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案件受理后的法律程序有债务人有关人员的义务,个别的清偿无效时对于管理人为给付,未履行的合同处理以及破产程序开始之后的民事诉讼多个方面。那么破产案件受理后的法律程序都有哪些呢?今日王海英律师为我们解读破产案件后续的相关问题。
一、公司破产后的相关情况
1、债务人有关人员的义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就意味着破产程序的开始,从破产程序开始到破产结束的期间内,债务人及其有关人员都将受到破产法的具体约束。王海英律师在这里需要强调当破产程序开始后,管理人将接管破产企业,开展包括接管债务人财产、调查财产状况、管理和处分债务人财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必须要得到债务人以及有关人员的配合。为了保证破产程序进行有序、高效地执行,债务人的有关人员在破产的程序中应承担以下三方面的义务,包括合作与协助义务、信息提供义务及附属义务。
2、个别清偿无效
以下情形不构成该条所称的个别清偿,首先是债务人的担保人或者其他连带债务人实施的清偿。债务人需要对虚假债务实施的清偿或是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实施的清偿也不属于个别清偿。
个别的清偿无效,是绝对的无效,即任何人皆是主张的无效。这种情况不同于破产申请受理以前6个月内的个别清偿。后者是属于可撤销的行为,且只有管理人才能请求撤销。按照民法上的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在个别清偿无效的情况下,接受清偿的债权人负有恢复原状返还因该清偿所得财产利益的义务。
3、对管理人为给付
(1)债务人的给付义务人应当向管理人为给付
在企业破产的情况下,债务人的财产处于保全状态,所有应对债务人履行给付义务,无论基于债权关系的给付还是基于物权关系的给付,在原则上都是债务人财产的所得,均属于财产保全的范畴。根据破产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裁定受理时指定的管理人负责接管和管理债务人的财产。
(2)给付义务人错误进行给付的法律效果
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故意违反前款规定向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使债权人受到损失的,不会免除其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的义务。
4、待履行合同的处理
(1)待履行合同的意义
程序开始前成立的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毕的商事合同,在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是否会继续履行,关系到债务人的继续营业,也会关系到债务人的资产价值。在破产情况下,如果允许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以债务人已经发生的或预期将会发生的违约为理由拒绝履行合同,债务人的营业便可能难以维持,甚至可能会蒙受一定的财产损失。
(2)管理人的选择权
管理人对程序开始时已成立但尚未履行的合同,有权进行选择履行或者拒绝履行。如果管理人选择履行,合同相对人有对待给付的义务。如果管理人拒绝履行,相对人仅得以合同不履行所生的赔偿请求作为破产债权在程序中受偿。
二、保全解除和执行中止
破产程序对民事保全和民事执行程序的优先地位。破产案件受理后,一切依个别债权人请求而实施的对债务人的财产保全应当中止。对于已经查封、扣押、冻结或者以其他方式并保全债务人财产,应立即解除保全措施,纳入破产财产的管理。这里所说的“民事执行程序”,是指对非依破产程序所生的法律文书的个别执行程序。
三、民事诉讼或者仲裁的中止
民事诉讼或仲裁是解决有关债务人财产或法律关系争议的程序制度。王海英律师强烈表示,破产程序开始后,不同类型的诉讼或仲裁,对破产程序的影响不同。与破产程序相冲突的诉讼以及仲裁程序,以追索债务为目的的给付诉讼,按照集体优先的程序原则,应当被搁置、直到出现集体程序因破产原因被确定不存在或者已消除而归于终结。而与集体清偿程序不相冲突的诉讼、仲裁案件则可以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财产之后继续进行。
以上就是王海英律师关于“破产案件受理后的法律程序”的相关解读,王海英律师对此表示,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后,有关债务人民事的诉讼,只能通过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在破产的程序中,破产案件受理法院成为债务人财产和法律关系的处理中心,所有与之相关民事的诉讼都应当汇聚于此。才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节省破产费用,并且提高程序透明度和程序效率。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破产案件通过受理后的法律程序有哪些规定
●破产案件受理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破产案件受理以及受理之后的流程
●破产案件 受理
●破产案件受理后的法律效力
●破产案件受理的条件有哪些
●破产受理后诉讼案件如何处理
●破产受理后的法律后果
●破产案件受理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破产案件受理的效力