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乐唢呐送葬,丧乐乐器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屈爽

丧乐唢呐送葬,丧乐乐器

大家好,由投稿人屈爽来为大家解答丧乐唢呐送葬,丧乐乐器这个热门资讯。丧乐唢呐送葬,丧乐乐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丧乐军鼓

在研究历史中,除了经济政治科技就是文化了。文化的内容很丰富内涵也比较深邃,其中就包括丧葬文化。丧葬文化之一就是丧乐现代又叫哀乐。但是现在用的丧乐主要是后来国外传过来的,现在很多农村地区沿用的仍是世代传承的哀乐,最近看《大宋宫词》赵祯死在泰山指顶就是用的现代农村的丧乐,所以我推测应该是宋朝就有了成行的哀乐。不过根据孔子所著,其中就有礼和乐两个方面,不知道那时候是否就有了哀乐,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考证一下,你知道哀乐兴于什么时期吗?欢迎指证。

丧乐叫什么名字

因为太久没听新歌了,所以前几天我把歌单换成了“近期新歌”。

本来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一波土嗨神曲的暴击,没想到给我越听越消沉。

不是人间不易,就是生活痛苦。

怎么现在的歌都这么致郁了?


现在的歌,半死不活

要说现在的歌有什么特点,四个字,半死不活。

首先是歌词主题消极化。

要么是唱存在主义焦虑

比如毛不易的《消愁》。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这绝对谈不上励志。

要么唱爱情异化。

薛之谦的《演员》。

“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直击亲密关系中的假和装。

唱社会压力的就更多了。

草东没有派对的《山海》。

“他明白/他明白/我给不起”

用重复呐喊折射经济无力感。

万能青年旅店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光看名字就让人半死不活。

音乐元素也更加消极化。

旋律上用大小调交替传达出压抑感,比如《漠河舞厅》。

或者是主歌压抑低音,副歌突兀高音,用这种跳跃模拟情绪崩溃的临界点,比如《孤勇者》。

还有的是在声音处理上做文章。

太一的《负重一万斤长大》就是用气声演唱和突然的嘶吼表达自己的创伤。

以上这些歌发布时间基本都在10年,最远不超过15年。

但你看看以前我们听的是什么。

2000年最火的是《勇气》,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与期待。

03年的热歌是《小薇》和《春天的花会开》。

光看名字就觉得元气又积极。

就算是多灾多难的08年,歌曲也都是充满希望和自信。

西方也是如此。

有研究者收集1951-2016年的6000多首上过B榜Hot 100的歌曲歌词。

结果发现愤怒与厌恶的表达在这65年中大约翻了一倍,而恐惧则增加了50%以上。

而且自80年代以来,越悲伤孤独的歌越容易上榜。

You Be Free,ANOHNI

阿黛尔甚至就没唱过什么欢快的歌,致力于把眼泪变成金子。


为什么流行歌变丧了?

80后追捧《阳光总在风雨后》,为郑智化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感动落泪。

90后,00后听的是颜人中“你说天塌下来你会陪着我/可是天还没塌你就丢了”。

现在的歌为什么越来越丧?

经济环境和大众心理是相互作用的。

经济下行,焦虑、生存危机是大家的焦点问题,丧感的蔓延,自然让它成为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

而且相比中性和积极的信息,负面信息更容易被记住和传播,人在消极的状态下也会主动选择听丧的音乐,相互作用下,流行音乐就变得越来越丧。

放眼历史也是如此,流行音乐的情绪波动和经济周期,尤其是康波周期有惊人的相似。

康波周期是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可以分成繁荣、衰退、萧条、回升四个阶段

前20年左右是繁荣期, 之后5-10年是衰退期,然后是10-15年的萧条期,最后进入10-15年的回升期,一个完整的康波周期大概是50年。

我们把它和音乐情绪对应,会发现基本符合这个周期定律。

1920-1939年,世界由柯立芝繁荣转向大萧条,主流音乐从20s的爵士转向30s的蓝调。

爵士的基底是乐观的,蓝调是悲伤的。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 ,George Michael

但萧条之后就是回升和繁荣。

尤其是战后30年(1945-1973),布雷顿森林体系更是让我们迎来了黄金年代。

虽然这之中有石油危机前的虚假繁荣,暗示经济已然进入衰退,但毕竟还在水平线之上,临界点没到是体会不到的,所以整个社会都还是一片“欣欣向荣”。

连带着音乐也是躁动和快乐。

比如猫王的《Hound Dog》和沙滩男孩的《Good Vibrations》。

Good Vibrations (2001 - Remaster) ,The Beach Boys

但是之后(1973-1982),石油危机爆发,经济滞涨、失业率高增,社会进入萧条期。

在这一时期,音乐变得暗黑化,叛逆的摇滚、绝望的朋克,爱与和平变成了恨与战争,这是原先主流歌坛里没有的内容。

即便出现了disco,看似狂欢的背后也是逃避,《Stayin' Alive》的歌词处处都是生存挣扎。


Stayin' Alive,Bee Gees


83年之后,里根经济学和互联网的出现,经济又开始慢慢复苏,但是之后又出现了次贷危机和互联网泡沫这些进入衰退的信号。

由于繁荣之后就是衰退和萧条,所以整体看,这段时间的音乐情绪是非常割裂的。

08年之前,西方有华丽摇滚(Bon Jovi《Livin' on a Prayer》1986),中国有《春天的花会开》(任贤齐,2002)。

但08年之后,一直到今天,各种不安定元素让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长期停滞。

所以这段时间的流行乐要么是虚无,要么是倦怠,反正都是要死不活的。

碧莉的爆火就是乘着这波趋势,她的厌世感注定在Z世代中流行。


你的音乐品味被“设定”了

很多时候你觉得好听的歌,对面的朋友就是get不到。

这种音乐品味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文化基因设定了我们的音乐审美。

像东亚,偏爱那种带点含蓄忧伤的音乐。

而且喜欢在歌曲中留白,用旋律间隙、单音延展制造孤独感,避免直白的情感爆发。

具体到中日韩三个国家,又有点微小的区别。

日本更偏哀,韩国偏向恨,而中国更倾向离愁。

这主要与中日韩的文化内核,以及各自对悲伤的追求不同导致的,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后台留言,下次详细说说。

中东和南亚又是和东亚相反,他们喜欢那种带点迷幻感的音乐。

因为宗教信仰发达,不管什么歌曲都喜欢加入一些神性元素,比如用循环节奏或者一些颤音,让整首歌听起来“神神叨叨”的。

像埃及歌手Umm Kulthum,即兴演唱的时候,一个单音就能持续哼5分钟,通过音高的微妙波动制造催眠效果。

印度就是喜欢华丽的古典拉格(Raga),宝莱坞音乐一听就让人感觉身处金碧辉煌的寺庙。

欧美就又不一样了。

北美比较喜欢情绪极化的音乐,重视个体宣泄。

个人主义社会崇尚自我表达,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个性。

加上移民社会竞争文化又比较严重,所以他们的歌曲情绪比较直接,要么是亢奋,要么是愤怒,歌词也很大白话

欧洲那边相对来说会疏离一点。

典型如北欧,本土音乐要么是空灵后摇,要么是黑金属,主打一个存在主义孤独。

因为气候寒冷,个体关系比较疏离,加上地广人稀,社会福利又高,人就很容易出现精神空虚,所以倾向回归自然。

比如Sigur Rós,就用弓拉吉他模拟冰川碎裂声。

Svefn-g-englar ,Sigur Rós

南美和非洲就比较简单了,就两个字——快乐。

因为长期被殖民,社会现状无力改变,人们就只能把快乐作为生存策略,所以他们会用密集的打击乐和群体合唱的方式传递自己的乐观与活力。

音乐和社会文化总是相互映照的,如果预测准确,那到2030年,抖音上可能会出现一大波土嗨版的厌世歌了。



✨小伙伴们最近想看什么内容呀?


你们的一键三连决定下期内容!


在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主题,点赞TOP1的选题有机会被我们做成推文。


如果被选中了,我们还会给你送出一份神秘福利哟~

办伤事丧乐

近日,昆明市富民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村民完某某报警称:家里办丧事时被人入室偷走2.2万元现金和价值1500元的金戒指1枚。之后,富民警方又先后接到多起农村办丧事时被入室盗走礼金和贵重物品的案件,累计涉案价值15万余元。

案发后,富民警方迅速组织精干警力开展工作,发现在村民办丧事期间负责演奏丧乐的郭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继续围绕该名犯罪嫌疑人展开调查,并成功锁定嫌疑车辆和另外2名犯罪嫌疑人沈某某、郭某。随后,民警在永定街将沈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审讯,3名犯罪嫌疑人对其入室盗窃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审 核:李永皓

责任编辑:庄成龙

编 辑:罗 雪

供 稿:昆明市富民县公安局

丧乐有哪些


文/小豆包 主播/小贤


上个世纪,我的老家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挣外快方式。

就是在通往火葬场的路上,每间隔几十米,就站着一个中年大叔吹唢呐。

只要送葬的队伍一露头,外快小部队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开始整活,送葬的家属也会给大人一盒烟或者一两块钱,碰到大户家庭,甚至会给五块钱和一盒好烟。

大舅当时才14岁,但音乐天赋极高,很快就学会了一大段悲伤的唢呐“送走曲”。

又因为眼神好,大舅一般能站在比较靠前的位置,由于前面人少而且大舅年轻气足吹得响,经常能得到更多赏钱。

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年纪轻轻的大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命里会有此一劫。

前几天的大暴雪,压坏了火葬场前面村子的电线杆,导致两个村都没了电。

为了尽快帮村民恢复通电,电力公司便找了一辆马拉大板车(因为雾太大开车能见度低而且雪天路滑不好走,所以找了大板车),拉上维修工具和十几名维修工人从火葬场经过,去前面的村里维修电力设施。

但这个大板车和当时殡葬用的大板车是同款,因为东西比较重,所以还是三匹马拉的加大号板车。

大雾天的清晨,远远看去,就像是附近首富的超大规模殡葬队伍,这对于外快小队来说,可是难得一见的大活。

所以,从第一个看见的人开始,大家都比往常更加卖力地吹。

车越近,吹得越响,看清了是三匹马,吹得更响了;

看清了车上都是人,恨不得多长出来一张嘴吹;

等看清了车上没有棺材只有变压器后,震天的唢呐声戛然而止......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维修队在一路悲伤的“送走曲”伴奏下,加上早起的起床气、加班气,愤怒值不断上涨,成了一个一点就炸的炮仗,爆发就差一把火。

幸运的是,那个火种就是我大舅。



那天雾很大,人很少,大舅也想狠狠赚一把。

大舅看见大板车一冒头,便开始玩命地吹,那声音,盖过四五个唢呐都不是问题。

过大的声音更加刺激了维修队的工人们,有两三个人跳下大板车,想跑过来告诉大舅别吹了。

大舅看见人来了,以为是跑过来给他送赏钱的,便更卖力了,疯了一样地吹。

看见对方边跑边比画手势,大舅灵机一动,想着哭丧是不是能给得更多,便扔下了唢呐扑通跪在地上,拼命地嚎,还用手拍地以表悲伤。

这时,几个工人也跑到了跟前,愤怒地一把揪起大舅,说:“别嚎了,看清楚了,我们是电力的,不是送葬的。”

但当时大舅戴着棉帽子,加上情绪过于投入,过滤掉了重要信息,只记住了是电力的,便继续嚎:“官老爷走好啊……”

这一句,彻底点了工人们的炮:不仅哭丧要钱,还要把他们的头儿送走......

于是便给了我大舅一拳,大舅被突如其来的一拳打蒙了,怒吼道:“咋了还打人,是不是不想给钱?”

工人也急了,骂道:“还给你钱,我给你个粑粑!”

然后便扭打到了一起,虽然我大舅年轻力壮,但毕竟势单力薄,不仅被一套组合拳放倒了,他的外快道具小唢呐也给撅折了(其实没有下重手,只是撂倒了我大舅然后撅折了他的小唢呐)。

对大舅来说,这简直是极大的侮辱,于是拿着折了的小唢呐回来找大舅姥爷。

大舅姥爷一听儿子被人打了,被打的理由还是不想给赏钱,气得他火冒三丈,带上儿子就去找电业局的书记给评理。

书记听完我大舅愤怒的投诉,冷静地打了一个电话,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向大舅表示:“他们打人是不对的,但你们沿路吹丧乐讨赏也是不对的。”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最后,登记了信息,说打人的员工会登门道歉,并且会赔偿我大舅一个新唢呐。

经过领导的安抚,大舅姥爷满意地带着大舅回家了。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后面发生的事让我大舅被嘲笑了很多年。

事后,工人们登门道歉,结果发现家里没人,便写了致歉信,将致歉信和唢呐交到了大舅所在的初中警卫室的校工手里。

因为唢呐上绑了一个红丝带,校工就以为是大舅获得了电业局的表扬,便把东西给了校长。

然后,校长就把它当做光荣事件,拿到了第二天的早操上宣讲,并让大舅朗读了信件,信件写得很委婉:

“因为误会,不小心损坏了你的唢呐,对不起,在此特附上致歉信和新唢呐,向你表示歉意。”

老师和校长还问我大舅:“你原谅工人叔叔的无心之失了吗?”

大舅很感慨地说自己是成熟的学生,不会把这些小事儿放在心上......

校长夸奖了大舅,但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大舅终生难忘。

“既然Li tao(大舅的名字)同学原谅了工人叔叔,误会也就解除了,那就让Li tao同学吹奏一曲送给工人叔叔。”

那一刻,大舅的血液仿佛凝固了,因为他只会吹那一首悲伤的“送走曲”。

大舅推脱说“我还不怎么会吹”,但那一刻,校长仿佛特别有兴致,非要让大舅吹一首,那感觉就像是你今天吹也得吹,不吹也得吹,不然就是不给我面子。

于是,大舅在校长和老师们期待的眼神中,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吹响了那首拿手的“送走曲”。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起初校长和老师们还享受其中,但不一会儿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便小声在大舅耳边说:“别吹了,快停下。”

但大舅的“空耳技能”再一次发挥作用,以为说的是“大点声,别停下”,于是,心一横,吹得更使劲了。

最后,校长的愤怒也被点燃了,大声说:“可以了,谢谢Li tao同学。”然后,大舅的班主任很有眼力见地带大舅退场了。

回教室的路上,班主任边走边说:“以后你可学点好吧!”

自那之后,每年的家庭聚会和同学聚会上,大舅的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丧乐唢呐送葬,丧乐乐器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