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网贷平台、各民间金融机构涉刑现象的爆发,结合近期我们接触到的真实情况,总结几个要点,请相关行业的离职老员工务必注意风险。
1
●
尽量避免去口岸地区出差。
多数离职员工,已经到新单位上班了。若新单位安排出差,请尽量避免到口岸地区,如深圳、丹东等地区办事,尤其避免飞这些地区或由这些地区转机的航班。理由是不要让公安机关误会,认为您有出境的意图。
2
●
保留在P2P工作时使用的手机号。
忘掉自己的一段黑历史,是很多人的心理状态。但是,在网贷涉刑案件中,主犯(基本是核心高管)级别以上人员是必定会被办案机关讯问的,倘若手机号一直联络不上,就有可能会直接上“网上追逃”。届时,您将损失10%-40%的刑期优惠(即接到警方电话后主动前去说明情况的,可被认定为自首,从而减轻刑罚)。还是要不时开机看一下,如果有办案人员的短信,请在律师指导下及时反馈办案民警,争取主动。
3
●
不要试图删除电脑和手机中的记录。
在自证清白的路上,急需电子证据和书证。如果可以保留之前的数据,我们建议保留,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在鉴定人员和律师监督下进行存证。尤其是处于公司主业务边缘的高管或挂名人员,务必保留自己不参与决策等证据,以摆脱进入主犯名单。
4
●
不要试图闯关。
网贷行业高管基本都被“边控”,这件事在圈里不是秘密。有些人就是不信邪,偏偏要去广州、深圳海关试一试。倘若公司老大已经被羁押或者公司已经被正式刑事立案,那么,这种尝试轻则导致被扣留在海关N小时,重则被办案地的办案民警带走。
5
●
不要瞒着所有的家人。
拘捕总是突发的。我们见过太多哭哭啼啼的女性家属,她们对自己丈夫和儿子的事业一无所知,甚至毫无思想准备。这就容易导致决策失误。比如在羁押后批捕前及时退赔,出现了两种情况,要么犹犹豫豫拖到批捕决定已经下发;要么慌慌张张啥也不明白就把房子卖了赔钱。有些家属不仅帮不上忙,而且成了我们律师辩护的负担。请务必给家属做好思想建设,把决策原则提前给家属交代好,由律师坚定执行,切勿左右摇摆,影响救人的效率。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p2p离职员工,哪些事情不能做的
●p2p哪些员工辞职不被追究
●p2p员工离职多久不会追究
●p2p离职员工要退赔吗
●p2p平台出问题离职人员会有事吗?
●在p2p公司上班的员工辞职后
●p2p离职几年不会被传唤
●p2p离职高管
●p2p哪些员工辞职不被追究
●p2p员工离职多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