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娱乐化、内容化的购物新体验,直播电商“火”了,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直播间下单购物。但是如果遇到看直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购物遭遇霸王条款等情形,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直播买到假货怎么办?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但是,主播在直播中单纯以“主播身份”或以“主播及销售者”的双重身份从事带货行为,其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具有显著差别。如带货主播事先已使用过相应商品,并尽到了基础审核义务,直播中仅仅以“主播身份”就其使用体验向其粉丝进行推荐,则无需就产品质量问题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如主播以盈利为目的持续性地通过网络直播形式销售商品,则其应被认定为经营者,其直播带货行为应当被认定为经营行为。如在直播带货过程中,主播存在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事实,致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的情形,则应当承担三倍赔偿责任。
遇到“霸王条款”怎么办?
霸王条款,就是法律条文中的格式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司法实践中的格式条款效力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两点:第一,如果格式条款的内容违反强制性规定,则应认定为无效。包括违反《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等。第二,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如果经营者未履行上述义务,消费者有权撤销该格式条款的约定,即“霸王条款”可以申请撤销。
为了直播带货的长远发展,有关部门接连出台文件,规范平台和主播等带货主体。但另一方面,面对某些直播购物平台的套路,消费者自己也一定要擦亮眼睛。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直播间下单,消费者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直播 下单
●直播间下单话术
●在直播间下单是什么意思
●直播间买货
●直播间下单流程
●直播卖货的过程中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是怎样的
●是不是直播间下单卖家知道嘛
●直播 下单
●直播下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