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投毒案孙维的家庭背景,清华投毒案中孙维安是谁
大家好,由投稿人袁华峰来为大家解答清华投毒案孙维的家庭背景,清华投毒案中孙维安是谁这个热门资讯。清华投毒案孙维的家庭背景,清华投毒案中孙维安是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华投毒案凶手到底是谁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朱令的近况。
一张照片是在护工和吴叔叔的帮助下进行体能锻炼。
一张是朱令在室外晒太阳。
看着朱令起球的裤子,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记得这位会弹古琴,长得像王菲,却惨遭投毒的清华女大学生。
1994年,朱令被投毒“铊”,导致终身残疾,智力严重受损。
每隔一段都会有网友想起她,字里行间都是对朱令命运的同情:
“原本好好的清华才女成了现在这样,看着看着眼睛酸了,希望她一生平安顺遂!”
再过几个月,朱令就要过50岁生日了。
转眼间,29年就这么过去了。
时间拉回29年前的清华大学。
朱令是当时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她多才多艺,从小学习古琴,是清华学生乐团民乐队的骨干。
同时,朱令还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成绩名列前茅,又上进肯学,朱令报名了德语课程,准备拿到双学位后找机会去德国留学深造。
但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1994年9月,学习德语期间,朱令的眼睛突然失明,继而复明。
随后几天又一连几次发作,但医院查不出病因。
11月24日,朱令过21岁生日,朱爸爸赶到清华给女儿庆生。
过生日期间,朱令突然感到肚子疼,可是去医院做检查还是没有发现问题。
12月5日,疼痛开始从肚子蔓延到全身关节,头发也大把大把脱落,朱令再次住进了医院。
但因为担心课程和考试,疼痛缓解后朱令就匆匆出院了。
至于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还是查不出来。
进入下一学期,莫名的疼痛再次袭击朱令,并且越来越严重。
这一次,她的脚趾都开始疼,在医院昏迷了好几天。
有同学去医院探望朱令,发现“她已经头发全秃,全身插满管子躺在那里,昏迷不醒”。
医院的专家排除了所有可能后,猜测朱令可能是铊盐中毒。
金属元素“铊”过去常用来做老鼠药,但普通人并不容易接触到它,整个北京能接触到铊的满打满算也不过百人。
所以到底是不是铊中毒,由于国内当时没有检测设备,教授们一时也不敢下结论。
倒是清华的学生,通过刚刚兴起的互联网,把朱令的病情发给了海外的医生咨询。
10天内,他们收到18个国家相关专家的1635封回信,约30%都认定是铊中毒。
1995年4月28日,朱令父母把女儿的毛发组织送去实验室检验。
其实,严格来讲这也不算是实验室,而是陈震阳教授早年购置的一个设备,封存在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里好多年了。
“我也不知道朱令的家人怎么会找到我,不过那些设备还能用。”
检测结果也如推测那样,朱令体内存留的铊,含量在致死量以上。
并且,这么高的浓度,一定是直接吃进去的。
有了病因就能下药,通过“普鲁士蓝”试剂,朱令终于捡回了一条命。
但也只是捡回了命,从第一次发病到病危,实在是耽搁了太多时间。
病情对身体的损害已经不可逆,朱令双目失明,下肢瘫痪,智力严重受损。
与此同时,清华才女铊中毒的新闻上了报纸。
结合检测结果,刑侦专家一致认为,她是被故意投毒了。
但案件复杂,证据不足,真相始终扑朔迷离。
之后的几年里,官方媒体也曾多次过问此事。
2007年,《东方时空》播出专题纪录片《朱令的十二年》。
2013年,因为复旦大学投毒案,朱令案再度被推进调查。
《人民日报》也发声:“公开是一剂解毒良药。”
“唯有以公开保证公正,以透明确保清明,法律的权威才能树立,政府的公信才能增强。”
只是多次过问下,案件仍然没有回应。
“无法侦破,疑罪从无”成了定论。
多年的破案无望,让帮助朱令的志愿者心理近乎崩溃。
有些事,似乎已经注定看不到结局,但明明凶手最知道谁是凶手。
最可怜的是朱令,在花季的年龄失去了一生的美好。
也心疼朱家父母,为什么他们的女儿总是命途多舛?
朱家父母是校园恋人,相爱多年。
父亲吴承之是北京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母亲朱明新是中国远洋公司工程师。
从校服到婚纱,两人生下了大女儿“吴今”,谐音出生体重“五斤”。
朱令是妹妹,随的是母姓。
“姐姐更漂亮一点,妹妹身材高一点”,但都喜欢弹琴,常常在一架琴上合奏。
那时他们一家人充满了欢笑,是令人神往的美满家庭。
但是在朱令读初三那一年,考上北大的姐姐吴今在一次郊游中不幸坠崖身亡。
这在当年也是一桩有争议的案件。
因为吴今身上衣服整齐,看起来并不像是意外坠崖。
不过也没有证据是他杀,最终还是以意外结案。
彼时这个家庭,默契地形成了一种氛围:从此大家不再提起姐姐。
朱令化悲痛为力量,一路保送进了高中,成功考上清华。
谁知相隔几年,厄运再次袭来。
在一次次“证据不足,无法侦破”的回复后,朱令的父母心中不再泛起波澜。
和当年一样,他们收起了女儿过去的物品,隐忍地陪伴着,陪着女儿治疗。
早上6:30起床,8点开始接受治疗和训练;
午饭后,第二轮康复练习;
晚上吃饭、听新闻,睡觉插上呼吸机;
凌晨0:30和3:00,父母帮助朱令翻身。
这是朱令一天的生活,也是父母一天的忙碌。
原本应该尽享天伦之乐的吴承之和朱明新老得很快,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命为女儿续命。
好在奇迹发生了。
朱令爱笑了。
医生问:“什么动物叫得最响?”
朱令就说:“什么动物都没有我爸爸叫得响。”
说完朱令看着爸爸咧开了嘴。
又有一天,朱令忽然对爸爸说:“如果你不管我,就再也没有人管我了。”
她重新学会组织语言,并且记起了以前的事情。
随后朱令又以为自己还在上学,要挣扎着去实验室做实验。
甚至她想起了古琴知识,听到电视里有人弹琴,能够精确指出对方哪里弹得不对。
但慢慢地,老两口也发现,这种记忆只是偶然的瞬间,可能几个月才会出现一次。
有希望总是好的。
就靠着等待朱令下一次“灵光一现”,老两口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着朱令。
两人也开始把能“记事”的朱令当成一个正常人看待。
医生不让朱令吃正常的饭,怕食物进入气管感染肺部。
老两口就偷偷把米饭蔬菜打成糊。
不让吃甜食,可朱令爱吃,夫妻俩就先给朱令吃降血糖的药,再喂女儿吃蛋糕。
“她的生活品质已经太低了,不想让她连吃饭这一点乐趣都没有了。”
家庭的悲痛,慢慢归于认真经营当下生活的平静。
如今一家人只希望朱令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尽量活得久一些。
这也是最让人不甘和起敬的地方。
不甘是案件一直没有侦破,甚至都没有公开细节。
起敬是朱令一家,有过幸福,历经苦难,又不卑不亢。
从1994年至今,朱令做了无数次手术,父亲也患过肠梗阻,右肾长过囊肿,母亲得过腮腺肿瘤和白内障。
这三年,又经历了一次疫情。
但是他们,一次次都坚持下来,不怨不忿,互相搀扶,彼此安慰着给予对方力量。
坚持着朱令的坚持,不放弃朱令的不放弃。
谁都不敢倒下,谁也不能倒下。
汶川地震时,母亲还用朱令的名字捐了钱。
她说:“我就是告诉大家,朱令还活着,体面尊严地活着。”
体面活着就是对残破生活的抗争。
南医大案件都破了,朱令案肯定也会侦破,只要不忘记,一定会等到一个答案,揭开尘封的真相。
图片及资料来源:
《朱令,49岁生日快乐》,凤凰WEEKLY,2022.11.23
《永远的22岁——重访18年前清华铊中毒女生朱令和她的亲友们》,解放日报,2013.05.07
《朱令铊中毒案》,房间内的粉色大象,2019.10.24
作者:正经婶儿,人文博士,情感博主,二胎妈妈,畅销书作家,新书《人类吸猫简史》将于2023年5月上市,敬请关注。坚持正向输出,灵魂丰盈,才能舒适安然。关注正经婶儿(id:izjshener),聆听直击心底的智慧观点,同70万+优秀灵魂一起成长。
清华投毒 铊室友背景
最近,电影《亲爱的》中被拐儿童的原型孙卓被找到了。
历经14年,在同是被拐儿童符建涛的帮助下,孙卓亲生父亲孙海洋终于找到了儿子。
14年来,孙海洋和当地公安警察从没放弃过寻找。
之所以寻找得这么艰难,是因为知道真相的人都选择了闭口不言。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父子团聚。
但是有些悲惨案件却始终没有结局,哪怕当事人和家人的人生被摧毁,凶手依然是谜团。
1994年,清华才女朱令被投毒事件就是如此。
时至今日,案件已经发生整整27年了,可真相依然是谜团,嫌疑犯依然逍遥法外,让人痛心不已中。
作为“清华投毒案”的受害者,才女朱令的故事,很是悲惨。
她本生在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可因为人性的黑暗,她与姐姐先后遭遇不测。
1973年,朱令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朱令的父亲吴承之是北京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母亲朱明新是中国远洋公司工程师。
朱令还有位姐姐,叫吴今。姐姐随父姓,她随母姓。
父母恩爱,姐妹情深,一家人过着极其幸福的生活。
由于父母都是高学历人才,他们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所以朱令和姐姐吴今自小就受到学术的熏陶,不仅学习好,还多才多艺。
在那个贫瘠的时代,姐妹二人不但学习拔尖,还会弹钢琴,会游泳,会古筝,是学校乐队的主力。
她们像耀眼的明珠,在校园绽放着光彩。
她们是“别人家的孩子”,不论谁见到都会赞一句优秀。
吴承之夫妇也经常听人赞道:“你的两个女儿真是冰雪聪明,太让人羡慕了。”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幸福家庭,有一天会接连遭受厄运的重创。
黑暗笼罩着这个家庭时,第一个被选择的对象是姐姐吴今。
1987年,成绩优异的吴今考入了北京大学生物系,并在学校里成为校舞蹈队的骨干队员。
但仅仅过了一年,吴今的生命就定格了。
1988年春,吴今和班级同学约好去春游,但到了晚上所有人都回来了,唯不见吴今的身影。
当家人和同学找到吴今时,她已经坠崖身亡,这件事情,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据班级同学回忆,春游当晚他们集体住在当地村民家中。第二日大家分成两组返京。吴今在第一组。
返京时,吴今提出时间尚早,再去逛附近景点后与大家汇合。
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吴今还没回来。
一组的同学想,或许吴今是要和二组成员一起返京。所以没等到吴今就登上火车返京了。
但当天晚上,所有成员都归队,吴今却没有回校。
平时,吴今也偶尔会回家休息,大家便以为她是回家了,并没往坏处想。
可转眼到了周一上课时间,吴今仍没有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时,大家们慌了神,连忙给吴今的父母打电话。
得知吴今下落不明,吴承之夫妇和班里的同学们立刻报了警,并前往春游地点寻找吴今。
次日,吴今的遗体在悬崖下被当地的村民发现。
因为身上衣服整齐且没有什么伤痕,所以经过调查后,警方最终将吴今的死定性为意外坠崖。
但是外界猜测,吴今的死疑点重重,并不像是意外坠崖。
可也只是怀疑,因为案件没有目击者,也没有证据证明是他杀。
吴今的死亡,给朱令一家蒙上了灰暗的阴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中。
直到朱令继承了姐姐的优秀和遗志,考入清华,家中的气氛才缓和了一些。
黑暗暂退,这个家庭在失去了亲人之后,逐渐恢复了平静,父母的脸上也多了一些笑容。
1992年,朱令高考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避免思姐心切,朱令特意绕过北大,选择了清华。
在能人辈出的清华大学中,多才多艺的朱令像一个发光体,很快就成为了这些人中的佼佼者。
朱令还参加了清华民乐队,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在1994年12月,21岁的朱令身体开始出现问题。
起初,朱令发现自己大把大把得掉头发,毫无预兆地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疼痛。
她以为只是学习太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
不久后,在北京音乐厅的舞台上,已经大三的朱令用一曲6分钟的《广陵散》赢得满堂喝彩。
朱令忍痛微笑着向观众鞠躬致意。
其实,当时朱令的情况已经很不好,身体像被打散了,腹部剧痛难忍,但为了演出效果她忍住了。
事后朱令在父母和亲友的带领下,去医院检查,当时挂的是消化科,可因为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并没有查出原因。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又先后出现两次短暂性的失明,甚至一度无法进食。
于是医生建议朱令住院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的身体确实好了许多,头发也长出来了,身体也几乎不难受了。
因为怕耽误学业,朱令就办理了出院手续,但当时值寒假,朱令就在家修养了复习了一段时间。
次年二月,朱令带着全新的心情回到了校园,为了避免劳累,她大多时间,都在寝室里补习功课,整日整日的不出门。
然而,仅仅过了半个月,朱令突然间旧病复发,甚至更为严重,不但身体出现了麻痹的现象,连自主呼吸都很困难,她再次被送到医院。
这次朱令几乎游走在死亡边缘,还住进了ICU,昏迷时间长达五个月,可病因依然是谜团。
这时,朱令的同学贝志诚在去医院看望朱令后,决定帮助朱令,随后他和同学将朱令的症状翻译成英文发到了网络上。
“我们以邮件的方式请教国内外著名医学专家,希望能得到一个确切的诊断回复。”
当时,他们收到了全世界许多爱心人士的回复。其中,有一位医学专家作出推断,朱令是典型的“铊”中毒。
但当时国内检测条件有限,朱令父母一度愁眉不展,但很快他们听说 北京职业病防治的陈震阳教授能做“铊”检测。
朱令父母迅速拿好了所有东西,找到陈震阳教授,经过其诊断检测,证实朱令先后两次入院,皆是因为铊中毒。
虽然朱令的病症确诊了,也做了及时的处理和排毒,但她的身体仍遭到重金属的严重伤害。
昏迷5个月以后的朱令,醒来后的智商永远停留在7岁,并将永远坐在轮椅上。
清华才女的人生,彻底陷入黑暗。
那么,到底是谁给朱令投毒呢?
一时间,猜测不断,众说纷纭。
“她那么乖巧,又很善良,谁会这样害她?”
朱令的父母始终不敢相信,有人会两次向自己的女儿投毒。
然而人性的恶,总是让人心惊胆寒。
谁也无法相信,从小到大人缘都很好的朱令,先后两次中毒住院的事情,竟与她的室友有关。
向清华才女投毒,案件的性质极其恶劣,警方很快立案调查。
调查人员发现,朱令本人是从没有接触过重金属铊的,铊很容易溶于水,应该是有人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下的毒。
于是警方决定对朱令的生活物品进行搜查取证。
可是搜查结果却让人震惊:朱令寝室的所有生活用品,全部被人盗窃一空。
牙刷、水杯、毛巾等,全都不翼而飞。
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警方将嫌疑人锁定在朱令的三位室友中,这三名室友,一位叫孙维的嫌疑最大。
孙维也出身不俗,是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但和朱令相比她的优秀略显得暗淡,有同学说,她心胸狭隘,多次在同学面前诋毁朱令。
遗憾的是,所有的证物都被销毁破坏,当年的取证技术有限,由于证据不足,孙维被释放。
此案告一段落后,孙维更名为孙释颜,并远走美国生活。
如今,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27年,朱令一直在康复中心治疗,嫌疑犯却依然逍遥法外。
据一些当年的同学们说,孙维在美国结婚生子,且生活的滋润潇洒。
而当年的才女朱令,却落得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悲惨下场,智商也永远停留在了7岁这年。
每次有媒体采访时,朱令年逾八十的父母绝望地泪流不停。
“有时候我们都想不活了,又怕她没人照顾,甚至想把女儿一起带走了。”
可是他们又不甘心就这样走了。
“有生之年不能看到凶手落网,如何对得起女儿?”
老两口每次提起案件的结果,都忍不住老泪纵横。
网友们得知朱令一家的遭遇,非常同情,还成立了“帮助朱令基金会”,筹得善款3万多美元。
这几年医疗技术不断发展,48岁的朱令病情也有所好转。
她能够清晰地说一些简单的话,喊父母的名字,和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人还活着,不知悲愁。
这已经是对朱令父母最大的安慰了。
而网友们则说,虽然凶手暂时逍遥法外,但大家仍然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随着科技进步,终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会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而凶手,也注定一辈子活在阴沟里,遭受良心的谴责。
朱令事件也告诉我们:人性之可怕,人生之无常。
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过一个坦荡的人生,才是正道。
. END .
责编|沐阳
排版|李一可
往期推荐:
两位神童“戏耍”清华北大,高考如此探囊取物,为何最后沦为众人
江歌去世后,其母江秋莲奔波五年声讨刘鑫,如今怎样了
1995年,北京女孩朱令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品学兼优的她忙着学业、忙着学校活动,疏忽了与家人的交流,也疏远了寝室室友。
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比较与闲言碎语。优秀的朱令就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可谁能想到,如此耀眼的女孩大三时却遭遇投毒事件,双十年华成了植物人,智力也降至7岁孩童水平。
这是一个发生于学校,发生于学生间的事件。当年警方的调查都指向朱令关系最好的朋友,但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此事件被以超过时限为由,定为悬案,至今未破。
清华的高材生里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凶手为何悬而未定?接下来就请听子牙童趣学生观察为您讲述故事始末。
天之娇女1973年,朱令出生于北京城墙下,父母工作很好,家庭幸福美满。在父母的培养与支持下,朱令学习了很多兴趣特长。
钢琴、芭蕾舞、书法,最值得称道的,是那行云流水的古琴演奏,简直能与专业老师媲美。
除了艺术方面的特长,朱令在体育方面也不落下风。多次为学校拿到市游泳比赛的名次,很受同学们和老师的喜欢。
这样优秀的孩子,自然成绩不差,班级前十名里始终有她的一席之地。童年时期的朱令可以说是满足了家长对于孩子的所有幻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兼备。
可这样惹人喜欢的朱令又怎么会在花一样的年纪被人投毒呢?
事情还得从她大学时期说起。1992年,朱令参加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言行有度,长相甜美,性格开朗,她很快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园里闪耀人前。
因为自小在北京接受教育,朱令这样的“首都学子”比不少外地学生的“见识多”。很多同学第一次接触的实验,朱令在高一时期就已经做过了。
因此她也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讲解,帮同学们动手实操。寝室室友孙维就是朱令帮助的对象,两人关系也一直很好。
朱令的兴趣爱好广泛,也加入了不少社团,因为游泳水平高,她是学校游泳队的主力军,甚至因为自小学习乐器,学校乐团也称她为中流砥柱。
因此每一天的朱令都十分忙碌。除了上课时间,她就像只穿花蝴蝶,尽情享受校园的美好时光,采摘丰富多彩的生活花蜜。
校园生活充实了,她与家庭、寝室之间的联系自然也就少了。因为忙碌,朱令的父母隔几个月才能看到女儿一次;因为缺少交流,寝室室友与她的共同话题日渐减少。
虽然朱令会为她们解答学业上的难题,但除了学习中的交集,她们几乎没有什么能一起做的事。
喊着一起逛街,朱令有各种各样的训练要参加,没有时间;室友一起聊明星八卦,朱令又不感兴趣。
而让朱令起话题,她一直围绕着室友听不懂的音阶,不认识的社团前辈。渐渐地她们之间距离感拉长,只有孙维可以和朱令玩在一起,因为孙维愿意倾听,也最爱学习。
人多的地方最爱滋生闲言碎语。耀眼的女孩身边时常有位同伴,那么这个人自然也是惹人注目的。
但没过多久,人们发现这位同行者“很一般”,学习还好,相貌一般,才艺没有,脾气一般。于是将朱令与孙维放在一起比较的议论渐多。
1994年,朱令大三了。她一边准备考研资料,一边筹备年底音乐会上的曲目。11月24日,朱令接到母亲的电话。
变故要求她一定回家,因为这天是朱令的生日,但“大忙人”完全忘了,她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
本来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吃着饭,父母却发现女儿有点不对劲。她吃不下东西,浑身没劲不说 ,视力也开始模糊。父母担心不已 ,但朱令只以为是最近事情多,压力大所致。她劝父母别担心,并返回了学校。
可此后的数天,朱令的症状依旧没有缓解。她坚持出演了音乐会,随后精神一放松,身体上的不适感便更强烈了。
四肢和关节像蚂蚁啃噬般的疼痛,不能正常吃饭。有好几天没见女儿的父母一看见孩子的痛苦表情,便急忙将其送往了医院。
医院说她可能是误食了食物,加上精神紧绷,产生可类似金属中毒的症状。治疗两个月后,身体还没好全的朱令着急学业,便于寒假期间回到了学校宿舍居住。
可更严重的事情还在未来等着她。寒假过后开学不到10天,朱令情况猛然加重再次住院了。1995年,接到女儿求助电话的父母将孩子送往医院,从北三医院到清华校医院,检查无果后,她又被转往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也就是这次,医生首次提出,朱令可能是铊中毒患者。铊是一种金属物质,溶于水后无色无味。可能大家不知道这种物质,但提到老鼠药,相信大家就会有点概念了。
可这时的朱令已经开始抽搐,随后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当检验科送来确诊为铊中毒的消息时,为时已晚。
前后5个月的时间,朱令的家庭遭遇巨变,经过抢救的朱令成了植物人,朱令的父母也选择报警,誓要找出真凶。
警方随即展开调查,从朱令的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和能接触到铊金属等方面进行排查,目标直指其室友兼好友孙维身上。
化学系的学生拿实验材料都有详细登记,孙维在朱令生日前确实从实验室申请了多量铊物质。加上清华大学宿舍制度严格,几乎没有学生能在对方寝室无人的情况下自由出入。
此时的事件似乎已经明了,可在警方即将定案时,事情却陷入僵局——朱令在宿舍的日常生活用品全部消失,凶手抹消了所有痕迹。
从1995年中到1998年,孙维多次被警方约谈调查,但对方的回答无懈可击。一个“证据不足”,警方也无法定案。
1998年8月25日,公安机关以超出时限为由,对朱令案进行结案,并定为悬案。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并没有将此次定案结果告知朱令的父母。
2008年,朱令的父亲向公安机关申请公开朱令案件的详细信息,但公安机关以“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拒绝公示。
如今的朱令已经48岁了,在父母的照顾下,她度过了26年无知觉的人生。现在她的父母已经不在年轻,她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朱令一案似乎已经结束,但在人心里,它并未结束。凶手是谁我们并不知道,或许以后我们都不知道。有人说是朱令太过优秀,锋芒无意间刺了他人的眼,以至于别人出于嫉妒而伤害了她。
也有人说在将孩子培养优秀的时候,父母也应该教其一些防人意识,或稍微懂得 藏拙,这样才不会“碍别人的眼”。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案件的凶手至今未明,在害了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以后,仍在自己的美好世界里生活。不知午夜梦醒,此人会不会为当时的行为而忏悔。
公道自在人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你相信如果将来这起事件有了新的线索时,迟来的公道会被昭示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清华才女被投毒致残,28年后去世,真凶却至今未查出来。
1994年,年仅22岁的清华才女朱令被人恶意投毒,导致全身瘫痪,智力也倒退回了6、7岁的水平。
但整整28年,这起案件却始终未能告破,成了中国一桩无法解决的悬案。
那么,朱令案的案发过程,当时是否有所定论?残疾之后的朱令,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2023年12月22日,朱令在北京的去世,这个本来应该有着大好前途与美好人生的女孩,从1994年开始被人投毒,以至于后来的28年人生里,只能在父母的照顾下,以六岁儿童的智力生活。
而这位让所有人都感到扼腕叹息的才女,在当年的经历更是让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感到不寒而栗。
朱令出生于1973年,她的父母都是高知,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吴今,姐妹俩分别冠了父姓与母姓,家庭美满和睦,家里对姐妹俩的教育也很好。
朱令和姐姐从小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家庭情况比较好,她们也学习乐器、运动等等,都非常优秀。
活泼、开朗、聪慧,这样的形容词一直伴随着两姐妹的成长。
直到姐姐考上了北大之后,却在一次郊游中意外失踪,让这个美好的家庭第一次蒙上阴霾。
在寻找无果后,一家人只能接受吴今已经离开的事实,为了避免伤心,成绩同样优秀的朱令并没有选择和姐姐一样的北大,而是选择清华大学就读。
1992年,朱令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在这里展开了她的新生活。
因为为人开朗活泼,再加上古琴水平很高,很快朱令就在大学里交到了很多朋友,成为了清华大学民乐队的主力,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但就在朱令以为自己将会这样快乐、美好的完成自己的大学生活,走上社会,完成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时候,她没想到一场可怕的阴谋已经来到了她身边。
1994年11月时,朱令的身体突然有些不舒服,她非常恶心,完全吃不下饭,其实在上个月的时候,她就出现过眼睛短暂看不见的情况,但因为啥也没有检查出来,她最终没有在意。
但没想到,这一次的症状来得更加猛烈与奇怪。
在出现反胃的情况后,朱令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的往下掉,本来乌黑浓密的长发,在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就掉的能看到头皮,这让朱令有点害怕。
可是文艺晚会的节目已经排演的差不多,时间也已经定好了,拖着病躯,朱令还是选择了登台表演了那首她最擅长的《广陵散》。
晚会结束后,朱令的情况越发不好起来,她已经有3天吃不下东西了,家里担心她的情况,要求她回家休养。
回家后父母带着朱令来到北京同仁医院进行治疗,但医生经过多次检查,还是没能确定病因。
好在在这个月的治疗过程里,朱令的状态好转了很多,基本趋于正常,于是在寒假结束后,朱令要求回学校上课。
其实父母是不想让朱令这么快鄠邑区的,希望她休养好再说,但朱令不想拉下课程,于是她坚持回去,不得已,父母只能同意。
但朱令没有意识到,其实真正的危险就在学校里,就在她的身边。
那么朱令回到学校后,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可怕折磨?后来是如何被查出来中毒的呢?
1994年,清华才女被投毒致残,2023年去世,真凶却至今逍遥法外。
1994年年底时,朱令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奇怪的症状,先是暂时失明,然后又恶心反胃,还大把大把掉头发,跑了几个医院都没有查出病因。
因为情况好转,朱令坚决要回去继续学业,父母无奈只能同意。
那么回到了大学里的朱令,又遭遇了什么折磨?她的病因是如何被确定下来的?
1995年2月,朱令却发现自己的情况再次恶化,甚至比之前一年的时候更加严重。
这让朱令和家人非常担心,于是她选择前往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进行检查。
医院对朱令的情况也非常茫然,因为经过各种检测与化验,朱令的都没有任何问题,但就是情况一天比一天更差。
医院束手无策,朱令的父母也对女儿的情况非常担忧,神经内科的专家李舜伟告诉朱令的父母,孩子的情况很像铊中毒,但这种金属非常罕见。
朱令父母为了查清楚女儿的病因,便前往清华大学进行问询,但清华给出的回答是不可能。
因为朱令虽然学习化学,但以她的等级和方向,是接触不到铊金属的,朱令也没有出入这些高危实验室的记录。
而协和医院也没有能进行铊金属中毒的检测,因此这件事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这期间朱令接受了很多治疗。这些治疗是非常痛苦的,不仅需要穿刺,甚至还进行了换血,但都不见朱令好转。
短短几天时间,朱令的就已经无法言语,甚至失去了自主呼吸,气管被切开插上了呼吸机。
事情的转机来自于朱令的高中同学贝志城,他在北京大学就读,听说朱令的情况后,就来到了医院探望她。
在他的回忆里,那时候的朱令浑身插满了管子,眼睛瞪大,他想要拔腿就走,却已经腿软了。
这一幕给贝志城带来了很大的阴影,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什么,突然他想起来舍友告诉他“因特网”这个东西,于是为了帮助朱令,他牵了一条网线,对外发出了电子邮件。
那时候的国内网络并不普及,仅有清华、中国科学院和化工大学有网络,他们的线路还是用的清华的。
贝志城的电子邮件里介绍了朱令的情况,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快他们就接到了回信,在这1635 封电子邮件里,有近8成都认为,朱令是铊中毒。
但在贝志城他们将这件事反应到医院后,协和依然表示他们没有这样的技术。
不得已,朱令的父母将朱令的采样偷偷拿出了医院,带到了北京能够做铊中毒测试的陈震阳教授那里。
检测结果让所有人都震惊了,朱令所有的样本里,铊的含量都是正常值的好几千倍,这个结果陈震阳直接断定,就是投毒。
等到结果出来,再找到针对铊中毒的普鲁士蓝对朱令救治后,朱令已经在医院里躺了40天。
一切都已经晚了。
朱令的神经系统已经遭到了不可逆的损伤,她的智力严重退化,情况不容乐观,但好歹最终保住了生命。
而警方在这个时候,也正式开始立案调查,大家也逐渐找到了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
那么,当时警方调查出来的结果如何?为什么这起明确是投毒的案子,却最终成为了悬案呢?
扑朔迷离1994年,清华才女被投毒致残,2023年去世时,真凶都没有找到。
在检查出朱令极有可能是被人投毒后,警方立刻对朱令身边的人进行了调查,而且其中嫌疑最大的,自然就是朱令的舍友。
但明明警方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但为何最终这起案件不了了之?这起案件到底是如何成为悬案的呢?
在确定朱令是被投毒之后,警方就开始了对朱令身边人的排查。
而在这个过程里,朱令的舍友孙维有重大嫌疑,原因是作为朱令的舍友,她有投毒的机会和时间,并且恰好在朱令铊中毒的这段时间里,孙维所在的实验组,正在使用铊金属。
更加奇怪的是,在报案之后,警方开始着手调查之前的几天,朱令所在的这件宿舍出现了非常离奇的盗窃案,这次盗窃宿舍里却没有损失任何财务,丢了的只有一些日用品,并且全部是朱令的日用品。
这样的情况让大家都认为已经找到了关键,但没想到的是,警方却在这一步迟迟无法推进,虽然传唤了孙维,但却什么也没问出来。
而孙维的哥哥更是为了帮妹妹证明清白,选择直接在没有学生证的情况下,进入了清华大学的实验楼,从里面拿出了一份高危化学药剂,并以此证明,是清华对实验室管理有问题,不能说明投毒的就是妹妹孙维。
到了1997年,朱令这一届的学生即将毕业,朱令父母以之后难以取证的理由要求警方再次调查孙维,但可惜这一次还是什么都没调查出来。
但就在这一年,朱令及存在清华化学系的东西失窃,自此所有的证据全部消失,此案被冷处理,成为了悬案。
直到2005年时,这件案子才再次被翻出来,无数人开始关注已经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的朱令,开始为她捐款,也有一些医药公司给朱令捐献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她的恢复。
而朱令本身其实也并非完全失去智力,她的智力水平大约在6-7岁左右,听得懂家里人话,会做两位数的乘法,她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22岁的那一年。
因为女儿无法生活自理,朱令的父母不得不全权伺候女儿的生活,在2004年时,朱令的母亲朱明新因为摔倒而住院,并且进行了开颅手术,脑门补了一块钛合金。
但很快她就完全恢复出院了,因为她担心丈夫一个人无法很好的照顾女儿,毕竟丈夫既要照顾她还要照顾女儿,实在分身乏术。
到了2013年,因为越来越多的校园投毒案件,朱令的案子又再度被人们提及,不少人开始自发的寻找当年的蛛丝马迹,但可惜的是当年很多朱令的同学已经离开国内,包括孙维。
其实不少朱令的同班同学也希望这件事情能够真相大白,因为他们在这些年中也承受着网络暴力和压力的困扰。
朱令的父母也曾告过协和医院,但一审败诉。不过在1999年时,有律师提出了重新鉴定的请求,到2000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协和补偿10万元给朱令。
但这只能给朱令的父母一点点无用的安慰。
2018年时,一个国外的医疗专家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论文的内容也是关于铊中毒,而这次实验所使用的头发样本,正是来自于当年的朱令。
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根据新技术的检测,朱令铊中毒的时间很长,1994年的这一次,大约有4个月左右,这段时间她先后至少被投毒25次。
1995年的这一次,铊的含量比1994年更多更可怕,最短的一次投毒时间间隔竟然只有8个小时,累计起来的铊含量远远超过了致死剂量,甚至还检测到了超过正常范围的铅含量。
但些新证据来的太迟太迟了,已经过去23年,所有证据已经消散在了时间里。
2023年12月22日,已经50岁的朱令最终没能坚持住,离开了人世。在她的葬礼上,父母选择了用她生前最爱的《广陵散》为她送行。
她的灵魂终于脱离了困住她28年躯壳,重归自由。
而这起悬而未决的案件,将永远记在人们的心里,这个优秀又让人惋惜的才女,也将永远是人们心中那个会弹琴,爱笑的22岁女孩。
本文由“观史通鉴”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参考资料:
《永远的22岁》
《清华朱令案,真相何日浮出水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清华投毒案孙维的家庭背景,清华投毒案中孙维安是谁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