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信息简报,哪类文档不属于公司保密信息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皮盈

保密信息简报,哪类文档不属于公司保密信息

大家好,由投稿人皮盈来为大家解答保密信息简报,哪类文档不属于公司保密信息这个热门资讯。保密信息简报,哪类文档不属于公司保密信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保密信息的定义

(一)保密工作的方针

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有所不同。2010年修订实施的保密法结合保密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在总结新时期党和国家保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1、积极防范。“积极防范”是保密工作实践经验和特点规律的科学总结。保密工作首先要以预防为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即以防止窃密泄密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积极主动,关口前移,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的综合防范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泄密隐患,堵塞泄密漏洞,从源头上防止各类泄密窃密事件发生,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2、重点突出。“突出重点”是抓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保密工作的基本方针。保密工作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保密工作,必须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抓好重点,确保核心。同时,“突出重点”不是“只要重点”,对非重点可以放任不管或是放松管理,而是建立在对国家秘密进行全面管理基础之上,国家秘密在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种渠道泄露出去,都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都会影响保密工作的整体效能。

3、依法管理。“依法管理”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保密工作中的运用和体现。一是有法可依,建立完备的保密法律制度,将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增强保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二是有法必依,机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活动等;三是执法必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四是违法必究,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4、保放适度。“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是保密工作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即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国家秘密保护和信息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做到依法保密,依法公开。因此,为处理好“信息保密”和“信息公开”的关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必须遵循“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的原则,对于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事项,不得以保密为由不予公开或者拒绝公开,公开的事项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公开的程序和方式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未完待续)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保密信息包括哪些

流量为王的时代,个别网民为博眼球不惜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作为流量密码,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获取我国家秘密提供可乘之机,危害我国家安全。

擅闯涉密重地

无视法律后果

近期,在社交媒体上,有博主分享了某景区的拍照攻略。该博主为了引关吸粉、赚取流量,在某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害重地周围,无视“禁止拍照”的警告标识,不仅毫无顾忌地以警告标识为背景拍照,还向网友详细介绍翻越铁网拍照打卡的多条路线,最终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处置。

普法提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规定,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和属于国家秘密不对外开放的其他场所、部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涉密军事设施及其他重要涉密单位周边区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加强保密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织和公民都有保护军事设施的义务。任何扰乱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管理秩序和危害军事设施安全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谋求独家话题

不惜以身试法

某部门人员余某,违规使用手机拍摄留存工作中接触到的涉密文件。恰值相关话题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热议,出于炫耀心理,余某违规将涉密文件照片上传至某社交平台,导致该涉密文件短时间内扩散。最终,余某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普法提示:涉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自觉熟悉掌握相关保密制度要求,增强防范窃密、泄密能力。严格遵守工作中不私自拍照、复制、留存涉密文件等具体要求,守住保密“底线”,不碰保密“红线”,在指尖上加一把锁,不该发的不发、不该传的不传,严格落实“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自觉守护国家秘密安全。

新形势下,现代隐蔽斗争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以泄密为代价,换取流量关注的“网红”行为绝不可取。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友应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警惕、遵守法律,如发现有关可疑线索,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共同构筑反间防谍钢铁长城。

(总台央视记者 宋琎)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列举经营保密信息

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实施窃密活动的主战场。境外间谍潜伏在网络空间暗处,通过网上勾连策反、远程网络攻击等方式,想方设法窃取我国家秘密,给我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威胁。

分析“开源信息”定位策反目标

某机场航务与运行管理部运行指挥员吴某某,在二手闲置平台上暴露了个人工作岗位等敏感信息,被境外间谍组织代理人“鱼总”盯上。“鱼总”主动联系吴某某,以金钱利诱对其实施策反。此后,吴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多次将政府机关重要人员行程信息提供给“鱼总”,先后收取间谍经费26000元。

经鉴定,这些信息涉及1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最终,吴某某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发送“搜情邮件”引诱目标上钩

某县委工作人员邱某,在单位工作邮箱中发现一封陌生邮件,内容是要求提供当地负面新闻材料。出于好奇,邱某回复了该邮件并要求对方联系自己个人邮箱。几天后,对方称如果邱某提供他们需要的材料,就可以获得丰厚报酬。于是,邱某利用职务之便,向对方提供了一批涉密文件、资料,并收取人民币11000多元。事实上,与邱某邮件往来之人是境外情报机构工作人员。

事件发生后,邱某因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利用“高薪兼职”拉拢目标入局

文某,某军工单位职员。一天,文某的手机QQ“附近的人”一栏中突然弹出一名网友H,资料显示“附近单位职工需要兼职的请联系我”。在文某表明自己军工单位员工身份后,H自称境外某报社记者,希望文某能提供工作中接触的内部资料,并承诺每月支付3200元作为报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文某先后多次向H提供所在单位生产军品的型号、产量、工艺等涉密敏感信息。

事件发生后,文某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开展“网络攻击”入侵目标电脑

某邮件系统厂家运维人员李某,负责为客户的邮件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因贪图便利,李某经常在工作电脑上记录客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境外网络间谍通过开源情报分析锁定了李某的运维人员身份,对其电脑实施网络攻击,窃取了电脑中存储的客户账号及密码,进而对上千家重点要害单位邮件系统实施窃密。

事件发生后,李某受到严肃处理。

网络防谍保密提醒

当前,境外网络窃密活动日益猖獗,我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增强网络保密意识,规范网络使用行为,不给境外间谍提供窃密的可乘之机。

·不在互联网论坛、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个人网页上发布、转载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不使用图文识别、语音识别应用或小程序拍摄、记录、识别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不使用境外应用软件存储、处理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不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和其他非涉密信息设备中存储、处理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不在网络上暴露本人证件、制服等表明工作身份的物品,不随意拍摄传播涉密工作场所环境,不定位标记涉密工作单位地理位置。

·对于可疑电子邮件,不轻易点击或打开其中的附件和链接。

·网盘共享信息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内容;确需通过网盘分享的公开资料,应设置提取码、分享时效和下载次数。(来源:保密观)

来源: 央视新闻

哪些属于保密信息

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实施窃密活动的主战场。境外间谍潜伏在网络空间暗处,通过网上勾连策反、远程网络攻击等方式,想方设法窃取我国家秘密,给我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威胁。

分析“开源信息”定位策反目标

某机场航务与运行管理部运行指挥员吴某某,在二手闲置平台上暴露了个人工作岗位等敏感信息,被境外间谍组织代理人“鱼总”盯上。“鱼总”主动联系吴某某,以金钱利诱对其实施策反。此后,吴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多次将政府机关重要人员行程信息提供给“鱼总”,先后收取间谍经费26000元。

经鉴定,这些信息涉及1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最终,吴某某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发送“搜情邮件”引诱目标上钩

某县委工作人员邱某,在单位工作邮箱中发现一封陌生邮件,内容是要求提供当地负面新闻材料。出于好奇,邱某回复了该邮件并要求对方联系自己个人邮箱。几天后,对方称如果邱某提供他们需要的材料,就可以获得丰厚报酬。于是,邱某利用职务之便,向对方提供了一批涉密文件、资料,并收取人民币11000多元。事实上,与邱某邮件往来之人是境外情报机构工作人员。

事件发生后,邱某因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利用“高薪兼职”拉拢目标入局

文某,某军工单位职员。一天,文某的手机QQ“附近的人”一栏中突然弹出一名网友H,资料显示“附近单位职工需要兼职的请联系我”。在文某表明自己军工单位员工身份后,H自称境外某报社记者,希望文某能提供工作中接触的内部资料,并承诺每月支付3200元作为报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文某先后多次向H提供所在单位生产军品的型号、产量、工艺等涉密敏感信息。

事件发生后,文某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开展“网络攻击”入侵目标电脑

某邮件系统厂家运维人员李某,负责为客户的邮件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因贪图便利,李某经常在工作电脑上记录客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境外网络间谍通过开源情报分析锁定了李某的运维人员身份,对其电脑实施网络攻击,窃取了电脑中存储的客户账号及密码,进而对上千家重点要害单位邮件系统实施窃密。

事件发生后,李某受到严肃处理。

网络防谍保密提醒

当前,境外网络窃密活动日益猖獗,我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增强网络保密意识,规范网络使用行为,不给境外间谍提供窃密的可乘之机。

不在互联网论坛、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个人网页上发布、转载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不使用图文识别、语音识别应用或小程序拍摄、记录、识别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不使用境外应用软件存储、处理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不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和其他非涉密信息设备中存储、处理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不在网络上暴露本人证件、制服等表明工作身份的物品,不随意拍摄传播涉密工作场所环境,不定位标记涉密工作单位地理位置。

对于可疑电子邮件,不轻易点击或打开其中的附件和链接。

网盘共享信息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内容;确需通过网盘分享的公开资料,应设置提取码、分享时效和下载次数。

来源: 保密观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保密信息简报,哪类文档不属于公司保密信息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