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休假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工资,公休假是什么意思和年休假
大家好,由投稿人韦梦来为大家解答公休假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工资,公休假是什么意思和年休假这个热门资讯。公休假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工资,公休假是什么意思和年休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部队公休假是什么意思
公休假日又称“公休日和公共假日”。是指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单位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年休假由单位统筹安排,是符合劳动法规定的。
作者:郑晓娇
公休假是什么意思哪些请假类型不核算全勤奖
公休假不是公务员休假
五一来了,又是一个人山人海全民出行的假期,这里高峰,那里堵车,景点看人头,高速排长龙,吃饭上厕所耐心排长队,住宿翻好几番,处处花钱闹心,可是,一年就这么几个假期,总不能一年到头做牛马吧,手里有了两个闲钱,看看祖国壮丽山河,体验一下风土人情,给全家老小一次温馨开心的旅程不过分吧,不然,一年到头做牛马奋斗的意义何在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特别简单,落实休假制度。休假是劳动者的权利,是写进劳动法的,五一正确的翻译是劳工节,是纪念劳工争取休息权利的,不是劳动节,让你继续劳动的。我一点也不反对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这是肯定的。劳动光荣,国家落实劳动者休息权利是义务。我记得九十年代刚实行双休,我是多么开心,真有天上掉馅饼的感觉,后来看网上有人说,那是加入WTO的条件,不管真假吧,双休来了
我母亲那时候已经退休,她看到我双休,羡慕的掉下巴。她为了养活几个孩子,别说双休单休,就是大年初一她都上班去,一年365天,天天上班干活,她的工厂做中药材加工,八九十年代生意好的要命,货物堆积如山,所有机器轰轰开,加班有加班费。我父亲1985年去世,我们三个孩子都上中学,我母亲只好整天上班,所有休息日都去加班,一直干到1994年我小侄女出生,她已经57岁,不再退休返聘,不得不回家来看孩子。常年超负荷劳作,她不但不反感加班,还对加班感恩戴德,感恩加班费养活了三个孩子,她的概念里,没有休息两个字,上完了班干完可家务,睡觉就是休息,更没有休闲的概念,闲着简直就是浪费。
我非常自信的对我母亲说,你那一代人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以后都可以双休,新一代人的新生活开始了
要不说年轻就是天真,我的大话就是笑话啊。如今30多年过去,我都快退休了,双休仍然是公务员事业编央国企的特权,十几年前又有了公休假,毫不意外的,公休假仍然是公务员事业编央国企的特权。一些外企也遵守劳动法,也落实了这些制度,点个赞吧。我的女婿小刘,是民企,还被上市公司收购了,上市公司不得是遵守法律的典范?照样是单休,更没有公休假。
个体户,农民,一些特殊职业,一年到头很辛苦,不在今天的话题之内,请不要抬杠,包括我自己,今年干了正的,领导个部门,自然不能休公休假,单位里所有重要部门的正职,几乎都不休假,这也不在今天话题之内
产能过剩了,工资占GDP的比重越来越低,低到几乎世界最低了,这都是网上看来的。我看这恰恰是转型之机。过剩的产能是不是有工资过低工作过长的原因呢?去产能,那就从这里入手吧,提高全民幸福指数
我不懂经济学, 也没有熟读劳动法,也不引经据典,就是自己一点想法,希望五一十一可以最多3天小假期就行了,落实休假制度真正惠民
公休假日是指周六日吗
病假时长与公休假的关系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时长达到一定标准后将不再享受当年的公休假。具体而言,累计工作满 1 年不满 10 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 2 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 3 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 20 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 4 个月以上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这一规定的制定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从保障职工权益角度来看,公休假是为了让职工在工作之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调整,以更好地投入后续的工作。而病假是职工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工作而需要的休息时间。如果职工病假时间过长,意味着其在一定时期内已经有了足够的休息,此时再给予公休假,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工作秩序和效率方面考虑,机关单位的工作有着一定的计划性和连贯性,大量职工长时间休假会对工作进度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通过这样的规定来平衡职工休息权益和工作正常运转之间的关系。
北京某些地区用公休假抵扣病假现象
在北京市的某些地区,存在机关事业单位用公休假抵扣病假以减少财政支出的情况。例如,某区的一个基层机关单位,由于财政预算有限,人员经费支出压力较大。当单位内有职工因病请假时,为了减少支付病假期间的全额工资等费用,便要求职工先用公休假来抵扣病假时间。
这种做法看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但实际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于病假和公休假都有明确的规定,两者的性质和目的不同,不能随意进行抵扣。病假是职工因身体原因需要的合理休息,而公休假是职工正常的福利保障。用公休假抵扣病假,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从职工角度来说,职工请病假往往是因为身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需要时间来恢复健康。如果用公休假抵扣,会导致职工在身体康复后没有足够的公休假来进行正常的休息和放松,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于一些本身公休假天数较少的职工来说,这种抵扣可能会使他们在一年中没有任何公休假的机会,进一步损害了他们的权益。
此外,这种做法也不利于机关单位的长远发展。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会降低他们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机关单位应该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和资源调配来解决财政支出问题,而不是通过不合理的方式侵犯职工权益。
综上所述,国家关于病假和公休假的规定是合理且必要的,而用公休假抵扣病假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应该得到纠正。
公休假和年休假的区别
近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并公布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每年多放两天假”“抓紧买好机票准备出游”……消息刚一发布,便受广泛关注。
全社会最关心的,是这次调整的主要变化。可从三个维度来看。
一,放假天数增加。
修改前,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有7个,共放假11天。根据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节日维持7个,放假天数增至13天。增加的2天,1天是农历除夕,1天是5月2日。
先看除夕。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特别除夕这天,是亲朋好友团聚的重要时刻。近些年,除夕主要靠调休或者灵活休假进行保障。经过此次调整,除夕重新纳入法定节假日的范畴强制放假,春节假期也从7天变成8天,这有利于通过制度安排保障群众更好团圆过年、更好享受传统节日。
再看五一。最近几年,在安排五一这个“中假”时,我国都是通过调休2天凑成5天长假,这种往前、往后各调1天的方式会涉及三个星期的正常作息。此次调整后,五一增加了1天法定节假日,加上2天周末,只需调休1天即可形成5天假期。虽说放假总天数没有变化,但调休减少也会降低对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影响。
二,放假规则更明确。
经过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将形成“2长假+1中假+4小假”的三段式布局——“2长假”,即春节假期除夕至初八锁定8天,国庆1号至7号锁定7天;“1中假”,即五一放假调休5天;“4小假”即元旦、清明、端午、中秋,节日当天除逢周三放假一天外,其他都能保证3天小长假。国庆节放假如逢中秋节,则合并放假8天(比如2025年、2028年)。
近年来的实践中,有关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调休原则。此次《办法》更是将调休原则进行明确和公布。这样以来,调休原则清清楚楚,放假安排明明白白。老百姓对着日历就能排出未来几年的放假安排,可以提前对节假日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具备条件的,还能通过带薪休假形成更长假期,更加自如地休息、旅行、娱乐。
三,调休办法更优化。
近年来,我国通过调休安排,使劳动者在特定的节假日期间能够享受到更长的连续休息时间,在保障居民探亲、旅游休闲等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也有一些“拼凑”出的假期让群众感到不适应,认为其会打乱生活和工作节奏。为了进一步优化调休设计,《办法》明确: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除个别特殊年节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那么,如何评价这次调整?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这次调整积极回应了群众的期待。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制定以来,先后于1999年、2007年、2013年进行修订。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比重上升、生产效率提高等因素,客观上为增加节假日提供了基础。同时,不少老百姓也期待在生活水平更高的同时,享受更多闲暇时光。
据有关方面介绍,近年来通过“两会”提案建议、网络媒体、专题调研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了群众意见建议,为修改《办法》做好了准备。今后,随着《办法》实施,群众休息休闲需要将得到更好满足。同时,这次调整还能对扩大消费、推动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休闲业发展带来利好。
另一方面,这次调整适应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放假这件事,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化、全社会劳动效率、群众休息休闲需求等许多方面,直接关系每个人的休息和每个单位的运行。天数过少,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天数过多,又会对企业生产、产业发展、经济运转带来影响。调整起来,也要统筹考虑、走稳“平衡木”。
这次调整,本着考虑不同群众、不同方面诉求的初衷,力求找到全社会“最大公约数”。期待《办法》发布后,相关部门和地方落实落细相关政策,确保群众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特别要积极推动带薪年休假制度进一步落实,让群众在法定节假日之外,通过年休假实现更加充分和灵活自主的假期安排。
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休假安排也要与时俱进。总体来看,这次调整体现了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思路。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节假日安排还将进一步优化,我们每个人工作与生活、劳动与休闲的时间分配将更加合理,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人民日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休假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工资,公休假是什么意思和年休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