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金马镇2020到2023新规划2025,温江未来规划

房产纠纷 编辑:严建

一、温江金马镇2020到2023新规划2025,温江金马镇2020到2023新规划

法律分析: 关于道路交通的问题,“未打通”道路为国投兴城公司作为业主单位修建的“滨河大道南段”,根据城市规划联接至成温邛快速路。但由于该段道路不符合土地规划,暂不具备实施条件。下一步,区住建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积极加快后续土地规划调整工作,待具备实施条件后,加快道路策划包装,争取纳入政府性投资计划适时启动,改善该区域交通。同时,按金马街道城市规划,“一地”项目西侧已建成金石路规划宽24米,沿金马河向南延伸。该小区周边规划有同福路、金石路南延伸段(与蓉台大道延伸段连接)等道路,目前医学城已纳入整体开发,正在进行项目策划包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第六条 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成都市温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一篇 积极融入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开启宜业宜居宜游的

现代化新温江征程 温江是 100 多万市民共同的家园,以公园城市理念共建通透呼吸的生态公园、诗意栖居的生活公园、高效韧性的产业公园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应准确把握宏观环境、国家战略、发展

阶段、群众需求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先行区的新担当新

作为奋力开创现代化新温江建设新局面

二、温江未来规划

法律分析:“十四五”期间,温江将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先行区”总体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纵深推进“三医融合产业之城”“创新开放进取之城”“便捷高效协调之城”“天蓝地绿亲水之城”“文明和谐幸福之城”建设,全面推动城市向现代化迈进,实现城市能级跃升、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更好地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贡献温江力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三、温江永宁镇未来五年规划 法律问题

法律分析:

1.规划范围及空间层次

规划范围为永宁镇行政范围,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镇区范围南至永宁镇界、北至成温崇快速路以南、东至环城生态区、西至五环路的区域,规划范围面积为10.06平方公里。

2.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永宁镇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3.城镇发展目标

建设产业优势明显、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宜人、空间形态优美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镇。

4.发展策略

(1)生态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永宁镇的林盘、田园、河道、山体等自然生态资源,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完善镇域生态格局。镇区形成六条生态廊道,贯通环城生态带,提升镇域生态品质,建立环境优美、依田顺水的生态田园小镇。

(2)经济发展战略

实行“退二进三”,对原有工业进行搬迁转移。结合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一三”产业联动,依托农村新型社区形成现代农业观光、创意中医药种苗培育区和高端医养休闲,实现一村一特色。积极发挥成都医学城区域辐射影响力,拓展产业链,聚焦“大医学+大医疗”两大核心功能,发展医学研发、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建成健康、活力的特色小镇。

(3)社会发展战略

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标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统筹,实现与公平街道及温江城区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构建舒适、高效、便利的出行环境。

(4)文化发展战略

充分挖潜和展示永宁镇地域文化,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的城镇空间形象。

5.城市职能

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基地,三医研发小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人口规模

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9.6万人。

7.用地规模

至规划期2020年,镇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64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为100.39平方米。

8.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9.6万人,农村新型社区居住人口约为0.4万人,城镇化率96%。

9.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以共建成都医学城为目标,合理考虑居住、基础设施及城市生态廊道布局关系,推动永宁镇与公平街道、温江城区区域统筹发展。

10.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镇区、农村新型社区两级结构。一级为永宁镇区,主要职能为医学研发、医疗服务、城镇综合服务等。二级为4个农村新型社区,包含八角社区、永福社区、城武社区、天王社区,主要职能为居住、公共服务等。

11.城市通风廊道控制

规划区位于成都市大气通风廊道一级通风廊道管控区内,相关控制要求应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在编)、《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2017-2030)》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严格执行。

12.高快速路网

区域内形成“一高三快”高快速路网,实现与温江城区、高新西区、郫都区以及双流机场等地的快速有效联系。“一高”指绕城高速路;“三快”指温郫大道、五环路、成温崇快速路。

13.轨道交通

规划2条轨道交通线,分别为地铁22号线和地铁27号线,22号线沿芙蓉大道设置,向西联系温江城区,向东至高新西区;27号线沿永自镇区东南向西北方向设置,联系青羊区及金牛区。

14.市政工程

建立适应近期、满足未来、环保低碳、集约高效的市政设施体系。

15.综合防灾减灾

形成集预警、应急指挥、避难、救援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各项设施合理布局、达标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城乡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

法律依据:

《温江区永宁镇总体规划2020》

1、总则

1.规划范围及空间层次

规划范围为永宁镇行政范围,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镇区范围南至永宁镇界、北至成温崇快速路以南、东至环城生态区、西至五环路的区域,规划范围面积为10.06平方公里。

2.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永宁镇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二、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镇发展目标

建设产业优势明显、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宜人、空间形态优美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镇。

2.发展策略

(1)生态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永宁镇的林盘、田园、河道、山体等自然生态资源,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完善镇域生态格局。镇区形成六条生态廊道,贯通环城生态带,提升镇域生态品质,建立环境优美、依田顺水的生态田园小镇。

(2)经济发展战略

实行“退二进三”,对原有工业进行搬迁转移。结合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一三”产业联动,依托农村新型社区形成现代农业观光、创意中医药种苗培育区和高端医养休闲,实现一村一特色。积极发挥成都医学城区域辐射影响力,拓展产业链,聚焦“大医学+大医疗”两大核心功能,发展医学研发、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建成健康、活力的特色小镇。

(3)社会发展战略

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标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统筹,实现与公平街道及温江城区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构建舒适、高效、便利的出行环境。

(4)文化发展战略

充分挖潜和展示永宁镇地域文化,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的城镇空间形象。

3.城市职能

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基地,三医研发小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人口规模

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9.6万人。

5.用地规模

至规划期2020年,镇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64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为100.39平方米。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9.6万人,农村新型社区居住人口约为0.4万人,城镇化率96%。

2.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以共建成都医学城为目标,合理考虑居住、基础设施及城市生态廊道布局关系,推动永宁镇与公平街道、温江城区区域统筹发展。

3.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镇区、农村新型社区两级结构。一级为永宁镇区,主要职能为医学研发、医疗服务、城镇综合服务等。二级为4个农村新型社区,包含八角社区、永福社区、城武社区、天王社区,主要职能为居住、公共服务等。

4.城市通风廊道控制

规划区位于成都市大气通风廊道一级通风廊道管控区内,相关控制要求应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在编)、《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2017-2030)》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严格执行。

5.高快速路网

区域内形成“一高三快”高快速路网,实现与温江城区、高新西区、郫都区以及双流机场等地的快速有效联系。“一高”指绕城高速路;“三快”指温郫大道、五环路、成温崇快速路。

6.轨道交通

规划2条轨道交通线,分别为地铁22号线和地铁27号线,22号线沿芙蓉大道设置,向西联系温江城区,向东至高新西区;27号线沿永自镇区东南向西北方向设置,联系青羊区及金牛区。

7.市政工程

建立适应近期、满足未来、环保低碳、集约高效的市政设施体系。

8.综合防灾减灾

形成集预警、应急指挥、避难、救援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各项设施合理布局、达标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城乡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

四、温江永宁镇未来五年规划

法律分析:

1.规划范围及空间层次

规划范围为永宁镇行政范围,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镇区范围南至永宁镇界、北至成温崇快速路以南、东至环城生态区、西至五环路的区域,规划范围面积为10.06平方公里。

2.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永宁镇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3.城镇发展目标

建设产业优势明显、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宜人、空间形态优美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镇。

4.发展策略

(1)生态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永宁镇的林盘、田园、河道、山体等自然生态资源,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完善镇域生态格局。镇区形成六条生态廊道,贯通环城生态带,提升镇域生态品质,建立环境优美、依田顺水的生态田园小镇。

(2)经济发展战略

实行“退二进三”,对原有工业进行搬迁转移。结合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一三”产业联动,依托农村新型社区形成现代农业观光、创意中医药种苗培育区和高端医养休闲,实现一村一特色。积极发挥成都医学城区域辐射影响力,拓展产业链,聚焦“大医学+大医疗”两大核心功能,发展医学研发、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建成健康、活力的特色小镇。

(3)社会发展战略

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标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统筹,实现与公平街道及温江城区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构建舒适、高效、便利的出行环境。

(4)文化发展战略

充分挖潜和展示永宁镇地域文化,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的城镇空间形象。

5.城市职能

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基地,三医研发小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人口规模

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9.6万人。

7.用地规模

至规划期2020年,镇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64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为100.39平方米。

8.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9.6万人,农村新型社区居住人口约为0.4万人,城镇化率96%。

9.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以共建成都医学城为目标,合理考虑居住、基础设施及城市生态廊道布局关系,推动永宁镇与公平街道、温江城区区域统筹发展。

10.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镇区、农村新型社区两级结构。一级为永宁镇区,主要职能为医学研发、医疗服务、城镇综合服务等。二级为4个农村新型社区,包含八角社区、永福社区、城武社区、天王社区,主要职能为居住、公共服务等。

11.城市通风廊道控制

规划区位于成都市大气通风廊道一级通风廊道管控区内,相关控制要求应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在编)、《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2017-2030)》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严格执行。

12.高快速路网

区域内形成“一高三快”高快速路网,实现与温江城区、高新西区、郫都区以及双流机场等地的快速有效联系。“一高”指绕城高速路;“三快”指温郫大道、五环路、成温崇快速路。

13.轨道交通

规划2条轨道交通线,分别为地铁22号线和地铁27号线,22号线沿芙蓉大道设置,向西联系温江城区,向东至高新西区;27号线沿永自镇区东南向西北方向设置,联系青羊区及金牛区。

14.市政工程

建立适应近期、满足未来、环保低碳、集约高效的市政设施体系。

15.综合防灾减灾

形成集预警、应急指挥、避难、救援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各项设施合理布局、达标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城乡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

法律依据:

《温江区永宁镇总体规划2020》

1、总则

1.规划范围及空间层次

规划范围为永宁镇行政范围,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镇区范围南至永宁镇界、北至成温崇快速路以南、东至环城生态区、西至五环路的区域,规划范围面积为10.06平方公里。

2.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永宁镇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二、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镇发展目标

建设产业优势明显、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宜人、空间形态优美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镇。

2.发展策略

(1)生态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永宁镇的林盘、田园、河道、山体等自然生态资源,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完善镇域生态格局。镇区形成六条生态廊道,贯通环城生态带,提升镇域生态品质,建立环境优美、依田顺水的生态田园小镇。

(2)经济发展战略

实行“退二进三”,对原有工业进行搬迁转移。结合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一三”产业联动,依托农村新型社区形成现代农业观光、创意中医药种苗培育区和高端医养休闲,实现一村一特色。积极发挥成都医学城区域辐射影响力,拓展产业链,聚焦“大医学+大医疗”两大核心功能,发展医学研发、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建成健康、活力的特色小镇。

(3)社会发展战略

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标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统筹,实现与公平街道及温江城区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构建舒适、高效、便利的出行环境。

(4)文化发展战略

充分挖潜和展示永宁镇地域文化,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的城镇空间形象。

3.城市职能

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基地,三医研发小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人口规模

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9.6万人。

5.用地规模

至规划期2020年,镇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64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为100.39平方米。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9.6万人,农村新型社区居住人口约为0.4万人,城镇化率96%。

2.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以共建成都医学城为目标,合理考虑居住、基础设施及城市生态廊道布局关系,推动永宁镇与公平街道、温江城区区域统筹发展。

3.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镇区、农村新型社区两级结构。一级为永宁镇区,主要职能为医学研发、医疗服务、城镇综合服务等。二级为4个农村新型社区,包含八角社区、永福社区、城武社区、天王社区,主要职能为居住、公共服务等。

4.城市通风廊道控制

规划区位于成都市大气通风廊道一级通风廊道管控区内,相关控制要求应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在编)、《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2017-2030)》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严格执行。

5.高快速路网

区域内形成“一高三快”高快速路网,实现与温江城区、高新西区、郫都区以及双流机场等地的快速有效联系。“一高”指绕城高速路;“三快”指温郫大道、五环路、成温崇快速路。

6.轨道交通

规划2条轨道交通线,分别为地铁22号线和地铁27号线,22号线沿芙蓉大道设置,向西联系温江城区,向东至高新西区;27号线沿永自镇区东南向西北方向设置,联系青羊区及金牛区。

7.市政工程

建立适应近期、满足未来、环保低碳、集约高效的市政设施体系。

8.综合防灾减灾

形成集预警、应急指挥、避难、救援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各项设施合理布局、达标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城乡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

五、成都温江征地补偿安置的项目有哪些?

1、土地补偿费

用地单位依法对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经济损失而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

2、青苗补偿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毁损,向种植该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3、附着物补偿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其它设施,因征地被毁损而向该所在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4、安置补助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地单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劳动力而支付的补偿费用。

一、具体情况

1、各项征地补偿费用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

2、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补助费。原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规定,已经在《土地管理法》中删除。

政府征收农民土地,应有合法项目,按照法定程序,给予被征收人合理补偿,先补偿,再征收,任何违反以上基本原则的征收行为都属于违法征收。被征收人可以拒绝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以申请信息公开,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

政府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的时候就需要对土地进行征收,对土地上的居民或者附着物就需要进行赔偿,所以征地补偿原则上是对居民的安家补偿费用。在进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的时候,还应当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的区位地段,并根据实际的利用价值对征地的相关情况进行合法的认定。

六、温江未来规划 法律问题

法律分析:

“十四五”期间,温江将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先行区”总体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纵深推进“三医融合产业之城”“创新开放进取之城”“便捷高效协调之城”“天蓝地绿亲水之城”“文明和谐幸福之城”建设,全面推动城市向现代化迈进,实现城市能级跃升、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更好地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贡献温江力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温江金马镇最新规划

温江金马镇未来如何规划?官方回复

温江金马镇控规图

温江区金马镇总体规划

温江金马镇未来发展

温江金马镇重大项目

成都温江金马镇2021年规划

温江金马镇684个亿项目

温江金马镇以后规划的是几号线

温江金马镇未来5年规划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温江金马镇未来如何规划?官方回复,成都市温江区金马镇规划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