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村“农房改造”和 “拆村并居”在媒体上引发了众多的讨论,农村宅基地改革也被媒体频繁提及,那么今天就来认识和学习一下什么是宅基地。
什么是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基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村民获得宅基地使用权,其便依法对该块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对此农民无需缴纳任何土地费用即可获得,具有明显的福利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
哪些人可以申请宅基地?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1、年满20周岁的本村村民,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设新房分户缺少宅基地的(包括男方到女方落户的);
2、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或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等原因需要搬迁的;
3、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
4、城镇居民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农村确无住宅的;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如何申请宅基地?
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向所在村民小组提出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书面申请。村民小组收到申请后,应提交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并将申请理由、拟用地位置和面积、拟建房层高和面积等情况在本小组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村民小组将农户申请、村民小组会议记录等材料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级组织)审查。村级组织重点审查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实有效、拟用地建房是否符合村庄规划、是否征求了用地建房相邻权利人意见等。审查通过的,由村级组织签署意见,报送乡镇政府。
农村宅基地是否能继承?
首先,公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即宅基地不属于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不能依法继承。这是基于农村宅基地的取得上的无偿性,如果允许宅基地依法继承,将使继承人无端收益,有违社会公平理念。其次宅基地使用权的人身依附性决定了宅基地使用权必须因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而取得或消灭,如果允许继承,毫无疑问,这种限制会被打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个人合法财产,可以继承。
因此衍生的制度就是将来继承的房屋灭失后(村民一户一宅除外),不能进行重建或者以其他方式继续使用这块宅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法定程序收回其宅基地使用权另行安排。如果村民想要在原先宅基地的基础上翻建只能另行申请。
城镇居民能否到农村购置宅基地?
好多在城市的人都希望自己在农村有一片小院,闲来无事便在乡下度假,那么城镇居民既然无法申请宅基地,那么是否可以从农民手中购置呢?显然是不可以的,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要求:“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所以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和农民住宅。
我们学习宅基地的相关知识就是为了认识到自己享有的合法财产权益,如果在日后的农村房产处理过程中产生了争议,一定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宅基地不能被继承的规定
●宅基地不能被继承的原因
●宅基地不能被继承怎么办
●宅基地不能被继承是那一年规定的
●宅基地不可以继承吗
●宅基地不能继承的法律依据
●宅基地不能继承后人怎么办
●宅基地不能继承上面的房子怎么办?
●宅基地不能被继承的原因
●宅基地不能继承那子孙后代怎么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