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政策标准规定,移民搬迁户能在农村申请宅基地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岑灵

移民搬迁政策标准规定,移民搬迁户能在农村申请宅基地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岑灵来为大家解答移民搬迁政策标准规定,移民搬迁户能在农村申请宅基地吗这个热门资讯。移民搬迁政策标准规定,移民搬迁户能在农村申请宅基地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移民搬迁是什么意思

来源:【云新闻】

记者从1月22日在昆明召开的全省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全省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共完成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3100人、移民投资77.5亿元,有效服务保障建设绿色能源强省和实施“兴水润滇”工程。

2024年,我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新跨越。金沙江流域水电移民搬迁安置成效明显,澜沧江流域水电移民搬迁安置有力有序,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全面推进。完善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开展33个县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和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推动完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直补资金发放机制,连续两年在一季度前一次性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相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力度,积极申报争取国家支持解决突出问题重点项目4个、获得补助资金1.15亿元。全年下达后期扶持资金28.6亿元,高效组织46个省级示范项目创建,指导实施后扶项目536个,其中重点移民新村和产业发展项目206个,开展移民劳动力培训4.28万人次。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袁景辉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王熠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移民搬迁补偿标准

(经济观察)后扶贫时代,中国近千万搬迁移民生活如何?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后扶贫时代,中国近千万搬迁移民生活如何?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从危房、土坯房到水电齐备的楼房,从高山深谷到锦绣家园,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瘠土地,到一步跨进城镇生活,“十三五”期间,中国近千万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壮举。离开世代居住的房屋和土地,如何稳定增收就成为“后扶贫时期”新移民面临的头等大事。

资料图:航拍贵州黔西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新社记者瞿宏伦 摄

“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土地资源少,集中在山上,比较破碎,如果还依靠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作为收入来源,是不可能致富的”,贵州省晴隆县扶贫办主任舒展日前对中新社记者说,百姓搬出来后,一方面将原有土地流转出来,发展速生林、食用菌等经济作物,一方面通过组织外出务工、在当地产业园就业等方式,大幅提高脱贫户收入。

在晴隆县三宝产业园内,晴隆山水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专告诉中新社记者,2020年5月该厂正式生产,入驻产业园可以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厂房3年免租,水电、税收优惠,工人上岗前培训政府每人每月给补贴500元(人民币,下同)费用等。他说,现在这里有101名工人,机器满负荷运转还要扩大招工规模。

除了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促进当地脱贫民众稳岗增收,三宝彝族乡还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

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山地多、平地少,缺水严重,彝、苗等少数民族比例大,是“冷、少、边、穷”地区,2016年被列为贵州省20个极贫乡之一。

2017年6月,三宝彝族乡全乡1317户6263人全部搬出大山、迁至县城近郊的阿妹戚托小镇,该乡也是全国唯一整乡搬迁的建制乡。

如今,风景如画的阿妹戚托小镇,已是具有苗村和彝寨风情的旅游特色镇,2020年,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成为贵州188万贫困人口搬迁的成功范例。

“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保就业就是保住脱贫搬迁户的生活。

官方统计,全国832个脱贫县基本上都有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有10万多个产业基地。在脱贫人口当中,约三分之二通过外出打工和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

专家指出,无论是防止返贫还是缓解相对贫困,都应该采用就业优先的策略。发展产业和就业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脱贫户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并依靠自己的努力稳定创收,贫困问题才能持久解决。

“搬迁后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说,脱贫人口大规模聚集,给产业就业、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带来严峻挑战。实际居住在安置点的人员中,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发展产业能力弱,就业技能比较低,促进增收难度大,搬迁进城后刚性支出反而明显增加,加大了返贫风险,绝不能盲目乐观。

令人欣喜的是,搬离大山后,脱贫民众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2019年3月,贵州省织金县23岁的秦姣姣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了惠民街道恒大社区,秦姣姣的父母秦远夫妇通过街道就业服务中心发布的就业信息,与前来招工的江苏某企业对接上,春节后同去江苏打工。现在夫妻俩每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彻底改变。

2019年,谢小元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桂林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上了新房。搬出后,谢小元及妻子谢春华到附近的扶贫车间上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日前谢小元又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房地产中介卖房,并利用空余时间做起了直播带货,在某视频号上拥有了数千粉丝,“已经有几个商家找过来,准备为乡亲们带货”,谢小元夫妇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脱贫攻坚最难办的一件事,就是易地扶贫搬迁,下一步最难的也是这部分人的后扶问题”,王正谱说。

王正谱强调,搬迁后扶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虚空,一定要下足绣花功夫,积极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阮煜琳)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移民搬迁房属什么产权

今年以来,来宾市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聚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易地搬迁及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来宾市库区移民安置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继续大力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深入调研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扶持计划,精心谋划项目,争取更多的水库移民项目造福来宾的移民百姓。以大力发展农村移民电商为重点,大力发展移民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二是持续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助推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聚焦“十个强化”要求,继续实行“三个对标”,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年内力争落实易地搬迁扶持资金4500万元,努力实现搬迁群众“应就业尽就业”,帮助搬迁群众融入城镇生活,不断推进易地搬迁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创新,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持续抓好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来宾市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力争年内通过水利部的验收。

来源:来宾市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

移民搬迁一个人口补偿多少钱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

视频加载中...

就业是民生之本,遵义市播州区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积极探索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新路径,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不仅实现了稳定增收,更让搬迁群众从“移居”真正迈向“宜居”。

走进遵义市播州区团溪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鞋面加工车间,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熟练地裁剪布料、缝制鞋面、组合穿扣,一派忙碌景象。这个搬迁小区的就业小车间,如今已成为4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温暖港湾。

务工群众宾发扬:厂里员工对我都非常好,像亲姊妹一样,不管是吃的、住的,任何事情,大家都互相帮助。

目前车间主要生产各类鞋面产品,为搬迁群众提供了裁剪、缝制、包装等多个岗位,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月均收入可达2500至4000元。值得一提的是,车间还设置“宝妈岗”“零工岗”,为群众提供灵活工作时间,方便大家兼顾家庭和工作。

务工群众涂华英:在这里上班,一个月有两三千块钱,还可以兼顾到孩子。

由于鞋面为半成品国际订单,需要在广东完成包装加工后,再作为成品出口至墨西哥、南非、孟加拉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年出口量达25万双鞋面,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并发放务工费用约200万元。

鞋面加工车间现场负责人杨春花:从开工到现在,今年已经接到两万多双订单了,已经完工一万多双发到广东,目前的订单排到了四月份。

如今,就业帮扶车间已成为搬迁群众致富路上的“助推器”,当地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等项目,为搬迁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播州区团溪镇农庄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孙桂花:搬迁群众在我们鞋面厂、电子厂、蔬菜基地、烤烟基地、红梁基地就业,就业率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2024年的人均收入在一万七左右。

近年来,遵义市播州区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新路径,通过盘活安置点闲置资源、引进小微企业、开展定向招聘等方式,为搬迁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通讯员:李兴群、杨洋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移民搬迁政策标准规定,移民搬迁户能在农村申请宅基地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