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丹寨县是哪个市,贵州省丹寨县人口有多少
大家好,由投稿人纪然华来为大家解答贵州省丹寨县是哪个市,贵州省丹寨县人口有多少这个热门资讯。贵州省丹寨县是哪个市,贵州省丹寨县人口有多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省丹寨县邮政编码
近年来,丹寨县驻佛山市南海区劳务协作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创新建立“三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机制联动、服务联动、情感联动,构建起跨区域劳务协作新格局。该站2024年在佛山市各劳务协作站考核中位列第一,有效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稳定。
机制联动:
构建劳务协作“立体网”
围绕劳务协作相关职责,工作站建立了“县就业局+劳务协作站+乡镇就业服务站所+村(社区)就业指导员”四级联动机制,建好工作“引擎”,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体系,有效解决劳务协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劳动力供需精准对接。
立足佛山产业转型需求与粤西、粤北劳动力资源优势,工作站以“精准对接、长效合作”为核心目标,与其他劳务协作站先后联动走访行业企业20余家,形成“信息互通共享、人力资源互通、 权益保障联动 ”共识。目前,已成功签订不同领域合作协议3份,从制度上深化劳务协作,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构建紧密“合作网”。在佛山市各劳务协作站2024年业绩考核中,丹寨县驻佛山市南海区劳务协作工作站全年考核排名第一。
走访看望劳务就业带头人
服务联动:
打造就业服务“全链条”
聚焦务工群众需求,工作站累计摸排黔籍务工农村劳动力超6000余人,建立并实时更新“ 黔籍务工人员台账”,理清佛山南海区丹寨籍务工人员的“ 一本账”,推动各个年度新增就业计划数超额完成。
同时,工作站主动对接驻地各类企业需求,累计联系用工企业数5000余家,为务工需求人员提供岗位数1万余个,切实建好就业岗位“ 蓄水池”。以微信 、电话、实地走访、招聘会等多种方式对接务工群众需求,提供“订单式”“多元化”服务,目前已累计为2万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维权援助、返乡返岗等服务,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率达80%以上,岗位供需匹配和成功率有效提高,“4050”大龄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丹寨籍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就业基本稳岗。
动态跟进丹寨籍务工人员就业情况
情感联动:
架起稳岗就业“连心桥”
工作站注重以情留人,通过举办座谈会、民俗节庆等活动,增强务工人员归属感。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关心关爱活动15次,实地走访慰问丹寨籍务工人员3000余人次、其他黔籍人员200余人次,在各企业开展广东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候选人潘婷、佛山南海电工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及技能能手称号获得者韦明林等优秀务工人员故事宣传宣讲,激发务工人员干事创业热情。
对于许多在佛山工作的丹寨籍务工人员而言,工作站就像他们在佛山的“家”,从岗位推荐到维权服务,从节日慰问到技能提升,都能感受到家乡亲切的关怀。
据悉,通过“三联动”机制,丹寨县已实现有组织输出返乡返岗服务450余人次,为“一县一企”项目输送32名员工,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同时,与当地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成功办结15件劳动维权案件,有效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文/南海融媒记者 柯凌娜
通讯员 潘银玉 余保林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贵州省丹寨县简介
为进一步优化县域助产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需求,推动母婴保健服务升级。丹寨县结合辖区内人口和服务需求变化情况,将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县人民医院联合共建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住院病区,于4月25日挂牌并正式运营。
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县人民医院综合医院优势,集中全县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医护的优质资源,打造技术过硬、团结协作、服务优质的医护团队,不断强化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确保在遇到突发产科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集结外科、重症、心内、麻醉、输血等专业力量,保障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专业性,切实提升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据悉,两家机构联合共建的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住院病区分别可提供床位数达40张、155张,开展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超70名,其中,拥有中级以上职称医师13人,护理副高职称1人、主管护师20人,每天可开展产科手术8台以上,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同时,将通过定期的业务技能培训、学术交流以及更多的临床实践,共建科室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广大孕产妇和儿童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优化整合后,县妇幼保健院门诊病区主要提供门诊诊疗服务,重点做好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孕前优生、产前筛查、孕产期保健、产后保健等健康服务。接下来,将充分借助东西部协作资源,积极选派县妇幼保健院专技人员到三级医院、佛山市帮扶医院等机构进修学习、提升技能,并发挥东西部医疗协作驻点专家作用,加强产后康复等妇幼特色专科建设,并通过融入中医适宜技术等疗法,提升服务效果和患者体验,着力将产后康复打造为具有一定特色和知名度的专科科室,进一步满足妇女群众的健康需求。
当前,丹寨县正积极探索深化医疗资源整合改革,以整合优化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为抓手,用好各类帮扶资源,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让更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供稿 丹寨县卫健局 韦文婷、吴方丽
一审 刘珺珺
二审 石开恒
三审 王 勇
贵州省丹寨县民族高级中学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丹寨县城区人口一天比一天密集,综合集贸市场渐渐变得拥堵。由此,派生另一道“风景”:兴泉路、国土路、富民1路、富民2路几条交通主干道人行道成了热热闹闹的小吃、蔬菜、水果买卖交易场所。
就连恬静、悠闲的安居小区,商贩们也不放过,冲着这个地方人气旺、饼子胖,瞅准机会,理直气壮摆摊占道经营。
“路边摊”清理,成了市监、市政执法人员最难啃的骨头。其成因,集贸市场容纳不下所有商贩摊点,无法做到“一刀切”。另外,“场内”的人看到“场外”便宜可占,纷纷由“场内”跑出“场外”。
2025年初,一张以市场秩序整顿为核心的民生网悄然铺开。赶集日时间调整、赶集地点搬迁、取缔“马路市场”三辆马车并驾齐驱。100天调研走访、广泛征求民意,“严管严控与烟火气并重”的决策尘埃落定。
县城赶集日时间,由原先农历生肖牛、生肖狗调整为每周星期六。三大好处:一是时间固定,便于市民记忆;二是时间放在周末,干部职工、学校师生成为赶集新增群体;三是由原先“6天赶1场”延至“7天赶1场”,更能聚焦人气、促进消费、活跃市场。
赶集地点,放在新建的丹寨第二集贸市场及周边。
丹寨县城,以36米大道为界分东西两个城区,东为老城区,西为新城区。第一集贸市场坐落东城区,第二集贸市场坐落西城区,二者相距约600米,区位布局科学合理。此次赶集地点选址,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地势开阔,道路宽敞,周边有医院、学校、商住楼群、超市酒店、大型停车场。据了解,当地政府早年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已经考虑到且做了超前谋划,留足未来50年发展空间,无论赶集日还是非赶集日,市场均能满足农产品、小商品交易和群众生活消费需求,且保障秩序井然。
图为赶集日水果、小吃街区规划区
5月15日,相关职能部门完成农产品自产自销、中草药、小吃、水果、理发、百货、干货、服饰、竹木器、花草苗木、农用具等11个赶集市场区域划分,共设置摊位1000多个。丹晟公司完成两座1600平方米崭新的遮阳棚,新装路灯10盏。
5月17日,丹寨县城迎来时间调整后的第一个赶集日。
这一天,比任何一个赶集日都热闹。记者用朴素的镜头,捕捉到一组朴素的画面。除了延续一个多月的《文明赶集倡议》宣传外,现场增设医疗点以及3个“爱心取水点”,为赶集群众、环卫工人、摊贩免费提供凉茶、纯净水,并配备临时休息凳、应急防暑药品,义务为群众中医针灸、测血压。尤其吸引目光的是,县文明实践中心推出“垃圾兑换礼品”创意,市民凭收集的垃圾、烟头按其重量或数量,即可兑换水杯、牙膏、鸡蛋和大米,具化的环保公益行为,传递着社会文明。
图为县文明办干部为群众提供免费饮水服务
图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捡垃圾.换礼品”活动
做好服务是最为核心的一环。凌晨三点,各条路段已活跃身着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分别在旧场地出口、沿途岔路口、新场地入口设置指示牌,向群众发放新印制的《市场赶集布局图》,引导群众到指定区域。此外,每2-3名志愿者对接5-10户摊主,提前沟通需求,协助打包货物、提供手推车等运输工具,将货物拉到新场地指定摊位。对老年、残疾、孕妇等特殊困难摊主,给予更多、更细致的关心帮助。
图为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摊位登记
广大驾驶员朋友关心的车辆停放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市场南段、北段出口,分别设立两个农村客运车辆临时停靠点,方便赶集群众上下车。停靠点旁边,两个大型停车场,赶集日免费对外开放。
细致的考虑、热心的服务,吸引着广大赶集群众。都匀、凯里、麻江、三都等周边县市不少商贩慕名而来,到丹寨新赶集市场摆摊设点。“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冬暖夏凉太阳不晒雨不淋,还不用交租金。”摆了10多年临摊、打了10多年“游击”的李奶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图为蔬菜街区市场一角
记者欣喜看到,时间调整、地点迁徙后的丹寨县城第一个赶集日,功能分区合理、摊位集中连片,群众购物便利,车水马龙人气旺。不仅改写了多年来“借用”主街道赶集、平时商贩占道经营“已成习惯”的历史,更甚收获了一份厚重的民生蛋糕——解决群众生计与文明创建有机融合在一起。
图为水果、百货街区市场一角
千名商户“安家”,市场繁荣、热闹、有序,实现了预期。
供稿 丹寨县文明办 秦倩
一审 吴婷婷
二审 石开恒
三审 王 勇
贵州省丹寨县龙泉山杜鹃花
为扎实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近期,丹寨县兴仁镇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系统集成强统筹,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以“两清两改两治理”目标任务为依托,第一时间召开“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部署会,安排部署各项工作要点,明确具体责任人员,时间节点,统筹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同时,构建由“主要领导统筹调度、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镇村干部协同作战”的高效工作体系,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责任链条,进一步细化任务清单。并依托群众会、院坝会、寨寨响、微信公众号、宣传标语等宣传方式,多维立体开展政策宣传,营造出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0余场次,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
精准把脉查病灶,绘就环境新画卷。在“两清”行动中,党员干部、志愿者与群众携手,开展全域“拉网式”清洁行动,对房前屋后、道路沿线、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进行深度清理,清掉乱堆放、让乡村“颜值”显著提升。“两改”工作持续发力,推进卫生厕所建设,规范畜禽圈舍改造,杜绝污水渗漏和黑臭水体问题;在“两治理”行动中,紧盯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难点,通过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定点投放等举措,源头管控污染,“水清岸绿、垃圾归位”的生态画卷逐步显现。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出乱堆乱放问题147处,已完成整改85处;排查出残垣断壁28处,已完成5处拆除工作;厕所建成82户,验收合格48户;全镇共有219名保洁员,3辆垃圾清运车,3名驾驶员,日均清运量达20余斗。
健全机制强管护,筑牢振兴强根基。兴仁镇坚持“建管并重”理念,明确管护标准与责任分工,组织各村党员、网格员、村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利用“主题党日”“每月一次大扫除”和“星期三有约”活动对责任区内顽疾问题开展整治行动。建立“回头看”问题整改机制,及时查漏补缺防止问题反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集中攻坚”向“长效治理”转型升级。同时,村级定期开展“相邻村交叉检查”,倒逼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党员群众树牢“两清两改两治理”意识。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与兴仁村和美城乡积分超市联动,将“两清两改两治理”纳入积分超市兑换细则,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打造乡村振兴新风貌。截至目前,镇级督查+村级交叉检查共出动92人,开展2次全覆盖检查,发现问题286个,已完成整改227个,正在整改69个,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党员群众开展“主题党日”和“星期三有约”10次5000余人次。
供稿 丹寨县兴仁镇
一审 刘珺珺
二审 石开恒
三审 王 勇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贵州省丹寨县是哪个市,贵州省丹寨县人口有多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