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出让人和转让人的区别,商标使用权出让
大家好,由投稿人沈鹏来为大家解答商标出让人和转让人的区别,商标使用权出让这个热门资讯。商标出让人和转让人的区别,商标使用权出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商标出让平台
云南铜业6月1日盘前发布澄清公告,表示近日有关媒体关于“中国一企业今天以312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公司一批商标知识产权”的报道中涉及公司的内容不实。
上市公司紧急澄清
在澄清公告中,云南铜业指出,近日,有关媒体发布“云铜集团以312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公司一批商标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报道,并称“该集团最终以43.7亿美元受让美国奥洛海集团公司持有的全部《云铜》商标知识产权”“猜测和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定关系”。
云南铜业在澄清公告中严正申明,公司控股股东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本身及子公司云铜香港有限公司,均与有关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中国云铜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云铜股份有限公司(00033.HK)”不存在任何法律及事实上的关联关系。
云南铜业在公告中申明:一、经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控股股东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核实,2019年至今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未购买过任何商标;
二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地址:云南省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M2-3,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000878,证券简称:云南铜业,官方网址:http://www.yunnan-copper.com;
三、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有且仅有一家子公司,公司名称:云铜香港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子公司云铜香港有限公司均未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四、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主产品阴极铜、黄金和白银所使用注册商标为“铁峰”牌;
五、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注册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111号,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官方网址:http://www.chinalco.com.cn/zgty/index.htm。
二级市场上,截至发稿,云南铜业上涨2.55%,报9.67元/股。
大手笔收购商标的云铜公司
昨日晚间,不少媒体猜测收购商标的云铜或与上市公司云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回溯事件,5月30日,一家名为云铜集团的企业发布董事会消息称,美国品牌持有公司与云铜集团法律事务委员会品牌投资收购案未次会议在香港结束,双方签署了收购法律文件,云铜集团最终以43.7亿美元受让美国公司持有的全部《云铜》商标知识产权。
据该公司官网介绍,“云铜集团”全称中国云铜集团有限公司,是云南“云铜”品牌总公司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经企业股东批准,于2009年1月在香港正式挂牌成立的综合性国际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4.04亿港币。
记者在天眼查上搜索中国云铜集团,显示是一家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企业关系均无任何信息显示。天眼查还显示,公司法律纠纷较多。
记者在香港公司注册处的网上查册中心查到这家公司的持有人是两名自然人。
打开中国云铜集团官网,集团要闻前几条均显示与知识产权有关。
再来看商标出让方是美国奥洛海集团公司(USA HAWAII ALOHA GROUP LIMITED)。
早在2019年7月4日,云铜集团就以2.3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奥洛海集团公司的一个《云铜》第六类商标。
此前有媒体查阅了美国这家公司注册的所有商标发行,作为一一家美国公司,名下有且只有中文商标。另外,美国这家公司注册中国商标所用的事务所有两家,一家是“昆明大泽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另一家是“云南埃克森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巨资买商标事件今天上市公司已经澄清,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买商标的这家云铜公司很有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让资金顺利出海。
本文源自e公司官微
商标出让价格
近日,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悄然出现了一组“莲花系”商标,让在市场上沉寂已久的莲花味精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作为几代人的味蕾记忆,莲花牌味精曾为老百姓厨房烹饪“标配”,然而随着产品缔造者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莲花集团”)陷入发展困境,莲花味精的市场已被其他品牌蚕食。
追溯起来,莲花集团掌控的上市公司莲花味精亦是命途多舛,先是发展陷入停滞,接着被资本玩家操控,一度抛弃味精主业。最终经法院重整,新实控人入主,逐渐回归味精主业。但经过多年折腾后,莲花味精“一哥”地位早已不保,行业进入巨头割据时代。
公开拍卖商标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拍卖标的共计24个,起拍价格从82.29万至658.29万元不等,据拍卖网站公布的《无形资产-商标资产评估明细表》,24个商标的评估价累计达到8228.63万元(评估基准日:2020年12月31日)。
拍卖信息显示,这24起拍卖的拍品所有人均为莲花集团,拍卖将由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时间为8月4日10时至8月5日10时,倒计时20余天。
公开资料显示,莲花集团曾是全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主导产品“莲花”牌味精,在中国味精行业率先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高峰时期出口量占全国年味精出口总量的80%以上。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1998年到2002年,是莲花集团的急速膨胀期,上马众多的项目,涉猎更多的行业。2002年到2004年,莲花集团处于衰退期,味精行业竞争激烈,新项目并未产生收益,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
2005年至2007年,莲花集团进入调整期,开始逐步甩包袱,调整公司发展战略,将亏损严重的下属企业逐步分离。此后,莲花集团逐步淡出公众视野。
熟悉莲花品牌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莲花集团已陷入债务困局,目前该公司还有价值的资产或许已不多,商标等无形资产位列其中。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莲花”系列商标中,许多商标是在公司鼎盛时期(2000年左右)申请,也有不少商标则是申请于前几年。
比如,注册号为11052640的“莲花”商标,申请日期在2012年6月,使用商品为“啤酒、水(饮料)、矿泉水(饮料)、苏打水等”,评估价值329.15万元。
注册号为15807909的“莲花尚品”商标,申请日期为2014年11月,使用商品为“茶、茶饮料、方便面、食用淀粉等”,评估价值658万元;注册号为19207285的“莲花尚品”商标,申请日期在2016年3月,使用商品为“食盐、酱油、醋、调味品,以谷物为主的零食小吃等”,评估价值658万元。
“这说明莲花集团还是很注重商标问题,在公司已无生产工厂、产线等固定资产之后,无形资产或许可起到商业价值的作用。”一位熟悉商业品牌的行业人士认为。
不过,“莲花”系列商标此次待出让,似乎并未吸引过多关注。截至7月10日晚间,24个商标尚未有人报名参加竞拍,除了“莲花”商标(十二)、“莲花尚品”商标(一)分别有700多次、400多次围观之外,其余单个商标的围观次数仅有100至200多次不等。
根据阿里拍卖的竞买公告,咨询、展示看样的时间与方式为自2021年7月5日起至2021年7月30日16时止接受咨询(双休日除外),有意者可与委托法院联系统一安排看样。
第一财经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法院方面,对方表示,此次拍卖须知和拍卖公告已记载颇为详细,具体可以查看,“你能否拿(拍)到还不一定,全国人民都可以竞拍。”
“或许此次即将拍卖的‘莲花’系列商标已被人看中,潜在买家已经出现,不然不会这么突然进行公开拍卖。”一位食品行业分析人士猜测。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修蛟则认为,此次商标亦有遭遇流拍的可能。
曾经的“味精大户”
“我们早已从莲花集团下岗离职了,目前自己单独从事味精产业。”7月8日,在河南周口市经营味精产业的李刚和刘芳夫妇二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李氏夫妇均系原莲花集团员工,从2006年工厂离职之后,出来继续从事味精产业,至今在当地已小有规模。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周口当地人士获悉,他们许多人已不再关心莲花集团的事情,直到最近看新闻才知道“莲花”商标即将被拍卖。
在土生土长的项城人李刚的记忆中,莲花集团二十多年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了从一家县城小厂,到世界第一的飞速跨越,继而遭遇行业洗牌、业绩下滑,以及数不清的债务纠葛。
在莲花集团的发展史上,“味精大王”李怀清是一位始终绕不过去的人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较低,家庭厨房对于味精的需求强烈。莲花集团的前身是河南周口地区味精厂,创立于1983年,系一家县办企业,当时李怀清接手之际,味精厂仅年产量400吨。
在李怀清与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莲花集团得到飞速发展,1988年,产量达到7200吨,实现利税3000万元,成为同行业屈指可数的企业之一,并奠定了行业地位。至1997年左右,莲花集团味精产能达年产12万吨,系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与出口企业,味精产量从1983年的400吨上升到1997年的12万吨,产值由1983年的945万元增至1997年的22.30亿元。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3.4%。
李刚回忆道,1997年、1998年是莲花集团的“高光时刻”,那时候公司效益好,很多人愿意来公司上班。
1998年,李怀清带领莲花味精IPO,发行1亿股,每股发行价7.01元,实际募集资金总额6.8亿元,莲花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发行后66.67%的股权。在公司的招股书上,莲花味精提醒,公司存在大股东控制的风险,莲花集团具有对本公司经营决策和人事的控制权,其决策会对公司的整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莲花味精上市后,处处受到莲花集团的影响。综合招股书以及上市后的多份年报,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莲花集团成为当地政府重要的“钱袋子”,过多地承担了各种责任,导致自身摊子铺得太大,企业不堪重负。
经过几年的发展,莲花集团产业早已不再仅限于味精产业,而是形成以生产莲花牌味精为主,涉及食品,以及化工、饲料、包装、彩印等行业的多元化大型国有独资企业。
当时的味精行业竞争激烈。“公司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面对原料价格上涨和市场上味精价格下降的不利局面。”莲花味精在其2000年的年报中称。
2003年,莲花味精出现自1998年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全年净亏损1.5亿元。2004年10月,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纸函告,揭开了莲花集团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事实。谴责公告称,莲花味精自2004年1月至6月间向莲花集团及其子公司累计提供资金约13.93亿元,占6月末公司净资产的74.75%。到2004年底,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仍然高达10.73亿元。
“莲花现在面临五大问题: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彼时,莲花股份一位中层人士告诉媒体称。
2004年,项城市成立了莲花国资监管、清欠、改制三个领导小组。李怀清辞去莲花集团董事长之职,由政府派来的官员继任。
2005年到2007年,莲花味精调整公司发展战略,将亏损严重的下属企业逐步分离出去。李刚和刘芳就是在这一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下岗自主创业的。
2009年12月,因莲花集团与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下称“河南农开”)双方的债务纠纷,莲花集团以所持有的公司5400万股股份抵偿给河南农开,莲花集团不再对莲花味精拥有控制权。此后,莲花集团陆续转让公司股票,2013年3月至今,莲花集团未再持有莲花味精股票,与上市公司再无关联关系。
莲花健康于7月9日专门发布澄清公告表示,“莲花集团拍卖方与本公司无关联关系。”
昔日辉煌不再
虽然如今的莲花健康已回归味精主业,然而这十几年来,中国的味精行业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头割据,市场行情逐步下行,竞争更为激烈。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自河南农开入主后,莲花味精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2010年到2014年,分别实现营收26.98亿元、27.62亿元、25.43亿元、21.57亿元、20.05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0.18亿元、-4.59亿元、0.37亿元、-3.26亿元、0.24亿元,保持着一年小赚、一年大亏的节奏。扣非净利润则连续5年皆亏损。
除了公司自身经营不善之外,与行业亦有关系。早在11年前,味精行业的过剩危机已经显现:2010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国内味精的产量已达到256万吨,而每年味精消费量仅有140万吨。
自2012年之后,味精行业供大于求的趋势更为明显,产能相对过剩。2013年7月,工信部对外公告了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以味精为主营产品的老牌企业莲花味精名列其中,被淘汰的8万吨味精生产线1条。
2014年12月,资本玩家夏建统通过浙江睿康投资有限公司受让莲花味精10.36%股权,并与其他股东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夏建统成为莲花味精实际控制人。
夏建统入主后,莲花味精由味精主业向智慧农业和大健康领域转型,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莲花健康”,并提出了公司未来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随后抛出定增等系列公告,股价振幅较大。夏建统质押股权之后,股权被全部冻结。
2019年12月,经司法重整后的莲花健康控股股东变更为芜湖市莲泰投资管理中心,李厚文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此后,莲花健康的主营业务重新回到以味精、鸡精主导的食品行业。
2019年、2020年,莲花健康分别实现营收17.03亿元、16.55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0.69亿元、0.74亿元,成功摘掉*ST帽子,生产经营重回持续发展轨道。
然而,如今的味精行业早已不是过去莲花味精一统江湖的时代。2002年以来中国味精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趋严,行业先后经历了多次整合。经过深度整合,2020年中国具有生产能力的味精企业剩余6家,行业集中度达到80%。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味精市场逐渐发展成熟,行业格局也逐渐稳定,阜丰集团(00546.HK)、梅花生物(600873.SH)、宁夏伊品生物以及莲花健康系我国几大味精生产企业。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以及业绩来说,莲花健康的“老大哥”地位不保,远不及阜丰集团。
2019年、2020年,莲花健康分别销售味精12.28万吨、11.76万吨;同期,阜丰集团味精销量111.51万吨、116.19万吨。2019年、2020年,阜丰集团分别实现营收77.44亿元、71.92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近年来,受原材料、能源供应量以及环保要求等限制,我国味精行业产能逐渐从华东、华南等地区向中西部等地区转移,区域集中度逐渐提升。比如阜丰集团的多个生产、销售味精的子公司,位于内蒙古、陕西等地,即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位于陕西的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同时,受制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味精售价难以提升,并且在去年疫情影响下,食品行业及餐饮行业需求减弱,味精价格出现同比下跌。
“味精的平均售价由2019年的每吨约人民币6941元下降10.8%至2020年的每吨约6190元。”阜丰集团称,由于市场疲弱,尽管主要原材料(尤其是玉米颗粒)的成本不断上涨,但味精的平均售价仍无法提高,“对我们的整体表现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饮食上有了更高的追求,第三代调味品的出现,抓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通过宣传推广上“褒己贬异”、引导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做法,迅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瓜分传统味精行业的消费者市场份额,也冲击着味精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
“莲花味精的整体发展,印证了中国味精行业由盛到衰的一个过程,在消费不断升级和行业不断创新升级迭代之中,味精行业进入日落西山的节点。”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
(文中李刚、刘芳均为化名)
出让商标使用权开具发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1996年,Revlon进入中国,黄霑取用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中“露华浓”作为其中文名。
Revlon露华浓
纵观芸芸国际化妆品牌,中文名字翻译得最漂亮又最贴切的,Revlon露华浓一定名列前茅。这是个历史悠久的美国彩妆名牌,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张爱玲的小说里,美人脸上那一抹紫红就冠以这个牌子。
我不会告诉你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品牌就冲着这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去买了他们家的产品的。
其实露华浓不止品牌名起的有文化,形神兼备,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露华浓为化妆品界做出了很多贡献,比如不脱色睫毛膏,不脱色口红。
Make Up For Ever 浮生若梦
法国的品牌,进入中国后,丝芙兰把它译成美卡芬艾,大陆译为玫珂菲,但大家貌似更喜欢台湾的翻译法——浮生若梦。
这一句出自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不仅传递出商品的内涵,还使其强化、升华并达到美的境界。后来被称呼为直接音译名玫珂菲,反倒失去这种意境了。
Shiseido 资生堂
资生堂(Shiseido),日本著名的化妆品品牌。取名源自中文《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资生堂的涵义为孕育新生命,创造新价值。
这一名称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相结合,用西方文化诠释含蓄的东方文化。
1897年,资生堂创制出Eudermine(希腊文,是good和skin的意思)。这是一支突破性的美颜护肤化妆水——也就是现在著名的资生堂酒红色化妆水。从此,资生堂翻开了化妆界发展之路的新篇章。
Clear 清扬
2007年2月28日,联合利华旗下品牌清扬在全国正式上市,推出的第一款新产品、全国首款“男女区分”去屑洗发水。
“清扬”一词最早出于《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清”和“扬”都是形容眼睛的美。无外乎也是“姑娘美丽,爱得不行”的套路,这回姑娘美在“眉目传情”,于是一见倾心。
虽然跟洗发水没什么关系,但是读起来就觉得有文化吖~
Clinique 倩碧
倩碧(Clinique)品牌于1968年创立于美国纽约,现隶属于美国雅诗兰黛集团。Clinique的德文原义指诊所,可见该品牌与医学的渊源。
据传当时创始人Estee Lauder夫人与Carol Phillips在途经一个德国小镇时,发现一间诊所的招牌简洁明快,格外醒目。于是Estee Lauder夫人找到了这家诊所的老板,希望他能够出让Clinique这个牌子,而条件也是非常优厚:一个是用一大笔现金买断这个品牌,二是让诊所老板成为倩碧公司的股东。
最终,诊所的主人在天文数字般现金的诱惑下,出让了Clinique的品牌,不过如果他能事先知道倩碧的品牌一经推出就红遍全球的话,一定会选择第二个条件的吧,哈哈~
而“倩碧”二字则出自于清朝的况周颐《沁园春·绿樱花第三咏》:东都妙姬,南都石黛,倾国倾城。恁宜笑宜颦,盈盈晚翠,如烟如梦,冉冉春青。妒煞鹦哥,误它凤子,照影前池澹不胜。芳菲节,倩碧云捧出,天外飞琼。
Clarins 娇韵诗
娇韵诗,于1954年创立,是法国美容界的著名品牌。在法国,娇韵诗是“专业美容品”的代名词,作为全球最早研制出100%纯植物提取精油的美容品牌,它开创了植物芳香疗法的先河。
“娇韵”一次也在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念奴娇·赋白牡丹》里出现过: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
Hazeline 夏士莲
夏士莲源于联合利华的另一个品牌“Sunsilk”,“Sunsilk”是联合利华全球最大的护发品牌。
据说,“夏士莲”这个翻译来自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曾经的董事长张元济先生。1916 年左右,张先生受当时一位在上海租界开药行的英国人所托,把“Hazeline”翻成了“夏士莲”。
张先生是浙江人,吴方言里很多声母是“x”的字都以“h”发音,这样一来,把“Hazeline”开头翻译成“夏”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夏士莲最初的英文名是 Sunsilk,烈阳下的柔顺丝发,放佛“夏”字的意境也很贴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和清洁用品的品牌气质倒是很搭。
Innisfree 悦诗风吟
Innisfree悦诗风吟是来自韩国第一化妆品集团AmorePacific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快时尚美妆品牌。
Innisfree一词来于爱尔兰诗人叶芝名作“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心灵小岛,而中文名“悦诗风吟”,只要听到,就能让人立刻联想起大自然纯粹质朴的芬芳,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念的时候,感觉有微风徐来,吹动屋檐下的风铃,清新纯粹,干净自然!
Mamonde 梦妆
Mamonde梦妆是韩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AMOREPACIFIC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的主力品牌。
Mamonde由法语Mamonde而来,Ma(我的)+monde(世界),寓意“我的世界”。梦妆,寓意为在自然生态中寻求美肤智慧的女性,以传达自然界生命力的“繁花”为概念而设计,强调以自然界繁花盛开的生命力缔造女性靓丽的容颜。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小编读到“梦妆”两个字,都会想到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第三四句: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构为一幅“春眠不觉晓”的美人图,十分别致。
Max Factor 蜜丝佛陀
蜜丝佛陀是Max Factor先生于1909年在好莱坞创立的妆品牌,2001年,蜜丝佛陀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支真正不易脱色唇膏恒采唇漾,2008年,蜜丝佛陀正式进驻中国。
其中文译名出自民国才女张爱玲之手,据说当时并无中文译名的MaxFactor因鲜活亮丽的颜色及好莱坞影响力,受到了女士们的狂热追逐,买了MaxFactor的Tru-color口红的张爱玲,给了它一个流传至今的译名——蜜丝佛陀。在看她来,“蜜丝佛陀”尽管是来自好莱坞的品牌,中国女人也应当给其赋予独特的韵味,蜜——蜜甜可人;丝——如丝细腻;佛陀——觉悟人生,简单四字,描绘了民国女子独有的别致韵味。
Laneige 兰芝
Laneige,法文意思为雪,于1993年加入韩国爱茉莉太平洋,于2003年开始行销各国。
兰芝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在古代,“兰和芝”多用来比喻高尚的美德。
后来宋代欧阳修的《答吕公著见赠》诗中也有出现:“四时花与竹,罇俎动可随。况与贤者同,薰然袭兰芝。”另外在宋代范仲淹的《陈质殿丞挽歌词》中再次出现:“贤哉生令嗣,遗秀在兰芝。”
看了这么多国际品牌的中文名来源,是不是深深地被自己的无知给吓傻了?哈哈~其实小编也是一边写一边学,一边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毕竟,化妆品作为女性的色彩属性强烈的产品,不仅只有冷冰冰的产品成分和原料,产品上附加的文化和理念也是产品价值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产品名称不仅能传达出商标的内涵,更能强化、升华,达到美的境界,使产品获得第二次生命。无论是浏览还是购买化妆品,也便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了。
商标出售是什么意思
云南铜业6月1日盘前发布澄清公告,表示近日有关媒体关于“中国一企业今天以312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公司一批商标知识产权”的报道中涉及公司的内容不实。
上市公司紧急澄清
在澄清公告中,云南铜业指出,近日,有关媒体发布“云铜集团以312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公司一批商标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报道,并称“该集团最终以43.7亿美元受让美国奥洛海集团公司持有的全部《云铜》商标知识产权”“猜测和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定关系”。
云南铜业在澄清公告中严正申明,公司控股股东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本身及子公司云铜香港有限公司,均与有关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中国云铜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云铜股份有限公司(00033.HK)”不存在任何法律及事实上的关联关系。
云南铜业在公告中申明:
一、经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控股股东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核实,2019年至今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未购买过任何商标;
二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地址:云南省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M2-3,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000878,证券简称:云南铜业,官方网址:http://www.yunnan-copper.com;
三、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有且仅有一家子公司,公司名称:云铜香港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子公司云铜香港有限公司均未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四、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主产品阴极铜、黄金和白银所使用注册商标为“铁峰”牌;
五、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注册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111号,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官方网址:
http://www.chinalco.com.cn/zgty/index.htm。
二级市场上,截至6月1日收盘,云南铜业上涨2.86%,报9.70元/股。
大手笔收购商标的云铜公司
昨日晚间,不少媒体猜测收购商标的云铜或与上市公司云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回溯事件,5月30日,一家名为云铜集团的企业发布董事会消息称,美国品牌持有公司与云铜集团法律事务委员会品牌投资收购案未次会议在香港结束,双方签署了收购法律文件,云铜集团最终以43.7亿美元受让美国公司持有的全部《云铜》商标知识产权。
据该公司官网介绍,“云铜集团”全称中国云铜集团有限公司,是云南“云铜”品牌总公司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经企业股东批准,于2009年1月在香港正式挂牌成立的综合性国际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4.04亿港币。
记者在天眼查上搜索中国云铜集团,显示是一家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企业关系均无任何信息显示。天眼查还显示,公司法律纠纷较多。
记者在香港公司注册处的网上查册中心查到这家公司的持有人是两名自然人。
打开中国云铜集团官网,集团要闻前几条均显示与知识产权有关。
再来看商标出让方是美国奥洛海集团公司(USA HAWAII ALOHA GROUP LIMITED)。
早在2019年7月4日,云铜集团就以2.3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奥洛海集团公司的一个《云铜》第六类商标。
此前有媒体查阅了美国这家公司注册的所有商标发行,作为一一家美国公司,名下有且只有中文商标。另外,美国这家公司注册中国商标所用的事务所有两家,一家是“昆明大泽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另一家是“云南埃克森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巨资买商标事件今天上市公司已经澄清,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买商标的这家云铜公司很有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让资金顺利出海。
来源:e公司官微(ID:lianhuacaijing)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商标出让人和转让人的区别,商标使用权出让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