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犯不退赃宁肯坐牢吗
诈骗犯选择不退赃而坐牢,可能出于多种因素。部分诈骗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司法机关无法完全掌握其犯罪所得情况,即便不退赃,也不会被全部追缴,从而保留非法所得。也有诈骗犯法律意识淡薄,未充分认识到退赃对量刑的积极影响,单纯觉得坐完牢就无需退钱。
然而,法律明确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即便诈骗犯坐牢,司法机关也会持续追查其违法所得,一旦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依然会进行追缴。而且,主动退赃是从轻量刑的重要情节。若诈骗犯积极退赃,法院在量刑时通常会从轻处罚;相反,拒不退赃则可能面临更重的刑罚。所以,从法律后果和实际利益考量,退赃对诈骗犯而言往往更为有利。
二、客观上帮助诈骗是诈骗吗
客观上帮助诈骗不一定构成诈骗罪。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诈骗故意。
若行为人主观上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帮助实施诈骗,只是客观上为诈骗提供了一定便利,通常不构成诈骗罪。比如,某商家正常售卖商品,被诈骗分子利用该商品实施诈骗,商家对此并不知情,那么商家不构成诈骗罪。
反之,若行为人主观上明知他人实施诈骗行为,仍提供帮助,即便其未直接参与诈骗实行行为,也可能构成诈骗罪共犯。例如,知道朋友在进行网络诈骗,还帮忙提供虚假身份信息,这种情况下就构成诈骗罪。
此外,即使不构成诈骗罪,客观帮助行为也可能符合其他犯罪构成,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如果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会以该罪论处。
三、从犯诈骗不足1万怎么判
诈骗不足1万通常属于数额较大。对于从犯诈骗不足1万的量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由于是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院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一方面看犯罪情节,比如从犯参与诈骗的具体行为、在犯罪中发挥的作用大小等。若只是协助望风,作用相对较小,可能会得到更轻处罚。另一方面考虑悔罪表现,如是否主动投案自首、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若从犯有自首情节且积极退赃,法院量刑时会予以考虑。
总体而言,从犯诈骗不足1万,大概率会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幅度内从轻、减轻处罚,甚至有可能单处罚金或免除处罚,具体需结合实际案情判断。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诈骗犯不退赃宁肯坐牢吗
●诈骗犯不退赃宁肯坐牢吗怎么办
●诈骗犯不退赃是不是就不能减刑?
●诈骗犯不退赃怎么处理
●诈骗犯不退赃退赔怎么办
●诈骗犯不退赃就没钱退回的受害人吗
●诈骗不退赃能减刑吗
●诈骗犯不退赃宁肯坐牢吗怎么办
●诈骗罪不退赃款怎么判
●诈骗犯拒不退赃的多吗
●客观上帮助诈骗是诈骗吗
●客观上帮助诈骗是诈骗吗为什么
●客观上帮助诈骗是诈骗吗判几年
●客观的帮助
●诈骗帮助犯的主观故意
●帮助犯的主观明知推定
●帮助犯主客观不一致
●帮助犯主观故意是什么
●帮助犯需要主观故意吗
●帮助犯的主观明知程度
来源:头条-从犯诈骗不足1万怎么判,诈骗从犯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