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宣传标语,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标语幽默
大家好,由投稿人施皓来为大家解答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宣传标语,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标语幽默这个热门资讯。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宣传标语,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标语幽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是法律还是法规
法律撑腰,社会支持,人人行动,形成全面对公共场所吸烟现象说“不”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营造一个清新、健康、文明的公共环境。
微博截图
近日,演员徐娇在长沙一家餐厅劝阻一名男子吸烟时,遭遇男子抢夺手机并朝其碗里扔烟头的恶劣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徐娇的勇敢行为虽值得点赞,但遗憾的是,仅凭个人的力量显然难以彻底遏制公共场合吸烟的不文明现象。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叫停公共场合吸烟不能仅靠“孤勇者”,需要法律、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明星也叫不停的烟,法律该考虑考虑出马了。徐娇的遭遇并非个例。此前,成都女子肖小姐因劝阻邻桌吸烟被泼不明液体。两起事件均反映出当前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执行力度严重不足。尽管国家卫健委早在2011年就修订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具体的处罚措施和明确的执法主体,禁烟规定往往形同虚设。而在这起事件中,有关部门“长沙室内抽烟不犯法”“暂未查询到专门的相关法律条文”的回应,更是显示了禁烟的制度性疲软。
敢于叫停公共场所吸烟的徐娇,作为“孤勇者”值得我们点赞。但这也恰恰说明,禁烟这件事还需要更多人较真儿,更需要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责。餐厅作为公共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负起提醒、监督顾客不要吸烟的责任。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餐厅对此却视而不见,甚至有的餐厅还设有吸烟区,这无疑是对禁烟规定的漠视。因此,法律应进一步明确禁烟主体的责任,包括餐厅、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标准。
公共场所禁烟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公共场所吸烟现象选择沉默或视而不见,这无疑助长了吸烟者的嚣张气焰。长远来看,加快推进全国范围的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势在必行。这需要更多的人像徐娇和肖小姐那样,勇于站出来较真儿,对公共场所吸烟现象说“不”。同时,社会也应该营造一种对吸烟行为零容忍的氛围,让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时感到压力和羞愧。
但仅仅是有人站出来显然还不够,必须给予劝阻公共场合吸烟者强有力的支持。在徐娇和肖小姐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到,劝阻吸烟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勇气和决心,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保护。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对违规吸烟者和阻挠劝阻者依法严惩,为劝阻者提供坚强的后盾。
总而言之,叫停公共场合吸烟不能仅靠“孤勇者”的单打独斗。法律撑腰,社会支持,人人行动,形成全面对公共场所吸烟现象说“不”的良好氛围,才不会让不文明者敢于和叫停者“叫板”,也才能真正营造一个清新、健康、文明的公共环境。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丁铁
来源: 云南网
公共场合禁止吸烟英语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2015年“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正式实施已满10年。与《条例》实施初期相比,北京市成人吸烟率下降,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率下降,公众对于公共场所控烟的接受度飞速提升,更多人的健康权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民更关注健康话题,拒绝吸入“二手烟”。而“控烟”这个话题,也逐步从室内延展到了室外。
大家会远离学校门口等待接孩子下学的吸烟家长,会在排队等待公交车时对队伍中吸烟的同志皱眉,还会在过马路等待红绿灯时躲开那些一手拿着烟一手扶着把的骑行者。
其实,生活在北京,他们已经违法了!
《条例》明确规定:排队等候队伍中禁止吸烟。
当您看到这些现象时,为了保护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健康,是否想走上前,劝阻一下?但又怕劝阻没有成功,与吸烟者发生冲突?那您可能会需要一些劝阻吸烟的技巧。
可借鉴的经验2015年北京市控烟协会在《条例》正式生效前在网络上征集“劝阻吸烟的手势”——“我介意”、“不可以”、“请停止”。目前这三个手势一直在北京被控烟志愿者和广大市民使用。
1.有法可依,如果您想上前一步,态度可以坚定
《条例》关于个人在劝阻吸烟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规定: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内发现吸烟行为的,可以劝阻吸烟者停止吸烟。可以要求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劝阻吸烟者停止吸烟。还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条例》是市民在公共场所劝阻吸烟行为的底气。
2.健康文明,语气和蔼,拒绝二手烟
虽然您有劝阻吸烟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市民毕竟不是执法者。面带微笑,使用文明用语,语气诚恳、和霭,先以问好开头,再进行劝阻,将会是您劝阻成功的一大助力。
比如:“您好,这里是禁止吸烟区域,您可以不在这里吸烟吗?”
“您好,我身边有孩子和老人,对二手烟很敏感,您可以不在这里吸烟吗?”
劝阻成功后可以表示感谢和鼓励。
比如:“感谢您,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谢谢您的支持”或“谢谢您的理解”。
3.用“劝阻吸烟手势”避免冲突,保护自身安全
劝阻吸烟是和吸烟者打交道,在劝阻前,市民也要对劝阻的可行性有一个预判,也可以使用“劝阻吸烟的手势”——“我介意”、“不可以”、“请停止”,向吸烟者表达您劝阻吸烟的诉求。
如果劝阻过程不顺利,遇见态度恶劣的人士,您要马上停止,及时向场所经营者或身边的人求助,避免对自身安全造成危害。
您一定要记住:当您劝阻时,不要和违法吸烟者发生冲突;不要使用肢体阻拦违法吸烟者。
《条例》实施的10年
要感谢不吸烟者的劝阻
感谢吸烟者的自律
感谢北京市民对《条例》的尊重
“吸烟有控”
不仅是健康意识的觉醒
也是一场文明意识的革命
图源网络(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期作者: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王观
审稿专家: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孙颖
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提示语
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烟草和肺部健康”。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这是每盒香烟上面都能看到的提示,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自身健康,“二手烟”对他人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公共场合禁止吸烟,不止是一种文明约定,更是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尊重。
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乘电梯回家,里面“余烟袅袅”,用衣袖捂着鼻子也无法阻挡呛人的烟味;去饭店聚餐,周围食客“喷云吐雾”,只顾自己享受,完全不顾他人感受;外出时上公厕,一开门一股浓烈的烟味扑鼻而来,关上门味道更甚,打开排风扇都消除不掉……
近日,本报特别报道组对我市公共场合吸烟现象进行调查发现,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在很多时候都成了一句空谈。真正的无烟世界,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学校:校门口成抽烟“法外”之地
记者调查发现,聊城的中小学校园内禁止吸烟,看不到抽烟的情况。不过,校门外接孩子的家长中,却不乏有抽烟者。尽管有的学校门外区域张贴了禁烟标志牌,但有些接孩子的家长仍然在一口口地抽着烟。
5月30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东关街东关民族小学门外发现,在众多接孩子的家长中,至少有3位家长在抽烟。其中一位穿着汗衫的男士在校门口东面路北,一边走一边抽着烟到校门口东面的卷帘窗户下“吞云吐雾”,等待孩子放学。还有两位家长在校门口路南,一人拿着一根烟卷,边抽边拉,谈兴十足。
随后,记者来到红旗小学门外,发现了一两个家长叼着烟卷等孩子放学:“等孩子放学太无聊,抽支烟感觉充实点,等孩子出来时就不抽了。”
“校园内咱能管住抽烟的事,但在校门外学校就很难管。况且,家长什么脾气的都有,在校外抽支烟谁也不好硬管。校门外家长抽烟成了法外之地。” 新区小学的一位老师这样说。
公交车:以前偶尔可见 现在几乎没有
从上午10点到11点多,记者先后乘坐我市6路、16路等多条线路公交车进行了跟车调查,在一个多小时的乘车时间里,记者未发现一例抽烟者。
“到现在我只见过一次在公交车上抽烟的,距现在已经有两三年了,一位大概50多岁的男子上车后就抽起了烟,然后司机说了他一句,他就把烟掐灭了。”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随后就此采访了16路公交司机张晓霜,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待了十多年,她告诉记者,现在公交车上几乎看不到抽烟现象了,“十多年前我刚成为公交司机的时候,平时车上偶尔会看到有人抽烟,和现在比抽烟现象相对多一些,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健康意识都在提升,在车上抽烟的越来越少,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张晓霜告诉记者,公交车上都有禁止抽烟的标识,首先,公司有规定,司机是绝对不能抽烟的;其次,发现有人抽烟,司机会第一时间进行提示和劝阻,其他乘客往往也会主动制止。
公园:两三百米内发现6名吸烟者
公交车上吸烟的少了,但在公交车站台上,还是有吸烟者。
30日上午,在东昌路与花园路交叉口往东路南的一个站台上,一位老先生一边等车,一边吸烟。
而在附近的聊城公园路边人行道上,记者注意到,地上的烟头几乎随处可见。
不仅如此,记者从东昌路与花园路交叉口往南走到聊城公园这二三百米的距离,发现了至少6名吸烟者。
“公园属于公共文化场所,尤其是以老人和孩子居多,虽然公园是室外场所,但我觉得公园也应该算是禁烟区。”走访时,一位女士对记者说,很多时候,一些人当着小孩子的面吸烟,全然不顾对孩子造成的危害,这一点是很不文明的。
与之相比,记者注意到,医疗场所的禁烟环境还是比较好的。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第二分院,记者待了半个多小时,没有发现一个吸烟者。
饭店:禁烟标识成摆设
不愿管、不好管、不敢管,长期以来,餐厅饭馆成为了烟雾缭绕的“重灾区”。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尽管大部分参观时常贴有明显的禁烟标识,但常有吸烟者置若罔闻。
28日晚,记者走访了城区多家餐饮机构发现,除了部分快餐店的公共区域禁烟效果较好之外,大部分餐厅、饭馆的禁烟效果并不理想。
在开发区一家小型餐馆,明显的禁烟标识就贴在餐桌上方,但一些“烟民”似乎根本不当回事。餐馆的老板告诉记者,“我们不提倡吸烟,也常常会去劝阻,但客人有的会听,有的根本不会听,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人家是来店里消费的,我们不可能因为这事得罪消费者。”
在城区的一家西餐店,店主把用餐位置划分了“禁烟区”,消费者来用餐时服务人员总是会善意地提醒是否有吸烟者参加,如果有就不会推荐“禁烟区”的位子。他们告诉记者,之所以这样也是考虑到不同消费者对于香烟的依赖性。
记者发现,整体而言,饭店、餐馆由于它的私密性和特殊性,几乎让禁烟成了一纸空谈。
电梯间:
吸烟仍是常见现象
一进电梯,扑面而来一股浓浓的烟草气息,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居住于开发区某小区的许女士,原本就对烟草有着轻微的过敏反应,还不得不时在电梯间邂逅这个让她咳嗽不止的味道。许女士表示,自家小区算是比较高端,物业管理也相对规范,几乎每个电梯间都张贴有“禁止吸烟”的标志,但即便是这样,仍时常有人抽着烟乘电梯,有时候,虽然人早已离开电梯很久,但因为里面空间小且通风不畅,那浓重的烟味很长时间也无法消散。
和许女士同住一个单元的刘先生亦有同感。刘先生无奈地说,自己平时几乎不抽烟,因为家人对烟草味道过敏,即便有客人来访,他也尽量带客人去楼下开阔的地方去抽。但是,在上下电梯这短短的一分钟甚至数十秒的时间,常有一些人不自觉,拿着点燃的香烟进电梯,同乘者和后乘者都会受到影响。
对此,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物业管理部门,他们只能是能过张贴禁烟标语、标志、宣传单页等形式进行宣传,劝导每位居民在等电梯期间尽量不要吸烟,如遇正抽烟时电梯来了,要记得灭烟之后再上电梯,避免不小心带入给他人带来困扰和麻烦。
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温馨提示
10月1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第八次控烟信息发布会显示,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两个月“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平台接到群众对违反《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在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的投诉举报2265件,比前两月(2102件)增加了163件。
值得注意的是,对电子烟等新兴烟草类型的投诉在不断增加。由于电子烟是新兴事物,北京控烟条例没有将其纳入控烟执法范围,属于监管空白地带。北京市卫生监督所表示,接下来将加强电子烟危害及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的立法依据。
就在北京宣布将探索公共场所禁止电子烟的前一天,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2018年施政报告中提议全面禁止销售电子烟和其他新型烟草产品。她表示,电子烟及加热烟祸害巨大,可造成男性不育、致癌。为保障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应全面禁止电子烟。
电子烟。图据东方IC
此前,由于电子烟频频引发安全事故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今年7月10日。国航CA106航班在巡航阶段发生紧急下降事件,事后公布的调查结果为副驾驶在驾驶舱内吸电子烟,为防止烟雾烟味弥漫到客舱,错误地关闭了相邻空调组件,导致客舱氧气不足。7月31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上一女乘客吸电子烟并吐出白色烟雾,其他乘客上前进行劝阻,女子反驳称“这不是烟”,与劝阻者发生争执,再将电子烟在公共场所的使用推上舆论浪尖。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崔小波告诉红星新闻,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于2015年6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有40个月,公共场所拟禁止使用电子烟正是基于北京市控烟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而提出的,目前还处于倡议阶段,需要经过法律程序,修改控烟条例才可以最终实施。
电子烟的戒烟作用尚无科学证据
电子烟在诞生之初,不少生产厂家就以“清肺”、“戒烟”、“不上瘾”等功能进行包装炒作,宣扬电子烟不含焦油、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还推出了根据个人喜好,添加水果、巧克力、薄荷等多种味道香料的电子烟。
由于外形“炫酷”、吸食“帅气”等原因,电子烟对未成年人可谓是“诱惑极大”。许多老烟民也被电子烟的一系列宣传“功效”所吸引,转而投向电子烟的怀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曾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电子烟的热潮推动了几十年来青少年尼古丁使用量的最大增长。从来没有吸过香烟的青少年非常乐意吸入奶油、黄瓜、芒果味的电子烟,但没有意识到其含有的尼古丁。
早在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对使用电子烟导致的健康影响进行专门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电子烟有害公共健康,它不是戒烟手段,必须加强对其进行管制,杜绝对青少年和非吸烟者产生危害”。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对于电子烟所谓的戒烟作用,尚没有科学证据,也没有任何控烟戒烟组织认可电子烟具有戒烟、清肺等作用。“这都是国内外烟草公司的促销伎俩,这一点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
抽电子烟的人。图据东方IC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崔小波则表示,电子烟的情况比较复杂,跟传统烟草包括烟雾的结构和性质都有差异,现在正在研究阶段。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数据显示,电子烟含有包括丙烯腈及环氧丙烷等在内的致癌物,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资料也显示,部分电子烟的主要成分,包括尼古丁、丙二醇,可能还有甘油和添味剂。
电子烟对健康危害的研究还不多
支修益表示,由于电子烟出现的时间较短,目前医学界还不能证明电子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达到或接近吸食传统卷烟水平。
据悉,医学上用“吸烟指数”来衡量烟民的吸烟量,医学家把“吸烟指数”超过400的人列为发生肺癌的高危险人群。
支修益举例,如果一位烟民有20年的烟龄,每天吸烟20支,那么这位烟民的吸烟指数就是20×20=400。“因为整体上电子烟的使用还没有20年的历史,所以相关的健康危害数据还没有出来。”
崔小波介绍,目前国内对于电子烟对健康危害的相关研究还不多,但是生产电子烟的厂商几乎从没有做过电子烟对人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方面。
支修益呼吁,研究烟草与健康相关的一些科研院所、研究机构能够尽快收集相关数据,对电子烟的危害有一个科学的结论,给社会一个明确的一个声音。
专家:吸烟对压力的缓解是短暂的
随着在公众场合吸食传统香烟被视为不文明行为已深入人心,为了解决烟瘾又不有损公众形象,一些演艺界的“烟民”纷纷转投吸食电子烟。甚至有电子烟厂家用“风靡明星圈”来给自己的产品做广告,明星在餐厅、演出场地等吸食电子烟的画面镜头更是屡见不鲜。
支修益表示,特别是我们目前称之为榜样人群的公务员、医生、教师和演艺圈人士,如果他们在公共场合叼着个电子烟的话,也等于在给烟草做广告。此外,由于榜样人群的公众影响力,会吸引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模仿。
崔小波告诉红星新闻,现在欧美售卖加热型电子烟的店做成一种像苹果手机销售店一样的体验店,非常豪华。“这些店目前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一旦要进来的话,它将用时尚的方式来引领风尚,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影响可能会很大。”
在崔小波看来,由于人们现在所处社会压力比较大,吸烟对于缓解压力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但是长期吸烟会导致成瘾,一旦成瘾之后,人的兴奋阈值将被压抑,短时间的戒断反应将使吸烟者感到压力更大。”
他表示,烟气中尼古丁的摄入会导致人体神经受体的改变,比如说他原来能放声大笑,但吸烟之后,他的高兴阈值被控制了,更加不容易高兴起来了。“所以说对压力的缓解是短暂的,实际上吸烟给每个人带来的是更多的愁苦,不断地掏钱去买烟、不断去吸食它,这就是吸烟者的悲哀。”
“很多人没有办法,他不知道用其他别的办法能够缓解压力,比如说看书、运动、聊天、散步或做一些游戏等等,都能够达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崔小波说。
全球公共场所禁电子烟成为大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全面禁止电子烟的广告、促销和赞助;印度、菲律宾、黎巴嫩、柬埔寨、越南、阿根廷、奥地利、比利时、埃及、泰国、巴西、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和中国香港16个国家和地区,全面、部分区域或有条件的禁止电子烟。
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公布的《2016年世界烟草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电子烟全球销售额预计约100亿美元。电子烟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销量合计占全球70%以上。而据《中国质量报》和《深圳特区报》等媒体报道,全世界约90%的电子烟在中国生产,而深圳电子烟产值占全国的90%。
“随着香港全面禁止电子烟,将对深圳乃至全国的电子烟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崔小波说。在他看来,北京修改控烟条例,在公共场所全面禁止电子烟已经迫在眉睫,而对于电子烟等管理,完全可以参照目前《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中对于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环境、室外排队等场合禁止吸烟的规定。
支修益则呼吁北京市能够尽快通过法律程序,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食电子烟纳入已经实施三年多的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的法规条款中。“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对于室内公共场所电子烟的禁烟措施,北京市也已经举办‘无烟亚运’和‘无烟奥运’,2022年即将迎来‘无烟冬运’,希望能够尽快在控烟条例中补充相关条款,让北京真正成为‘无烟北京’。”
发现违法吸烟行为可微信举报
据悉,在北京出台“史上最严控烟令”后,一个通过“互联网+控烟”实现的控烟实时地图监管系统在北京全市范围内启用。当市民发现违法吸烟行为后,可以在“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号中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在微信的“钱包”栏内找到城市服务—控烟投诉进入其中“投诉举报”页面,即可输入被投诉单位、详细地址、违法行为等信息,还能对违法行为拍照上传。腾讯微信的接入是公益服务式服务,可以为其他城市控烟立法后提供直接的控烟投诉。
崔小波介绍,在北京市民现场进行举报后,会直接显示举报地点的经纬度,北京市控烟协会会安排分布在城区的志愿者迅速作出处理,处理后图中相应的地点将显示蓝色警灯。被投诉3次以下的显示为蓝色警灯,3至5次为橙色警灯,5次以上则为红色警灯。
此外,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定期举办发布会,对遭到投诉举报处于前列的单位、个人进行通报,并将处罚信息(包括控烟处罚单位和个人)报给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将处罚信息纳入信用信息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达到联合惩戒的目标。
红星新闻记者丨 张炎良 北京报道
责编 易启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宣传标语,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标语幽默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