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属于哪个市管辖,高平市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大家好,由投稿人马芮来为大家解答高平市属于哪个市管辖,高平市属于哪个市哪个区这个热门资讯。高平市属于哪个市管辖,高平市属于哪个市哪个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高平市属于哪个市
20日,“中华文化寻根之旅——走进高平感受炎帝文化”采风活动在高平市启动。 叶春禄供图
中新网晋城9月20日电 (高雨晴)“心潮澎湃。”20日,参观完山西高平炎帝陵的台湾自媒体人夏允浩如是说。
到达炎帝陵后,刚踏上祭祀大道,夏允浩便从背包里掏出手机和自拍杆,开启直播。 高雨晴 摄
当日,“中华文化寻根之旅——走进高平感受炎帝文化”采风活动在高平市启动。十余名两岸媒体人将先后到炎帝陵、羊头山神农炎帝遗迹、珐华传统工艺园、高平台湾产业园等地参访。
台湾自媒体人正在听解说员讲解高平炎帝陵历史。 高雨晴 摄
高平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早在新石器时期,神农炎帝就在此得嘉禾、播五谷、制耒耜、尝百草,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医药文明。
来自台湾新北的夏允浩是名演艺人员,现在大陆从事自媒体工作。此次是他初次来到山西,高平成为他了解山西历史文化的“第一扇大门”。
图为炎帝大殿。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活动在此进行。 高雨晴 摄
“作为炎黄子孙,炎帝是人人都要祭拜的。”到达炎帝陵后,刚踏上祭祀大道,夏允浩便从背包里掏出手机和自拍杆,开启直播。他认为,新媒体是一种更加贴近民众生活的传播形式。“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炎帝故里,感受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
两岸媒体人正在参观炎帝陵内的壁画。 高雨晴 摄
薛兆恩同样是第一次“邂逅”山西。她希望能发掘一些“平常旅游节目中看不到的东西”,向台湾民众展示亲眼所见的山西。
图为炎帝陵寝。 高雨晴 摄
作为本次活动台湾媒体团的领队,中国台湾网记者叶春禄表示,此次活动作为桥梁,将两岸媒体人联系起来,共同感受炎帝文化。“活动期间,台湾媒体人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展示给更多台湾民众。”
图为羊头山神农炎帝遗迹。 高雨晴 摄
自2016年至今,高平已连续举办七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吸引上万名台湾同胞、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海外侨胞前来寻根问祖,搭建起了海峡两岸沟通亲情、加强联系的交流平台。(完)
高平市属于哪个市的
来源:【农民日报】
从历史角度认识山西省高平市,可以从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故地谈起。如果从经济乃至乡村产业来说,高平市也不乏引人注目的名片。其中一个是“白的猪、黄的梨、红的薯、黑的菇、多彩的潞绸”“五彩”农业产业图谱,另一个是立足生态和文化优势的“文旅+康养”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农业高质高效是产业兴旺的重要一环。从制约农业高质高效的短板出发,打造符合地域特色乡村产业体系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产业链收益,是高平市乡村振兴的必答题。近年来,紧扣农业“特”“优”战略,高平市把特色做成产业优势,让产业形成产业链,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产业化的“五彩”农业
走进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的梨园,村党支部书记崔勇军正在为村民做技术指导。“现在通过线上线下,我们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经营,根本不愁卖。”崔勇军说。
高平大黄梨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铁炉贡梨”品牌在市场叫响。铁炉村的黄梨种植规模从300亩增长到1万亩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目前,铁炉村黄梨年产值达1500万元,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2万余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打好“产业牌”,做活“梨经济”,铁炉村是高平市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高平市坚持“特”“优”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形成产品品牌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市场化的格局,打造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以太行润源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为牵引,打造“百万吨饲料、百万头仔猪、百万头育肥、百万头屠宰、百亿级产值”生猪全产业链,建成1200头“晋汾白猪”核心育种场和2400头“晋汾白猪”扩繁场。
成功创建黄梨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全市黄梨种植总面积近4万亩,“两线、五区、六园”的空间布局基本建立,梨膏、梨干等黄梨深加工系列产品深受欢迎。
充分发挥土壤富硒优势,以“一院两站”为技术支撑,示范推广脱毒红薯5000余亩,构建起“两核、三片区”的空间布局。
龙头企业金田农业200间智能化香菇种植厂房,实现智能化、集约化生产,年产菌棒1000万支,生产鲜香菇2000吨。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65万亩。
依托潞绸文化和潞绸手工织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推进“农、工、文、旅”一体发展,一个以潞绸产业为核心,集蚕桑农业、康养文旅、潞绸文化、传统婚俗等产业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初见雏形。
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高平市农业资源得以整合,实现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引领着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旅+康养”赋能产业振兴
神农炎帝在这里尝百草、辨药性、疗民疾。“脉祖”王叔和在这里整理《伤寒论》,著述《脉经》。厚重的历史诉说着中医药文化在这里传承。产业之外,四山环抱、丹水穿城的高平市还有着生态资源和中医药资源。将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也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春节假期过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釜山村示范点就吹响了项目开工“集结号”。
釜山村示范点位于高平市寺庄镇,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重点工程之一,项目投资总额1.5亿元。去年,高平市农投集团与寺庄镇借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百村百院”康养工程,汇聚村企共建双重力量,以“到釜山·到福山”为主题,推进釜山驿站、邻里中心、釜山酒店等项目工程建设,倾力把釜山村打造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样板。
如今,村里新建起了酒店和驿站,修复了清代的老院子,旧有的广场也进行了翻修。谈起这些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才也信心十足:“我们将继续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东风,大力发展集餐饮、民宿、休闲、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吸引游客进来,还要留得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高平市抢抓全域旅游,围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以及路、水、暖、气、电、数、链、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坚持“路、景、村、业”系统化谋划、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完善“慢行、服务、景观、信息、农田财化”五大配套系统,实现连片区域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现在,长达5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高平段)成为文旅以及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示范带,串起了6个乡镇,连起了80个农业园、10个旅游景区、18个文保单位,融入了黄梨文化、炎帝文化、长平文化、贡梨文化“四大特色文化”,达到了颜值功能双在线、双满足,成为了风景独特的旅游路、环境优美的生态路、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以旅游为纽带,高密市聚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一批中医与生态高度融合的康养产业集群,丰富了旅游新业态,不断释放全域旅游新动能。
环境整治为乡村添活力
崭新的柏油马路,古朴的街巷民居,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漫步高平市北城街街道许庄村,到处呈现着“花田乡舍山居许庄”的蓬勃活力。这正是高平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的成效。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高平市通过主要领导抓部署、分管领导抓督促、包村干部抓一线、村民群众广参与的模式,在全域开展环境整治,做到改一处、美一处,实现卫生无死角、环境再美化。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促进群众观念转变、习惯养成,以点滴行动绘就乡村清洁整齐的崭新面貌,用真抓实干精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掷地有声。
基于“六乱”整治专项行动,高平市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丹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带建设为引领,以星级村动态管理为抓手,五年一张图、一年一张单,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生活垃圾、供排污一体化治理生活污水、量质并重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六乱整治攻坚提升村容村貌、集中连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多措并举解决废弃物利用问题、注重实用特色编制村庄规划,全力打造“高平样板”,交出了一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高平答卷。
截至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村评定审核出三星级村154个、四星级村31个、五星级村16个,争创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厚植乡风文明,铸魂乡村振兴。高平市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全面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美景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快马加鞭未下鞍,乡村振兴战犹酣。围绕特色农业名片,高平市正在播种产业的种子,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次递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多彩景色。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玉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高平市是哪个市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12日 第 08 版)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这座藏于太行山与丹河怀抱中的千年古邑,正以文化为纽带,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新生。从守护历史文脉到赋能乡村建设,从滋养文明风尚到激发城市活力,高平以“文化+”战略为引擎,探索出一条以文兴业、以文润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化守护助推城市品牌建设
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每年四月初八,海内外炎黄子孙云集高平,参加交流活动。目前,“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交流活动已连续9届在高平举办,数万名台湾同胞前来寻根问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有效深化,两岸同胞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高平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神农炎帝文化研究基地”称号。
铁佛寺走红,高平古建“出圈”。高平现存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被称为“中国古建博物馆”。随着《黑神话:悟空》走红网络,作为取景地之一的铁佛寺迅速“出圈”,古建游热度空前。高平化“流量”为“留量”,免费开放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串联古村古建等资源,从强化氛围营造、安全管理、环境整治、旅游服务入手,喜迎八方来客。“芥子须弥·开化——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在北京、湖北武汉等地巡展,实现国宝数字化“走出去”的探索。同时,高平市持续深挖文物价值内涵,开展高精度数字化采集、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实现“一站式”看完高平文物,打造全国古建研学游目的地,全力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
璀璨非遗,促进文化交流。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高平潞绸、珐华惊艳亮相法国,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高平珐华荣获山西省“神工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韩山堂彩贴剪纸在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展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赋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文旅康养焕发古村新生机。高平按照“一带牵引、十片抱团、百村示范、全域抓创建”的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思路,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牵引,以农文旅康养融合为抓手,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旅地标。河西镇苏庄村依托当地保有完整的明清古院,挖掘传统婚俗文化内涵,开发“喜产品”,延伸“喜业态”,讲好“喜故事”,壮大“喜产业”,成功打造“喜镇苏庄”IP,“来苏庄,办一场中国传统婚礼”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寺庄镇釜山村深挖“福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探索多元化“文旅+康养”路径;三甲镇北庄村将传承近400年的社火文化植入乡村建设,带领村民“乐”在民俗、“乐”谋产业、“乐”享生活……“礼遇伯方”“古香中庙”“善治郭庄”等一批特色乡村IP不断涌现,高平正以人文经济相生相融的秀美姿态,呈现出一幅太行山新山景。
文化产业释放发展新动能。高平推动潞绸这一传统织造技艺向“新”而生,蹚出了一条集工业旅游、文化创意、参观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转型新路,潞绸作品亮相俄罗斯国家博物馆。2024年,潞绸产值超过3亿元,带动500余人就业。乙巳蛇年春节,高平市16家传统彩灯厂迎来销售旺季,收入达6000余万元,带动就业780余人。“高平绣活”飞针走线舞丝绣,“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凤林刺绣厂年收入实现300万元。铁佛寺、二郎庙金代戏台等相关文创产品频频“出圈”,文创消费热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文化活动激发经济新活力。乙巳蛇年春节,高平市举办以“赏花灯 游古建 品年俗”为主题的“山西·高平”第三届新春炎帝灯会,非遗彩灯流光溢彩,彩车巡游声势浩大,技艺表演精彩纷呈,打卡热潮持续不断,接待游客177.49万人次,景区景点累计收入1.79亿元,灯会经济持续火热;卧龙湾太行雪乡冰雪经济升温,共接待游客9.62万人次,收入突破500万元。2024年“晋享高平”炎帝庙会共接待游客42万人次,市场营业额约1000万元,“庙会经济”创新高。“箱”遇高平音乐节、马拉松比赛、中国·高平“后羿杯”全国射箭挑战赛、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省工艺博览会、越野摩托车挑战赛等各类活动全年不断,消费动能强劲。
文化建设助力弘扬文明风尚
塑造城市生活新场景。2024年5月15日,蔡志忠美术馆在高平正式开馆,迅速成为高平文化新地标,这也是高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高平城内,博物馆、珐华馆、潞绸馆、非遗馆常态化开放,长平之战纪念馆、瓦窑头烈士纪念馆等陆续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农家书屋、乡村记忆室、乡村科技馆遍布城乡;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加快建设,25个阅读小空间进一步点亮群众身边的“微幸福”,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邂逅文化生活新方式。2024年,高平市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高平绣活、剪纸、面塑、彩灯、高跷、九莲灯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校园,讲解非遗文化,做好非遗传承。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接续为高平上党梆子非遗文化储备人才。情景剧《小二黑结婚》、上党梆子《蝶恋花》等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文艺小分队、乡土文化能人、乡村文化带头人进公园、进社区(村庄)、进学校、进田间地头,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活动1914场、上党梆子送戏下乡124场、全民阅读活动210场、消夏晚会16场,持续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
弘扬文明生活新风尚。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城市治理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理响长平”理论宣讲凝心铸魂,“高平好人”“道德模范”示范带动,“文明志愿我行动”传播新风,“我们的节日”温暖人心,文明之花倾城绽放。话剧《寻找毕腊英》,生动讲述“两代人一件事三十年”的感人故事;“中国好人”张秀荣热衷公益事业,走村串户爱心暖桑榆;《希蓝说高平》《老王和小雅》新媒体栏目,拓宽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以文兴业、以文润城,“我们如此热爱高平”正在成为全市新风尚。
数据来源:中共高平市委宣传部
高平市属于哪个地级市
2022年,山西高平市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把建设“口袋公园”作为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方便群众就近游园的有效抓手,把更多的绿地建在百姓身边,让城市建设更有“颜值”和“温度”。
高平市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围绕“一河两路”(丹河、神农路、古城路)、依托“金角银边”,打造31个城市“口袋公园”,让百姓推门见绿、移步入园,享受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口袋公园作为最接地气的城市公园之一,不仅让市民“赏绿”,还要让市民“享绿”。目前已开工建设27个“口袋公园”,其中15个已完工,12个正在紧张施工中。在广场北口、吉利尔东、城北社区、高平三中等新建口袋公园中,还按照群众需求增加了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休憩座椅、景墙雕塑等人文元素,让市民出门运动和休憩两相宜。(图文/崔文)
广场北口袋公园:面积2000平方米,原来是临建和一片废弃地,改造后的景墙、雕塑、旱桥、各类植物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建设前
完工后
神农南路口袋公园:面积3600平方米,原来是一块绿地,保留原有大树,增加植物配置、坐凳和花架等,让人赏心悦目。
建设中
完工后
吉利尔东口袋公园:面积5500平方米,新增雕塑、儿童游乐场、园路等,体现了高平市的潞绸文化。
建设中
完工后
锦华街口袋公园:面积3000平方米,原来是一片临建,拆拆除后建设为口袋公园。
建设中
完工后
城北社区口袋公园:面积1800平方米,增加了小广场、花架、坐凳、儿童游乐设施等,居民有了休憩场所,让绿地有了“温度”。
建设路口袋公园:面积830平方米,增加了透水铺装、花架、坐凳等。
高平三中口袋公园:面积5400平方米,增加了塑胶场地、游乐设施、坐凳等,让市民有了更好的休闲健身场地。
来源: 光明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高平市属于哪个市管辖,高平市属于哪个市哪个区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