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未遂和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
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对刑事法律问题不理解,找律师咨询。
华律网律师具备深入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为您提供准确的法律咨询和建议、了解法律条文、判例和法律程序,能够帮助您理解案件中的法律背景和法律风险,登录华律网进行在线咨询,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都能为您匹配到丰富案例经验的律师帮助您!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的问题解答,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录华律网进行在线咨询,届时有更多专业的律师可以为你服务,最后祝您的生活一帆风顺。
三、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
犯罪构成的概念如下:
1、作为犯罪概念基本特征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也是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又是犯罪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具体化,它通过一系列主客观要件具体而明确地体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使犯罪概念的法律特征得以具体化,反映出犯罪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犯罪构成的特征具体如下:
1、犯罪构成是主体、客体以及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2、犯罪构成是违法性与有责性的的法律标志;
3、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如果需要经验更丰富的建议或者想在当地找律师咨询法律问题的,点击#找律师#,可以选择同城、领域、是否在线以及电话咨询服务!!私密咨询个人法律问题。快速解决你的困扰!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犯罪未遂和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犯罪未遂跟中止的区别
●犯罪未遂和中止哪个严重
●论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犯罪中止与未遂如何区别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案例
●犯罪中止与未遂
●犯罪未遂跟中止的区别
●犯罪中止与未遂的量刑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关键区别
●对刑事法律问题不理解,找律师咨询有用吗
●刑事案件律师说问题不大
●刑事法律问题解答
●对刑事案件的看法
●我对刑事案件有疑问怎么办
●刑事司法问题
●刑事诉讼法律实践存在的问题
●刑事案件律师不负责怎么办
●刑事法律冲突的解决方法
●刑事法律问题大全
来源:临律-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犯罪构成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