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计算方法明细表,职工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冯惠

养老保险计算方法明细表,职工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大家好,由投稿人冯惠来为大家解答养老保险计算方法明细表,职工养老保险计算方法这个热门资讯。养老保险计算方法明细表,职工养老保险计算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养老保险计算方法及标准

丨来源:人社通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种养老保险的退休待遇算法不同。个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的养老保险,也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养老金算法与单位职工的算法一致。

城镇职工

养老保险的退休养老金算法

依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6年全国统一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退休养老金由3部分组成:

退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1. 基础性养老金

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本年度个人账户存储额

= 5000元 × 8% × 12个月

= 4800(元)

假如缴费工资基数不增长,交15年:

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

= 4800 × 15 = 72000 (元) (未计算利息)

假如6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

= 72000元 ÷ 139个月

≈ 518(元)

提示:这里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终身支付,未领取完的,可以继承。

3.过渡性养老金

“新人”没有过渡性养老金,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的“老人”和其它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才有过渡性养老金。各省市自行制订过渡办法,各地办法有差异。

最后汇总

退休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这里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只是退休当年的养老金,基本算法全国统一。

退休之后,一般每年都会调整涨一次养老金。国家人社部划定全国统一的人均增长率指标(2020年增长5%,2021年增长4.5%),各省市在指标范围内,自行制定调整办法,一般会体现“普惠增长、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高龄倾斜”等原则。

城乡居民(农保、居保)

养老金算法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缴费方式: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按国家规定计算利息。

个人缴费设置若干档次(200元、300元、500元、2000元…),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缴费档次,参保人每年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

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具体标准由地方政府确定。

养老保险待遇:

参保人年满60周岁(不分男女)、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城乡居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政府可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各地标准有差异。

2.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累积储存额÷139个月

举个例子,算一下:

假如每年按1000元标准缴费,政府补贴60元,累计缴费20年。

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

=(1000 + 60)× 20

= 21200(元)(未计算利息)

个人账户养老金

= 21200 ÷139个月

≈ 153(元)

城乡居民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另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来源: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很多人对于养老保险的态度,就是不划算、会亏本。因此,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但是,很多人临近退休年龄的时候,又会想方设法补缴养老保险以领取一份养老金,这时候又觉得养老金重要了。现在除了应缴未缴的可以补缴以外,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不可以事后追补缴费。

我国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算是全国统一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不过基础养老金跟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相关,还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全国统一。

我们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待遇分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首先说的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用于生成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钱是完全保本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里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记入个人账户的。退休以后,每月从个人账户里领取一份养老金,个人账户里的余额也会减少等额的钱数。如果领取完毕了,养老保险基金会同统筹账户补贴等额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确保我们退休待遇不降低。如果没有领取完毕参保人就去世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可以继承。

这个政策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现在企业职工缴费,本人缴纳的比例就是缴费基数的8%,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当于自己给自己积攒的养老金了,而且还能够完全保本。

不要担心个人账户养老金会贬值。2016年开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由国家统一公布,2016年高达8.31%。近几年来一直在6%~8%以上。这可比我们个人投资理财的安全收益率要高得多。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一般是按照20%的缴费基数缴费。扣除个人账户部分,还有12%的比例进入统筹账户。这一部分钱多少时间能回本呢?

养老金待遇只有基础养老金了。按照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退休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都是按60%基数缴费的。

如果说社会平均工资不变,始终是5000元每月。参加养老保险时,最低缴费基数为3000元,每月缴纳养老保险费600元,其中240元进入个人账户,360元进入统筹账户。一年进入统筹账户,4320元。

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依然是5000元,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就是每月40元。回本时间就是108个月,9年整。

实际上,我们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对于低收入人群是有照顾的。如果是100%基数缴费,12个月可以领取1%的社平工资。这种情况下,进入统筹账户是7200元,每月领取养老金为50元,回本时间144个月,也就是12年。300%基数,缴费的回本时间更是高达216个月,18年。

实际上,一些地方除了基础养老金待遇以外,还会有各种补贴补助类待遇或者过节费等等。当然这都是一些地方性的待遇,各地是不同的。比如说山东省冬季取暖费为1700元,青岛市还有各种各样的开放城市补贴、水电补贴等59元。杭州每年三个节日的过节费是2800元。这样,实际上回本的时间还能够大大缩短。

另外,社会平均工资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年都会增长。而且相应的增长率都会超过我们存银行的利息。考虑上,这些回本的时间还会缩短。

以上,仅仅是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可是万一参保人去世以后呢?统筹基金还会支付丧葬费、抚恤金、供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等等待遇。

说实话,如果是按照最低基数缴费15年,一般来说退休后只要领取两三年的养老金,就能够保障不会亏本了。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在我们国家,存在着两种方式参加社保,一种是以个人名义缴纳社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保险,一种是以企业职工参保的社保五险。

两种方式参保,哪种更划算,哪种养老待遇更高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影响养老待遇高低的因素

实际上现在我们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国家2005年统一制定的,全国计算公式完全统一。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相关,缴费年限相关和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相关。

平均缴费指数实际上等于历年缴费指数之和除以缴费年限。

带入公式可以消除缴费年限,实际上我们的基础养老金跟历年的缴费指数之和乘1%。

缴费指数实际上就是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一般我们又可以称之为缴费档次,大家比较熟悉的60% 100%,300%就是这一表述。

最终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实际上是这么一个结果:如果按照100%的档次缴费一年,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60%档次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300%的档次缴费一年,可以领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如果牵扯到视同缴费年限,可能会更复杂,有的地方有视同缴费指数,而有的地方直接使用实际缴费指数。

仅从这种角度出发,按照低基数缴费是划算的。性价比比较高,但是养老金仍然是缴费基数低,养老金待遇就低。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余额,实际上跟每月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有关。只要我们缴纳养老保险,每月国家都会记入个人账户缴费基数的8%。即使每年个人账户都计算个人账户利息,个人账户的钱数始终是和缴费基数的比例相关的。300%基数缴费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60%基数缴费的5倍。

因此,个人账户养老金完全是贯彻长缴多得的原则。

由于每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不一定赶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因此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相对贬值的。

经汇总以后,我们的养老金高低主要跟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有关,当然也会跟退休时的社平工资、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和参保缴费的年份有关。

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的付出有什么差别?

实际上,个人缴费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承担全部的社会保险费。国家为了照顾灵活就业人员,允许他们按照20%的缴费比例缴纳养老保险。企业职工是按照个人8%,用人单位16%的比例缴费的,如此计算综合费用还是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低。

所以,正常来讲在企业参加工作,有用人单位缴纳社保更划算。但是如果个人承担全部参保缴费费用,当然还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更划算一些。

社会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日前,有网友在《“百湖民声”大庆市网络问政平台》留言:“交了养老保险到了退休年龄后发工资,可是这个工资怎么算出来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请问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公式和公式中每个项目的意思,例如什么基数、社平工资了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需要详解,并请举一具体例子,实际的例子也行,虚拟的也行,有例子能看明白些。例如老王交了20年养老保险,已退休两年了,他的退休工资是多少?其中不确定的数可以用字母abc代替或虚拟一个数字代替,例如老王上班时的工资是a或者虚拟为两千元。最好是虚拟一个具体数字,这样能算出具体的退休工资,参考性更大。”

针对此情况,市人社局回复如下: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A、 基础性养老金=(职工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职工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职工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年度(大庆市为1996年)至职工退休时本人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

职工当年缴费工资指数=职工当年缴费工资/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职工当年缴费工资是本人上一年度工资总额;个体是以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础,可在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1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

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年由省厅公布

B、个人帐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帐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为:

C、过渡性养老金=职工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2%。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前符合国家规定可以计算工龄的年限。大庆市的统账结合时间为1996年1月,那么视同缴费年限就是1995年12月底之前符合国家规定可以计算工龄的年限。

例:某男,个体参保人员,1955年4月18日出生,2015年4月退休,2014年全省平均工资为3558.33元/月。1996年1月起缴费至2015年4月,缴费年限为19.3333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为22861.29。历年基本按社平的60%缴费,具体如下:

基础养老金=(3558.33+3558.33*0.7135)/2*19.3333*1%=589.39

账户养老金=22861.29/139=164.47

因其没有视同缴费年限,故没有过渡养老金

月基本养老金=589.39+164.47+45(我省退休人员每人增加45元御寒津贴补贴)=798.86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养老保险计算方法明细表,职工养老保险计算方法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