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缓刑期能否留置
缓刑期能否留置需要分情况来看。
从缓刑的性质来说,缓刑是一种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在缓刑考验期内接受社区矫正等监管。
如果存在涉嫌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等符合留置条件的情形,是可以被留置的。因为留置措施是监察机关针对特定对象采取的调查措施,其依据是监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而缓刑并不当然排除这种调查措施的适用。只要被调查对象在缓刑期内出现了符合留置法定情形的行为,监察机关有权依法进行留置调查。但在处理时,会综合考虑缓刑情况、犯罪或违法事实等多方面因素,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处理。
二、留置权能否对抗执行
留置权在一定情况下能对抗执行。
(一)合法有效的留置权具有优先性
1. 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如果留置权的设立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当存在执行程序时,留置权人对留置物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例如在加工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合法留置定作人未支付报酬的定作物,若定作人有其他债务导致该定作物被执行,承揽人的留置权可以对抗执行。
2. 基于公平原则。留置权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留置权人对留置物进行了加工、保管等增值或维持价值的行为,赋予其对抗执行的权利是对这种付出的合理保护。
(二)不能对抗执行的情况
1. 留置权本身存在瑕疵。比如留置物不属于可留置的范围或者留置权的设立程序违法等情况,此时留置权不能对抗执行。
2. 法律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形。在某些特殊的执行程序中,基于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特殊的法律政策考量,留置权可能不能对抗执行。
三、留置期间能否有律师
被留置人员在留置期间是可以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
从法律规定来看,留置是监察机关的调查措施之一。虽然处于留置状态,但被留置人员的合法权益也应得到保障。律师能够为被留置人员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这有助于被留置人员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配合调查工作。同时,律师的介入也从侧面体现了法治原则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确保监察机关的调查活动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避免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侵害被留置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缓刑期能否留置人员
●缓刑期能否留置案底
●缓刑期间被留置
●缓刑期能否留置手机号码
●缓刑期间可以留宿其他地方么
●缓刑能留党察看吗
●缓刑是否可以保留公职
●缓刑期能否留置案底
●缓刑可以留在案件发发生地吗
●缓刑可以保留工作吗
●留置权能否对抗执行案件
●留置权能否对抗执行法律规定
●留置权能否对抗执行权利
●留置权可以对抗强制执行行为吗?
●留置权可以对抗所有权吗
●留置权由谁执行
●留置权能否约定
●留置权案件
●留置权对留置权人的效力
●留置权的效力
来源:中国法院网-留置期间能否有律师,留置期间可以聘请律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