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议管辖的概念
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者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者发生之后,以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约定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协议管辖的法理依据在于民事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
二、协议管辖的效力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是关于协议管辖的规定。法律表明,协议管辖虽是当事人对诉讼管辖这一基本诉讼权利的约束与放弃,但也要受到法律限制,不能任意协议管辖法院。据此规定,协议管辖效力的判断应考虑以下因素:
1、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案件,包括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2、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
3、可选择的法院范围限定于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双方产生纠纷一方起诉时必须是确定的法院;
4、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满足以上条件的为有效的协议管辖,否则无效。
三、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九条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书面协议,包括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或者诉讼前以书面形式达成的选择管辖的协议。
第三十条 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管辖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一条 经营者使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管辖协议,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主张管辖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二条 管辖协议约定由一方当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协议签订后当事人住所地变更的,由签订管辖协议时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合同转让的,合同的管辖协议对合同受让人有效,但转让时受让人不知道有管辖协议,或者转让协议另有约定且原合同相对人同意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因同居或者在解除婚姻、收养关系后发生财产争议,协议管辖的,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确定管辖。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协议管辖是否一定有效呢
●协议管辖的要求
●协议管辖的解释
●协议管辖须符合哪些条件?
●协议管辖是什么
●协议管辖的适用范围
●协议管辖的法律依据
●协议管辖应符合哪些条件
●协议管辖的要求
●协议管辖应具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