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就一定更容易取保吗,如果是从犯会不会不严重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袁玲月
从犯是否更容易取保,是要看情况、分阶段的。

一般来说,假设办案单位一次性抓了一大群人,那从犯相对容易取保(但也只是相对)。但假设只抓到一两个从犯,一般都会扣留从犯一段时间,以便找到更多线索,顺藤摸瓜,抓到主犯。抓到主犯之后,从犯就相对比较容易出来了。但具体什么时候放出来,仍要进一步判断。另外,现在放出来,以后是否还会被抓进去,也还要进一步判断。当然,“现在”的情况也可能影响到将来还会不会被抓进去。
那么,先不谈主犯、从犯,什么样的人容易早点出来?对侦查机关“没用”的人容易出来。但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没用”?家属是不清楚的。当辩方不清楚案件的全貌时,也比较难对“有用”和“无用”进行判断。
那么,怎样的律师更容易就具体案件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或者,律师要在案件初期就能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需要具备何种条件?
一是具备办理该类案件的经验,二是熟练掌握会见的方法与技巧,三是了解案件背景,四是熟悉区域环境。
其他三点都很清晰,无须赘述。而第四点,熟悉区域环境,就是熟悉同一区域同一时间段发生过什么事情,没有什么事情可能影响到案件的结果。如此,就案件最后的结果如何,辩方其实会有个参照。
虽然现在刑事实务界普遍提倡注重审前辩护,但很多家属仍然认为审判阶段的辩护才是真正关键的。另有很多家属在案件初期不请辩护律师,这正是因为他们不大了解主犯和从犯的划分。有些家属会想当然,他/她觉得当事人只是参与了A部分,一定是从犯。但仅仅参与了A部分的也不一定是从犯,须知参与程度是要综合判断的。而且,虽然家属从其他地方“听说”当事人只参与了A部分,但当事人可能实际参与了A、B、C部分。
有些家属也很机灵,他们觉得既然这样随便请个律师进去问问情况就可以了。理论上,这是一条不错的思路。但实践中,不是所有当事人都会和律师说100%的实话,因为他们对案件也会有自己的判断。那么律师能否根据当事人会见的内容“拼凑”出一个最接近真相的情况以及最接近证据的情况,就很重要。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从犯的从犯可以取保候审吗?

从犯能取保吗

从犯会有案底吗

从犯会不会判刑

如果是从犯会不会不严重

从犯会被起诉吗

从犯取保候审几率大吗

从犯会不会留案底

从犯能取保吗

从犯一般会减轻处罚吗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