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纠纷应该找什么部门解决?,邻里纠纷怎么解决最合适
大家好,由投稿人成南煜来为大家解答邻里纠纷应该找什么部门解决?,邻里纠纷怎么解决最合适这个热门资讯。邻里纠纷应该找什么部门解决?,邻里纠纷怎么解决最合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邻里纠纷 相互包容理解
俗话说“邻里和,百事顺”。邻里纠纷的妥善处理,不仅关系邻里和睦,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近日,阳东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邻里矛盾引发的轻伤害刑事案件中,联合公安机关办案民警积极上门调解,推动矛盾纠纷在检察环节高质效化解,有效提升案件质效,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案情回顾
林某甲和林某乙是同村邻居,双方都是70岁以上老人,因田地边界问题发生口角纠纷并引发双方互相推打,造成林某甲的手指受伤,而林某乙则是牙齿受伤。经鉴定,林某甲的损伤程度为轻微伤,林某乙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公安机关以林某甲涉嫌故意伤害罪移送阳东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承办检察官受理案件后,仔细审查了案件,认为本案双方当事人的年龄较大,也是由于邻里纠纷引发事端,如果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邻里关系,甚至引发新的矛盾,不能一诉了之,决心积极促成双方和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审查起诉阶段,促进双方邻里和谐。
多元调解促和谐
承办检察官先是多次在电话上与双方当事人及其亲属沟通促和解,但效果不佳。便借助公安机关、当事人亲属多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分别约双方当事人及其亲属到派出所面对面进行交谈。
交谈中,检察官与办案民警向他们强调邻里和谐的重要性,现田地边界纠纷已经解决,双方之间的思想隔阂也应消除,并通过公安机关联系到了林某甲的弟弟劝说自己的哥哥,林某乙的儿子安抚自己的父亲,引导双方当事人重归于好。
承办检察官用通俗的语言向林某甲讲解法律知识,在检察、公安以及亲属的共同努力下,林某甲明白了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表示认罪认罚,并愿意积极赔偿林某乙的损失,林某乙也愿意降低赔偿的金额,最终双方达成了刑事谅解协议,两家重归于好。
公开听证化纠纷
5月7日,阳东区人民检察院对林某甲拟作相对不起诉决定组织公开听证,林某甲在听证会上承认自己打伤林某乙的行为是错误的,真诚悔过,愿意认罪认罚,自愿接受处理。最终,听证员一致赞同对林某甲作出相对不起诉。
宣告释法零距离
5月8 日,承办检察官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为老人,出入不便,遂到双方当事人所在的派出所进行公开宣告,并邀请人民监督员进行现场监督,依法向林某甲宣读了不起诉决定书,阐述了事实认定、法律依据和具体考量因素,说明了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律依据和理由,并对林某甲进行训诫教育,林某甲表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牢记此次教训,与林某乙和谐相处。林某乙在场也表示珍惜邻里缘分,与林某甲一起安享晚年。
阳东区人民检察院表示,今后将在基层矛盾治理中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发挥检察职能,通过积极促成刑事和解、检察听证、公开送达、法治宣传等方式,坚持“小案不小办”,真心实意为当事人化解矛盾,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更多的检察力量。
撰文:巫雅柠 刘艳玲
【作者】 巫雅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邻里纠纷案例大全
家长为了让孩子玩得开心,经常会为孩子在家打造小型活动场所,让孩子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这些做法无可厚非,但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给邻居造成噪声困扰。
本期《法律学堂》,江川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徐月英为大家讲述一起用“噪声”应对“噪声”的邻里纠纷。
本期嘉宾
江川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徐月英
家住江川路街道某小区的张先生(化名)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楼上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几乎每天晚上从8点到10点在家跑跳、打闹、玩滑板车、甚至有桌椅拖动的声响,有时要持续到11点才安静,严重影响了张先生一家的生活。张先生也多次上门和邻居沟通,但楼上业主却以“玩是孩子天性”、“孩子活泼管不住”为由,不予理会,这下张先生也火了,决定“以暴制暴”,购买了扩音器播放警报声并用铁锤敲打不锈钢盆进行反击。这下两家积怨更深了,也影响到其他邻居的休息。
徐月英在节目中表示:张先生的愤怒可以理解,但应该合理维权,“以暴制暴”只会推动矛盾升级,无助于矛盾的彻底解决;另外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旨在预防和纠正可能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楼上业主平时也应该约束好自己的孩子。
经过调解,两位业主均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当行为,并达成了整改方案。
楼上业主在一周内完成客厅铺设3cm厚的隔音地垫;孩子跑跳活动限于17:00—19:00,且必须在客厅地垫区域进行,19:00以后禁止玩噪音明显的玩具。而楼下业主也要撤除扩音器并签署《不再扰民承诺书》。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和违约条款,由业主和物业共同监督执行。这起噪音纠纷得到了解决。
徐月英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邻里一家亲”,安静和谐的邻里关系本质上是“尊重”与“共情”的体现。通过规则约束、技术手段和情感联结三管齐下,既能减少矛盾,也能营造出互助友爱的社区氛围。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邻里纠纷案例100篇
2025年5月19日,李牛(化名)将一面绣有“公正执法情系百姓”的锦旗送到岚县公安局,对民警耐心化解矛盾纠纷、守护邻里和谐表达诚挚谢意。
此前,岚县公安局接到李牛报警,称邻居小林(化名)拆除自家院墙并对其进行殴打。民警迅速抵达现场查明,小林在自家院内施工挖土时不慎拆除李牛家院墙,李牛上前阻止时被推倒。因院墙归属、赔偿等问题争议较大,双方僵持不下,矛盾持续升级。
面对这起复杂的邻里纠纷,岚县公安秉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理念,组建调解专班,联合社区干部、法律顾问,多次上门走访、耐心倾听诉求,从情、理、法多角度分析利弊,反复协调沟通。经过长达半年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彻底消除矛盾隐患。
一面锦旗,一份信任;一次调解,一份担当。岚县公安将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小调解”促“大和谐”,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筑牢坚实屏障。
来源:岚县公安
邻里纠纷矛盾调解案例100篇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0日电(刘璐)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社区警务”,近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平房分局保国街派出所民警林子琦细致入户走访、倾听群众诉求,联合社区、物业等多部门开展噪音扰民矛盾联调联治,成功化解困扰居民数月的邻里纠纷,以“小事不出社区”的基层治理理念,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入户走访摸实情 找准矛盾根源
张某因楼上邻居王某的孩子每日产生的生活噪音,与其产生了矛盾,且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林子琦实地走访后发现,王某孩子在家中经常跑动,并且家中并没有相关静音措施。张某和家人工作时间不规律,在家中休息时间不固定,故而对噪音较为敏感。通过入户走访,林子琦不仅掌握了矛盾的直接原因,还深入了解了双方的作息习惯、心理感受等细节,为后续调解工作奠定了基础。
联动共治聚合力 共寻解决方案
林子琦协调社区以及物业开展联合调解,充分听取双方的诉求和想法,耐心细致地进行沟通。最终,为王某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孩子购买一双静音拖鞋,并每日在小区内的儿童活动区领其释放精力锻炼身体。这一方案既解决了噪音问题,又兼顾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双方的认可和满意。
长效管理防反弹 巩固治理成果
7天后,林子琦对此次矛盾纠纷进行了回访,重点了解王某的执行情况。上次调解后,双方并未再次发生矛盾纠纷,且在此次调解后,双方建立了良性沟通,并表示不会再发生类似的矛盾。通过这一系列的跟进措施,林子琦不仅化解了眼前的矛盾,还为未来的邻里关系和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邻里纠纷应该找什么部门解决?,邻里纠纷怎么解决最合适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