必游景点“解放碑”直线距离不足300米,且直接租下半层写字楼作为办公室,装修低调却不失大气,接待工作人员热情有礼,出具的合同也很规范。李姐放下心来,当即签订了相关合同,合同约定:李姐一次性付清104000装修费(含家具家电),装修期为3个月,3个月后不论装修是否完成李姐均有权收取租金。
开工后,“大城小屋”的装修进展缓慢,3个月装修期过半,只进行了砸墙和挖水、电线槽作业,就再也没有后续的施工了。李姐催促多次,但对方总以各种理由回复,并保证不会耽误工期,即使耽误工期也会按约支付房租。
今年1月,到了双方约定装修完成的日期,装修仍然没有任何进展,经过沟通,李姐与“大城小屋”签订补充协议,对装修进度进行了详细约定。不久后,“大城小屋”再次违约,亦不再回复李姐的信息。另外,李姐在某次去公司协商的过程中,在“大城小屋”办公楼下遇到几位跟她同样经历的人,大家还一起组建了一个微信维权笔者为
李姐分析如下:首先,与李姐同户型房屋每月正常租金在3200元左右,但“大城小屋”向李姐约定支付的租金为5300/月,高出市场价2100元,高得离谱,且符合“高收低租”特征;第二,李姐支付的装修费比市场价至少低30%,低的离谱;第三,房屋装修合同和租赁、托管合同并非同一主体,目前装修公司经过多次催告仍然怠于履行义务,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目的有引君入瓮之嫌;第四,笔者发现大城小屋在网络宣传上非常高调:“背靠某大型集团、几十家分公司,人工智能、自建产业生态链、从装修装饰到奢侈品的全行业商业布局”等字眼频繁出现。但是,在青岛、西安等地已有维权案例,且受害业主特征之一为都是清水房。
综上,笔者判断大城小屋继续履行装修合同的可能性较小,但装修费损失风险敞口巨大。大城小屋极有可能先是通过电话筛选出清水房业主,再通过高额租金吸引业主对房屋进行“托管收租”,终极目的是以低价装修方案进一步引诱业主一次性支付装修款,资金用途不得而知。
之后,笔者在接受李姐委托后立即采取了诉讼和保全措施,成功冻结到诉请金额。
在等待开庭期间,被冻结公司银行账户的大城小屋从未主动联系李姐协商撤诉和解除冻结事宜,李姐主动联系协商后,大城小屋不断更换方案,毫无协商诚意,不符合一个正常经营,注重商誉公司的特征,这更加印证了笔者的判断。
在庭审中,为避免大城小屋通过上诉延长进入执行程序的时间,经与李姐沟通,我们选择了调解结案,且只主张了返还全部已付费用。
未出意料,大城小屋未在民事调解书限定期限内付款。笔者第一时间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于前期保全成功,李姐的执行款很快到账。
后记:
在收到执行款不久,李姐所在的微信维权群热闹了起来,不断有人加入,因为大城小屋资金链断裂,装修合同和租赁合同都无法履行,导致上千户业主去到大城小屋办公室维权,但均被告知短期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在重庆长租公寓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据悉,大城小屋只装修了小部分房屋,绝大多数都只进行了挖线槽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受害者不只业主,还有为大城小屋提供装修施工服务的工长和工人,他们多数都是是垫资施工,需要装修完工后才能结算,很明显,装修完工之日已变得遥遥无期。
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赚快钱和捡便宜绝非易事。希望读者朋友加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警惕高回报投资骗局,也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对“高收低租”现象进行监管,对其中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整顿,保护人民合法财产权益。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高收低租是否合法
●高收低租什么套路
●高收低租属于欺诈行为吗
●高收低租是诈骗吗
●什么叫高收低租
●高收低租怎么盈利
●高收低租怎么赚钱
●高收低租要直接去违约吗
●高收低租什么套路
●高收低租中介负法律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