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置会不会发生冤案
留置是监察机关调查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留置也存在发生冤案的极小可能性,但监察机关有一系列制度保障来尽量避免。
一方面,留置有着严格的适用条件和审批程序。必须是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且已掌握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等情况才能适用留置。审批也需严格按照规定层级进行。
另一方面,监察机关办理案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被留置人员享有相应权利,如辩解权等。并且在整个监察过程中有内部监督机制,外部还有检察机关的监督等。同时,被留置人员如果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在后续司法程序中也有机会通过合法途径如申诉等方式维护自己权益。总体而言,虽然存在理论上的冤案可能,但制度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留置措施正确合理的使用。
二、立案会不会被留置
立案与留置是不同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立案后可能会被留置。
(一)立案
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案件或民事纠纷等,经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符合受理民事案件条件等情况,决定进行侦查或者审理的一种诉讼活动。
(二)留置
留置是监察机关调查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一种重要调查措施。
如果是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被立案调查的,监察机关根据调查情况等有权决定是否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但如果是普通刑事犯罪立案或者民事案件立案,不存在留置这种措施,因为留置主要适用于监察法框架下的公职人员相关违法犯罪调查。所以立案后是否被留置要视案件性质、证据情况以及调查的需要等因素而定。
三、留置权是债权吗
留置权不是债权。
留置权是一种法定担保物权。从性质上讲,它与债权有明显区别。
(一)权利属性方面
1. 债权是一种请求权,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请求买方支付货款的权利就是债权。
2. 留置权是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债权人依法对留置的动产享有优先受偿等相关权利。比如在修理合同中,修理人对被修理人到期未付修理费的情况下,对修理的动产享有留置权,可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二)权利产生方面
1. 债权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多种原因产生。
2. 留置权只能依据法律规定产生,即符合法定情形,如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债权已届清偿期等条件才产生。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留置会留案底吗
●留置会坐牢吗
●留置后会知道案情吗
●留置一定会判刑
●留置会不会不让出来直接判刑
●留置会被判刑吗?
●留置受罪吗
●留置会坐牢吗
●留置会被打吗
●留置后果
●立案会不会被留置呢
●立案会不会被留置人
●立案后才能留置吗
●立案后留置意味什么
●立案到留置一般多长时间
●立案留置后出来是否就不移交检察了
●立案和留置的区别
●立案留案底吗
●立案与留置时间差
●立案会被拘留吗
来源:头条-留置权是债权吗,留置权必须是债务人的财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