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配额2025最新消息,稀土配额指标25年
大家好,由投稿人褚国睿来为大家解答稀土配额2025最新消息,稀土配额指标25年这个热门资讯。稀土配额2025最新消息,稀土配额指标25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稀土配额2025公布时间
稀土这张王牌,真把美国给整不会了,特朗普想靠关税战压中国,嚷嚷着加税要让中国服软,结果中国直接掐住稀土出口,瞬间打得他晕头转向,稀土可是高科技和军事的命根子,中国不仅储量第一,提纯技术还甩美国几条街。
现在特朗普急了,想拿降低关税来换稀土放行,简直做梦,中国七大部门早早联手,打击走私、卡死渠道,连第三方国家都不敢偷偷卖给美国,这场博弈,特朗普还想谈条件?门都没有!中国这招到底有多狠,美国又会怎么应对?
文案|编辑:清
稀土,听起来有点神秘,其实就是一堆稀有金属,但它在现代科技里的地位可一点不“稀”,从手机屏幕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再到隐形战机的雷达系统,稀土几乎无处不在。它的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让它成了高科技产业的“维生素”,缺了它,很多尖端设备压根造不出来,更别提军事领域,导弹的制导系统、潜艇的声呐设备,哪样离得开稀土?美国每年的稀土需求量都在涨,尤其在国防领域,简直是嗷嗷待哺。
中国的底气从哪儿来?简单,储量和技术,全球稀土储量,中国占了将近四成,稳坐头把交椅,更牛的是提纯技术,这可是稀土从矿石变成高纯度材料的关键一步,中国的提纯技术全球领先,连美国都得竖大拇指。
每年中国出口的稀土让不少国家赚得盆满钵满,但这可不是单纯的生意。稀土早就不是普通的商品,它是国家安全的战略筹码,哪个国家掌握了稀土,就等于捏住了高科技和国防的命脉。
过去,美国一直是中国稀土的最大买家之一,手机厂商、汽车制造商、军工企业,美国的产业链对稀土依赖得不要不要的,可一旦这供应链断了,美国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稀土不像石油,能随便找个产油国补货,它不像钢铁,哪儿都能炼,稀土的稀缺性和技术壁垒,让中国在全球资源版图上有了绝对的话语权,这也为后来的关税战埋下了伏笔。
特朗普上台后,关税战成了他跟中国过招的惯用招数,4月,他再次祭出加关税的大旗,扬言要让中国“吃点苦头”。可这回,中国没跟他玩虚的,直接放大招:限制稀土出口,这一下,特朗普的算盘彻底打乱了。稀土出口管控不是随便喊喊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政策落地,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迅速出手,严控稀土出口配额,审核流程也变得严上加严。
这一招为什么这么狠?因为它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软肋,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国防体系对稀土的依赖度高得吓人,芯片制造需要稀土,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要稀土,F-35战机的雷达系统一样离不开稀土。
中国的出口限制一出台,美国的稀土库存立刻告急,一些军工企业的生产线直接停摆,新能源车企的订单也开始积压,更要命的是,美国自己的稀土产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内开采和提纯能力远远跟不上需求。
中国这一手,不仅让美国企业叫苦连天,也让特朗普的关税战底气泄了一半,关税战本质上是经济博弈,但稀土的加入让它升级成了战略较量。中国的稀土限制措施,就像在棋盘上落下一颗重子,直接把美国逼到了角落。特朗普原以为加点关税就能让中国妥协,没想到中国不光不退,反而用稀土这张牌打得他措手不及。
稀土短缺的压力让美国乱了阵脚,5月初,美国的军工企业和科技公司开始频频向政府施压,要求尽快解决稀土供应链危机。生产线停工、订单延误,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美国经济的稳定,特朗普意识到,稀土这事不解决,关税战再怎么喊口号也没用,于是他开始想办法突围。
第一招是谈判,5月9日,美国媒体放出风声,特朗普打算在中美关税谈判中抛出“橄榄枝”,表示愿意降低部分对华关税,换取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这招表面上看着挺精明,但实际上暴露了美国的被动,稀土的战略价值摆在那儿,中国凭什么为了点关税优惠就松口?更何况,关税战是特朗普先挑起来的,现在想靠谈判翻盘,明显底气不足。
谈判这条路走不通,特朗普又开始剑走偏锋,有消息称,一些美国企业试图通过不法渠道获取稀土,具体办法就是走私。他们瞄准了国内一些唯利是图的中间商,试图用高价诱惑这些人偷偷把稀土运出中国。这些走私活动往往通过伪装货物、绕道第三方国家等方式进行,企图绕过中国的出口管控,不得不说,这招确实有点“不要脸”,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无奈。
中国的反应毫不含糊,针对走私问题,国家安全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七个部门在5月9日联合召开专项行动会议,公开向稀土走私宣战。会议明确了打击走私的详细部署,从加强出口监管到严查运输环节,每一步都安排得滴水不漏。海关部门加大了对稀土相关货物的抽查力度,一些伪装成普通矿石的走私货物被当场查获,商务部则进一步收紧了稀土出口配额,确保每一吨稀土的流向都在掌控之中。
更厉害的是,中国不仅在国内下狠手,还在国际上提前布局,为了防止美国通过第三方国家间接获取稀土,中国向几个主要稀土进口国发出了明确信号:未经中国同意,任何将稀土转卖给美国的举动都将面临制裁。这一招直接掐断了美国的后路,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虽然也从中国进口稀土,但碍于中国的强硬态度,根本不敢私自转手。
七部门联合行动的背后,是中国对稀土战略地位的深刻认识,稀土早已不是单纯的矿产资源,而是关乎国家安全和全球博弈的战略资产。中国的强硬措施,不仅让美国在稀土问题上彻底没了脾气,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在资源博弈中握有主动权,谁想在这场游戏里占便宜,都得先掂量掂量。
中国这一系列动作,还让特朗普的关税战显得有点可笑,原本想靠加关税压服中国,结果反被中国用稀土卡得死死的。现在,特朗普想谈条件,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想谈可以,但得拿出诚意,别想着用点小恩小惠就换走稀土,这场博弈,中国已经占据了上风。
稀土配额2025
人形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稀土永磁材料需求猛增,板块投资机遇显著。
稀土是现代工业必需的 “维生素”,于人形机器人领域至关重要。在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方面,稀土永磁材料为伺服电机的核心部件。
2025 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将量产,2026 年产量预计达 5 - 10 万台。
若远期达 1 亿台,按每台 2000 - 4000 克钕铁硼用量计算,磁材需求将达 20 - 40 万吨,这相当于再造一个稀土永磁市场,空间广阔。
2025 年一季度,多家稀土上市公司销量大增。稀土永磁板块估值触底,人形机器人开启第二成长曲线,稀土供需格局正迎新变。
特此声明:以下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北方稀土
全球最大轻稀土供应商,掌控白云鄂博矿90%开采权,稀土氧化物年产能12万吨,占国内轻稀土配额58%;与特斯拉签订长期供货协议,2025年永磁材料产能将突破10万吨。
包钢股份
独家运营全球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稀土储量超3500万吨,稀土精矿年产量突破30万吨,成本较同行低40%。
中国稀土
中重稀土国家储备主要承储单位,离子型稀土分离技术国际领先,高纯氧化镝纯度达99.9999%,打破美日垄断。
盛和资源
海外稀土矿权益储量占比达35%,缅甸、美国矿山稳定投产,锆钛选矿业务毛利率超60%,贡献半数以上净利润。
中科三环
全球第二大钕铁硼永磁厂商,特斯拉Model 3驱动电机主供,自主研发晶界渗透技术,重稀土用量减少50%;2025年Q1新能源汽车订单同比增长217%。
银河磁体
粘结钕铁硼全球市占率第一(35%),专精机器人精密电机;成都基地新增2000吨热压磁体产线,2025年满产。
横店东磁
磁性材料+光伏组件双主业,永磁产品毛利率达28%;首创稀土磁材与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突破26%。
厦门钨业
钨+稀土双料龙头,硬质合金业务市占率全球前三;航空航天用超高纯稀土金属纯度达6N级,单价超300万元/吨。
每日更新市场前沿资讯,建议收藏。
提示:本文内容均来源于公开信息,所述任何观点仅代表个人思路,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国取消稀土配额
来源:证券时报
图虫创意/供图
资料来源:阿格斯
记者 余胜良
近日,有研究机构称,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稀土价格大幅上涨,贸易商惜售情绪浓厚。
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评估机构阿格斯5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阿格斯99.5%含量氧化镝的欧洲月度评估价从一个月前的250美元/公斤—310美元/公斤跃升至700美元/公斤—1000美元/公斤。99.99%含量的氧化铽欧洲到岸价格从4月初的930美元/千克—1000美元/千克上涨到2000美元/千克—4000美元/千克。氧化镝、氧化铽的涨幅和价位均为阿格斯2015年启动两款产品价格评估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阿格斯有色金属分析团队负责人表示,本次上涨主要是因为上月初中国对中重稀土开始实施出口管制,海外买家没有办法买到稀土产品,库存见底,恐慌性报价,但真正成交的并不多。
4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宣布对钐、钆、铽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海外稀土价格大涨
阿格斯有色金属分析团队负责人表示,因为中国4月份的稀土出口管制,切断了海外稀土供应,而海外稀土用户库存又比较有限,有很强的补库存需求。
根据去年9月颁布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规定,相关物项企业出口需要进行物项用途和用户的申报,一般情况下主管部门在45个工作日内审定,卖家对后期价格上涨有很高预期,选择不报价或者尽量高报价,导致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这种上涨非常罕见,远高于国内市场,并不是因为需求上涨,而是供应减少导致。”该负责人表示。
市场情况较为混乱,一些欧美市场卖家对氧化镝和氧化铽的报价比阿格斯以上评估范围还要高得多,卖家在测试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水平,因此成交量非常少,很难获得一个严谨的价格,需要等待时间进一步来获知价格上涨还是下跌。
该负责人认为,这次管控是史无前例的,也不知道会严重到何种程度。
但就目前看来,欧洲一些贸易商认为将会迎来一个卖方市场,并将这波上涨和中国2012年的稀土价格上涨相比较,市场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据了解,受到出口限制影响的稀土才会出现大幅上涨。阿格斯对欧洲钕、铈和铒的月度价格评估仅出现小幅变动,仍与中国的市场变动密切相关。
该负责人表示,中重稀土中,镝和铽最有代表性,交易量和用量最大,其他的市场规模和用量较小。
欧美市场紧密联动,美国的稀土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欧洲,尤其是钇,美国买家想要获得更多非中国产稀土产品用于其生产需求,而目前几乎没有非中国生产的稀土可用。“美国相比欧洲获取中国稀土难度更大,因此上涨幅度要高于欧洲。”不过目前日本稀土价格并不明朗,日本进口稀土价格主要参照中国FOB(离岸价)价格。
去年9月15日中国宣布对金属锑实施出口管制,海外买家因此疯抢西方市场库存资源,造成欧洲鹿特丹交易价格与中国锑出口价格形成巨大溢价,最高时价差达1倍左右。
去年12月,中国全面禁止向美国出口镓、锗、锑及其他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关键高科技材料,今年4月4日中国又宣布对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质实施出口管制。
这成了本轮欧洲稀土价格大幅上涨的直接原因。
据阿格斯数据,我国镓、稀土氧化物及金属、稀土磁材占全球总供应量90%左右,钨、碲、铋产品占比约80%。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全球氧化铽、氧化镝供给的贡献度为98%、99%(含进口矿来源),我国出口铽、镝量是海外产量的9.5倍和8.1倍。
上海钢联稀贵金属资讯部稀土分析师熊文广表示,海外短期内难以出现可靠的替代品,近期国外企业或可能通过消耗库存、材料优化、回收利用和新兴技术缓解供给压力,完全替代品得依赖技术革命,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较为困难实现。
游资炒作行情难再现
有海外稀土贸易商将本次稀土价格大涨和2010年相对比。当时中国对日本采取稀土临时禁运的措施,还采取了稀土配额制度,限制了稀土出口数量,对日本产业造成严重影响,稀土价格大涨。在这一时间前后,部分稀土价格上涨了超20倍,例如氧化镨钕价格从约3万元/吨涨至最高70万元/吨,还出现了稀土十倍股。2011年北方稀土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0%。
广晟有色工作人员表示,2010年是极端行情,当时国内价格涨得很离谱,更多的是游资参与炒作,尽管没有需求支撑,但是价格依然炒得非常高,对现货和股票的炒作是同步的,当时市场较小,比较容易炒作起来。
2010年国土资源部在稀土等行业的最上游——勘查开采环节,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以稀土为主兼及钨、锡、锑、高铝黏土、萤石等矿种的专项整治行动,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稀土2010年总量指标确定为8.92万吨。当时政府还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还计划建立稀土战略收储中心。政府的目的是减少无序竞争,把稀缺的稀土资源卖上合理的价格。
广晟有色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相比当时更为健康,供给端很稳定,不大可能出现当时的炒作基础。
近两年稀土类公司业绩不佳,从2023年开始稀土价格下跌,该工作人员认为是因为缅甸等国的进口矿大幅增加,增加了供给量。此外,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此前表示要去稀土化,导致市场有了看空氛围。目前看马斯克去稀土化不大可能成为现实。
当前对稀土需求有利的是新能源汽车,从2021年开始大幅增长,提升了对稀土需求,渗透率非常高,机器人市场需求也很大,但还没有产业化。
中国市场整体平稳
阿格斯市场分析团队表示,中国市场稀土价格并未有明显波动,需求并未出现大幅上涨,出口管控导致下游磁材行业也面临新的不利因素。“国内和海外不同,国内供应充足,主要受需求影响,国内供应本身就略有过剩,加上需求受出口影响,价格并没有跟随海外。”
“五一”期间,国内稀土主要市场处于休市状态,以急单散单成交为主,整体成交冷清,主要产品维持在“五一”节前价格。据我的钢铁统计,市场氧化镨钕报价41.1万元—41.3万元/吨,镨钕金属报价50.3万元—50.7万元/吨,氧化镨42.8万元—43.2万元/吨,氧化钕42.1万元—42.4万元/吨,氧化镝1590元—1610元/千克,镝铁1550元—1570元/千克,氧化铽6720元—6780元/千克,氧化钆16.2万元—16.4万元/吨。
中国稀土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内部有报价单,会参考市场情况对外报价。
据我的钢铁稀土团队调研,“五一”期间原矿分离企业多数维持正常生产,缅甸矿恢复正常进口,但受成本支撑,矿主有较强烈的惜售情绪,低位成交难度较大,整体产量未有明显变化;金属企业“五一”期间大多正常生产,备库意愿较弱,后续有考虑计划减产10%—20%;下游磁材企业现阶段接单情况普遍反馈较差,多数仍在交付前期订单为主,“五一”期间影响3—5天产量,后续产量计划减少20%—30%。
中科三环工作人员表示,原材料价格短期没有变化,目前是因为出口需要审批,特别是含镝和铽的材料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公司虽然不生产涉军工产品,但是因为产品有可能被用在军工,需要审查最终用户。如果能通过审批,影响就不会太大。
据我的钢铁稀土团队调研发现,贸易企业整体表现更为敏感,节前受部分刚需采购和提前备库影响,稀土主流报价有小幅触底回升迹象,但整体价格走势仍表现较弱,市场多数以谨慎型试探采购为主,实际成交未有明显放量。另外,受原材料成本倒挂影响,分离企业和金属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现阶段主要以保证长协生产为主,上游挺价行为和下游谨慎采购形成僵持。
稀土类公司一季度业绩好转
去年稀土类公司大多业绩不佳,主要是因为稀土价格下降,轻稀土方面,2024年氧化镨价格从年初约46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41.6万元/吨,降幅9.57%;氧化钕价格从年初约45.5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40.5万元/吨,降幅10.99%;氧化镨钕价格从年初约45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40万元/吨,降幅11.11%。
中重稀土方面,氧化铽价格从年初约7600元/千克下降到年底约5590元/千克,降幅26.45%;氧化镝价格从年初约255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161万元/吨,降幅36.86%;镝铁合金价格从年初约245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157.5万元/吨,降幅35.71%。
不过得益于稀土市场部分产品价格回升,今年一季度稀土类公司业绩有所好转,比如中国稀土营业收入为7.28亿元,同比增长141.32%。
北方稀土一季度营业收入为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归母净利润为4.31亿元,同比增长727.30%。
广晟有色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5.06亿元,同比下降14.05%;归母净利润为4727.12万元,同比增长115.55%。
盛和资源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91亿元,同比增长3.66%;实现扣非净利润1.6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金力永磁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14.2%; 扣非净利润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331%。
尽管一季度实现了业绩好转,但有受访者表示,拉长时间看,今年一季度是正常情况。
稀土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主要还靠后续需求驱动。上海钢联稀贵金属资讯部稀土分析师熊文广表示,据上海钢联了解,机器人单体用量在2千克—3.5千克左右,新能源汽车单体用量在2千克—4千克左右,近两年在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爆发生长下,已成为了稀土用量的核心增长点。
100%中重稀土配额
4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批准加州深海稀土矿的开采,以“增强关键矿产供应安全”。此举被多家外媒视为对中国稀土政策的“应急反应”,而我国稀土出口监管的新动向也迅速成为全球舆论焦点。
而白宫前高级经济官员、美国前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罗德曼则指出:“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的信号已经让美国政府感到慌乱,美国军工企业稀土储备仅够支撑数月。”这一判断直指核心敏感问题:稀土材料对美国军事工业链的高度依赖性。
稀土之“稀”:不仅是战略资源,更是科技命脉
稀土虽名“土”,实为战略金属。在新能源汽车、电动飞机、军用雷达、战斗机、高超音速武器、精密制导系统等尖端产业中,稀土元素几乎不可替代。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全球80%以上的稀土提炼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美国每年约80%的稀土进口源自中国。
尽管美方已尝试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培育稀土供应链,但其矿石提炼与分离仍需依赖中国技术能力支持。更关键的是,美方缺乏可快速替代的工业转化体系,一旦中方加强稀土出口管控,其军用及高科技产业链将面临断链风险。
观察一:战略储备告急,美军高端制造压力陡增
本轮美方高层对“稀土短缺”的密集表态并非空穴来风。据美国国防部提交国会的公开材料,美军F-35战斗机单机所需稀土种类超20种,仅钕铁硼永磁材料就涉及数百个零部件;而一枚高精度导弹平均需要使用稀土1-2公斤。玉渊潭天引述消息指出,美国军工企业对稀土原材料的“连续性稳定性”要求极高,而现有库存仅能维持数月生产,触发紧张预警机制。
观察二:深海采矿推进,是对“稀土依赖症”的迟滞反应
尽管特朗普签署的新令声称将“通过深海开采拓宽战略供应链”,但专家指出,美国在海底稀土矿采集、提纯、环境成本核算等领域远落后于中方。短期内,这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难以解决实际的供需问题。
而与此同时,中国则在规范稀土资源开采方面持续推进绿色准入与出口动态监管,在量控、质控、环保评估、企业资质等层面全面发力,形成了“内稳外控”的全球资源主导优势。
观察三:出口管制强化信号,是战略主动权的再锚定
自2023年中方明确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战略资源地位”以来,国家层面对相关出口企业施行目录备案、来源溯源、用途审查等制度,建立了跨部委协同机制。2024年起,《矿产资源法》《进出口管制条例》等密集修订也为监管体系提供了更强法律支撑。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再度释放稀土出口管控信号,不仅是在“以稀制衡”,更是我国在关键供应链中强化全球博弈话语权的体现。
从战术层面看,稀土出口管制可以调控外需节奏、提升我方市场定价能力;从战略层面看,它是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中的“隐形护盾”。而美方的紧张与慌乱,恰恰验证了其“卡脖子”困境已由芯片延伸至稀土。
接下来,中方是否会根据地缘态势与战略需求,进一步调整稀土出口结构与配额安排,值得持续关注。全球“稀土权力链”的争夺战,远未落幕。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稀土配额2025最新消息,稀土配额指标25年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