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通过签订合作经营协议规避劳动关系,合作协议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孙然
2022年7月最高院发布了新的一批指导案例,均涉及劳动争议。其中第179号指导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在当前社会比较普遍。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是签订其他名义的合同,如,“合作协议”、“劳务合同”等,但实际双方的法律关系就是劳动关系。当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主张双方非劳动关系,不愿承担法律规定其作为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最高院对于该类问题的观点又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179号指导案例:
2016年4月8日,聂美兰与北京林氏兄弟文化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设立茶叶经营项目的协议》,内容为:“第一条:甲方出资进行茶叶项目投资,聘任乙方为茶叶经营项目经理。第二条:待项目启动后,双方相机共同设立公司,乙方可享有管理股份。第三条:利益分配:在公司设立之前,乙方按基本工资加业绩方式取酬。公司设立之后,按双方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乙方负责管理和经营,取酬方式:基本工资+业绩、奖励+股份分红。第四条:双方在运营过程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第五条: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公司股东各执一份”。
协议签订后,聂美兰到该项目上工作,工作内容为负责《中国书画》艺术茶社的经营管理,主要负责接待、茶叶销售等工作。林氏兄弟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林德汤按照每月基本工资10000元的标准,每月15日通过银行转账向聂美兰发放上一自然月工资。聂美兰请假需经林德汤批准,且实际出勤天数影响工资的实发数额。2017年5月6日林氏兄弟公司通知聂美兰终止合作协议。聂美兰实际工作至2017年5月8日。
聂美兰申请劳动仲裁,认为双方系劳动关系并要求林氏兄弟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林氏兄弟公司主张双方系合作关系。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京海劳人仲字(2017)第9691号裁决:驳回聂美兰的全部仲裁请求。聂美兰不服仲裁裁决,于法定期限内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申请人林氏兄弟公司与被申请人聂美兰签订的《合作设立茶叶经营项目的协议》系自愿签订的,不违反强制性法律、法规规定,属有效合同。对于合同性质的认定,应当根据合同内容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即合同双方所设立的权利义务来进行认定。
双方签订的协议第一条明确约定聘任聂美兰为茶叶经营项目经理,“聘任”一词一般表明当事人有雇佣劳动者为其提供劳动之意;协议第三条约定了聂美兰的取酬方式,无论在双方设定的目标公司成立之前还是之后,聂美兰均可获得“基本工资”“业绩”等报酬,与合作经营中的收益分配明显不符。
合作经营合同的典型特征是共同出资,共担风险,本案合同中既未约定聂美兰出资比例,也未约定共担风险,与合作经营合同不符。
从本案相关证据上看,聂美兰接受林氏兄弟公司的管理,按月汇报员工的考勤、款项分配、开支、销售、工作计划、备用金的申请等情况,且所发工资与出勤天数密切相关。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形成的关系,符合劳动合同中人格从属性和经济从属性的双重特征。故原判认定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无不当。
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还可视为书面劳动合同,虽缺少一些必备条款,但并不影响已约定的条款及效力,仍可起到固定双方劳动关系、权利义务的作用,故法院认定合作协议可视为双方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不能通过签订合作经营协议规避劳动关系风险

合作协议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吗

不能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

不能接触劳动合同的情形

合作协议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不能签订合同的人

合作关系不签劳动合同

可以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有

合作协议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吗

不能签订的劳动合同类型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