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县简介,沙河县委书记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尤夏艺

沙河县简介,沙河县委书记

大家好,由投稿人尤夏艺来为大家解答沙河县简介,沙河县委书记这个热门资讯。沙河县简介,沙河县委书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沙河县属于哪个市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辖代管县级市,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过渡带。东邻南和区,西接山西省左权县,北连信都区,南界邯郸永年区。总面积858平方公里,人口约48万,是晋冀咽喉要地、太行山前的生态与工业重镇。沙河以“山城相依、绿玻辉映”为特色,既是千年古邑,又是“中国玻璃产业之都”,在历史与创新的碰撞中绽放独特光芒。

历史脉络:山河形胜与人文荟萃

沙河之名始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因境内沙河(古称湡水)贯穿而得名。春秋属晋,战国归赵,汉代设襄国县,隋唐置龙冈县,宋代始称沙河。这片土地承载着多元文明印记:

- 冶铁重镇:汉代起,沙河依托铁矿资源成为冶铁中心,境内綦阳村汉代冶铁遗址出土铁范,印证“百炼成钢”的古代工业文明。

- 名相故里:唐代贤相宋璟出生于此,其“刚正不阿、振兴纲纪”的治国精神影响深远,现存宋璟碑(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丹)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红色热土: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在此建立根据地,范子侠将军殉国于沙河柴关,太行山间留存多处抗战遗址。

文化瑰宝:匠心传承与非遗璀璨

沙河文化融合太行山的雄浑与平原的灵秀:

- 沙河藤牌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明末的古代战场阵法,以藤牌为盾、短刀为攻,集武术、舞蹈、兵法于一体,被誉为“活态军事教科书”。

- 四匹缯布:省级非遗技艺,传承汉代织造工艺,以四页综框织出几何纹土布,色彩艳丽如“地上彩虹”,曾是明清宫廷贡品。

- 宋璟文化:以“唐室砥柱”宋璟为核心的历史名人文化,衍生出廉政教育、碑刻艺术、诗词传颂等文化符号。

- 太行山歌:原生态民歌体系,高亢嘹亮的《开花调》《夯歌》唱响山民生活智慧,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经济图景:玻璃王国与多元共荣

- 玻璃之都: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加工基地,占全国平板玻璃产量20%,形成原片、深加工、设备制造全产业链,拥有迎新、长城等龙头企业,产品涵盖Low-E玻璃、光伏玻璃等高端品类,获“中国玻璃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 新材料崛起:发展超薄电子玻璃、微晶玻璃等新材料产业,建设省级玻璃技术研究院,推动“沙河智造”走向全球。

- 绿色矿业:依托丰富石灰岩、白云岩资源,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全国领先。

- 现代农业:太行山薄皮核桃、红薯粉条、红石沟生态农场成为地理标志品牌,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旅游胜地:山水人文的诗意栖居

- 北武当山:道教名山,主峰老爷顶海拔1437米,现存明清碑刻、真武庙群,云海奇观与险峰栈道构成“太行小华山”胜景。

- 秦王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湖面蜿蜒20公里,两岸丹崖碧水,传为李世民屯兵之地,有“太行三峡”之美誉。

- 王硇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红石砌就的明清石楼群依山而建,古街巷、地道网保存完整,被誉为“太行川寨”。

- 红石沟生态园:万亩生态田园综合体,集采摘、研学、温泉于一体,四季花海与玻璃栈道吸引京津冀游客。

沙河市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玻璃产业集群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从汉代铁花飞溅到现代玻璃流光,从太行烽火岁月到生态文旅新篇,沙河正以“透明世界”的产业魅力与“绿水青山”的生态底气,书写着太行东麓的崛起传奇,成为燕赵大地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沙河县是哪个省的城市

邢台市沙河县

刘水龙

资料来源:《沙河县志》、《河北通志》、《沙河县地名资料汇编》

一、沙河县概况

沙河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东邻永年、东北邻南和、北邻邢台市区、西和西北邻邢台县、西南邻武安县、南邻永年。沙河横贯全境,故得县名。

秦始皇时,沙河县域属信都县。项羽改信都县为襄国县。589年,襄国县更名为龙岗县。596年,龙岗县南部析置出沙河县。

618年,发现沙河县西部汤山(今朱庄水库南侧)下有温泉可治病,故将沙河县提升一级为温州;四年后,又废州为县,县名变更为温阳县。五代时又复名为沙河县。1958年与邢台市区、邢台县合并为邢台县;1961年沙河县又从邢台县分立出来。

1968年,沙河县政府由城关镇迁驻褡裢镇。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太行山区,山高谷深、群峰林立,老爷山(小武当山)顶峰海拔1430米;中部为太行山麓谷地,矿藏丰富,水位深;东部为海河流域平原,地势平坦,海拔70米以下。

境内主要河流是沙河。沙河,沙多害重,故名。

沙河,也称澧河,《说文解字》、《水经注》、《汉书》称湡yú河。属子牙河水系,发源于太行山东麓,在沙河县西部山区石盆村西汇成河体,蜿蜒东流,在留村乡郭龙庄村东出沙河县境,过南和县,入任县大陆泽。

沙河自西而东、横贯沙河全县,流经蝉房、温家沟、渡口、孔庄、樊下曹、綦村、大油村、东户村、城关、褡裢、留村、高村、青介等13个乡。习惯上,城关乡以西称沙河,以东称澧河。

二、原渡口公社

1、蝉房乡

乡政府驻蝉房村。过去,蝉房村东的石岩下有一个水池,池中多蟾(三条腿),故名蟾房。后谐音讹变为蝉房。1958年,蝉房乡域为渡口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从渡口公社析置出蝉房公社。

蝉房乡地处沙河县西部太行山区,峰峦层叠、山势险要,是革命根据地。1937年11月,蝉房村曾是沙河县第一届抗日政府所在地。朱德曾在蝉房居住过,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后勤部供给处也曾设此。

乡域内多条山溪汇合于石盆村后东流,称之为沙河。乡域东南方有老爷山(海拔1437.3米)、西南方有和尚山(海拔973米)、正西方有五指山(1281.9米)、西北方有大寨山(1282.1米)。 老爷山上有真武老爷庙、石碑等。

2、温家沟乡

1958年,乡域是渡口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从渡口公社析置出侯峪公社,驻侯峪村。1978年,东石岭水库建成后,侯峪村被淹没,侯峪公社机关被迫迁走,迁到温家沟村。1982年,侯峪公社更名为温家沟公社。

乡域地处太行山区,位于老爷山和奶奶顶山之间,中间沙河自西北的蝉房乡曲折东南流,进入渡口乡境内,形成了走廊般的一条大川。乡域东部的西寨山海拔972米。

乡域为抗日根据地,沙河县抗日政府曾在本乡水磨头、前渐寺、王茜等村居住。

(1)、东石岭水库

位于温家沟乡东石岭村(该村已废弃)东,故名东石岭水库,又名秦王湖。1969年11月始建,1979年主体竣工。在南澧河(即沙河)上游,水库控制面积169平方公里。

明永乐二年(1404年),石起源率其四个儿子从山西洪洞迁至沙河河畔石头山岭之下建庄,分为东西两处,分称东石岭、西石岭。因修建东石岭水库,两村属淹没区,故西石岭搬迁至新城乡政府东南2公里处,另立新村,仍名石岭村;东石岭大部分村民东迁至赞善乡,另建新村,名新石岭村;剩下的东石岭村民将房舍上移至东石岭水库以东、沙河北坡上公路(329省道)两侧,仍名石岭村,属渡口乡。

3、渡口乡

乡政府驻渡口村。全乡是一个深山区,主要山峰有东五指山、马鞍山。沙河从西部的石岭村南边入境,沿山川东流,在八里庙出境。寺庄东北有一漆泉寺,修于唐朝,古寺前有一四季常流的清泉。

1969年动工、1978年建成的东石岭水库改变了全乡面貌。东石岭干渠蛇曲于全乡,全乡境内有隧洞7个、渡槽6个,远近闻名的太行渡槽(长110米、拱高53米)即在渡口村东侧。

我国剧作家乔羽曾于合作化时期在渡口村深入生活居住过4年之久,创作了《花开满山头》作品,满怀豪情地写出了《沙河我的家》等歌词。

4、樊下曹乡

东邻綦村、白塔乡,南邻刘石岗乡,西邻渡口、孔庄乡。1958年为渡口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从渡口公社析置出秦庄公社,机关驻秦庄村。1982年,秦庄公社机关迁驻樊下曹村,遂更名为樊下曹公社。

5、孔庄乡

乡政府驻孔庄村。1958年,乡域是渡口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从渡口公社析置出孔庄公社。

乡域西部为深山区,有假家坪、石老婆寨、黄龙坡山;东部为浅山区。沙河自西北部入境,曲折南下,沿乡域东界出境。邢台地区最大水库朱庄水库位于本乡朱庄村正西,朱庄水库南干渠横贯全乡。

乡域是抗日根据地,日寇1938年在孔庄村东屠杀300多名群众,制造了“三一一”惨案。

孔庄乡今已并入綦村乡。

(1)、朱庄水库

位于孔庄乡朱庄村西,故名朱庄水库。始建于1971年10月,1979年主体竣工,1981年全部竣工。以防洪灌溉为主、发电为辅的水利工程,由溢流坝、非溢流坝、消力池、泄洪洞、放水洞、发电洞、电站、南干渠、北干渠组成。朱庄水库控制南澧河(即沙河)122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

库区山水秀丽、诗情画意,舟驰鱼跃、碧波粼粼。库区还有温泉,建有疗养院一座。

三、原沙河城公社

1、东户村乡

东邻城关乡,西北邻邢台市西北留乡,南隔沙河望淮庄乡、大油村乡。1958年,为沙河城公社一部分,1961年从沙河城公社析置出洛阳公社,驻洛阳村。因洛阳村偏西,1967年公社机关搬到东户村。1981年洛阳公社更名为东户村公社。

乡域地处平原,为半沙砾土质,西部沙多于土。沙河自乡域西南部入境,沿乡域南界蜿蜒蛇形,至乡域东南方出境。

乡域内有宋璟墓,颜真卿撰文并书写宋璟神道碑,保存完好。明代在宋璟墓址建了宋文贞公祠。清乾隆帝南巡过此,写诗曰“驿路秋风度古襄,丛祠遥见柏莹旁”。

洛阳村西,生产洛阳马场梨。明崇祯帝太监王承恩曾在此放马,故名马场。清道光21年,沙河县知县鲁杰在洛阳梨花诗序中,考河南洛阳梨花开时,人多携酒树下,为梨花洗妆,将这一风速传至洛阳村,云:“梨花本数洛阳芳,此地居然号洛阳,一路风香三十里,也应载酒洗春妆。”

2、留村乡

乡政府驻留村村,位于沙河县东北部。乡域1958年为沙河城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从沙河城公社析置出留村公社。

南部沙河流域是呈带状分布的沙滩,东南部是沙河故道。

(1)、邢台汽车厂

原为留村农场的一个工业中队,1970年开始改装汽车,当时没有厂房设备,全是手工操作。1972年建厂,1975年定名邢台地区汽车改装厂,隶属邢台地区公安局。1980年5月划归邢台地区机械局,1981年元月改称河北省邢台汽车厂。

厂房分为扳金、机加工、总装、冲压四个车间,有切削机床、冲剪机床、电器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生产的产品有旅行车、救护车、勘察车、邮政车、电视录像车、客货两用车。

3、青介乡

位于沙河县东北部,是邢台、南河、沙河三县交界处。东邻南和县河郭乡、西里乡,西邻城关乡,北邻邢台县王快乡,南邻留村乡。

1958年,为沙河城公社(城关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从沙河城公社析置出青介公社,驻青介村。

4、城关乡

西邻东户村乡,南邻淮庄乡,东邻青介乡、留村乡,北邻邢台市南康庄乡。1958年,城关公社驻地设在沙河县旧县城里,故名城关公社。1980年代改建为城关乡。今改建为沙河城镇。

古称“赵北之咽喉、襄南之藩蔽”。

乡域西部京广铁路贯穿,南部 沙河环抱,北部 洛泉河迤流。

梅花亭,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原册井公社

1、柴关乡

东邻高庄乡,南邻通源井乡,西邻武安县,北邻温家沟乡。1958年乡域为册井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从册井公社析置出温家园公社,机关驻温家园村。因温家园村偏僻,为了管理方便,公社机关迁驻柴关村,并更名为柴关公社。

乡域是深山区,4个大队坐落在山顶垴nǎo头,6个大队在山沟,2个大队在山川沿岸。

2、高庄乡

东北邻渡口乡,东南邻册井乡,南邻通源井乡,西邻柴关乡。1958年乡域是册井公社一部分;1961年从册井公社析置出来,成立高庄公社,驻高庄村。

3、通源井乡

东邻册井乡,南邻武安县,西邻柴关乡,北邻高庄乡。1958年时册井公社一部分;1961年析置出通源井公社,机关驻通源井村。

乡域西部有张官寨、照广寨等高山,东部为起伏绵亘的山岗。马河自西向东流过乡域北部边缘。小清河也流经乡域。

4、册井乡

东邻刘石岗乡、显德汪乡,西邻通源井乡,北邻高庄乡、渡口乡,南邻武安县矿山乡。1958年,册井公社成立,驻册井村。

乡域西高东低,为浅山区。南部边陲自西而东有美鬼寨(又名美龟寨、大寨)、二寨、三寨3座山,铁矿资源丰富,1982年储量400多万吨。沙河县在三寨山建有铁矿,1982年开采量达24万吨。

马河自乡域西北部入境,曲折迂回至乡域东南部出境。小清河发源于西邻通源井乡北盆水村,自册井乡域西南部入境,自西而东蜿蜒蛇行于册井乡域东南部注入马河。

5、显德汪乡

东邻白塔乡,北邻刘石岗乡,西邻册井乡,南邻武安县邑城乡、矿山乡。1958年是册井公社一部分;1961年析置出显德汪公社,机关驻显德汪村。

乡域西北高、东南低,坎坷不平。西有行龙山,海拔300米。栾卸河自乡域西北入境,在乡域东南出境。

乡域蕴藏丰富的优质煤,矿井星布,省煤建四处和马万水工程队久住本乡。

五、原褡裢公社

1、褡裢镇

褡裢镇位于沙河县东南部,是县政府驻地。褡裢镇驻褡裢店村。明嘉靖年间,褡裢店村名南中铺,因此地手工业发达,尤其以织卖线褡裢的店铺出名,遂有褡裢店之称。褡裢是一种中间开口而两端装东西的口袋,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

1958年成立褡裢公社,驻褡裢店村。1968年沙河县委县政府从沙河故城迁此。1971年以来,冶金部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矿建二建公司、矿建机修厂、矿建地质队、马万水工程队、汽车六队、地区建安公司等单位在褡裢店建厂、建基地,使褡裢店迅速发展起来。1979年褡裢公社改建为褡裢镇。

京广铁路与沙河县矿山铁路支线在此交汇。

(1)、第20冶

冶金工业部第20冶金建设公司,简称20冶,前身是天津冶金建设公司,后来搬往涉县,1973年更名为20冶。1971年20冶开始在沙河县褡裢村东北1公里处建设基地。20冶下设18个子公司:一、二、三土建公司,金结安装公司、机运公司、机械化公司、机装公司、电装公司、生产服务公司、生活服务公司、混凝土预制构件厂、金属制品厂、施工机械修理厂、运输处、物资处、动力站、教育处等。

2、淮庄乡

东邻留村乡,西邻赞善、大油村乡,南邻褡裢镇,北隔沙河望城关乡。1958年为褡裢公社一部分;1961析置出淮庄公社,机关驻淮庄村。

3、高村乡

东南邻永年县高岳乡、刘固乡,东北邻南和县三思乡,北隔沙河邻留村乡,西邻褡裢镇。1958年为褡裢公社一部分;1961年析置出高村公社,机关驻高村村。

地处海河流域平原,沙多。

4、赞善乡

东邻褡裢镇,南邻永年县西羊城(西阳城)乡,西邻北掌乡,北邻大油村乡、淮庄乡。1958年,为褡裢公社一部分;1961年析置出赞善公社,机关驻赞善村。

赞善公社原辖10个自然村,因修建朱庄和东石岭水库,岳山头于1974年从孔庄公社迁来,改名为岳坪;东石岭、侯峪分别于1974、1979年自侯峪公社(温家沟公社)搬入,东石岭改名为新石岭,侯峪改名为东侯峪。

沙河擦着乡域北部边缘自西向东蜿蜒而过。一条小河自乡域西南部入境,曲折东行,至乡域东北部呈扇面形铺开、散入沙河。

六、原新城公社

1、大油村乡

乡政府驻大油村。东邻淮庄乡,南邻赞善、北掌、西葛泉乡,西邻綦村乡,北隔沙河望东户村乡、邢台县羊范乡。

1958年,是新城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由新城公社析置大油村公社。

乡域地势南高北低。一道丘陵自西而东横贯于南部,沙河曲折东行于北部,南北窄的带状平原在中部。

2、西葛泉乡

东、北邻大油村乡,南邻新城、白塔乡,西邻綦村乡。1961年,将大油村公社的王岗、水涧、东葛泉、西葛泉4个大队,綦村公社的柳沟大队,新城公社的王窑、上申庄2个大队,组成西葛泉公社,机关驻西葛泉村。

乡域地处太行山麓谷地,土壤由红粘土、红卵石混合而成,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有煤、石灰石、铁矿等矿藏。

3、刘石岗乡

东邻白塔乡,北邻渡口乡,西邻册井乡,南邻显德汪乡。1958年是新城公社一部分,1961年析置出刘石岗公社,机关驻刘石岗村。

乡域地处山麓谷地。

4、白塔乡

东邻新城乡,西邻显德汪、樊下曹、刘石岗乡,北邻綦村乡。1958年为新城公社一部分;1961年析置出白塔公社,机关驻白塔村。

乡域西高东低,有3条小河在章村南边汇合,蜿蜒东去,从乡域东南方出境。

乡域无烟煤蕴藏量丰富,有章村煤矿(属邢台矿务局管辖)、2个县办煤矿2个、20多处乡办村办煤矿。

矿山铁路支线从褡裢镇起始,向西经过赞善、新城、章村东南、权村,进入武安县最终到达矿山乡矿山村,在权村设有1座简易火车站。章村綦村铁路专线从章村东南的矿山铁路支线起始,经过章村、西郝庄,到达綦村。

5、新城乡

乡政府驻新城村南端。新城村在明孝宗弘治之前,名小屯村。弘治四年(1491年),沙河县城遭水灾,县政府迁居此地后改名为新城。1946—1947年中共沙河县委县政府曾在本乡后河、三王、新城3个村居住。1958年,成立新城公社,辖12个自然村。1973年因逐渐朱庄、东石岭水库,“炉洞”从孔庄公社迁入,更名为“胜利”;“西石岭”从侯峪公社迁入,更名为“石岭”。

乡域西部延北横卧一道山岭,叫北岭;东北部有凤凰山;东南部有郭界山、马鞍山;西南部有黄姑山。

一条无名季节河自乡域西南部的白塔入境,曲折东南流出境。

矿山铁路支线东西向穿越乡域全境。

6、北掌乡

北邻大油村乡,东邻赞善乡,南邻永年县西羊城乡,西隔凤凰山-郭界山邻新城乡。1958年为新城公社一部分;1961年析置北掌公社,机关驻北掌村。

乡域地处山岗,地势西高东低。

七、綦村乡

乡政府驻綦村村。1958年,属新城公社綦村管理区,下辖10个大队。1961年,綦村等7个村划归邢台市新城矿区公社,其余村(大队)组建为岗冶管理区。1961年夏,沙河县从邢台县析出,建立綦村公社,管辖如今的10个大队。

乡域处于丘陵地带,北面有季节性河流沙河,呈带状东去。乡域内较大的山有黑山(水成岩,海拔339.8米)、寺山(火成岩,海拔266米)、狼牙山(火成岩,海拔235米)。

乡域南部,地下铁矿石藏量丰富,西毛村东1公里有优质石灰石。

1、綦村铁矿

綦村一带素称漫步铁冶都,东汉时在綦阳(跟綦村紧挨着)建铁冶镇,宋朝时在綦阳建铁冶司。

綦村铁矿始建于1958年6月。矿床属于接触交待型,品种47%,含硫量0.16—0.5%,含磷0.06—0.07%。以綦村为中心,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8个矿体,1981年数据总储量1500万吨。 有3个露天采区(龟山、坡山、西郝庄),2个井下采区(寺山、綦阳)。

从章村变电所通往綦村矿,架设有2条高压输电线路。

綦村铁矿原由邯郸采矿公司领导,后改由河北省冶金局领导,继而改为邯邢矿山管理局领导。

2、綦村村

綦村村是綦村乡政府驻地。地处太行山麓谷地,地势起伏大,有明显的坡度。河北省著名的铁矿----綦村铁矿就建在该村。该村汉魏时期属綦阳镇。清康熙七年山洪暴发,将綦阳镇淹没,后来在紧挨着其的北侧又形成了一个村落,起名綦村。

綦的含义是青黑色,战国时期在此冶炼钢铁,今村周围还遗留着当时冶炼钢铁的痕迹。

3、綦阳村

在綦村乡政府西北300米处。1982年时人口只有545人,耕地616亩,以种植粮食为主。

《沙河县志》载,汉魏时,冶铁司在此冶炼铁;此村又坐落在山南。綦的含义是青黑色,阳的含义是山的南边,故名綦阳。

4、后坡

位于綦村乡政府西北,1982年时612人,耕地1714亩,以种植粮食为主。地处太行山麓谷地,起伏较大,水源不足、不利于耕作。

明初,李姓父子由沙河县留村迁此,此地坐落在綦阳村后面的一块高坡之上,故名后坡村。

5、岗冶

明朝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在此山岗上冶炼铁,故名。

此村是百度老板、北大信息管理学院1987级本科生李彦宏的故乡。李彦宏祖父李正春(双保)民国时逃荒到山西,李彦宏1968年出生在山西省阳泉市兵工厂(晋东化工厂)。

6、赵册

1982年时人口853人,耕地1741亩,以种植粮食为主。地处太行山麓谷地,属沙石土质。

7、西毛

1982年时2046人,耕地3215亩,以种植粮食为主,土质较好。

这里铁矿石储量丰富,是个天然宝库。东有优质石灰石矿,也是冶炼钢铁不可缺少的原料。

明代山西洪洞县移民迁此定居时,该地有汉朝大臣毛延寿的坟地,故名毛村。为区别东毛村,更名为西毛村。

8、苏庄

地处沙河(河流)南岸。明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苏姓人家,在此定居,居西的叫西苏庄,居东的叫东苏庄。

9、张峪

位于綦村乡政府西北部的一个山峪里,水利条件差。明初,张姓兄弟仨因家贫被迫从朱庄村迁此开荒种地、建村,因此地处于深凹沟峪,故名张峪村。

10、西九家

位于綦村乡政府西北部的一块起伏大的山坡上。该村原名九界,位于沙河南岸,清初,被洪水淹没后,9户人家迁此种地、建村而得名“九家”村。为与沙河县东九家村相区别,后更名为西九家村。

另据《顺德府志》(乾隆15年刻本)载,此村曾名“救驾”,因尉迟敬德救秦王李世民于此,故名。

沙河县地图全图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邢台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沙河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这是邢台市双拥工作近30年来的重大突破,开启了双拥共建的崭新篇章。

这份荣耀的背后,是近年来邢台市一系列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和不断创新,凝聚着邢台人民和驻邢部队广大官兵的心血和汗水。

邢台是革命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邢台市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政治工程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事项,市县两级党委主要领导均担任本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体系,形成“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以“邢台温度”解决部队“急难愁盼”,构建“全生命周期”拥军服务体系。坚持制度创新,出台《邢台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邢台市随军家属未就业生活补贴发放办法》《邢台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等专项政策措施,投入资金支持营房建设、道路修建、民兵训练基地代建、水电线路改造等,为500余名军人子女开辟入学入托“绿色通道”,让部队满意、官兵受益。

社会化拥军是邢台双拥工作的一大特色。市县两级爱国拥军联合会蓬勃发展,吸纳超过1500家会员。全市已建立5400余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发放优待证23万余张,进一步拓展拥军优待场景。

开通城际公交“冀南红色公交专线”、建设双拥主题公园20余个、打造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全市各地多措并举深入挖掘双拥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最美双拥人物”“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营造浓厚的拥军崇军氛围。

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驻邢部队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和应对突发事件中当先锋。同时,常年支持邢台大中学校新生军训,深度开展助学帮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既是对过往成绩的高度肯定,更是催人奋进的强劲动力。”邢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赵现科表示,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双拥共建内涵,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书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邢台时代新篇,让双拥之花在太行泉城常开长盛。(河北省双拥办)

邢台市沙河县

河北省,简称“冀”,与河南省相对应,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县级沙河市来说,人口超40万,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在历史上,隋朝设立设沙河县,以大沙河穿过而得名,也即属于因为一条河而得名的情况,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首先,沙河市,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在地理位置上,沙河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北部与邢台县为邻,东部与南和县相邻,南与永年县、武安市毗连,面积999平方公里。沙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古称“赵北之咽喉,襄南之藩蔽”,是沟通晋、冀、鲁、豫的交通枢纽。沙河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西缘,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各占约三分之一。就县级沙河市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先属邢国,后成为卫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河北省沙河市一带成为赵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邢台市沙河市一带属邯郸郡信都县。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在该地区设立襄国县,属冀州赵国(景帝三年〔前155年〕,国废改为邯郸郡;景帝五年〔前153年〕,复封赵国)。东汉时期,襄国县先为冀州赵国(初为赵郡,建武五年封为国),建安十七年(212年)改隶冀州魏郡,今沙河市一带属之。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县级沙河市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在三国时期,襄国县更隶冀州广平郡。晋代,襄国县属司州广平郡,后省入任县。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析任县地再次设立襄国县,并迁治今邢台市。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襄国县初为襄国郡治、领,并于(589年)更名为龙冈县,今县级沙河市一带属之。



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邢州龙岗县南境设沙河县,以大沙河穿过而得名,故城在县东一公里处,龙岗县(今邢台县)、沙河县二县皆属邢州。由此,对于沙河县来说,因为一条河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沙河县设为温州,属邢州总管府,武德四年仍改沙河县,属邢州。天宝元年邢州复钜鹿郡,至德二年复邢州。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沙河县于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徙治今沙河城镇(原沙河县城),仍属邢州。北宋建立后,沙河县属河北西路邢州,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升信德府,沙河县隶属于信德府这一建制。



最后,南宋时期,信德府复邢州,沙河县仍属之。元朝建立后,邢州升为顺德府,后改为顺德路,辖沙河县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顺德路改为顺德府,沙河县隶属于顺德府。清朝取代明朝后,沙河县隶属直隶省顺德府。到了1913年,沙河县属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沙河县直属于河北省。1970年,沙河县属邢台地区。1987年,撤销沙河县,设立县级沙河市。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为邢台市,沙河市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截至2018年底,县级沙河市总面积达99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5万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沙河县简介,沙河县委书记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