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渔业基地,渔业基地电话
大家好,由投稿人马毅来为大家解答广东渔业基地,渔业基地电话这个热门资讯。广东渔业基地,渔业基地电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2024年,深圳远洋渔业实现“井喷式”增长,产量达15.4万吨,同比增长329%。
5月15日,深圳远洋渔业再迎来新的进展。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开幕会当天,全国第4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签约首批重大合作项目。
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先后与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冶长城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推进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等重大海洋产业项目建设;澳鲜(深圳)渔业有限公司、广东连深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深圳浩运水产有限公司、深海生物(深圳)有限公司等签约成为深圳国家海洋渔业基地首批入驻企业。
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于2021年12月获批,2024年10月选址盐田港及后方陆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计划首期用地规模约3.1公顷,二期用地规模约6.2公顷,三期用地规模约4.6公顷;目前,项目处于前期研究论证阶段,预计2026年完成首期3.1公顷土地出让工作,争取2026年底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面朝盐田港,后方陆域有27公顷建成工业厂房用地,以及深圳盐田冷链园区,并在综合保税区规划预留有成片工业、仓储物流用地,未来将可承载远洋渔业基地水产品加工、物流冷库等产业功能空间。
与此同时,该远洋渔业基地位于盐田区行政中心以及核心商圈2公里半径范围,与香港隔海相望,具备深港旅游消费合作的天然优势,因此也将面向高端消费市场提供远洋渔业产品和服务。
据悉,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将对标澳大利亚悉尼鱼市场、日本丰州鱼市场等国际著名鱼市建设,目标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中国国家远洋渔业基地2.0版本,功能上集合智能远洋渔业装备制造研发、渔业种苗科研培育、渔业金融服务、全球水产品跨境综合交易、渔业观光旅游等于一体。
事实上,海洋经济在深圳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正不断上升。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257公里的海岸线,2023年,深圳发布《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所在的盐田区则将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作为发展目标之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渔业基地钓鱼赛事鱼苗养殖孵化工作亮点
视频加载中...
Transparency
5月15日,由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深渔国际筹备组主办的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首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主会场举行。
活动现场,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先后与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冶长城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各方将共同围绕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把握海洋领域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关键战略机遇,合力推进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等重大海洋产业项目建设,以盐田区港口与海洋资源优势为基础支撑,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以最好服务和最强保障,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对标国际领先,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远洋渔业标杆。”盐田区委书记李忠表示。
据介绍,远洋渔业作为中国战略性产业,在保障国内优质水产品供应、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渔业合作以及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意义重大,也是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2021年12月,深圳市获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建设全国第4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经过一系列的选址研究论证,在2024年10月,研究明确将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选址在盐田建设。“此次项目签约落地不仅是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新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携手同行的新起点,我们将与盐田区委区政府一道,以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依托,在产业扶持政策、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强力支持。”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成嶂旻表示。
近年来,盐田区全力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产业集群,为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选址盐田港及后方陆域,将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全力推动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对标澳大利亚悉尼鱼市场、日本丰州鱼市场等国际著名鱼市,打造一个集智能远洋渔业装备制造研发、渔业种苗科研培育、深远海养殖、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金融服务、全球水产品跨境综合交易、万国海鲜消费体验、渔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远洋渔业综合服务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当好“店小二”,赋能海洋产业发展,盐田区成立了工商联海洋产业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专注于海洋产业的商会平台,聚集了包括大百汇集团在内的多家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旨在通过建立专业组织机构,进一步发挥港产城优势,促进产业链协同、政企融通和开放合作。
文、视频|记者 李艺戈 颜业宏 通讯员 黄子芸
渔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
5月15日下午,由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深渔国际筹备组主办的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首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主会场举行。盐田区委书记李忠、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成嶂旻出席活动。
政企携手共建渔业“产业航母”
活动现场,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先后与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冶长城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各方将共同围绕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盐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共有五组合作协议集中签约:深圳市海洋发展局、盐田区政府分别与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冶长城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圳市沙头角商业外贸有限公司与广民投海洋产业投资(深圳)合伙企业等企业达成合作;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首批进驻企业代表完成签约。盐田区委书记李忠、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成嶂旻等市区领导,以及各签约企业高管分别上台见证签约,共同为基地建设注入多元合作动能。
盐田区委书记李忠在签约现场提到,“去年12月,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正式揭牌,历经半年的紧张筹备,这次签约既是远洋渔业基地这艘‘产业航母’的扬帆起航,更是盐田面向广大渔业企业发出的真诚邀约。我们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以最好服务和最强保障,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对标国际领先,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远洋渔业标杆。”
据介绍,远洋渔业作为我国战略性产业,在保障国内优质水产品供应、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渔业合作以及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意义重大,也是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2021年12月,深圳市获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建设全国第4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经过一系列的选址研究论证,在2024年10月,研究明确将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选址在盐田建设。
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预计2026年底开工建设
盐田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饶嘉亮在活动现场介绍称,远洋渔业是我国战略性产业,是建设 “农业强国”“海洋强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在深圳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将借鉴其他国家基地建设模式,同时立足深圳海洋科研、国际化交易、消费市场优势,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我们将以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化为引领,以建设中国参与国际渔业合作先行区、中国现代远洋渔业产业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渔业消费体验区为目标,建设以消费功能为主导的综合型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推动形成远洋渔业产业的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远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盐田区全力承接,推动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基地选址在盐田港西港区临岸,地处盐田区行政中心以及核心商圈2公里半径范围,交通便利、配套齐全,拥有绝佳的一线滨海景观,且紧邻全球著名的单一集装箱吞吐量最大港 —— 盐田港,物流交运四通八达,具备成为链接港澳、服务湾区、运达全球的水产品集散枢纽的优势。
项目计划在盐田港西港区建设基地主体,预计2026年完成首期3.1公顷土地出让工作,争取2026年底开工建设。在基地后方陆域有集中成片的27公顷建成工业厂房用地,建设有提供高标准的多温区冷链服务的万纬深圳盐田冷链园区,并在综合保税区规划预留有成片工业、仓储物流用地,未来将可承载远洋渔业基地水产品加工、物流冷库等产业功能空间。
记者在此次深圳国际渔博会现场看到,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首次整体公开亮相。
深渔国际筹备组负责人刘勇利向记者介绍,作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核心城区,其落地成为核心城区建设重点,目前项目正按“轻重并行”方式紧锣密鼓建设。下一步将同步推进专业化运营与空间建设,“先形成由行业领军国企、央企牵头,会同产业链专业民企组成的运营平台主体,这种混合运营机制既保障优势资源,又兼具市场灵活机制与专业性”。他表示,在基地空间建成前,将通过该运营主体搭建专业化运营平台,“尤其是全球渔业交易平台,为未来建成全国最大渔业交易中心打好基础”,待物理空间建成后,运营平台将“无缝衔接平移过去,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此外,还将通过委员会整合行业上下游核心环节领军企业参与建设,“确保把基地建成兼具深圳特色与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海洋渔业产业平台和基地”。
针对基地落户深圳盐田的原因,刘勇利称,海洋渔业产业已进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阶段,需向高附加值、品牌化、产品化方向转型,而产业链源头的高端鱼种种苗(海洋渔业“芯片端”)多被国外掌握。深圳的科技、金融、市场化、人才及深港融合等优势,“能助力海洋渔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驱动高附加值发展,为获得全球海洋渔业产业话语权、定价权打好基础”,这正是基地选址的关键因素。
盐田区加快构建海洋经济全产业链
近年来,盐田区全力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产业集群,为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选址盐田港及后方陆域,将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全力推动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对标澳大利亚悉尼鱼市场、日本丰州鱼市场等国际著名鱼市,打造一个集智能远洋渔业装备制造研发、渔业种苗科研培育、深远海养殖、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金融服务、全球水产品跨境综合交易、万国海鲜消费体验、渔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远洋渔业综合服务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当好“店小二”,赋能海洋产业发展,盐田区成立了工商联海洋产业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专注于海洋产业的商会平台,聚集了包括大百汇集团在内的多家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旨在通过建立专业组织机构,进一步发挥港产城优势,促进产业链协同、政企融通和开放合作。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王梓瑞 文/图)
渔业基地建设项目投产运营,首届垂钓大赛即将开赛
记者 杨红霞
记者近日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鲑鳟鱼网箱养殖场27家,养殖面积达45万平方米,年产量1.5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实现了从千万元级到亿元级的跨越式增长。
“十四五”以来,青海充分发挥黄河冷水资源与区位优势,构建以三倍体虹鳟养殖为核心,涵盖孵化、育苗、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现代渔业体系。2024年,全省冷冻虹鳟鱼及深加工产品出口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9.7倍,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90%以上,出口市场从俄罗斯拓展至蒙古、墨西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科学规划,构建产业生态新格局。青海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冷水鱼产业发展路径。发布《青海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合理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明确网箱布设区域、面积、容量等管控要求。实施深水网箱改造、智能化作业平台等设施升级工程,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持续提升全省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数智技术,赋能养殖效率新突破。以数智化建设为切入点,青海通过配置水下摄像机、养殖水质自动化监测、自动吸鱼泵、分鱼机和计数器等设施装备,建成涵盖养殖水体在线监测、智能装备控制、生产管理决策、综合物料保障、饲料精准投喂、养殖数据服务六大系统的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极大地提升了养殖生产效率。率先构建高原水库三维水质模型,实现对网箱养殖区域水温、水质等参数的精确模拟与预测,针对性提出养殖网箱布局优化、养殖容量动态调整、轮休轮养等管理对策。目前,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已接入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为全国水产养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渔业+互联网”经验模式。
全链条监管,筑牢质量安全屏障。青海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我省鲑鳟鱼网箱养殖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青海省加快渔业养殖绿色有机发展的实施方案》《青海省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从养殖容量、网箱建设、种苗引进、饲料投喂、技术标准、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规范要求,进一步夯实了绿色发展制度保障。建立对企业养殖环境、养殖过程、成鱼品质全链条监控监测体系,并联合海关部门搭建鲜活农食产品出口“绿色查验通道”,综合运用“企业管理+现场监管+后续核查”方式,指导开展隔离检疫、场所消毒及现场检疫,确保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食品安全标准,保障出口货品顺畅通关。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广东渔业基地,渔业基地电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