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了有退伍费吗,退伍了还算军婚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苗清莉来为大家解答退伍了有退伍费吗,退伍了还算军婚吗这个热门资讯。退伍了有退伍费吗,退伍了还算军婚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退伍了啥也不是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在部队时候,我总是“叱咤风云”,怎么也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
可退役后,我发现我这个“人物”说白了就是个“人名”。
离开了部队,真实的生活,是这样的。
文|剑客兰山
图|大唐
编辑|剑客XY
五年前,大家叫我“王参谋长”;而如今,人家叫我“老王头”……
说这话的,是已经自主的退役军官老王。服役的时候,他是单位的参谋长,大家见面都是参谋长长参谋长短的叫着,老王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后来,老王转业了,选择了自主择业。因为各种原因,他没有选择继续就业,只是在朋友开的一个小商店里做兼职,做着朝九晚五、没事可干的日子。
生活自然是比较安逸的,但是老王的心里却一直有些不痛快。原来退役后,他经常参加老单位战友组织的聚会。刚开始大家见了他,都尊称他为“王参谋长”或者“首长”,有事也愿意打电话了解咨询,坐的位置也往往都在主宾位置,很是客气。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大家对于自己的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王参谋长”变成了“王老兵”,从“首长”变成了“老哥”直至“老王头”,而打给自己的电话也越来越少,而聚会坐的位置,也逐渐往周边延伸,中间主宾的位置,留给了几个安置到政府部门,有这“长”那“主任”的退役战友……
虽然这变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老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老王有时也觉得有些世态炎凉,不过后来也想通了。毕竟退役后的战友聚会,不仅仅是一个交流感情、回忆军旅的平台,也是一个大家各取所需、资源交换的机会。自己一个普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既没有转业战友的平台和职务,也没有那些创业成功战友的实力和财力,说白了没啥利用价值,自然被边缘化也是正常的现象。
一次老王谈起自己的经与,说大家还记得大话西游中,牛夫人的那段话吗?其实就是自己以及很多战友的退役后现实的写照: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换旧人了,就叫人家牛夫人。
“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这样的表述其实很生动,也很现实。虽然很多战友没想过,也不承认,但是这却是我们很多人真正的退役生活。
比如老刘说,自己之前是单位的一支笔,是单位的笔杆子,单位所有的大材料、大任务都是自己负责的。结果没想到到单位后,虽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意向,也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但是单位领导却不管不问,安排的人感觉能力都不如自己,让自己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一种从“捧若上宾”到“视若无睹”的落差,和牛夫人的感觉不是很类似吗?
比如小张说,之前服役的时候,自己出门在外坐车、旅游、住宿等基本都是免费,让人感到很是自豪和幸福。但是退役后,却发现这些待遇基本都没有了,就算有也达不到原来的标准。甚至自己想到一些车站的军人候车室休息,也被工作人员告知自己不属于优待范围,不是军人了。这样的感觉让人有一种“人走茶凉”的感觉,和牛夫人的感觉很类似。
陈老兵说,自己服役时候在艰苦边远,工资福利很高,每个月可以给家里打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也让自己在家里感觉地位很高,家里人都把自己当作主心骨一样对待。
可是后来自己退役了,也安置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虽然工作稳定,但是工资收入却只有三四千的水平。由于自己的给家庭的贡献少了、力度降了,家里的很多需求自己都无法满足,家人多少都有些怨言。他自己说回来之后感觉自己的家庭地位逐步下降,已经没有了当初服役时候那般的高位,“我像不像牛夫人?之前服役时是家里的白月光,退役后就成了衣服上的白米粒,好现实呀!”
现实不?真现实。这样的落差,也让很多没有思想准备的战友在情感上受不了。一个战友说一次上级工作组检查,来的人竟然是自己曾经的下属。结果人家可不管曾经的关系,该是啥是啥,把自己狠狠“批评”了一阵,“这要是当年,他哪敢给我这样说话?可是现在人家是自己的上级,只能乖乖听着……”
当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白月光变成了白米粒,首长、领导也变成了老张老刘的时候,作为即将或者已经退役的我们,又该如何呢?既然这小甜甜的身份肯定是保不住了,那又该如何做一个优雅的牛夫人呢?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心态问题。这些现象,其实只是现役和退役在职务职级、身份地位、能力实力等方面的一种倒挂,是很多战友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导致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和误解。
想想,这又是大不了的事情。之前叫你团长主任,是因为你的职务,是对职务的尊重。而当退役后,职务没了,就只剩自己作为退役军人这个属性,叫你老王才是回归本质,水到渠成而已。
还有自己明明是大拿但是单位却当你是菜鸟的问题。也没啥想不通的,一个新人,一个还没被单位和领到熟悉的人,怎么可能立即把任务交给你,还是交给自己熟悉的人才放心。这里面,既有对能力不熟悉的问题,还有单位工作机制、人情世故等问题。所以没啥大不了,只要你有能力迟早都有发挥的空间。
至于那个战友所说的家庭地位等问题,其实建立的就是你的高工资上。当着基础条件失去的时候,自然附属的哪些待遇也就要消失或者降低。换做是你,你也是如此。
而这些变化,无论你想得通也好,想不通也罢,都是一个军人退役后面临新环境、新情况、新单位后的必然反映和结果。如果现役和退役时一个样,反而不正常了。
有想不通、看不惯的,自然也有无缝连接,乐在其中的。比如逐月的大军,退役后应聘到了一家公司工作,一个普通的岗位。结果上班之后他发现,公司的负责人竟然是老单位的一个军士。这样的反差,大军看得很开。服役时候你是军官他是士兵,因为这是工作;退役后他是老板自己是员工,因为这是生活,“自己的兵干得好,自己也光荣,不挺好的吗?”
笔者知道,一些战友之所以很在乎这样的变化,很希望现役退役没有落差,其实还是军人的这份尊崇太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了。当军人的待遇越来越好,工作的获得感越来越足,社会对于军人的尊崇成色越来越到位的情况下,相信大家都会习惯了这种方式和状态,猛然间发现这种生活状态和方式减弱了、取消了,自然就有些习惯不了、准备不足了,也就有了小甜甜变成牛夫人的感觉了。
其实不管是牛夫人还是小甜甜,你还是你,没啥大不了的。也许牛夫人,才是我们退役后应有的状态。再或许,牛夫人,不也是我们本色的身份吗?
当然,笔者还是要给即将或者已经退役的战友提个建议:
一是要端正心态,退役没啥大不了的,就算有变化落差也是合理正常的。如果你服役时候是团首长,不可能你退役后还以首长的属性去要求大家。也许老王、老张这样的普通身份,才是退役后我们的正确位置。
二是要理性对待。就是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变化,多看自己的收获,不要总盯着自己失去什么。比如你觉得家庭地位下降了,但是你没发现你可以天天回家、陪伴家人了?比如你觉得社会轻视自己了,其实你没发现只不过换了一个方式和标准去保障了?
三是借力用力。比如国家给大家设置了一些适应期,组织了适应性培训,就是要给大家一个缓冲的过程。一些地方还组织了心理疏导等服务,大家可以借力用力,让自己更好适应退役生活。
四是科学处置。比如转移法,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这种焦虑就少了。再或者找到人生新的发力点,用新的成绩赢得大家的尊重。再或者一些战友觉得得不到重视,其实放一放或许更好,为将来打基础。
退伍了还能二次入伍吗
“很庆幸
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
火箭军某部举行
2025年春季退役士兵向军旗告别仪式
为即将踏上归程的战友们送上祝福
“向军旗,敬礼!”
身披绶带、胸戴红花的退役士兵们
饱含深情向军旗敬礼
随着退役命令的宣读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耳畔响起
退役士兵眼含泪花
心中的不舍涌上心头
该部为退役士兵
卸下帽徽、领花等标志服饰
摘下军衔后
他们将正式告别军营
奔向新的征程
“无论走到哪里
我都记着自己的身份!”
退役士兵代表
诉说军旅生涯的点滴
承诺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即将退出现役……”
军旗下,退役士兵们
高举右拳庄严宣誓
许下“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祝愿退役老兵们
一路坦途、一路繁花
写下新的传奇篇章
作者:王宝玺、程鹏、曹书丽雅
退伍了还能再回部队吗
①找工作
②去旅游
③考公考编
④继续学业
⑤学习技能
⑥陪伴家人
⑦创业
⑧求婚
退伍了还有军籍吗
“退役”和“退伍”这两个词,乍一听好像差不多,都是军人离开部队的意思,生活中也经常有人把它们混着用。
但实际上,这俩词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区别大了去了。
要是不搞清楚其中的门道,随便乱说一通,内行人听了估计得笑掉大牙。
要弄清楚“退役”和“退伍”是不是一样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先看看它们到底啥意思。
退伍,全称是“退出现役并复员退伍”,一般是指义务兵在服完规定的兵役期限后,离开部队回到地方生活。
说白了,就是当兵的日子到期了,收拾行李回家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在中国,义务兵的服役时间通常是两年,满了两年就可以退伍。当然,这两年要是表现好,也可以申请转士官,继续留在部队干,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退伍。
退役,全称是“退出现役”,这个词的范围比退伍广得多。
它包括所有军人——不管是义务兵、士官还是军官——在达到一定条件后离开部队的情况。
退役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服役期满了,也可能是身体不行了,或者年纪大了必须走人。退役后,军人的身份和待遇会根据服役时间、军衔等情况有所不同。
从定义上看,退伍其实是退役的一种特殊情况,主要针对义务兵。
而退役是个大框框,把所有离开现役的军人都装进去了。所以,退伍是退役的一部分,但退役不全是退伍。
退伍和退役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它们适用的对象上。
退伍主要是给义务兵用的,义务兵就是按照《兵役法》,适龄青年得去当兵,服一定时间的兵役,在中国通常是两年。
两年一到,义务兵就可以退伍,回到老家或者自己想去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当然,如果有人想继续干,也可以申请转士官,但这就不叫退伍了。
退役的范围就大了去了,不光包括义务兵,还包括士官和军官。
士官和军官是职业军人,他们不像义务兵那样干两年就走人,而是长期在部队服役。
士官的服役时间一般从3年到30年不等,军官可能更长,有的甚至干到五六十岁才退役。退役的条件也比退伍复杂,比如年龄到了、身体原因、或者部队精简裁员啥的。
举个例子,小张是义务兵,服役两年后回老家了,他可以说“我退伍了”。
小李是士官,干了10年后因为身体原因离开部队,他得说“我退役了”。
小王是军官,干了30年到年龄上限才走,他也得说“我退役了”。
所以,退伍多半是义务兵的事儿,退役则是所有军人的通用说法。
除了适用对象,退伍和退役在法律上也有不一样的含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义务兵服役期满后,必须退出现役,也就是退伍。
退伍后,他们的军人身份就没了,变成普通老百姓,享受一些退伍军人的基本待遇,比如退伍费啥的。法律对退伍的规定比较简单,就是“两年满了,走人吧”。
退役在法律上的概念就广多了,它涵盖了所有军人的退出现役行为,不光是义务兵,还有士官和军官。
退役的条件和程序比退伍复杂,根据《兵役法》和相关政策,退役军人的待遇跟服役年限、军衔、立功情况挂钩。
退伍军人(也就是退伍的义务兵)离开部队后,国家会发一笔退伍费,然后基本上就靠自己找工作了,国家会给点就业支持,但不会直接安排岗位。
而退役军人里的士官和军官,情况就不一样了。服役时间长的,退役时可能由国家安排工作,或者选择自主择业拿一笔退役金。
特别是那些军衔高、功劳大的军官,退役后的保障会更全面。
退伍和退役的区别还不止于法律定义,社会待遇和福利上也有挺大差距。
退伍军人,也就是退伍的义务兵,离开部队后能享受一些基本待遇,根据服役年限和地方政策,拿一笔钱,少则几千,多则一两万。
国家有政策帮忙找工作,比如优先就业、免费技能培训。教育上可能有加分,医疗上有些地方有补贴。
退役军人里的士官和军官,尤其是干得久的,待遇就丰富多了,服役满一定年限的,可以由国家分配工作,或者选自主择业拿退役金。
退役后还能享受军队医院的医疗服务,有的甚至终身有效。军队有住房补贴或公积金,退役后住房问题不用太发愁。子女上学、配偶就业,国家也会给些优待。
拿个例子说,一个义务兵退伍后,可能拿几千块退伍费,自己找工作租房子,日子过得紧巴巴。
而一个干了20年的军官退役,可能有几十万退役金,国家安排个事业单位岗位,住房医疗都不用愁。这种差距不是因为国家偏心,而是因为服役时间和贡献的差别。
退伍和退役在历史和文化上,也有不同的味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军人是保家卫国的象征,地位很高。退伍主要跟义务兵挂钩,强调的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责任感。退伍军人虽然只干了两年,但也是为国家出力的人,社会上对他们有一定的尊重。
退役更多跟职业军人联系在一起,这些人把青春甚至一生献给了部队,贡献更大。退役军人在社会上的荣誉感更强,尤其是那些军衔高、立过功的,常常被当成英雄看待。
在一些正式场合,退役军人的身份会让人肃然起敬。
看看国外,比如美国,退役军人(Veterans)地位更高,每年11月11日还有个“退役军人节”,全国放假纪念,表彰他们为国家的付出。
相比之下,中国的退伍和退役虽然也有荣誉感,但文化氛围还没到那种程度。
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兵役制度和退役政策也在变。
未来,退伍和退役的区别可能会更明显,待遇差距也可能拉大。
职业军人比例增加,退役军人的保障会更完善,比如医疗、住房啥的。
而退伍军人还是以义务兵为主,国家可能会加大就业支持力度。
社会对退役军人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他们的地位和荣誉感会更强。
未来,退役军人可能会在各行各业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退伍季:向军旗和战鹰,敬上最后一个军礼》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退伍了有退伍费吗,退伍了还算军婚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