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什么意思解释,道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成诗诺

道德是什么意思解释,道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大家好,由投稿人成诗诺来为大家解答道德是什么意思解释,道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个热门资讯。道德是什么意思解释,道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
1.金山词霸: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应自觉遵守的准则和规范。
2.现代汉语词典: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应自觉遵守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综上所述,我有以下体会:
1.在古文哪里,“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道”一般可以理解为宇宙及其变化或运动的规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天命”;而“德”则是指人们在认识和理解“道”这个大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思想(品德)和各种行为(品行)。由此可见,只有合于道之德才是上德,也就是说,只有合乎大自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思想和行为才是真正的德。
2.我觉得,老子对“德”解释是最经典的。他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后)仁,失仁而句(后)义,失义而句(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泊(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罢(彼)而取此。”【《道德经》38章】
翻译成时文是说:[上等的德,是没有固定内容的德,(因为它能合于道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能够具有真正的德性。低下的德因为不愿抛弃固有的德(时代发展了,却还要坚持旧道德),所以不会有真正的德性。高层次的德不主张主观地有所作为,所以他没有什么主观要完成的作为。最高尚的仁爱虽主观地有所作为但也没有既定目标。高尚的正义则主张干预社会而且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有所作为。最高的礼教则主张全面改造世界,若是没有什么人响应,他们就卷起袖子、伸出臂膀强迫他人按他们主张的礼教方式行事。所以,人类迷失了“大道”的原则时,只好采用“德”这种标准;迷失了“德”的标准时,只好去实行“仁爱”的标准;迷失了“仁爱”的标准时,只好去推行所谓的“正义”的标准;迷失了正义的标准时,就只有采用“礼”的标准了。然而,“礼”这种东西对忠实和诚信起着淡泊(淡化和浅薄)的作用,是产生社会动乱的最主要原因。有些自以为是先知先觉的人,其实只是披着“道”的华丽外衣而实际上最蠢的人。所以,真正的大丈夫应当处于厚道厚德的状态而不能轻薄自己,多干些实事而不能去干那些华而不实的事。所以大丈夫为人处事应当注重实际、多解决些实际问题而不应当热心于去做那些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
老子在这里讲:道既然是永远在运动和变化着,其表现形式德必然也是随之运动和变化着。所以,合乎自然规律的德才是真正的德,而这个德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它必须能跟上道的变化。我的第一点体会即源于此。
3.今文之“道德”,其实就是指古文之“德”,不过,应该理解为“合道之德”,即人们那些合乎大自然变化规律的思想和观念。
4.读《老子》第38章,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在中国,还有一些教派比如儒教,仍然拿两千多年前的“忠孝仁义”作为道德标准来要求人们去为人处世,这种主张显然是不对的。
5.至于那些拿“天堂”、“未来世界”和“理想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现代人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我觉得: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还是采用适应现代生活的标准为好。
6.我认为,在当今社会里,在思想上主张自己的事业既能利人又能利己,在为人处世上遵循顺其自然、爱己敬人、平等互惠、互不干涉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者当不失为有德之人。相反,那些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既不尊重自己又不尊重他人、容忍剥削和压迫、操纵和控制、宣扬暴力与战争的人无疑都是些缺德之人。

【本文复制粘贴于自己的qq空间】

道德是什么的反映

当我们谈论“道德”时,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品行上的善恶、好坏、对错。这种理解往往带有批判性,我们用各种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这属于“下德”。

因此上德不应该以追求品德为目的,而是讲究无心、无为而无所为,通过修德来明心见性,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

道与德是相生相克的。道的本质特点是空、无、自然、纯粹、简单、无为、清静,德亦是如此。失去道,便会强调德;失去德,便没有道。想要悟道就需要明德、重德、修德。得道后,万事皆顺应自然,道自然显化,不再需要执着于道德。但有了道德,才是修行的开始。

我对道德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修养个人的品行,如仁义礼智信。这是踏入修行的重要一步,虽然是下德,但却能让人在过程中体会妄念、执着、因果,进而明白痛苦的根源。如果无法感悟其中道理,痛苦和妄想只会使得身心受折磨,最终陷入混沌之中,长期沉溺于苦海,永远失去了真道。

第二层是清静无为,万物皆为一体、我们本自具足。当你体会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句话的力量时,便是深刻领悟了道的本质特性,开始以平等之心对待万物,无为而无所为。在唯物主义中,这可以解释为“遵循客观规律”。如果能“得道”,就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拥有无穷的创造力。许多有智慧的人可以触碰到第二阶段,觉醒自身的佛性,明心见性,凭借提升个人层次,获得无形和有形的帮助。

第三层次便是“修真”。我们知道佛法无边、道法自然,万法归一。因此,无论是DAO家还是FO家,在修行上最终都回归到“修心”。心可以进化,那就是“炼”,这需要借助“功法”,修炼一体,性命双修可以调动神明,感应天地,最终完成修行大业。

在修行的道路上,道德的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从个人品行的修养开始,我们逐步深入到清静无为的境界,最终达到修真的高度。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体验和领悟。

道德不仅仅是一套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内在的修养,一种对生命和宇宙深刻的理解。通过不断地修炼道德,我们可以逐渐摆脱妄念和执着,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最终与道合一,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道德是什么的产物

这两大问题是我们华夏文化的根本,若是明白了此两个问题,那么国学尽矣!

何为道德呢?一句话就是符合大道的德性就是道德!是不是废话?这绝对是废话!

咱们接着解释第二个问题,道与德的关系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说是体用关系!可是,说起来容易,解读起来也不容易!

又是废话!不解决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那么还是没用!

道是什么呢?一切一切的出发点而已,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儿子孙子们!那么德不就是他的儿孙吗?

其实,你可以把他理解为某一物的德是道的一部分,因为道的子孙们也未脱离道的覆盖而单独存在!就如尸体腐烂了一样,细菌都在尸体的范围内!

从道到德,本就是肢解,天地人物各有其德,哪一个对于自己本身来说都应该是和谐的状态,但是与其他的存在同时存在在某一特定立场内就不一定和谐相处了,因为他们相对于道来说都是缺德玩意!如果把道演化的所有存在都同时考虑,那么他们又是整体和谐的状态,因为他们就是没有缺德的存在,也就是道了!

就像人类破坏环境,然后大自然修复,无论是植物分解了的,还是暂时稀释掉的,总而言之,可以说是从一种存在的德转化成了另一种存在的德了,不就是阴阳二气的重新安排吗?

我们都知道“道”是大到无边无际的,是恍兮惚兮的,是不可思议的!有人用“无极”来表达它!

然而“德”却是可以说的,因为它有立场,如果在天,那么就是天德;如果在地,那么就是地德;如果在狗,那么就是狗德……一物有一物的德!正所谓:小鸡尿尿,各有各的道!

我听说过一句话,叫做:道是无极,德是太极!

德为什么是太极呢?我们或许也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一物一太极!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每一个物体都是一个混沌状态的太极,他们都是融合了阴阳之气后的和谐之物!

比如说,我们一个人是一个符合太极状态的个体,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也同样是一个太极。只不过太极的大小不同而已!大太极是有不知道多少的小太极组成!

太极的状态不用多说了吧,阴阳和谐!每个存在本身都必须是和谐的,要不然就不会稳定存在,即便是脑袋瓜子有问题的现代人也是自身和谐的,缺胳膊少腿的也是个体和谐的,只是阴阳二气不同罢了!

所以德是立场性的,是有边界的,是分别的,只要是分别的就是缺德的,所以天底下的所有存在都是缺德的,就看谁缺的少一点罢了,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需要修行,否则,在尘埃的包围下会越来越脏!

否则就像道一样没法明确说了!只要你想传递什么明确的信息,那么就已经定了言说范围了,只有如此才可以说你说的是什么,才可以明白的交流,也就是说的分别相,也是俗人的生活日常

我们可以说各种“德”,可是“道”无边际,你说不了各种道!我们说的天道,人道……不过就是说的天德,人德罢了,因为人法天地,所以我们就把高于我们的天地当做我们暂时的目标了,这也没错,毕竟一般人都得一步一步来!其实,有的时候连天德与人德都算不上,只是说的人类智慧自以为是的思虑罢了

所以说,道德就是道理,最牛逼的人讲最大的道理,就是讲大道!次一等的人讲尽可能大的立场的德,比如说讲所谓的天地之道、人道!

更多的人只有把立场设立在家庭工作之间,他们也没能力讲太大的德,他们的心境支撑不起来,甚至有不少只考虑自己个人的!那些德就更小了,他们这些人存有的德就更加微乎其微了!

积德成道,无德不成道!德是积累的,你行多少,就积多少,你只会说,而不去践行,那么,你就除了自己这身体,就没啥了!

舌灿莲花,把神佛都能说闭嘴也没用,不能证明你修成了,只能说你知道点东西,不能说你有道,因为你知而不行,事实上等于未知的状态!

所以说我们想成就大道,那么就要像大海那样,收纳百川,以充自己的德!你能炼化的太极数量,就是你拥有的德,也表示你靠近大道距离的远近!当你炼化了这世上的所有,那么,你就算是登顶了!

所以道德就是道理,不讲理就是没道德!我看谁还说“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不讲理的家是缺德的,会遭报应的,虚假的微笑是埋葬你的臭水坑!还有人说“不要给女人讲道理”,那么我就知道了,不是你不讲道理,就是你老婆不讲理,或者是你俩都不讲理,所以整天都是为了那点破事打架!

一个好的家庭是听到道理的时候,再怎么不高兴也不能无理取闹,大不了你胡乱来句饭不好吃的同时踢一脚得了,没几个人会真的因此而生气的!

都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却没几个人知道“善”为何物的,往小了说就是局部的德,往大了说就是道!天天花里胡哨的,连自己作为人所本有的德都快赔光了,悲哀!

职业道德是什么

我们平时常会说“这个人道德优良高尚”或是“那个人道德很败坏”,一直以来我其实并不是很理解“道德”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直到我最近读了这篇文章,才大概明白了“道德”这个词的意义,才读一遍,理解得还不算透彻。这篇文章原文如下:

所谓道就是人所走的道路。但万事万物却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道对宇宙万物的包容广阔无边,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动静举止、言谈仪表,到漫无边际的宇宙、纤细的草籽内核,哪里没有道的存在呢!

道是这样的无所不在,但普通人并不能够真正了解它。人们只能了解它的某一个方面,比如:仁者体会到的是仁,智者体会到的是智。

天有昼夜四时的变化规律,这是天理自然之道;大地也按照四时节气生长荣枯,这是地利自然之道;人如果能够遵守世间的伦理道德,同时上顺天时、下察地利,就掌握了人事自然之道,就可以成就一切事情。

所谓德,就是人的所得,就是让世间万物各得其所,得到它所希望得到的。

有所求就是欲望,有欲望而不能实现,就不是德。可见所谓的“德”,就是“得”,就是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材,使世间的万事万物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而绝对不是据为己有的意思。也就是孔子所希望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境界。

但是欲望的实现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疯狂地没有原则地索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道德的人,尽管费尽心机,他的欲望终将落空,只有以道德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才能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君臣父子才会各尽其责、各得其位,鱼虫草木才能依从自然规律生息繁荣。只要遵从这样的法则,大欲求必有大成就,小欲求也有小成就,从自身的修养到万事万物,没有不能得到的。

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功德、最大的谋略!

反过来,如果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只追求个人的、眼前的蝇头小利,其结果则是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能成就。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道德是什么意思解释,道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