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公仆是指哪些人,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彭梦然

好公仆是指哪些人,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

大家好,由投稿人彭梦然来为大家解答好公仆是指哪些人,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这个热门资讯。好公仆是指哪些人,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好公仆的意思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淑秋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涉台法庭副庭长许荣锟同志作为厦门市基层法院唯一代表获评“鹭岛好公仆”荣誉称号。

据悉,许荣锟同志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依法保障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近三年审结涉台案件950件,审判质效和工作作风获两岸当事人共同认可。

同时,他勇于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厦门法院首创台胞参与人民司法、台湾地区民商事规定查明、“跨海峡”在线诉讼及台青实习等工作机制,多项举措推广至福建及全国法院。

许荣锟还积极开展涉台司法交流研究,牵头编写《海峡两岸常用法律术语对照手册》,推动建成厦门涉台司法展示基地,打造涉台法庭“五位一体”平台,助力两岸司法深度协作。

在厦门这座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城市,涉台案件因两岸规定差异、程序复杂、当事人往来不便等问题,一度成为司法实践的难点。

为此,厦门法院积极探索创新涉台司法工作,许荣锟正是探路先行者之一。

他见证了厦门涉台司法工作从初创到成熟的蜕变,参与推动了一系列“破冰式”改革。

作为大陆唯一集中审理涉台案件的法庭,海沧法院涉台法庭通过专业化审判团队和标准化流程,实现了涉台案件审理质效的跃升。

一名台商曾感慨:“在海沧法院涉台法庭打官司,能感受到真正的平等和透明。”

“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一定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设身处地的同理心。”这是许荣锟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他坚持“三平等”原则——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

例如,他推动海沧法院率先推行台湾居民居住证在参加诉讼、委托代理、申请救助等方面的便利措施,实现台湾居民居住证与大陆身份证在诉讼中同等便利。

在一起台胞追讨租金的系列案件中,许荣锟创新采用“示范判决+类案调解”模式,通过一案明确规则,带动20余起纠纷高效化解。

在另一起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中,他依法认定该案应适用台湾地区关于股东权利义务的有关规定,委托厦大台研院查明台湾地区相关规定,促成案件和解。该案系厦门法院系统首度委托第三方机构查明台湾地区商事规范。

这些案例背后,是许荣锟对“法理情”平衡的深刻理解。

厦门是对台工作的“桥头堡”“排头兵”,是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基地和紧密区域,担负着对台交流合作和深度对接的重任。海沧法院涉台法庭以问题为导向,推出一系列“首创”举措,许多经验已从厦门走向全国。

许荣锟积极推动海沧法院依托涉台司法服务网、移动微法院等平台建立涉台案件在线办理机制,为台胞提供“跨海峡”立案、调解、庭审等线上诉讼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台湾同胞参与诉讼提供便利。近三年来,海沧法院为台胞提供线上立案、调解、庭审925件。

此外,海沧法院涉台法庭联合海峡两岸仲裁中心、海丝中央法务区涉台调委会等机构,构建起涉台案件“1+N”多元解纷体系。例如,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合作设立涉台调解室,引入早期中立评估机制;在厦门各台办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前置化解纠纷。许荣锟和同事们的这些创新举措,让涉台案件“案结事了”的同时,更传递了司法的温度。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从2020年起,海沧法院启动台湾青年法学实习计划,累计接收5批28名台青实习生,其中8人留在大陆就业。

在此基础上,许荣锟认真总结经验,策划举办“厦门涉台司法体验营”“两岸大学生法院研习营”“两岸小法官夏令营”等活动,台青参与人民司法的来源更广、选项更多、体验感更好。

2022年底,海沧法院建成集宣传性、教育性、普及性为一体的涉台法治主题示范展馆——“厦门涉台司法展示基地”。该基地先后接待两岸社会各界2000余人次参观考察,成为厦门对台工作的重要窗口及热门“打卡点”。

许荣锟常说:“涉台法庭法官的使命不仅是判案,更要让两岸同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十多年间,从青涩法院人到“鹭岛好公仆”,他与厦门涉台司法工作共同成长,用一个个案例、一项项机制诠释“两岸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在海沧法院涉台法庭,许荣锟和他的同事们仍在继续书写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法治新篇——因为在这里,司法的力量从未止步于解决纠纷,更在于连接人心。

做人民的好公仆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淑秋

“我工作的意义,就是让辖区群众都能安居乐业”,这位时刻把群众挂在嘴边、放在心上的90后青年干部,就是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金山派出所案件办理队队长李健。

入警10年来,他从一名刑侦新手逐渐成长为“尖刀”队长,是战友眼中果敢睿智的“刑侦尖刀”,是领导眼中勇挑重担的“拼命三郎”,是群众眼中有勇有谋的“破案神探”,先后主办刑事案件270余起、行政案件55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00余人,帮助企业和群众挽损1500余万元,为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近日,30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优秀公务员代表被确定为第二届“鹭岛好公仆”,李健成功入选,也是全市公安机关唯一获评的民警。

创新“小案快打”机制

他是守护平安的“刑侦尖刀”

阳光开朗、朝气蓬勃,是大部分人见到李健的第一印象。刚入警的李健对公安工作充满热爱、“干劲”十足,他主动请缨担当起了派出所“小案”打击侦破这份极具挑战性的重任。

那段日子,李健几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案头堆满了各种法律、侦查业务书籍,挑灯夜读成为他在休息时间里的常态。在苦心钻研和实战检验中,李健不断总结创新技战法,提升打击质效。他以“端口前移、主动出击”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创新“小案快打”机制,推动13个网格警力长期下沉辖区,实时掌握治安动态,成为收集线索的“捕手”,形成了警格与网格互融、网上与网下互联、传统与科技互补的工作格局。

“小案不能小看,小案更不能小办。”这是李健入警以来一直坚守的理念。调岗到金山派出所后,他结合金山的辖区特点,优化升级“小案快打”机制,实现案件侦破速度再提升。近年来,李健快侦快破系列大小盗窃案170起,为群众挽回财务损失510余万元。

2024年6月,辖区发生价值20余万金银首饰被盗案,李健第一时间带队开展侦查,初步锁定一嫌疑男子,但因其全程戴着头盔和口罩难以确认身份。“案件早侦破一刻,群众损失就可能降低一分”,李健精准勘测案发地环境,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终于精确研判锁定犯罪嫌疑人,并连夜带队赴外地将已离厦躲藏的嫌疑人抓获归案,成功帮助群众追回全部被盗赃物。事后,群众专门制作4面锦旗到派出所表示感谢。

从细微处找到突破口

他是有勇有谋的“拼命三郎”

“这个案子中的嫌疑人已经达到逮捕条件”“这本卷宗里还有一条线索可以深挖”……对每起案件、每份卷宗,李健审核指导都格外细致。他经常调侃,“看小说,我不行,一看就困,但是看案卷,我是越看越精神。”也正是这个习惯,让他在案件侦办的过程中,面对纷繁的信息要素,总是能够抽丝剥茧,找到关键“线头”,循迹而动,深挖细查,屡屡破案。

如今,常年出差办案是李健的工作常态,24小时随时响应、夙夜兼程。工作9年来,李健每年四分之一的时间出差在外,足迹遍布全国上百个城市,累计在异地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

2024年春节,一起诈骗案件侦办需要赶赴外地出差,李健二话没说立刻出发,辗转飞机、动车后驱车百余公里到达四川某县一个小村庄,克服天气寒冷、人地不熟等困难,历经十余小时踩点蹲守,抓获该案嫌疑人。为进一步扩大战果,李健连日带队辗转于四川和重庆市各村镇,夜以继日开展研判案情、落地核查、暗访蹲守等工作,并积极协调当地公安部门支持配合,最终再抓获嫌疑人3名。

暖心服务群众

他是亲民为民的“邻居小健哥”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身边同事对李健的印象。面对犯罪分子,他嫉恶如仇;接待群众,他和风细雨。在李健心里,群众的事无小事,“有困难找警察”是群众对人民警察的信任,不能辜负群众的这份信任。

几年前的一个下午,李健外勤任务结束,返程途经值班岗亭时,看到一名出租司机正搀扶着一位阿姨,步履蹒跚地往岗亭方向走。李健赶忙上前,经了解得知,这位阿姨姓郑,是一名盲人,因与友人走散,错过了回家的班车,又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这里。李健一手接过郑阿姨的行李,扶着她走进值班岗亭,为她递上热水,耐心安抚她的情绪,并与其亲属取得联系。后来,郑阿姨的儿子给李健打来电话,对他连声道谢。

“心中有人民,执法才有温度”。2024年4月,在抓捕一名诈骗案件嫌疑人时,李健发现嫌疑人年幼的女儿站在门口,惊疑不定,他立即向家属解释是“上门采集信息”,待小孩带离开后,才将其押解上车。“孩子有他心里的爸爸,作为执法者,我能做的就是在法的框架下尽量兼顾情、理,把影响降到最低。”事后李健这样说。

李健对群众的耐心、暖心换来了辖区群众的信任,他成了社区里人人熟悉的“邻居小健哥”。辖区居民大事小事都喜欢找他,李健却乐在其中,在他看来把群众利益护好、辖区治安管好就是忙碌警营生活里最大的收获。

好公仆好干部最厉害三个人物

作者:徐向东

近日,经推荐遴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确定32名“最美公务员”,中央组织部同时为他们记一等功。

广大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最美公务员”是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代表,他们扛重活、打硬仗,敢担当、善作为,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突出业绩,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和好公仆,书写了“最美”的新时代答卷。

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信念是“最美”的底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灵魂。一个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矢志不渝战斗、意志顽强奋进,坚定不移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奋斗。“最美公务员”们将理想信念、对党忠诚融入血脉,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坚守理想信念之光,挥洒理想信念之热。面对疫情,他们挺身而出,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面对洪涝灾害,他们挺身而出、舍生忘我,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来自各条战线的“最美公务员”在风险考验面前无畏无惧,在急难险重时刻挺身而出,在大战大考面前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诠释责任担当。

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奋斗是“最美”的亮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公务员的奋斗目标。不懈奋斗是公务员的鲜明品格,保持昂扬向上、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的奋斗姿态,才能结出奋斗的果实。“最美公务员”中,有的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积极搭建联动治水机制,推动完成一大批治污截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工业农业面源污染难题;有的敢啃放管服改革“硬骨头”,推动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出“周末不打烊”政务服务、设置“未办成事协调服务窗口”等,用审批服务“加速度”提升群众满意度。把大事落细落实,把难事干成干好,“最美公务员”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行业和地方,书写着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最美”答卷。

人民至上、真情奉献,为民是“最美”的本色。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让人民满意,根本在于践行宗旨、竭诚为民。坚持人民至上、真情奉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时时想着基层、事事为着群众,让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才能真正走好群众路线,保持和维护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筑牢党的执政基础。“最美公务员”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桩桩、一件件,“最美公务员”们把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上,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最美公务员”镌刻着党组织、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的评价和希望,广大公务员要以“最美”为榜样,扬起忠诚干净担当的精气神,继续奋斗,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徐向东)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好公仆拼音

据新华社电(记者邵鲁文、李亚楠、初杭)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每年的焦裕禄逝世纪念日和清明节,位于河南兰考的焦裕禄陵园和位于山东博山的焦裕禄纪念馆内,人们从全国各地自发前来,祭奠、怀念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焦裕禄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曾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从到兰考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1966年,河南省政府追认焦裕禄同志为革命烈士。

焦裕禄去世后,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兰考接力奋斗,不仅实现了焦裕禄治好沙丘的遗愿,更让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焦裕禄留给后世无尽的精神财富,也留给家人良好的家风。如今,已60多岁的二女儿焦守云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述父亲的事迹上,她说:“宣传好焦裕禄精神就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17日 15 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好公仆是指哪些人,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