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案例写法,调解案例库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祁峰

调解案例写法,调解案例库

大家好,由投稿人祁峰来为大家解答调解案例写法,调解案例库这个热门资讯。调解案例写法,调解案例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调解案例大全100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乌鲁克垦区人民法院米兰人民法庭,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在这里,化解矛盾,同防风固沙同样重要!”法官李宁自豪地说。

防风林工程不完美心中亦起沙尘

2022年6月18日,一群工人气冲冲地走进米兰人民法庭,你一言我一语,张口便要求起诉他们的工头牛某,情绪十分激烈,法官李宁立即耐心安抚,工人代表刘某才慢慢说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2022年1月,刘某等7名工人在牛某承包的三十六团防风林项目的工地干活,仅负责给防风林除草、施肥、浇水。双方约定完工后,向每名工人结算工资5000元。

工人们干完约定工作后,牛某并未按约定全额支付劳务费,而是以工作不合格为由,支付每人4000元工资,每名工人均扣留1000元,工人们不服,多次追索,牛某均未支付。

无奈之下,工人们来到米兰人民法庭,希望能够通过法律诉讼讨回剩余工资。

法庭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认为案件标的不大,便立即电话通知牛某,来法院调解,解决该矛盾。

据法官了解,牛某和工人们并未签订劳务合同,防风林修复工程中的浇水、施肥、除草等项目没有明确约定的标准,仅口头约定把活干完了支付5000元的工资,牛某承认了少发每名工人1000元工资的事实。

基于此,法庭决定对工人少发的工资进行保护。经过一番调解,牛某向法庭保证在两日内将所欠的款项全部付清,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因赌气当老赖这样的理由不明智

随着约定期限到期,牛某仍未支付拖欠的工资。

工人们再次来到法庭,申请对牛某进行强制执行,众人情绪更加激动。

“这都过去好几天了,为何你还没有支付剩余的工资呢?”法官询问道。

“我前几天一直在忙项目,想着腾出空,就立即把钱还了,工程款刚到账,正准备履行支付,他们就把我家门口堵了,还对我进行辱骂,左邻右舍都听见了,本来他们干活干的就很粗糙,脾气还这么大,我也是受伤害的一方啊。”牛某抵触情绪非常大,激动地跟法官说。

“他们上门闹,是约定履行工资日期之前,还是之后?”法官耐心问道。

“是之后,我这不是去找钱了嘛,再怎么也不能上门闹啊!让我给钱可以,但是他们堵门骂我,必须道歉,不道歉,我是不会给钱的……”牛某争辩道。

“到司法确认约定的日期,你不履行就已经不对了,如今,工人们找上门来,要求强制执行,你当下履行是最好的,否则我们将采取查封财产、上失信名单、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到时其生活受限,信誉受损,还是得还款,得不偿失。”法官李宁向牛某讲明怠于履行法律义务的严重后果。

牛某一声不吭,沉默良久后,突然爆发了,喋喋不休的吐槽说:“法官,我不是不给钱,也不是不讲信用的人,我可不愿意做‘老赖’,我就是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按闹分配”不可取文明维权才是正道

法官见状,立马岔开话题问道:“你的防风林项目干的怎么样了?”

“还可以吧,这不,我忙的很,还有新的项目等着呢!”牛某得意的说道。

“当日工资当日结,后头没有一帮子讨债的人,生意才能越做越大啊,如果每天被工人追着要钱,以后谁还敢把工程项目,承包给你呢?”法官语重心长的话,深深触动了牛某。

“他们太过分了,现在雇人都是孙子,工人们才是大爷,我现在都不敢回家了。”牛某强辩地说。

“小城镇承包项目也是要口碑的,工人们和工人们之间,可能都认识,如果全团的人都知道,你是一个干一次活,就少给1000元的老板,那你以后如何雇佣到技术过硬且勤劳踏实的工人呢?”法官的灵魂拷问,让牛某认真思考起来。

在法官的劝说下,牛某的情绪逐渐平稳了。

“我想尽快把这个事情解决掉,再不跟他们多啰嗦。”牛某当即将钱款履行完毕。

法官将钱款交到工人们手上,并补充说:“懂得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权是好事,你们再遇到拖欠薪资的困难,可以到法庭来调解,先来申请强制执行,可比堵在人家家门口更管用。”工人们纷纷点头。

我们不仅要讲法律,更要讲诚信、讲文明,遇到事情可以反映协调,可以申请执行,但不宜上门缠闹,你们负责的是防风林项目,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承包人指出你们工作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也是他工作认真的表现。目前,他已经把剩余的工资给你们了,那你们也要为不文明的行为,向他道歉。”

“感谢你们这么耐心地和我讲法律、讲道理,还帮忙解决了纠纷……”当事人牛某感激地说。在法庭,7名工人向牛某诚恳道歉,一起劳务合同纠纷被圆满化解。

来源: 兵团长安网

调解案例怎么写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3月26日,记者从四川自贸区法院(天府新区法院)获悉,经过1个多月的评选,该院于近日评选出2021年十大优秀调解案例,包括诉中调解6件,涉及行政案件调解、疑难知产案件调解、在线调解、多方联动化解等案件;诉前调解4件,含商事调解、行业调解、批量案件化解等案件。其中,三起涉及物权、人格权、合同纠纷的调解案例极具典型意义。

案例一

法庭联动基层调解物权纠纷 助力乡村矛盾化解

四川自贸区法院(天府新区法院)介绍,张大与张小是家住天府新区某村的亲兄弟,两人所分配的宅基地也是相邻地块。

2018年,张大和张小签订了《换房协议》,约定如果张小在进行房屋改造时占用了张大的房屋宅基地,要为张大的房屋留出一条可供车辆通行的生活通道,并按照面积平方差支付差价赔偿款。

然而,在房屋建筑完工后,双方因房屋面积差和通道问题存在严重分歧,张大诉至法院要求张小依照换房协议交付占用的房屋。

张小收到诉讼文书后辩称,其修建房屋未占用原告家的宅基地,即使占用也未达到原告所主张的面积大小,现在双方房屋早已改造完毕,已经不具备交付给对方土地的可能性,而具有修建便道条件的相邻土地已经出租给在村上其他人,无法答应哥哥的诉求。

双方的完全对立的立场,让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承办法官考虑到街道矛调中心及村委会等基层综合治理主体更了解村里的情况,故邀请街道矛调中心工作人员及村委会干部一起深入现场、实地调解。

相关人员先是组织两兄弟对争议土地进行了现场丈量确认;再对土地性质以及双方相邻的法律关系进行讲解,以双方的血脉亲情作为突破口,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与案外人沟通,将其租赁的部分土地调剂给长大修建便道。

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原被告双方放下了多年的积怨,确认了诉争宅基地的面积差和一次性补偿金额。调解协议签订后,两兄弟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张小当场将一次性补偿款如数交到了哥哥手中,并配合后续的便道修建工作。

典型意义

近年来,因宅基地使用等邻里纠纷多发,此类案件在审理过程中若简单的“一判了之”,不仅难以解决双方的矛盾,还可能使两家人积怨更深,导致日后矛盾升级,引发“大纠纷”。本案中,我院人民法庭联动当地街道矛调中心、村委会、陪审员共同参与纠纷现场化解,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治理主体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优势,有效提高矛盾化解成功率,将矛盾纠纷解决于萌芽状态,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案例二

女子论坛发文称前男友是“渣男” 被诉侵犯人格权

男女朋友分手后,可以在公开平台随意评价前任吗?在第二起纠纷案例中,小李分手后觉得自己的上一段感情里受到了重伤,便在校园论坛上发布了“渣男”一文,文章在学校广泛传播。她的前男友小刘以小李侵犯了其名誉权、肖像权为由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告诉记者,小李收到庭前文书后情绪激动。为了稳定她的情绪,法官多次单独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内容覆盖了爱情、生命、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劝诫她即使在感情中受到伤害,也不能作出突破法律底线的事情,不然就会从感情中的“受害者”变成法律上的“加害者”。

同时,法院邀请天府新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协调中心(诉源治理中心)的心理辅导老师对被告进行心理疏导,并通过中心联系原、被告所在学校,调查事情始末,共同化解纠纷。

最终,经过多次电话和微信沟通,在承办法官和多方调解资源的劝解下,小刘认识到了在男女交往过程中其应当具备的忠诚道德,小李也意识到她不应该对部分未经查实的事实进行定性并公布于网络,侵犯了前男友的名誉权,愿意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行道歉。

典型意义

化解人格权纠纷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人格权案件对于社会新风尚的引领指引作用,促进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承办法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借助新区矛盾调解中心的资源,邀请中心的心理辅导老师共同参与调解,双心融合,共同解纷,有温度、有关爱地处理案件对涉案当事人表现出尊重与关怀,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案例三

批量案件协同化解,有力保障民工工资

承办法官介绍,在这起合同纠纷中,李某等10人在几年间陆续为福建某公司的工程项目提供外墙抹灰、外墙砖粘贴砌砖体等劳务服务。2020年1月,李某等人与建筑公司办理了结算,确定欠付的劳务费,但随后公司资金链陷入紧张。截止到2021年3月,公司累计欠付原告劳务费300余万元。因多次催告无果,李某等10人将公司起诉至法院。

四川自贸区法院(天府新区法院)收到这批系列案后,考虑到涉案原告人数众多,涉及民工工资且诉讼金额较大,将这批案件诉前委派给上海徐汇区智调非诉讼纠纷调解中心和四川天府商事调解中心两家调解组织协同化解。

承办法官介绍,李某等人没有提供建筑公司的联系方式,调解员通过法院的全国统一送达平台,查询到公司的联系方式,经多番沟通,促成原、被告双方到法院进行现场调解。

第一次现场调解中出现“对账难”问题,证据繁杂,双方对证据持不同态度,调解被迫终止。之后调解员对案件事实进行归纳,耐心细致地向双方进行司法释明,促成第二次现场调解,并最终促成10人、14个案件达成和解,李某等10人均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典型意义

该批系列案件,涉案原告人数众多、且诉讼金额较大,法院将该批案件委派给两家特邀调解组织协同化解。调解过程中,两家调解组织利用各自在调解技巧和专业知识上的优势,妥善迅速化解矛盾,既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法定利益,同时又保障了民工工资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次案件的高效化解,此后当事人的涉诉案件均主动向调解组织发出调解邀请,形成了当事人与调解组织的“双向奔赴”。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矛盾纠纷调解案例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小区内车辆乱停放堵塞消防通道、楼上漏水,楼下装修“泡汤”、商铺拖欠高额物业费......这些每个社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纠纷,不仅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和谐。

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解决时有无经验可循?2月22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梳理了辖区内各社区的典型民生实事案例。

车辆停放无序的“老大难”问题

应该怎么“摆平”?

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川东石油家属院2000年建成,小区年限已久,存在管理松散、车辆停放无序、基础设施配备不足等现象。其中,车辆停放无序,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以前,我们小区车辆停放比较乱,有些居民的车辆,以及就餐车辆,经常还会占用消防通道、人行道路。且有些多车辆车主以房屋租金便宜为由,将多车辆停放在小区,导致行人、车辆出行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不少小区居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

对此,小区辖区社区人兴路社区决定对这种情况,进行整改。其中整改措施,不乏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整改前,人兴路社区为了搞清楚车辆无序停放的根源,便对小区进行了实地走访,摸清楚情况后,开始倾听、收集居民意见,并结合实地情况,综合性考虑后,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在社区和居民的商议下,社区工作人员决定对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划线规范车辆停放、引进智能系统分离住户等措施,改善小区车辆停放无序这个“老大难”问题。

“收集居民的意见很重要,一方面能建立整改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居民每天生活在这里,他们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设性建议。”人兴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小区引进的智能系统,就是针对一户居民多车停放的情况采取的具体措施。

智能系统引进后,车辆开进小区停车场需要识别车牌号后,车辆才可以进入,这就有效的点对点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无序停车缓解后,为了巩固成效,也为了从根源和长远上解决问题,社区决定今年利用小区闲置地修建停车场。

楼上楼下住户“扯皮”、商户拖欠物业费.....

应该如何调解?

“屋外下大雨,屋内成小溪,我才装的房子被‘泡汤’了!”家住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金祥社区康田蔚蓝小区的居民王远西(化名)向上游新闻记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反映情况,称自己刚装修的房子被楼上漏的水“泡”了一遍,损失惨重。

自己去找楼上的户主理论,要求其赔偿相关损失,可楼上的户主认为,自家漏水和楼下装修有关,不愿承担相关赔偿。这件事情一直僵持不下,影响着居民之间的和谐。

面对居民的纠纷,究竟应该怎么处理?

“纠纷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责任不明确导致的!”金祥社区环物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面对纠纷,第一要务就是要找清楚纠纷产生的根源。

比如王远西和楼上住户的纠纷,工作人员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便联系了专业人员来到现场,现场排查漏水原因。经过排查,发现楼上用户家漏水的原因,是因为楼下住户将污水管改小,下雨时雨水流通补偿,污水管反流,导致楼上住户家被淹,从而漏水也影响到了楼下住户的装修。

原因找清楚以后,环物委便邀请双方业主、物业等专业人员到现场协调,梳理完纠纷关键点后,提出双方认可的整改意见,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

“还有一次,我们还成功解决了原星樾商铺租户拖欠物业费的纠纷。调解过程中,我们也是经过实地摸排,了解到租户为一所培训机构,涉及8个商铺。”工作人员说,培训机构经营压力过大,在未提前告知业主的情况下停业搬离,导致房屋物业管理费用欠费高达2万余元。

弄明白原因后,环物委根据实际情况,联系了社区法律顾问、东原商铺业主、东原地产、东原物业、东原物业法律顾问等6方,在社区警务室对教育培训机构欠缴物业费、水电费及门市恢复费用的问题进行调解。

由于有相关专业人士在场,将权责分清后,最终便签订调解协议,将欠费矛盾化解在了基层。

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吴兴兵表示,社区历来注重以和为贵,基层调解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表现。居民遇到社区纠纷后,调解时可以以理服人,再相互体谅,最后主动和解,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上游新闻记者 范圣卿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农村邻里纠纷调解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全国法院优秀调解案例之二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全国法院十大调解案例之五:严云泰等诉严嘉平等继承纠纷案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沪一中民一(民)初字第74号)


  [案情摘要]


本案争议遗产是上海早年赫赫有名的大隆机器厂的创始人严庆祥、李蕙君夫妇共有的上海市愚园路699号房屋。严庆祥于1988年7月去世,未留有遗嘱。李蕙君于1994年11月去世,留有遗嘱,表示将愚园路699号房屋出售,并分配了继承份额。本案的原告以及三被告是严庆祥、李蕙君的孙辈后代。三被告作为代位继承人于 1996年诉至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确认遗嘱无效,后经审判认定遗嘱真实有效。后原告多次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协商出售房产事宜,但三被告均采取不配合的态度,致使无法出售房产。原告遂诉至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严家花园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通盘考虑,正确选择了优先调解的审判方法。承办法官通过与17位当事人推心置腹的沟通,首先取得了他们的一致信任。其次,以情入手,借助当事人的亲戚做说服教育工作,消除当事人之间的不信任,就继承份额达成了一致意见。再次,创新调解方法,采取由各继承人推荐买家的房屋变现方案,在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背景下,顺利地找到了买家。在买家因为价格过高而退缩时,法官再次与当事人和买家沟通,顺利达成统一的价格。案件最终调解结案,当事人当月领取了继承款。经过一年半的调解工作,一场纷争十多年的继承案件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受到当事人一致称赞。




  [调解意义]


本案是因继承遗产而引发的典型家庭纠纷。被继承人是上海当地名人,继承人人数众多且分居世界各地,矛盾重重,纷争已久,办理难度很大。本案的成功调解,对人民法院审理继承等家庭案件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一是立足亲情,准确寻找调解突破口。法院从亲情着手,耐心释法引导,唤起其对和睦家庭的回忆和向往,并借助当事人的亲戚做说服教育工作,以亲情感化了各方当事人,消除了各方之间的对立,为调解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找准调解难点,创新调解方法。法院准确把握确定继承份额和巨额不动产遗产案变现分配两个难点,创新地采取继承人内部竞价的方式成功变现了房屋,确保了调解成功。三是最大限度实现当事人权益。法院调解化解纠纷,既实现了当事人的继承权利,更维护了亲情和家庭和睦这一更高的“利益”,同时弘扬了“和为贵”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

油画描绘

  [知识补充]

严家花园,位于上海长宁区愚园路699号,是由严庆祥在1940年购入的一栋假三层的独立式花园住宅。上海长宁区严家花园位于愚园路699号,建于1920年,严庆祥购于1940年。一栋假三层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其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花园面积有4900平方米,园内有两棵百年大樟树。坡屋顶、红平瓦,壁炉烟囱,鹅卵石墙,简洁而不失典雅。

院落环境优美,有两颗百年参天大树,樟树成林,花园中有假山、亭子、苗圃。干粘鹅卵石墙面,机制平瓦陡坡屋面,南侧阳台,落地长窗,东侧及北侧有入口,东侧设门廊,小轿车可直达门口。室内硬木地板,木扶手楼梯。位座于市中心位置的精品老洋房,建筑面积近1000㎡,占地达到8亩,这样带超大面积花园的老洋房,在市中心已经几乎成为绝版,市值不可估量。据传2009年盛大老板陈天桥以2.5亿价格购入。


来源:北大法宝 案例与裁判文书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的观点与看法。

免责声明:文字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更多法律资讯和优质课程的获取,欢迎关注法宝学堂公众号(ID:PKUFBXT)!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调解案例写法,调解案例库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