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了专利产品算侵权吗2025,购买专利产品后销售算侵权吗

行政与行诉 编辑:朱洁丽

一、销售了专利产品算侵权吗2025,销售了专利产品算侵权吗

本文探讨了专利侵权的相关问题,包括定义、表现形式、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区别以及等同侵权的定义和特点。在专利侵权方面,文章指出要确定专利侵权行为,行为人必须侵犯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专利,而行为人在行动上必须存在侵害专利权人的专利权的举动。文章还介绍了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方式,并解释了等同侵权的概念和特点。文章最后强调了专利侵权行为对专利权人和被侵权人的危害,并呼吁加强对专利侵权行为

法律分析

一、关于专利侵权的问题

(一)要确定专利侵权行为,行为人必须侵犯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专利。如果行为人未经许可使用的专利是已经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或已过期的专利,那么这种行为就不构成侵权行为。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专利法》特别规定了临时保护制度,在国际下发专利权证书之前,使用该项专利的话需要支付使用费用。专利权确定之前,对于获得专利权之前的纠纷所产生的费用,专利权人可以要求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存在侵权的行为、行为人在行动上存在着侵害专利权人的专利权的举动;

(三)侵权是为了以生产经营的方式谋取不法利益、如果行为人采取的是非生产经营的方式的话吗,这种行为不是侵权行为;

(四)行为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人的行为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允许;

二、关于侵犯专利权的,有的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

(一)直接侵权的变现方式具体如下列所示:

1、行为人直接使用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

2、行为人直接使用专利权人的产品、发明;

3、行为人直接销售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

4、行为人直接将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进口;

5、行为人假冒他人的专利,为了自己生产经营的目的,不经专利权人的允许,直接将专利产品对外销售,获得了很多的不法利益。就算行为人可以提供产品的来源,但是这种行为依然属于侵权行为,需要立即停止;

(二)间接侵权行为、这种行为不属于直接构成侵权,行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诱使他人帮助自己侵害专利权人的权利。专利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这种诱使他人犯罪的行为已经触碰到法律的底线,不仅仅对专利权人造成损害,对那些被诱导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所以专利权人有权要求法院对行为人的恶劣行为予以惩罚。

三、专利侵权的等同侵权

等同侵权是指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方案虽然没有直接落入权利要求的字面描述的范围,但却与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据此被认定为实际上落入保护范围的侵权行为。

我国相关专利法律文件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仅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也包括与该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三条,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上述规定又被称为等同原则。对比被诉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与专利产品的技术特征,基本相同的手段是指在技术内容上并无实质差异;基本相同的功能是指在各自技术方案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基本相同的效果是指在各自技术方案中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程度基本相当;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想到是指两特征的区别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眼里属于近似的,即原理相同可以进行简单替换。

等同侵权的适用突破了僵化理解权利要求字面含义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权利要求的范围,对权利人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但是其判断过程过强的主观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带来了削弱权利要求的公示作用、专利保护范围难以预见等问题。

结语

专利侵权行为包括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直接侵权行为包括使用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直接使用专利权人的产品、发明、直接销售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直接将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进口、假冒他人的专利并将其对外销售。间接侵权行为是指通过自己的行为,诱使他人帮助自己侵害专利权人的权利。专利权人有权要求法院对行为人的恶劣行为予以惩罚。等同侵权是指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方案虽然没有直接落入权利要求的字面描述的范围,但却与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据此被认定为实际上落入保护范围的侵权行为。但是,等同侵权的适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扩大了权利要求的范围、削弱了权利要求的公示作用、专利保护范围难以预见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一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八十条 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七条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

二、购买专利产品后销售算侵权吗

法律主观:视具体情况。《 专利法 》第七十条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 专利权人 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 专利侵权 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所以。购买侵犯 专利权 的产品是否侵权要看购买人是否知道该产品是侵权产品。

法律客观:《专利法》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三、销售专利产品是否侵权

法律分析: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销售专利产品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相关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四、怎么认定专利侵权

法律分析: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指如果侵权物或者方法侵权成立,那么该产品或者方法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规定支付报酬的;

(七)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其表演的;

(八)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并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

(一)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

(二)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其作品的;

(三)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四)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的;

(五)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六)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七)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五、卖别人的产品被告专利侵权

法律分析: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销售他人专利产品,构成侵权。但是卖家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出售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需立即停止销售专利侵权产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六、销售专利产品是否构成侵权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销售专利产品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相关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因此,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销售专利产品侵权。

一、发明专利产品怎么算侵权

未经发明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就构成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构成侵权: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六)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使用专利产品需要授权吗

需要得到授权。根据《专利法》第十二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该专利。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销售了专利产品算侵权吗知乎

销售了专利产品算侵权吗为什么

销售专利产品是否构成侵权

销售了专利产品算侵权吗怎么处理

销售有专利的产品怎么处罚

销售专利权是什么收入

销售了别人的专利产品

销售专利是什么意思

销售专利所有权计入什么科目

销售别人的专利产品会有什么后果?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销售了专利产品算侵权吗为什么,销售专利权是什么收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