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资控股子公司是什么意思,全资控股公司是子公司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熊若悦

全资控股子公司是什么意思,全资控股公司是子公司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熊若悦来为大家解答全资控股子公司是什么意思,全资控股公司是子公司吗这个热门资讯。全资控股子公司是什么意思,全资控股公司是子公司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资控股什么意思

与徐福记的关系持续14年后,雀巢决定更进一步。这家全球食品行业巨头近日宣布,收购徐福记剩余40%的股份。这意味着自2011年双方首次携手以来,合作关系迈向全新阶段,雀巢将实现对徐福记全资控股。

就徐福记而言,近几年其市场表现不错。2024年财报中,雀巢提到了徐福记在糖果领域作出的贡献。同时,国内糖果市场正在理性回归,消费者对于糖果“不健康”的观点正在改变。雀巢此次动作,映射出的不仅是两品牌战略布局的调整,更预示中国糖果零食市场新一轮变革开启。

100%控股徐福记

3月3日,雀巢宣布已与徐氏家族达成协议,收购徐福记剩余40%的股份,从而实现全资控股。徐福记是中国领先的糖果糕点制造商和销售商,由来自中国台湾的徐氏四兄弟1992年创立。2011年,雀巢宣布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为徐福记品牌系列提供配方、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和市场支持。交易完成后,徐福记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退市,但徐氏家族保留40%的股份,继续参与公司运营。

根据雀巢发布的消息,自加入雀巢大家庭以来,徐福记逐步转型为“国民经典零食品牌”,深入日常消费场景,从以沙琪玛和糖果为主的产品组合扩展到多品类,例如果冻、糕点、奇巧巧克力以及最近推出的美禄运动饼干等。通过此次交易,徐福记将更广泛、更便捷地获取雀巢的全球品牌和产品资源,以实现增长目标。雀巢也可以通过徐福记的既有优势,特别是其强大的分销网络,发展国内的零食和糖果业务。

徐福记官网信息显示,其主要生产基地在广东东莞,主要生产糖果、糕点、沙琪玛、巧克力及果冻等休闲糖点食品,散、包装类近800个款式。徐福记在全国拥有8大分部、58个大区、超过3500家经销商,服务超过200万家终端门店,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并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东南亚、大洋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雀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西强表示:“此举将徐福记的高效运营和创业精神与我们经过验证的创新能力相结合,能够加速徐福记品牌的增长,并进一步加强雀巢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此举也展现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将会增强我们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发展国际和本土品牌的能力。”

雀巢的取舍

徐福记并非雀巢在中国市场收购的首个品牌。此前银鹭也曾被雀巢收购,但与徐福记不同,收购不到10年,雀巢就出售了银鹭,银鹭也回到创始人手中。

银鹭与雀巢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时银鹭是雀巢即饮咖啡在中国的受委托加工方。2011年4月,雀巢收购银鹭60%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2017年、2018年,雀巢又两次追加投资,拿下银鹭100%的股权。当时的雀巢官网信息显示,银鹭产品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对雀巢在中国的现有产品系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但2020年3月12日,有消息称,雀巢已聘请摩根大通帮助其处理银鹭食品集团出售事宜,出售金额可能达10亿美元,雀巢方面当时回应称不予置评。而在不久之后的4月,雀巢表示,将对银鹭花生牛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业务进行战略性审视,包括出售的可能性,目的是确保银鹭业务的长期增长和成功。

2020年11月25日,雀巢宣布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该交易包括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5家企业的全部股权,预计交易2020年底完成。据介绍,Food Wise有限公司由银鹭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控股。雀巢称,选择Food Wise接手,是因其能够在平稳过渡的同时,保证银鹭业务的长期成功。

相较于雀巢出售银鹭的决绝,徐福记的待遇要好得多。自2021年开始,徐福记就频繁出现在雀巢财报中。在2024年财报中,雀巢称,尽管消费需求疲软,且在多个品类均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大中华大区每个季度的实际内部增长率均为正值,为增长打下坚实基础。这一表现得益于在关键品类中推动更快的创新,并调整深度分销和渠道策略,以捕捉新的增长机会。其中,在徐福记和脆脆鲨的稳健增长,以及新品上市和电商增长的推动下,糖果业务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避免春节断货,徐福记总裁刘兴罡曾宣布,2024年-2027年,投资6亿元扩充产能。2024年春节,徐福记新年糖销量同比增长57%,其中,酥心糖销量同比增长近两成,礼箱大涨210%。

营销专家路胜贞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徐福记的品牌效应仍然非常良好,具有投资价值。而且徐福记已经从单一糖果向点心、烘焙食品、乳制品发力,而且会进一步向饮料、佐餐等大食品方向转移。雀巢不是单纯为了糖果,而是为全品类食品延展做准备。

糖果行业的去向

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一度让糖果这类甜食被“抛弃”,但2023年以来,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消费者对“无糖化”的追求逐渐趋于理性,不再完全摒弃糖果,而是转向低糖、减糖及功能性产品。

中国糖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2024/25年制糖期(简称“本制糖期”)已有15家糖厂停机(甜菜糖厂12家,广西甘蔗糖厂3家),云南省有6家糖厂尚未开榨。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749.28万吨,同比增加162.52万吨,增幅为27.7%;全国累计销售食糖373.5万吨,同比增加61.79万吨,增幅为19.82%。此外,预计2024年我国主要含糖食品总产量约为10522万吨,较2023年的10120万吨增长402万吨,增幅为3.97%。

糖果产品正在复苏,目前中国糖果行业呈现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国内企业相互竞争的格局。第一梯队为跨国公司及外资企业,凭借其强大技术、规模、品牌优势,在高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为掌握一定核心技术、具备较大规模和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少数国内企业;第三梯队为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糖果”相关企业超过9.4万家。从企业年度注册数量趋势来看,截至2020年,糖果相关企业呈逐年增长态势,并在2020年达到顶峰,年度注册企业约为1.2万家。而2025年以来,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4200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福建省、湖南省3地相关企业位居前列,分别拥有2.6万余家、1万余家、6000余家,山东省、河北省位列其后。

糖果生产企业的业绩也在上升。根据报道,糖果品牌阿麦斯在抖音电商的营收目标比去年增长3倍。徐福记是靠新年糖起家,全年40%左右的销售来自春节。尼尔森零售研究数据显示,在2024年的大卖场超市渠道,徐福记散装糖、散装巧克力、散装糕点三大品类位居市场第一,散装果冻位居第二,其中,散装糖、散装巧克力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30%。知名巧克力企业费列罗集团在2024财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营业额同比增长8.9%,达到184亿欧元。

事实上,糖果行业正从传统硬糖、软糖向多元化形态升级。功能化产品成为亮点,如添加益生菌、胶原蛋白、叶黄素的软糖,既满足甜食欲望,又提供营养补充。路胜贞表示,糖果行业向基本化、分层化、多业态化方向发展,即基本糖果产品满足基础市场需求,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圈层消费需求,多业态产品满足企业全品类发展需要,为自己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

全资控股公司与全资子公司的关系

(文/朱道义 编辑/张广凯)

进入中国市场恰好20年的汉堡王,如今正在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尝试自救。

近日,天眼查App显示,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Atakan Bozkurt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由吕爱军接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并担任经理。同时,注册资本由约4.1亿美元增至4.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汉堡王中国近20天内的第二次增资。2月17日,其注册资本才刚由3.1亿美元增资至4.1亿美元,两次增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彼时,汉堡王中国的投资人也发生了变更。汉堡王母公司RBI(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通过旗下子公司,以约1.58亿美元的现金交易价格收购了TFI亚洲控股公司(TAB Foods Investments)和笛卡尔资本手中持有的汉堡王中国全部股份,实现对汉堡王中国业务的100%控股。

全资控股汉堡王中国后,RBI表示正在物色新的本地合作伙伴来投资和运营中国业务,并保持原有加盟制的业务模式,这也是RBI集团在全球多个市场一直坚持的长期战略。除了汉堡王,RBI旗下的Tims 咖啡、Popeyes炸鸡、Firehouse Subs等餐饮品牌,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多个区域市场,均采取与特许经营商合作的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土耳其餐饮集团TFI在2012年从RBI集团拿下了汉堡王中国市场的主特许经营权和独家开发权,授权初始期限为20年,按照原计划,品牌经营权期限至2032年6月。

提前更换运营商,或与汉堡王在华的萎靡表现有关。

资料显示,汉堡王2005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餐厅,截至2024年底,在中国共有1474家门店,包括在华所有门店的系统销售额为7亿美元左右,平均门店销售额约为40万美元。从系统销售额看,汉堡王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排名仅在并列第7位,规模约为排名第一的汉堡王法国三分之一;且平均门店销售额,更是排在10大国际市场的末位。

此外,汉堡王中国已连续两年未达门店扩张目标:2023年净增176家,2024年门店数反降113家至1474家。

有业界人士分析,中国业务拖后腿,或是RBI集团提前与TFI结束合作、重新找本土合作伙伴的主要原因。此次,吕爱军接替Atakan Bozkurt成为汉堡王中国新帅,其履历核心围绕资本运作、本土化战略执行及危机应对,未来或将主导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与转型升级。

实际上,自2019年以来的6年时间里,汉堡王中国已经历经四次换帅,并在“外来和尚洋帅”和本土职业经理人之间反复横跳。

未来,面对加盟商危机、运营成本高企及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的汉堡王中国,能否通过战略调整扭转在华颓势,还有待时间验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资控股和绝对控股的区别

徐福记 视觉中国 资料图

“糖果糕点大王”徐福记被国际消费巨头雀巢全资控股。

3月3日,雀巢宣布已与徐氏家族达成协议,收购徐福记剩余40%的股份,不过此次交易并未透露金额。雀巢在2011年与徐福记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徐福记60%的股份,并开始为徐福记品牌系列提供配方、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和市场支持。

据悉,徐福记是中国领先的糖果糕点制造商和销售商,由来自中国台湾的徐氏四兄弟于1992年创立。主要生产糖果、糕点、沙琪玛、巧克力及果冻等休闲糖点食品,散、包装类近800个款式,日产能超过1600吨。

雀巢方面介绍,作为国内知名的糖果品牌,徐福记与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有着紧密和广泛的联系。自加入雀巢大家庭以来,徐福记已逐步转型为“国民经典零食品牌”,深入日常消费场景。徐福记推出了许多新产品,并从以沙琪玛和糖果为主的产品组合扩展到多品类。通过此次交易,徐福记将更广泛、更便捷地获取雀巢的全球品牌和产品资源,以实现其增长目标。雀巢也可以通过徐福记的既有优势,特别是其强大的分销网络,来发展国内的零食和糖果业务。

对于此次收购,雀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西强表示:“此举将徐福记的高效运营和创业精神与我们经过验证的创新能力相结合,能够加速徐福记品牌的增长,并进一步加强雀巢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此举也展现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将会增强我们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发展国际和本土品牌的能力。”

2月底,张西强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群访时表示,2024年雀巢在中国市场的渠道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其中,徐福记成功把产品分销覆盖了200万个网点,今年目标突破260万个,目标同比增长三成,“分销覆盖,往下分、深分是我们(业绩)增长的助推器”。

据徐福记官网介绍,徐福记在全国拥有8大分部、58个大区、超过3500家经销商,服务超过200万家终端门店,从都市到乡村,强大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并远销海外。

在谈及雀巢出口产品方面,张西强也提及徐福记的出口业务做得不错,“徐福记作为非常有特色的中国产品,被海外华人圈广为认知。近期徐福记在非洲地区颇受欢迎,由于中国基建队伍前往非洲地区,我们也将产品逐渐出口到这些国家地区,目前出口量还比较小,未来相信需求会逐步增加。”

近日,雀巢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去年全年销售额约为914亿瑞士法郎,集团有机增长率(排除收购、剥离、汇率等因素影响下的业务增长)为2.2%。其中,去年大中华大区有机增长率为2.1%,其中实际内部增长率(排除价格变动、汇率波动及收购重组等因素影响下的业务增长)为4.3%,定价贡献率(期内价格变动导致的销售额增长部分,不包括实际内部增长的影响、收购剥离和汇率的影响)为-2.1%。财报销售额(报表中包括所有因素影响下的业务收入)下降了1.3%,至50亿瑞士法郎,其中汇率致使销售额下降了3.5%。

雀巢全球业绩的增长得益于咖啡、糖果和宠物护理业务的推动。其中,糖果业务达到中个位数增长,有赖于奇巧和主要本土品牌的推动。在大中华大区业绩方面,婴儿营养和糖果业务取得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在徐福记和脆脆鲨的稳健增长,以及新品上市和电商增长的推动下,糖果业务实现了中个位数的增长。财报显示,尽管大中华大区消费需求疲软,且在多个品类均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大中华大区每个季度的实际内部增长率均为正值,得益于在关键品类中推动更快的创新,并调整深度分销和渠道策略,以捕捉新的增长机会。

雀巢在中国已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在中国运营着23家工厂、5个产品创新中心和3个研发中心,并在中国雇佣了超2.1万名员工。目前,中国是这家瑞士食品巨头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每年贡献超过400亿元收入。雀巢已在华38年,主要经营着雀巢咖啡、奈斯派索、惠氏、嘉宝、能恩、太太乐、徐福记、巴黎水、美禄、普瑞纳、雀巢健康科学、雀巢专业餐饮等众多品牌和业务单元。

“雀巢在中国的投资不会停止,未来将继续加大在宠物食品、咖啡和婴儿奶粉三大领域的投资,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符合流行消费趋势的产品就是我们要投资的。”谈及雀巢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张西强近期接受记者群访时表示,2020年以来集团公司对中国市场新增加的投资超过20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邵冰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全资控股公司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3月28日,瑞银宣布,中国证监会已对瑞银成为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瑞银证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瑞银将收购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资公司)所持有瑞银证券的33%股权,将其在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由67%增持至100%。

据了解,瑞银证券是中国首家外商投资的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2007年投入运营。2018年、2022年,瑞银分别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51%、67%。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推进,目前我国已有4家外资独资券商,分别为摩根大通、高盛中国、渣打证券以及法巴证券。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全资控股子公司是什么意思,全资控股公司是子公司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