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找人顶包但本人未离开现场,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2025,找人顶包算肇事逃逸吗

交通事故 编辑:葛延

一、交通肇事后找人顶包但本人未离开现场,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2025,交通肇事后找人顶包但本人未离开现场,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

裁判要旨:

行为人与他人合谋,编造虚假事实、隐瞒身份并让他人顶包的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尽管在交通肇事后其本人未离开现场,但无法掩盖其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本质,其行为已构成“肇事后逃逸”。

案情:

2020年12月18日,被告人李某某无证驾驶小型汽车沿某省道行驶。当日23时许,该车行驶至省道某处时,与行人杨某某发生碰撞,造成杨某某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及车辆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李某某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事故发生后,李某某拨打电话叫其儿媳胡某某到现场,后李某某与胡某某合谋,确定由胡某某冒充肇事车辆驾驶员。之后,胡某某向交警谎称是其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李某某亦谎称是胡某某驾驶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公安机关通过对该起交通事故案件侦查后掌握了相关证据,于2021年3月10日对李某某涉嫌犯交通肇事罪立案侦查后,李某某仍指认肇事司机是胡某某。直至2021年3月16日,李某某才承认是自己驾驶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

公诉机关:

被告人李某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被告人及辩护人:

李某某虽然在现场没有表明其驾驶员身份,并让其儿媳胡某某顶包;但在交通肇事后,其本人并未离开过现场,其行为不属于“肇事后逃逸”。

平桂区法院:

经查,李某某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客观上实施了与其儿媳胡某某串通,编造胡某某交通肇事的虚假事实,企图逃避法律制裁的潜逃藏匿行为,即使李某某未离开肇事现场,亦无法掩盖其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本质,其行为符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12条之规定,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依法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成都刑事律师刘欣东

二、找人顶包算肇事逃逸吗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本质上可分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和“顶替”两个行为。肇事者的“逃逸”是一种规避法律责任、侵害被害人权益的违法行为,属于交通肇事中的从重评价的范围,其侵害的是公共安全;而肇事者让人“顶替”的行为虽然与交通肇事本身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但其实质上侵害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其侵害的法益显而易见的已远远超出了前行为所能涵盖的范围。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是独立的事后行为,其符合妨害作证罪的犯罪构成,应当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理由是: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属于对责任归结的逃避,此时,交通事故已经造成了对公共秩序的威胁,同时造成了严重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客观上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让人来顶替属于独立的第二阶段的行为,该行为侵害的法益是司法活动的公正和效率性,同时也不符合事后不可罚理论论述的范围,因此应当另行定罪量刑,以此来更好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肇事逃逸找人顶包两者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肇事逃逸顶包的人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首选需要确定的是,肇事司机是否构成犯罪。肇事司机构成犯罪1)“顶包人”如果是一般主体(非第二种罗列的情形),则应定包庇罪;2)“顶包人”如果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冒名顶罪,则应定伪证罪。要正确区分包庇罪与伪证罪的界限:伪证罪与包庇罪都是故意犯罪,都有帮助犯罪的人掩盖罪行,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犯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五、交通肇事后逃逸后顶包如何处理

交通肇事后逃逸后顶包如何处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如下:1、关于轻微交通事故逃逸找人顶包,被顶包人会被依法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的,会依法受到刑事处罚,顶包人涉嫌构成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包庇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包庇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六、交通肇事顶包后构成逃逸吗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