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肇事者报警后离开是逃逸吗2025,肇事逃逸怎么报案

交通事故 编辑:朱阳

一、如果肇事者报警后离开是逃逸吗2025,如果肇事者报警后离开是逃逸吗

肇事者报警后离开可能构成逃逸,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来定夺。如果肇事者离开具有正当理由,并且具有离开必要性,则不构成逃逸;反之,则构成逃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处理交通事故逃逸行为。

法律分析

如果肇事者报警后离开,则可能构成逃逸。不过,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来定夺。

对于肇事者离开的目的和理由,公安机关会调查肇事者离开现场的必要性。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或者有正当理由但是并非紧急事由,肇事者借故离开没有履行业务的,则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嫌疑,应当认定为逃逸。

相反地,具有正当理由,并且具有离开必要性的话,比如,为了抢救伤者必须去医院、为了筹措医疗费而必须要暂时离开、人身安全受到迫害不得已而离开或者必须去医院救治而未报警等候处理的,则应当认定不构成逃逸。

二、法律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者逃逸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1. 罚款:肇事者逃逸属于交通事故后逃逸,会受到罚款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处罚。

2. 扣留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肇事者的机动车,并通知其家属或者所属单位将其车辆送交。

3. 吊销驾驶证:如果肇事者具有A1、A2、A3准驾车型,且无其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对其驾驶证记满12分,并吊销其驾驶证。

4. 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对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A1、A2、A3准驾车型驾驶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5. 民事赔偿:受害人家属可以要求肇事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

6. 行政拘留:如果肇事者逃逸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找到其藏匿地点,可以依法对其进行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7. 纳入信用档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将肇事者逃逸情况纳入信用档案,对其进行联合惩戒。

8. 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肇事者逃逸后,经调查属实,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总之,肇事者报警后离开会面临罚款、扣留机动车、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民事赔偿、行政拘留、纳入信用档案以及追究刑事责任等多重法律后果。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肇事者应尽快归案。

结语

无论肇事者是否有正当理由离开现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都会对其进行调查。如果肇事者离开没有履行其义务,或者离开没有正当理由,或者离开没有必要性的紧急事由,则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嫌疑,应当认定为逃逸。但如果肇事者具有正当理由,并且具有离开必要性的话,则不构成逃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并对肇事者进行相应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二、肇事逃逸怎么报案

一、肇事逃逸怎么报案1、交通肇事者逃逸,先拨打110报警,并通过以下方式处理:(1)拨打120让医疗救助人员赶到现场稳定自己的伤情,自己不能实施这些行为的,应尽可能的争取他人帮助;(2)保留事故现场证据,交警部门赶到后,积极配合交警对事故现场的勘查与检验,尽可能多的提供逃逸车辆的信息,好让交警根据线索尽快的找到逃逸车辆和逃逸司机;(3)静待案件的侦破。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二、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如下:1、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三、交通事故离开现场后报警算逃逸吗

不算。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定性标准,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一、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倒车碰到别人车走掉了违法吗

倒车碰到别人车走掉了,属于交通肇事逃逸,是违法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肇事车辆离开现场多远算逃逸

一、肇事车辆离开现场多远算逃逸1、开出多少米算肇事逃逸,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在人和车同时离开现场的情况下,就已经构成了肇事逃逸,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和认定。2、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二)“深度调查”,是指以有效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并提出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三)“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是指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重新检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的。(四)“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五)本规定所称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六)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七)“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八)“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九)“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二、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是什么1、终生禁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责任加重,将民事案件变为刑事案件。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只承担同等责任、次要责任甚至是无责任,但如果因为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根据上述规定,将会推定肇事司机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3、刑事责任升级,三年以下变三年以上甚至更高。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刑期上升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3、保险公司拒赔,逃逸司机承担巨额赔偿。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但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按《保险合同》约定,肇事者逃逸是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在交强险的承保范围内对被害人进行赔偿是没有异议的,但超出部分保险公司是否赔偿存在争议。所以,逃逸司机将面临高额赔偿。

五、什么情况算肇事逃逸

法律分析: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六、报警后离开现场与肇事逃逸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报警后离开现场与肇事逃逸的区别是,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肇事者报警后逃离现场是指在事故现场因害怕遭到被害人家属的殴打而逃离现场,主观上并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事后主动归案,这样的行为不能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论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如果肇事者报警后离开是逃逸吗怎么处理

如果肇事者报警后离开是逃逸吗

肇事者在报警后才回来算逃逸吗

肇事报警后离开属于肇事逃逸吗?

肇事者报警后离开现场

肇事后报警离开现场算逃逸

肇事报警对方走了怎么办

肇事报警后车主跑了

报警了还算肇事逃逸吗

报警了肇事逃逸能私了吗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如果肇事者报警后离开是逃逸吗,肇事后报警离开现场算逃逸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