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分卖分怎么处罚,买分犯法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卞然文

买分卖分怎么处罚,买分犯法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卞然文来为大家解答买分卖分怎么处罚,买分犯法吗这个热门资讯。买分卖分怎么处罚,买分犯法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买分红险退保

买、卖驾驶证分数是严重干扰正常交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不管是买分方、卖分方还是非法代理的“分串串”,轻则行政拘留、罚款,重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该违法行为不以牟取利益为认定标准,即便是朋友、亲戚之间帮忙代扣,也会构成提供虚假证言。

近期,上海警方全链条摧毁了一个在长三角地区流窜作案的“买分卖分”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他们驾车运送卖分人员持伪造行驶证跨省异地“代记分”,甚至诱骗其先行垫付罚款后“一甩了之”,让卖分人员“分财两空”。警方还对全国400余条“买分”违法线索展开追查,目前已有140余名“买分”车主被依法行政处罚。

去年,上海警方在数据分析中发现,有少数在上海没有任何生活经历的外省市驾驶员专程来沪,持他人车辆行驶证处理电子警察违法记录,这些异常违法处理主要集中在闵行、松江、嘉定等区的街镇社区服务中心交通违法处理窗口。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机动支队三大队大队长 张浩: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假的行驶证,而且这些假证样式高度相似,排查下来有可能是同一个犯罪团伙在实施大批量的“买分卖分”行为。后续我们通过对卖分人员进行核查,发现他们并不是个人到窗口,而是被有组织地用车辆运送到上海。车辆轨迹显示,从临近的江苏省开过来后,车辆会陆续放下几名卖分人员到窗口持伪造行驶证处理电子警察违法。

卖分人员被有组织地用车辆运送到上海

违法处理露出马脚后,警方很快发现,犯罪嫌疑人不仅频繁更换运送车辆,而且在驾车运送卖分人员至窗口处理交通违法时,均在较远路口即让人员下车步行,车辆则始终保持驾驶状态,以便随时逃离。

随着调查深入,专案组逐渐梳理出一条在长三角区域流窜作案,使用伪造机动车行驶证实施“买分卖分”活动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产业链。专案组在近5个月时间里,先后赴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5省15市,对从事“买分卖分”活动上下游全链条人员开展收网打击,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查获伪造证件400余套。

张浩:经过收网打击,查明该团伙以犯罪嫌疑人杨某为首,内部分工明确。杨某负责在网络上与外省市“黄牛”联络,招揽买分人员并制作假行驶证,另有多名成员负责“以每分可卖300元至500元”为诱饵招募卖分人员,并驾车运送,卖分人员持伪造的机动车行驶证至长三角各地处理交通违法。在处理交通违法时,他们基本选择到社区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这种风险较小的地点,不会选择到专业的交警部门。

卖分人员在窗口处理电子警察违法记录

该犯罪团伙为什么要使用伪造的机动车行驶证处理交通违法?张浩解释,电子警察抓拍的交通违法有两种处理渠道:一种是通过网络,也就是通过交管12123APP处理,但是只能处理当事人绑定过的车辆违法;另一种就是违法当事人携带驾驶证、行驶证到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去处理。卖分人员只能通过窗口处理买分人员的交通违法,买分人的车辆行驶证是必要证件。

张浩:买分人员如果去寄递,中间会产生快递时间,行驶证也有遗失的风险,所以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行驶证寄出去。这时中介就告诉这些买分人员,可以提供行驶证照片等信息,他们再联系一些能够仿造行驶证的黄牛去处理。从目前制作的样式和工艺来说,这些假证和真的行驶证相似度极高,里面记载的信息也全部属实,在打击方面给警方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伪造的机动车行驶证

张浩进一步介绍,犯罪团伙之所以使用假的行驶证,除了方便招揽生意、更易跨省“接单”,也是考虑这样做,“买分卖分”的上下家彼此就能不对接。在此基础上,犯罪分子还设计了更深的套路。

张浩:在侦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一些车辆进上海时,车里坐了多名人员,在离开上海时却只剩一名驾驶员。经过进一步核查发现,其中还存在诈骗行为——卖分人员到窗口处理好违法后,黄牛会让他先缴纳罚款,承诺缴纳好之后和卖分钱款一并转给卖分人员,所以他们会在途经银行这些场所的时候,要求卖分人员下车去调取银行缴款凭证,声称方便支付后续费用。而实际上,卖分人员一下车,他们就驾车离开了。大部分卖家是“本本族”,还是抱有侥幸心理,把自认为多余的分数对外出售,因为本身实施了“卖分”行为,也畏惧被公安机关处罚,所以很多被诈骗的卖分人员不敢报警。

实际上,这些买分人员每买1分只需要支付150元到200元的费用,而该犯罪团伙在招募卖分人员时却承诺了更丰厚的报酬,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从一开始就并不满足于“一买一卖”的利润差,而是要把买分人员的钱全部赚到手,而卖分人员被骗扣分缴款后还得自掏腰包离开上海。

据了解,目前,犯罪嫌疑人杨某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已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另有5名犯罪嫌疑人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余犯罪嫌疑人因伪造行驶证、诈骗等行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

该犯罪团伙让买卖双方都“偷鸡不成蚀把米”,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买分卖分”具体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买分卖分以及组织他人实施买分卖分牟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责任:一是机动车驾驶人请他人代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支付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支付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对原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二是代替实际机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五万元,一次记12分,同时依法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三是组织他人实施买分卖分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十万元;有扰乱单位秩序等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机动支队三大队警官 钱勇:在“买分卖分”过程中,当事人有可能还会触犯到其他法律规定,例如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等,也要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警方提示,“买分卖分”行为严重损害法律权威和记分制度的教育引导功能,纵容交通违法,危害道路安全。机动车驾驶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报名参加“学法减分”,在通过相应的学习和考试后可以扣减记分,每个记分周期内最高可扣减6个记分。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机动支队三大队教导员 刘伟杰:考试中涵盖了安全行车常识、紧急避险常识、交通违法行为判断等12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有效避免驾驶人在行车的过程中再次产生违法行为。我们还是希望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使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更加平稳、更加有序。

监制丨刘黎

记者丨韩雪莹 俞翔

编辑丨章宗鹏

供图丨上海警方

买分扣违章一分多少钱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张宇

驾驶证“买分卖分”现象的发生,严重破坏了交通违法记分制度,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纵容了交通违法行为,淡漠了交通安全意识,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

12月23日,记者从成都交警二分局获悉,该局近日在工作时发现一辆号牌为川VT***2的小型普通客车在处理电子警察违法过程中存在异常。调查发现,该车存在多起电子警察违法记录,多名“违法驾驶人”在窗口处理中面对民警的询问,不清楚违法记录的相关情况,含糊其辞,存在“买分卖分”的嫌疑。短期内该车处理的违法记分达到30多分,通过对车主和“违法处理人”的走访调查,成都交警二分局进一步深入调查,挖出了秦某某、泽某某、杨某某、吕某、宋某某的“买分卖分”违法团伙。

买卖分现场

泽某某因为车辆电子警察违法记录过多,为逃避记分管理和交通安全教育学习处罚,联系到“分串串”秦某某买分,再由秦某某组织“卖分人”杨某某、吕某、宋某某3人先后代其处理共记32分的电子警察违法记录。

经调查,2024年11月22日至11月25日期间,秦某某收取了川VT***2车主泽某某4430元处理该车电子警察违法,然后以“收分”形式分别联系杨某某、宋某某、吕某3人,该3人持川VT***2车辆行驶证到成都交警二分局车管服务大厅谎称各自使用该车辆产生了违法记录,处理了该车辆共计11条电子警察违法(计分共计32分),然后,秦某某分别以每分30-50元的价格向处理违法的杨某某、宋某某、吕某支付了共计1340元,其中“分串串”秦某某获利3090元,“卖分人”杨某某获利550元,宋某某获利350元,吕某获利440元。违法行为人杨某某、宋某某、吕某系实施了提供虚假证言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违法行为。

最终,他们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了代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买分人”泽某某、“分串串”秦某某、“卖分人”杨某某、吕某、宋某某等5人分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并处罚款200元的处罚。

此起案例中,买、卖驾驶证分数是严重干扰正常交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均构成提供虚假证言,不管是“分串串”、卖分方还是买分方,轻则行政拘留、罚款,重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该违法行为不以牟取利益为认定标准,因此,即便是朋友、亲戚之间帮忙代扣,也会构成提供虚假证言的违法行为。

交警提示:成都交警将持续坚持对交通违法处理“买分卖分”行为“零容忍”,对查处的“买分卖分”违法行为,坚持“全链条”打击的原则,强化违法案件的宣传教育力度,警示引导驾驶人做到安全、文明驾驶和规范处理违章,杜绝“买分”“卖分”违法行为。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本文来自【四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买分卖分

3月24日咸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关于严厉打击买分卖分违法行为的通告详情↓↓↓


交通违法记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对规范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提升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买分卖分违法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而且扰乱正常社会秩序。

为有效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正常社会管理秩序,咸阳交警支队将联合其他警种,对实施买分卖分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对违法行为人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希望广大交通参与者积极举报提供线索,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举报地址:咸阳市秦都区玉泉西路2号咸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秩序管理科

举报电话:029-33127599

举报邮箱:zxk33556065g@163.com

特此通告。

咸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2025年3月24日


温馨提示
买分卖分存在极大风险

1.有被查处的风险还可能卷入诉讼

驾驶证代扣分属于“代人受过”行为,该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一旦发现,交警部门将依法予以处罚,若是多次造成重大损失或使公安机关造成重大失误等严重情节的,可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买分卖分人员还有其他违法行为,如肇事逃逸等,买分卖分人员还可能因此卷入诉讼。

2.有被列入交管部门黑名单的风险

买分卖分人员驾驶证将被交管部门“锁定”,并列入重点人员管理信息库,这将严重影响日后车辆年检、驾驶证申领和更换。

3.有被套牌或盗扣分的风险

由于驾驶证号就是身份证号,买分卖分不仅泄露了个人车辆信息,还泄露了身份证信息。非法中介可能会将这些信息二次转卖,买分人不仅日后会遭受电话骚扰,还可能发生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案件。

4.相关法律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规定,对于实施“买分卖分”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对各方当事人,将给予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1.对买分、卖分行为定性为“以欺骗手段影响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办案”,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第二项的规定,以“提供虚假证言”予以处罚;

2.对中介人员利用群众不熟悉交通安全法规,谎称需扣分骗取中介费用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以诈骗行为处罚;

3.对伪造证件虚假注册网上车管所信息处理交通违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以伪造公文证件处罚;

4.上述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转载自 咸阳交警

买分卖分违法吗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买、卖驾驶证分数是严重干扰正常交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不管是买分方、卖分方,还是非法代理的“分串串”,轻则行政拘留、罚款,重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该违法行为不以牟取利益为认定标准,即便是朋友、亲戚之间帮忙代扣,也会构成提供虚假证言。

近期,上海警方全链条摧毁了一个在长三角地区流窜作案的“买分卖分”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他们驾车运送卖分人员持伪造行驶证跨省异地“代记分”,甚至诱骗其先行垫付罚款后“一甩了之”,让卖分人员“分财两空”。警方还对全国400余条“买分”违法线索展开追查,目前已有140余名“买分”车主被依法行政处罚。

去年,上海警方在数据分析中发现,有少数在上海没有任何生活经历的外省市驾驶员专程来沪,持他人车辆行驶证处理电子警察违法记录,这些异常违法处理主要集中在闵行、松江、嘉定等区的街镇社区服务中心交通违法处理窗口。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机动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张浩回忆:“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假的行驶证,而且这些假证样式高度相似,排查下来有可能是同一个犯罪团伙在实施大批量的‘买分卖分’行为。后续我们通过对卖分人员进行核查,发现他们并不是个人到窗口,而是被有组织地用车辆运送到上海。车辆轨迹显示,从临近的江苏省开过来后,车辆会陆续放下几名卖分人员到窗口持伪造行驶证处理电子警察违法记录。”

卖分人员被有组织地用车辆运送到上海(央广网发 上海警方供图)

违法处理露出马脚后,警方很快发现,犯罪嫌疑人不仅频繁更换运送车辆,而且在驾车运送卖分人员至窗口处理交通违法时,均在较远路口即让人员下车步行,车辆则始终保持驾驶状态,以便随时逃离。

随着调查深入,专案组逐渐梳理出一条在长三角区域流窜作案,使用伪造机动车行驶证实施“买分卖分”活动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产业链。专案组在近5个月时间里,先后赴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5省15市,对从事“买分卖分”活动上下游全链条人员开展收网打击,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查获伪造证件400余套。

张浩介绍:“经过收网打击,查明该团伙以犯罪嫌疑人杨某为首,内部分工明确。杨某负责在网络上与外省市‘黄牛’联络,招揽买分人员并制作假行驶证,另有多名成员负责‘以每分可卖300元至500元’为诱饵招募卖分人员,并驾车运送卖分人员持伪造的机动车行驶证至长三角各地处理交通违法。在处理交通违法时,他们基本选择到社区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这种风险较小的地点,不会选择到专业的交警部门。”

卖分人员在窗口处理电子警察违法记录(央广网发 上海警方供图)

该犯罪团伙为什么要使用伪造的机动车行驶证处理交通违法?张浩解释,电子警察抓拍的交通违法有两种处理渠道:一种是通过网络,也就是通过交管12123APP处理,但是只能处理当事人绑定过的车辆违法;另一种就是违法当事人携带驾驶证、行驶证到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去处理。卖分人员只能通过窗口处理买分人员的交通违法,买分人的车辆行驶证是必要证件。

张浩表示:“如果买分人员去寄递,中间会产生快递时间,行驶证有遗失的风险,所以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行驶证寄出去。这时中介就告诉这些买分人员,可以提供行驶证照片等信息,他们再联系一些能够仿造行驶证的‘黄牛’去处理。从目前制作的样式和工艺来说,这些假证和真的行驶证相似度极高,里面记载的信息也全部属实,在打击方面给警方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伪造的机动车行驶证(央广网发 上海警方供图)

张浩进一步介绍,犯罪团伙之所以使用假的行驶证,除了方便招揽生意、更易跨省“接单”,也是考虑这样做,“买分卖分”的上下家彼此就能不对接。在此基础上,犯罪分子还设计了更深的套路。

张浩表示:“在侦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比较奇怪的现象,一些车辆进上海时,车里坐了多名人员,在离开上海时,却只剩一名驾驶员。经过进一步核查发现,其中还存在诈骗行为,卖分人员到窗口处理违法后,‘黄牛’会让其先缴纳罚款,承诺缴纳好之后和卖分钱款一并转给卖分人员,所以他们会在途经银行这些场所的时候,要求卖分人员下车去调取银行缴款凭证,声称方便支付后续费用。而实际上,卖分人员一下车,他们就驾车离开了。大部分卖家是‘本本族’,还是抱有侥幸心理,把自认为多余的分数对外出售,因为本身实施了‘卖分’行为,畏惧被公安机关处罚,所以很多被诈骗的卖分人员不敢报警。”

实际上,这些买分人员每买1分只需要支付150元至200元的费用,而该犯罪团伙在招募卖分人员时却承诺了更丰厚的报酬,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从一开始就并不满足于“一买一卖”的利润差,而是要把买分人员的钱全部赚到手,而卖分人员被骗扣分缴款后还得自掏腰包离开上海。

据了解,目前,犯罪嫌疑人杨某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已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另有5名犯罪嫌疑人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余犯罪嫌疑人因伪造行驶证、诈骗等行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央广网发 上海警方供图)

该犯罪团伙让买卖双方都“偷鸡不成蚀把米”,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买分卖分”具体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买分卖分以及组织他人实施买分卖分牟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责任:一是机动车驾驶人请他人代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支付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支付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对原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二是代替实际机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五万元,一次记12分,同时依法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三是组织他人实施买分卖分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十万元;有扰乱单位秩序等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机动支队三大队警官钱勇补充介绍:“在‘买分卖分’过程中,当事人还会触犯到其他法律规定,例如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等,也要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警方提示,“买分卖分”行为严重损害法律权威和记分制度的教育引导功能,纵容交通违法,危害道路安全。机动车驾驶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报名参加“学法减分”,在通过相应的学习和考试后可以扣减记分,每个记分周期内最高可扣减6个记分。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机动支队三大队教导员刘伟杰表示:“考试中涵盖了安全行车常识、紧急避险常识、交通违法行为判断等12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有效避免驾驶人在行车的过程中再次产生违法行为。我们还是希望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使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更加平稳、更加有序。”

来源: 央广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买分卖分怎么处罚,买分犯法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