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黄属于什么案件,什么叫涉黄
大家好,由投稿人史钰来为大家解答涉黄属于什么案件,什么叫涉黄这个热门资讯。涉黄属于什么案件,什么叫涉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行为属于涉黄
店开得好好的
接了个大单
卡突然就被冻结?
车门上有露骨小姐姐的卡片
说好的艳遇变成了诈骗?
做兼职把银行卡借给别人用
却接到蜀黍的电话
说已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沦为电诈“工具人”?
到底怎么回事
这次给你讲明白
提问
Questions
&
解答
Answers
Q
电诈“工具人”是什么意思?
A
电诈“工具人”是一种比喻,是对帮助电诈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的统称。在电诈犯罪链条中,电诈分子为完成违法犯罪行为,需要大肆收购、获取“两卡”(两卡指银行卡、电话卡)和个人信息,发展“跑分”洗钱、推广引流等网络黑灰产,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群众成为电诈“工具人”。
Q
常见电诈“工具人”有哪几类?
A
电信网络诈骗各环节都需要“工具人”,有供卡类、金融支付工具类、转移案款类、提供通信技术支持类等不同类型的“工具人”。
Q
车门上有露骨小姐姐的小卡片,说好的艳遇怎么就变成了诈骗?
A
这些印有露骨小姐姐和二维码的小卡片看似涉黄实则涉诈,是为电信网络诈骗引流的工具。帮助发布广告链接、二维码、涉诈网站等都是推广引流的一种手段,是为了帮助电诈分子增加网络点击量、与受害者建立联系,从而进一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这类推广引流类“工具人”可能会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Q
没骗过人,只是把银行卡提供给别人,为啥也被抓?
A
因为供卡者可能会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供卡指的是提供银行卡、手机卡,其中银行卡包括个人名下银行卡、公司名下对公账户。电诈分子常以高额报酬为诱饵,诱骗有贷款需求的人或者资金紧张需要用钱的人,使用其银行卡帮助诈骗团伙转账。
Q
老板接到52000元制作现金花束大单,钱还没捂热,卡就被冻结了,怎么回事?
A
这是一种新型洗钱方式,通常电诈分子会优先购买方便变现的商品(如烟酒、鲜花礼盒、黄金等),提出将钱打入商户经营者的银行卡账户内,让其提供银行账号。随后,电诈分子将卡号转发给电诈案件受害人,商户收到的“预付款”实际是其他案件的“赃款”,商户经营者无意中成为电诈分子的洗钱“帮凶”。
Q
在“慢充平台”真实充话费,手机号码被封停,怎么回事?
A
这种以低价“慢充”话费方式“薅羊毛”,实际上薅的“羊毛”是诈骗受害人的资金,充值到账速度是根据诈骗受害人的被骗打款时间来的。此类案件中,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以明显超过正常优惠幅度的折扣,引诱大量话费充值订单,收取充值人的话费资金,利用通信运营商的话费充值系统接收诈骗赃款进行充值洗钱,因此导致充值人的手机号码涉案被暂停服务。
Q
帮忙跑腿取钱也会违法吗?
A
帮忙跑腿取钱会成为转移案款类工具人,转移案款是指电信网络诈骗钱款进入银行账户以后,通过手机银行操作转出至其他银行卡或通过银行ATM机取现后存入其他银行卡的行为,简要概括为转账和取现。帮助转移电信网络诈骗案款可能会触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Q
把微信收款码提供给别人,这种躺着赚钱的事为啥不能干呀?
A
声称只需要在某APP上简单注册,再上传本人支付宝或者微信收款码便可轻松赚钱,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跑分”,也就是金融支付类工具人。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实名认证,因此,电诈分子就会想方设法利用他人的支付平台用于收取、转移电信网络诈骗案款。提供金融支付工具者可能会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Q
什么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A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是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的罪名,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是电信网络犯罪的重要“帮凶”。“帮信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Q
什么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A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Q
明明接到的是本地电话,怎么会是境外诈骗?
A
这是因为工具人通过架设GOIP、多卡宝等虚拟拨号设备,为境外电信网络骗子提供远程控制国内电话卡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的技术支持。上述设备可以同时插入多张手机卡,通过手机软件远程控制手机号拨打电话。提供通讯传输技术支持可能会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生财有道
切勿违法
自身“两卡”不应出售
他人“两卡”不能购买
请妥善保护好自己的
身份证、银行卡等卡证
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疏忽
或贪图蝇头小利
而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来源:防骗大数据
责任编辑:柯学子
涉黄是指什么
目前来看,手机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移动互联网的积极配合之下,手机已经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
当你打开各类APP的时候,喜欢的内容,便可以主动,呈现在你的眼前。
这一切也归功于后台大数据,在对于你的操作习惯,以及选择偏好的记录及应用,那么什么又是大数据呢?
大数据。除了可以进行用户的行为模式记录和推荐之外,在其他方面还能做什么呢?
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BIGdata),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范围内,,使用常规手段处理的数据,具有着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的海量高增速的多样信息资产。
而其主要的优点也是在此,高效,准确,最大程度满足与应用。
大数据的应用1.医药研发:根据大数据技术分析,各类药品以及病征的网络搜索之后,相关专业人士可以找到,关于此行为的对应趋势,企业也可以更有效的执行投入产出,并合理分配使用资源。
还可以在新药上市初期,经由大数据结果,查询到不同人群的过敏,或某种不良反应,通过不断分析和优化,更科学,更全面地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物在测试阶段外的信息反馈,也更方便在药物优化上的行动。
2.金融领域:通过持卡人的信息、银行卡基本面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结合大数的智能规则引擎。
在发生交易模式时,能够对于反诈等事业进行辅助,从而侧面提升财产的安全性,以及银行在处理相关事件时的能力和服务。
3.农业领域:大数据最普遍的应用,就是精准农业。通过对气候、土壤和空气质量,在作物成熟度,甚至是劳动力的成本上,可以用来做出更明确智的决策。
这也就是所谓的精准农业,利用科技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以及更加优化农产品的市场策略。
然而大数据,并不是仅仅在一些基本领域之中,可以起到作用,随着大数据不断深入,资料数量日趋膨胀之后,大数据能做得也会更多。
目前,大数据已经拥有了新的任务,随着移动支付的深入开发与使用,目前,在有关部门的使用下,大数据也担负起了新的责任“扫黄”。
当你的消费金额特殊化,消费时间特殊化,且有了一段时间的特殊数据之后,你就可能成为了“扫黄”的目标。
但一般情况下,先确定的是“涉黄”,随后,根据有关部门的监察,再决定是否有确切的相关行为。
那么究竟是何种行为,会被确定为”涉黄“(一)深夜频繁交易:一般从当晚10点至第二日凌晨4点至5点,这个时间段内出现消费行为,或有多笔金额汇入时,大数据就开始认为你可能“涉黄”了。
(二)金额特点:根据一般情况下,该行业收费的特点,支付金额为398、498、598等。
通常这些金额,一般最后的数字都为98或99。仅差1~2元就是一个整数,这样的数据经验,来自于警方各年执行任务,得出的数据点。
通过大数据的天罗地网,可以在同一时间段,监测不同地区的包含此特征的消费行为,从而降低了执行任务的难度,也增强了有关部门执行任务的强度。
(三)周期性:从深夜时间段,延伸出一个更为准确的时间周期性,例如,近半个月到一个月.再从一个季度到一个自然年份。符合特殊金额以及特殊时间的交易行为,也就被认定成了“涉黄”行为。
(四)特殊地点:洗浴中心,按摩馆等地方的经常性消费行为者,也更容易满足大数据判定“涉黄”的标准。
经常在这些场所,有特殊时段、特殊金额的消费行为的男性帐户,也就会被规划到“涉黄”帐户之列,也会被大数据进行专门的标注。
非正常运营帐户:深夜营利现象与白天营利现象,不符合常规的帐户。这类账户会成为大数据主要监测的帐户。
当数据有着越来越多的非正常行为后,帐户也会在大数据中多次标注。此时,也说明帐户已被认定“涉黄”。
结语大数据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作为,对于社会层面而言,也有着积极的正向引导,当然这不代表着,大数据的百分百完善。
随着科技水平增强,大数据的准确性,或不再以推测为主,而是有着更高的肯定性的数据监测,但大数据的行为,并不是有意识的监控,而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面的有效工具。
涉黄是什么罪名
现在啊,房能拼,车能拼
甚至吃个下午茶,上海“名媛”们也能拼。
不仅如此,连酒店房间都能拼!
前两年,一款名为“睡睡”的酒店拼房 APP 曾在网络上火过一段时间
后来因为黄色信息太多被下架。
不过嘛,有需求,就有市场。
这款 APP 被封后,就一直有类似的 APP 换个马甲复活。
近期,又有一款打着酒店社交旗号的 APP
被南方都市报曝出含有大量“约 pao”信息和“拉皮条”账号。
名为“趣住”。
狐妹看到,这款 APP 广告语的意思就已经很明显了:
“酒店社交,搭讪独自住酒店的 Ta”
抱着纯好奇的心理(真的只是好奇,没有别的企图!)
狐妹在应用商店搜索了一下这款 APP
嗯,说是为出差人群设计的酒店社交 APP
不过它的真实目的吧,也赤果果地写在应用介绍的海报上了...
海报标题为「酒店社交」
副标题就是:搭讪独自住酒店的小姐姐
配图呢,是这样的:
“约在大堂见面,感觉不错就继续约,没感觉就各自回房间。”
就这,都不用细品了,这不就是约 pao 平台吗?!
再看看这个标题为「差旅话题」的海报
“无聊...有人在吗?翘课来见男友,可他要上课,只好一个人在酒店玩手机。”
这话,谁看了不想入非非
这款软件下面还有很多这样的评论:
“很好用”
“打开了新世界”
“...”
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APP 内的留言墙和话题发布区都充满了那种信息:
私密评论是趣住的一个主要功能,在里面评论或者发布者回复评论都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
话题广场的意思就更直接了:
如果有合适的人选,不仅可以进行私密评论
还可以点进对方的主页选择“敲门”功能。
敲门成功就可以和对方进行 1v1 私聊,还支持阅后即焚。
至于一个社交 APP 为何要搞得如此私密嘛...
你们猜?
不过私密评论和敲门都是要钱的。
私密评论消耗 1 咚币,敲门则要 10 个
这些「咚币」都是通过现金来购买的:
此外,这款 APP 还在主页中很“贴心”的提供了借钱功能...
哦对了,看到这里的狐友们,可以先停下你们想下载的小手
因为凡是狐妹写出来被你们看到的
这个 APP 不是被封就是里面的信息都被脱敏处理了。
告诉我,你们现在的心情是不是这样的:
狐妹想下载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提醒:
强行安装后进入,注册账号的时候必需选择性别
但却显示“暂不支持女性注册”
选了男性身份进去后,APP 里面的功能,都充斥着“内味儿”。
作为一款社交 APP ,却只给我推荐“在线女士”
南方都市报报道说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拉皮条账号:
现在全都不见了
话题广场发布的内容也没什么特别的。
隔壁果子也下载了这款 APP 看热闹,平台给他推荐的在线女士名单和我的一模一样
不排除是“机器人”的可能。
因为不少人都在软件下载页面中的评论表示被骗了:
“利用诱惑变相赚钱,里面很多信息都是假的”
“找不到客服,充的现金和咚币数额不对应”
狐妹在推荐女士那里随便选一个账户点进去主页
里面有照片和对方的详细地址
还有身高体重信息。
虽然狐妹在使用这个 APP 时已经没有发现任何敏感信息
但不难想象,被新闻报道前的 APP,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经南方都市报报道后
趣住 APP 在微博上回应了此事。
趣住首先强调了自己是一款「正经」的 APP
之所以有记者看到的那些涉黄信息
都是因为有坏人恶意攻击!
我们的审核人员每天加班加点,和坏人斗智斗勇,还是斗不过他们,嘤嘤嘤
这说辞,你们信了吗?
反正我...
好巧不巧,这款 APP 不怎么在微博上营业
狐妹往下划拉了两下
就看到 18 年趣住也曾被曝光过
而回应也是十分相似,也是这 3 点:
1.我们是正经 APP
2.被非法用户误用
3.有在改进哦
嗯...3 年过去了
似乎还是这样呢。
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后,还有没有跃跃欲试的朋友。
那狐妹就用南方都市报这个新闻下的评论来告诫下各位吧:
涉黄是什么刑事案件
店开得好好的
接了个大单
卡突然就被冻结?
车门上有露骨小姐姐的卡片
说好的艳遇变成了诈骗?
做兼职把银行卡借给别人用
却接到蜀黍的电话
说已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沦为电诈“工具人”?
到底怎么回事
这次给你讲明白
提问
Questions
&
解答
Answers
Q
电诈“工具人”是什么意思?
A
电诈“工具人”是一种比喻,是对帮助电诈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的统称。在电诈犯罪链条中,电诈分子为完成违法犯罪行为,需要大肆收购、获取“两卡”(两卡指银行卡、电话卡)和个人信息,发展“跑分”洗钱、推广引流等网络黑灰产,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群众成为电诈“工具人”。
Q
常见电诈“工具人”有哪几类?
A
电信网络诈骗各环节都需要“工具人”,有供卡类、金融支付工具类、转移案款类、提供通信技术支持类等不同类型的“工具人”。
Q
车门上有露骨小姐姐的小卡片,说好的艳遇怎么就变成了诈骗?
A
这些印有露骨小姐姐和二维码的小卡片看似涉黄实则涉诈,是为电信网络诈骗引流的工具。帮助发布广告链接、二维码、涉诈网站等都是推广引流的一种手段,是为了帮助电诈分子增加网络点击量、与受害者建立联系,从而进一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这类推广引流类“工具人”可能会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Q
没骗过人,只是把银行卡提供给别人,为啥也被抓?
A
因为供卡者可能会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供卡指的是提供银行卡、手机卡,其中银行卡包括个人名下银行卡、公司名下对公账户。电诈分子常以高额报酬为诱饵,诱骗有贷款需求的人或者资金紧张需要用钱的人,使用其银行卡帮助诈骗团伙转账。
Q
老板接到52000元制作现金花束大单,钱还没捂热,卡就被冻结了,怎么回事?
A
这是一种新型洗钱方式,通常电诈分子会优先购买方便变现的商品(如烟酒、鲜花礼盒、黄金等),提出将钱打入商户经营者的银行卡账户内,让其提供银行账号。随后,电诈分子将卡号转发给电诈案件受害人,商户收到的“预付款”实际是其他案件的“赃款”,商户经营者无意中成为电诈分子的洗钱“帮凶”。
Q
在“慢充平台”真实充话费,手机号码被封停,怎么回事?
A
这种以低价“慢充”话费方式“薅羊毛”,实际上薅的“羊毛”是诈骗受害人的资金,充值到账速度是根据诈骗受害人的被骗打款时间来的。此类案件中,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以明显超过正常优惠幅度的折扣,引诱大量话费充值订单,收取充值人的话费资金,利用通信运营商的话费充值系统接收诈骗赃款进行充值洗钱,因此导致充值人的手机号码涉案被暂停服务。
Q
帮忙跑腿取钱也会违法吗?
A
帮忙跑腿取钱会成为转移案款类工具人,转移案款是指电信网络诈骗钱款进入银行账户以后,通过手机银行操作转出至其他银行卡或通过银行ATM机取现后存入其他银行卡的行为,简要概括为转账和取现。帮助转移电信网络诈骗案款可能会触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Q
把微信收款码提供给别人,这种躺着赚钱的事为啥不能干呀?
A
声称只需要在某APP上简单注册,再上传本人支付宝或者微信收款码便可轻松赚钱,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跑分”,也就是金融支付类工具人。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实名认证,因此,电诈分子就会想方设法利用他人的支付平台用于收取、转移电信网络诈骗案款。提供金融支付工具者可能会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Q
什么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A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是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的罪名,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是电信网络犯罪的重要“帮凶”。“帮信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Q
什么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A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Q
明明接到的是本地电话,怎么会是境外诈骗?
A
这是因为工具人通过架设GOIP、多卡宝等虚拟拨号设备,为境外电信网络骗子提供远程控制国内电话卡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的技术支持。上述设备可以同时插入多张手机卡,通过手机软件远程控制手机号拨打电话。提供通讯传输技术支持可能会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生财有道
切勿违法
自身“两卡”不应出售
他人“两卡”不能购买
请妥善保护好自己的
身份证、银行卡等卡证
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疏忽
或贪图蝇头小利而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来源:盐城网警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涉黄属于什么案件,什么叫涉黄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