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为欠薪诈骗罪,诈骗罪财产损失如何认定

刑事辩护 编辑:梁慧

一、如何认定为欠薪诈骗罪

欠薪本身一般属于劳动纠纷,但如果存在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情况,则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并非所谓欠薪诈骗罪这种表述)。

在认定时,主要看以下几点:一是主观上具有故意,即明知应当支付劳动报酬却拒不支付。二是客观上实施了逃避支付或者拒不支付的行为,例如将公司财产恶意转移至他人名下、隐匿自身行踪等。三是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各地根据经济水平不同对数额较大的界定有所差异。四是要经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内仍不支付。

二、诈骗罪财产损失如何认定

诈骗罪中财产损失的认定具有一定的标准。

(一)直接损失方面

1. 被骗取的财物本身价值。例如,诈骗者骗走受害人价值5万元的汽车,这5万元就是直接的财产损失。

2. 为交付诈骗财物而支付的额外费用。如果受害人被骗1万元购买所谓的保健品,为了购买这个保健品还额外支付了1000元的运输费,那么这1000元也属于财产损失。

(二)间接损失方面

1. 可得利益的丧失。比如,企业因被诈骗导致资金短缺,无法按时生产,原本可以获得的10万元利润没有得到,这10万元就属于间接财产损失。不过,对于间接损失的认定相对严格,需要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以及合理的计算依据。

2. 为挽回损失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如受害人被骗后为了追回被骗款项而支付的律师费、调查费等合理费用,也可计入财产损失。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各种证据来准确认定诈骗罪中的财产损失数额,以便对诈骗者作出公正的量刑处罚。

三、如何认定保健品诈骗犯罪

认定保健品诈骗犯罪,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主观方面,诈骗者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他们明知自己以虚假手段推销保健品,目的是骗取消费者钱财。

二是客观行为上,存在欺诈手段。例如,虚假宣传保健品的功效,将不具备治疗疾病功能的保健品夸大为能治愈绝症;或者虚构专家推荐、患者好评等内容诱导消费者购买。

三是主体方面,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都可能成为犯罪主体。如果是单位犯罪,还需追究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四是客体方面,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同时可能还危害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的人身健康权益等。综合以上各个要素,司法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证据材料来认定保健品诈骗犯罪。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如何认定为欠薪诈骗罪行为

如何认定为欠薪诈骗罪的标准

欠薪属于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

如何界定欠薪

什么是欠薪罪

欠薪算不算犯罪

欠薪属于欠债吗

如何认定为欠薪诈骗罪的标准

欠薪是民事还是刑事

欠薪属于刑事案件吗

诈骗罪财产损失如何认定的

诈骗罪财产损失如何认定标准

诈骗的财产怎么处理

诈骗罪的财产刑

诈骗 损失

诈骗罪损失金额,还需赔偿吗

诈骗罪的财产处分行为

诈骗财物

诈骗案损失怎么赔偿

诈骗财产追回怎么分配

来源:临律-如何认定保健品诈骗犯罪,保健品诈骗定性依据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